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观是指人们对荣与辱的
评价标准的价值确认。“由义为荣,背义为辱”。“荣”指荣誉或光荣,是人们对高尚的
道德行为所作的客观评价和主观感受。客观评价指社会或集体对这种行为的肯定、赞扬和褒奖,主观感受指个人或集体对这种客观评价所产生的尊严感和
自豪感。“辱”指耻辱,是社会、集体或他人对违背
公共利益的
不道德行为的否定和贬斥,以及个人因自己行为的过失而在内心形成的羞愧体验。荣辱观受一定社会的风尚、习俗和传统的影响,切而在不同的民族和地域,人们对荣和辱的看法不尽相同。在
阶级社会中,荣辱观又受一定阶级的思想影响,从自己阶级的
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中吸取自己的荣辱观点。
一般意义
普遍意义上的荣辱观也叫一般荣辱观,通常简称为“荣辱观”。普遍意义上的荣辱观的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一方面,它是对人们行为的一种
社会评价。即它通过
社会舆论的力量,用光荣和耻辱的概念,表明
社会支持什么,反对什么。从社会评价的意义讲,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荣辱观。凡是符合一定阶级利益的行为,一定的阶级就给以肯定和奖励,反之,给以否定和谴责。这种荣辱观念普遍来自个人在社会经济、政治中的地位。荣辱观念尽管与社会风尚、习俗、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它们并不是产生荣辱观念的决定性因素。任何一种荣辱观念,都反映了一定阶级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要求。人们只能从自己的经济
政治地位中,主要是从决定人们基本
生存条件的经济地位中,形成自己的荣辱观念。如
封建地主阶级以具有高贵的门第、显赫的官爵、成群的奴仆、穷奢极欲的生活为最大的荣耀;
资产阶级一方面看不起封建地主这种
门第观念,一方面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化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变成为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在资产阶级眼里,最大的荣耀是金钱,
钱袋可以决定一切,也可以改变一切。金钱的价值,就是货币
所有者的价值,金钱越多,价值越大,尊严越高。
另一方面,它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后果的关心,它表示个人力求通过自己的活动,希望从社会得到荣誉,并努力避免耻辱的一种愿望。这种
自我评价意义上荣辱观,在一定条件下,会显得特别重要。如在
阶级社会里,
剥削阶级总是把荣辱向个人的狭隘方面来引导,说成是个人的事情,这就形成了在
封建社会,人们长期以金钱地位作为个人荣誉的评判标准的问题。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建立了
社会主义制度,个人荣誉观念有它全新的标准,即社会给予个人的荣誉是与个人对社会所做的贡献相联系的,个人对社会所做的贡献越多,他得到的荣誉就越多。反之,耻辱是社会对违背
公共利益行为的一种惩罚,也是人们对自己过失所形成的痛苦的
内心体验。当人们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了损害,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他就会感到耻辱。
内容
即“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背景意义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有其历史
必然性。我们党有关理论的提出都有其十分深刻的时代背景,都是符合时代要求并需要全党全社会认真加以贯彻落实的。这次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样有其历史必然性,意义极为重大。
中央宣传部社科规划办主任张国祚从三方面分析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首先,以“
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毋庸讳言,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付出了一些代价。这些代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自然资源在某种程度上遭到过度耗损,
自然环境在某种范围内受到严重污染;二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育,社会上的思想观念、
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一些人在基本的道德价值判断上出现了混乱,
理想信念淡漠了,思想道德滑坡了,甚至在一些党员干部中还出现了腐败现象。之所以付出这两种代价,都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缺位有关。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理想信念淡漠和思想道德滑坡显然与违背“八荣八耻”直接相关,即便是在乱砍滥伐、破坏
生态平衡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实质,要么是缺乏保护生态平衡的
科学知识、愚昧无知,要么是只为了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
集体利益,同样是违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行为。提出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很有现实针对性的,是我们克服发展中的不足,解决前进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社会经济
政治文化全面
协调发展的必然需要。
其次,
社会主义荣辱观还直接关涉
国家软实力的强弱现在,评价一个国家,不能光看其
经济总量、
军事力量等
硬实力,还要看这个国家的思想文化、
民族精神、
道德情操等
软实力因素。毫无疑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进一步提升全民族的
精神状态和道德情操的境界,进一步增强我们党和国家的
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战斗力。
第三,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国家现行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是相辅相成的。正因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所以它与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于内在精神上相通相融。比如,与目前正在开展的党员先进
性教育密切相关。党员干部要做人民的好公仆,必须首先做一个好公民,而做一个好公民的基本要求就是践行“八荣八耻”。这对我们党的执政
能力建设非常必要。一个政党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要有泾渭分明的荣辱观,这样才能在人民当中树立起良好形象。再比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紧密相关。如果所有
社会成员都能知荣辱、树新风、
讲正气,那么这个社会必然会走向和谐。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也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息息相关。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只有全体公民都知荣辱、创文明、促和谐,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对于全党和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谋发展意义重大。社会上已经暴露出一些不良的思想倾向。如有人提出用“多元价值”来否定我们坚持的“一元价值”,不要“同德”要“异德”,要“离心离德”。面对复杂的
国际形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我们必须明白,尽管多元价值是
客观存在,但作为
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员,我们的价值观必须要有共同的指导思想,让多元价值观接受一元价值观的领导,做到“一中有多,多中有一”。具体来说,就是要服从于“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只有这样,全国人民才能一心一意,同心同德,共同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理解实践
理解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于简练的表述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1.
