白狼城
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境内古城
白狼城,汉代白狼县、北魏建德郡治所,位于今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平房子镇黄道营子村。现存遗迹——白狼县故城址,为辽宁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通过查阅古代文献、分析考古成果,辽宁省考古专家最终确定白狼县故城址位于喀左县平房子镇黄道营子村,并批准白狼县故城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古代文献指证:
1、《读史方舆纪要》:真君八年,置建德郡,治白狼城,领广都石城等县。
2、《水经注》:(白狼水)北流西北屈径广成县旧城(今喀左县南公营子镇一带)南,俗谓之广都城。又西北有石城川水注入,石城川水东流经石城县故城(今凌源市天盛号一带)南。白狼水北径白狼县故城(喀左县平房子镇)东。(古白狼水、今大凌河,其干流仅有的西北流向即在南公营子镇境内)
白狼城、广都城、石城三城,按人字形分布,彼此相距25公里左右,同属于北魏建德郡,郡治在白狼城。
二、出土文物举证:
广都城和石城都是小土城,存在时间较短,除文献记载外,详细地址已经无法考证。但是白狼城曾作为一郡所在地,且为燕之重镇,残缺城墙一直保留到建国后。出土文物包两汉、魏晋文物,跨越年代和相对位置均与历史文献记载相符,尤其以白狼之丞印为最终证物。
三、交通要道佐证:
1955 年以来先后 6 次在马厂沟、山湾子、北洞、小波汰沟等地发现了铜器窖藏,所出铜器大都为西周初年燕国祭祀山川时埋藏的礼器。这已充分证明辽西古道的走向,而白狼城恰恰在此古道的关键节点。
除上述观点外,仍有所谓“白狼古城在建昌县章京营子”的观点,但这一观点既无法解释建德郡所属白狼县广成县石城县的相对位置,也无法解释为何该重要关隘要建在远离辽西古道的章京营子区域。因此该观点并不是主流观点。
考古发掘
1961年文物普查时,辽宁省文物普查队详细考察了位于喀左县平房子镇大凌河西岸的黄道营子村古城遗址。当时该古城遗址尚存部分城墙,高约1米,宽约5米,东西长210米,南北宽189米。
文物普查队通过考古挖掘,发现城址中有很多战国、汉、魏晋时代遗物,其中以汉代遗物为多。如汉五铢与半两铜钱、“千秋万岁”瓦当、白狼之丞印章(现存辽宁省博物馆)等。除此之外,附近还发现大批汉代古墓群。
考古专家据《水经注》“白狼水北迳白狼县故城东”记载和出土文物跨越年代,断定此遗址为白狼县故城。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汉白狼县故城即为战国时期燕国白庚都邑。2007年,黄道营子村汉代古城遗址——白狼县故城址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献记载
①《清·承德府志》:“白狼县白狼山故以名县。”
②《水经注》:“白狼水北迳白狼县故城东,王莽更名伏狄。”
③《读史方舆纪要》:“白狼城在营州西南。汉县,属右北平郡。后汉省。建安中,魏公操(曹操)伐乌桓,历平冈,登白狼堆。去柳城二百余里,即故白狼地也。晋咸康六年,石虎谋伐慕容皝,自幽州以东至白狼,皆大兴屯田。其后慕容燕复置白狼县,又析置广都县,属北平郡。太元十五年,北平人吴柱作乱,破北平郡,转寇广都,入白狼城。是也。北燕以白狼为重镇,置并州及建德郡治焉。宋元嘉九年,后魏主焘攻和龙,别将拓跋健攻建德,拔之。师还,复属北燕。十三年,北魏将娥清等攻燕,克白狼城。魏收《志》:真君八年,置建德郡,治白狼城,领广都、石城等县。是时,以白狼县并入广都也。高齐时,复废广都入龙城县”。
④《三国典略》326卷 :“齐主以契丹犯塞,亲征,至于平州(卢龙),取其西道,直指长渐。司徒潘相乐率精骑五千,自东道趣(取)青山,向白狼城。”。
⑤《资治通鉴·卷一百七》:“九月,北平人吴柱聚众千馀,立沙门法长为天子。破北平郡,转寇广都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6 16:04
目录
概述
地理位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