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疽,中医病名。以初起肢冷麻木;后期趾节坏死脱落、黑腐溃烂、疮口经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
脉管疾病。好发于青壮年男子,或老年人。我国北方较南方多见。本病相当于
西医学的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本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常在寒冷季节加重,治愈后又可复发。
是以初起肢冷麻木,后期趾节坏死脱落,黑腐溃烂,疮口经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
脉管疾病。好发于青壮年男子,或老年人。
3、初起趾指
冷痛,小腿酸麻
胀痛,行走多时加重,休息时减轻,
间歇性跛行,趺阳脉减弱,小腿可有
游走性静脉炎。继之疼痛加重呈持续性,肢端皮肤发凉,下垂时暗红、青紫、皮肤干燥,毫毛脱落,趾甲变形增厚,肌肉萎缩,趺阳脉消失。进而发生于性坏死,肢端红肿
热痛,全身发热。
脱疽20~40岁男性,后期趾节坏死脱落,黑腐溃烂,疮口经久不愈。血痹多见青年女性,好发于双手并对称,由于寒冷或情绪激动可使手指突然变冷,皮色苍白、紫钳,诱因去后可恢复常态,脉搏正常。
诊断本病还可依据查
超声多普勒、
血流图、
甲皱微循环、
动脉造影,
X线胸片、血脂血糖等检查可帮助诊断,并可了解血管闭塞部位及程度。
本病应以寒热、虚实来辩证。面色暗淡无华,喜暖怕冷,患肢沉重。酸痛、麻木,小腿有抽搐,以致跛行或停止行走,休息后疼痛逐渐消失,应考虑为
寒湿阻络证,以
寒证为主;患肢皮肤暗红而肿,
趺阳脉消失,患趾如煮熟红
枣,渐变紫黑,破溃腐烂,疼痛异常,伴
发热,
口干,便秘,尿黄赤,应考虑为热毒入络,以
热证为主。
主证:面色暗淡无华,喜暖怕冷,患肢沉重。酸痛、麻木,小腿有抽搐,以致跛行或停止行走,休息后疼痛逐渐消失,趺阳脉减弱消失,局部皮肤苍白,触之冰凉,
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主证:患肢皮肤暗红而肿,趺阳脉消失,患趾如煮熟红枣,渐变紫黑,破溃腐烂,疼痛异常,伴发热,口干,便秘,尿黄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或细数。
常用药:人参、当归、黄芪、白术、茯苓、肉桂、熟地、五味子、远志、陈皮、
杭芍、甘草。
2、
手术治疗:
溃疡坏死组织难脱者,待炎症消退后可采用手术方法清除坏死组织,对于经治无效的肢、趾
坏疽,必要时可采用低位截肢、截趾(指)术。
3、
体针疗法:上肢取
合谷、
内关、
曲池;下肢取
足三里、
血海、解溪为
主穴,昆仑、
太溪、
委中为配穴,
强刺激,留针10~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5日。
4、患侧肢体运动煅炼,可促进患肢侧支循环。方法是,患者仰卧,抬高下肢20~30分钟,然后两
足下垂床沿4~5分钟,同时两足及足趾向下、上、内、外等方向运动10次,再将下肢平放4~5分钟,每日运动3次。坏疽感染时禁用。
《灵枢·痈疽》:“发于足趾,名
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