社会主义荣辱观既与
中华民族精神和
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同时也带有鲜明的
时代特征,是
时代精神的汇聚和体现。
2.具体来说,“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就是在新形势下,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富强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的荣誉、尊严和利益为最大耻辱;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就是每个公民不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都要在不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为人民服务,与此同时,要高度警惕可能出现的种种背离人民利益的倾向;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就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
战略地位,并且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们要在各行各业包括
新兴行业中培养爱劳动的思想,并使之成为衡量公民
道德品质的
价值尺度;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就是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的
社会风气,避免种种损人利己的行为;
“以
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是要将诚实守信作为
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作为企业、事业单位乃至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对假冒伪劣、不讲信誉等行为予以严厉谴责;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是要增强
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就是要认识到我们现代化建设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必须在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
“八荣八耻”是过去一系列提法的深入、系统的发展,它准确地体现出
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同时也将“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等提法完全包容进来,形式鲜明,很容易被群众接受,可以说是为先进
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旗帜,也为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谋发展指明了方向。
实践
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把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学习贯彻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的一系列
理论创新和重大
战略思想结合起来;
二是要深化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研究,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其科学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三是要宣传好,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四是党员干部要身体力行,为群众做出表率;五是
领导决策部门要拿出具体的措施办法,营造好践行荣辱观的氛围。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建立相应的践行机制。第一,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
教育机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从
他律和自律,亦即从道德教育与
道德修养两个环节着手。教育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养成的外部机制的基础。各行各业都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这些措施,已经勾画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机制的框架。第二,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修养机制。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否充分发挥其巨大的
社会效应,关键在于广大公民能否通过道德修养,升华到较高的
道德境界。为此,必须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追求崇高道德修养的风气。第三,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示范机制。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我们善于发现和运用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
道德楷模,让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同时,还要特别强调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广大领导干部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人的
道德行为,常修为政之德,为全体人民做出榜样。第四,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价机制。道德的基本特点之一,是以
善恶标准对
社会现象进行评价。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善”主要是指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
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恶”主要是指违背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要在全社会筑牢基本
道德规范,形成惩恶扬善的舆论氛围。
在文化与价值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教育,让他们从小树立
社会主义荣辱观极为重要。今天的青少年生活的时代背景已有很大变化,我们的道德教育应该坚持怎样的原则,采用怎样行之有效的
教育方法,才能使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内化到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的
人格结构之中呢?我以为,最关键的,是要坚持“三近”原则。首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贴近孩子生活。道德的本质是实践的,也是生活的。当前道德教育很大的一个弊病是“空”,脱离孩子的生活世界,空洞、枯燥、缺乏生活气息。脱离了孩子生活的道德教育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的荣辱观教育,必须贴近孩子的现实生活,从生活中寻找道德教育的素材和契机。其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接近孩子个体。道德教育在本质上是涵养化育个体的德性。道德教育只有成为个体的自我需要,才可能是有效的。因此,道德教育必须和孩子的个体经验相接近,融入到孩子的个体生命成长中去,成为孩子成长的“呵护人”。最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还要亲近孩子心灵。道德文化建设在本质上是精神的和心灵的活动。道德教育只有触动心灵,引发感动,引领精神成长,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真正有魅力的教育。缺乏相互尊重、平等对话,板起面孔说教,机械地传授知识,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