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审计
对煤、水、电、气、油等能源及其设施的事先设计及事后管理与节约所进行的审计项目
能源审计是国外审计内容的一种。对煤、水、电、气、油等能源及其设施的事先设计及事后管理与节约所进行的审计项目。在国外已开始实施的能源审计项目主要有:对工厂、商店、办公室、仓库等的照明与空调设备的能耗审计,客、货交通运输部门的能耗审计,建筑企业耗能设施可行性的事先审计等。我国对能源审计尚属探索阶段,已在从事有关节能审计的初步研究。
任务
(1)监督贯彻执行能源方针政策。
(2)评价、核实企业能源管理各种信息的可靠性、合理性和合法性。
审计作用
(1)能源审计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统一,提高用能单位的市场竞争力,是用能单位发展的根本要求和最终归宿。开展能源审计可以使用能单位及时分析掌握本单位能源管理水平及用能状况,排查问题和薄弱环节,挖掘节能潜力,寻找节能方向。能源审计的本质就在于实现能源消耗的降低和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开展能源审计可以为用能单位带来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效益,从而实现“节能、降耗、增效”的目的。
(2)能源审计有利于加强能源管理,使节能管理向规范化和科学化转变。组织开展能源审计,能够使管理层准确合理地分析评价用能单位本身的能源利用状况和水平,用以指导日常的节能管理,以实现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情况的监督管理,保证能源的合理配置使用,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地发展。
(3)能源审计有利于促进能源管理的信息化,减少能源管理的工作量。
对于用能单位来说,能源管理是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能源审计可以准确反映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统计情况,保证用能单位有目的的采取措施,用计算机开发适用于企业的能源管理系统,减轻人工管理工作量,降低管理成本
目的
(1)完成国家、省、市节能主管部门能源审计任务。
(2)为政府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持续发展经济,保护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依据。
(3)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增效,提高企业综合素质。
(4)企业能源审计与清洁生产、结构调整、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
(5)优化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管理,提升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流程
能源审计主要包括策划与组织、现场诊断、现状及节能分析、报告编写及定稿四个流程。
1.策划与组织
策划与组织是开展能源审计工作的关键阶段,通过沟通、培训使企业负责人、设备管理人员及员工对能源审计及能源管理工作形成初步认识,消除思想上和观念上的障碍;了解用能单位能源审计的工作内容、要求以及工作程序。取得高层领导的支持和参与,组建能源审计小组,制订能源审计工作计划。
(1)组织及沟通
审计团队与企业沟通,采用培训、会议、调研等方式,使企业相关方充分了解能源审计的必要性、作用、方法、内容,以及企业需求;企业代表向审计人员介绍企业的基本情况、工艺流程、主要用能设备、企业能源管理基础,为后续能源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2)制订审计计划
能源审计计划需确认审计边界、审计周期、现场节能诊断及测试行程安排、员工访谈安排等。审计边界原则上包括组织边界及运行边界。组织边界指企业拥有运行控制权的业务单元边界,以组织架构、平面图或文字说明;运行边界指组织边界内所属的,消耗各类能源的设备、活动,如:空调、空压机、生产线、压缩空气的使用。
审计周期:一般为一个完整年度。
能源审计计划的制订需与委托方充分交流意见,确保审计安排与企业需求相一致,便于企业前期进行人员协调及配合。
(3)成立能源审计小组
确认能源审计方案后。审计机构与委托方需分别成立能源审计小组。
审计机构审计小组的成员组成应根据用能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通常由具备节能专业知识、实际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包括技术专家、诊断及测试工程师等。
审计机构审计小组成员应具备如下条件:
①熟悉国家和地区节能法规和政策。
②掌握节约能源的原则和技术。
③熟悉掌握能源审计的内容、方法、程序和相关标准等。
④具备能源审计相关专业知识或节能管理工作经验。
⑤熟悉能源计量、统计基础知识。
⑥掌握能源消耗核算知识。
⑦掌握重点用能设备的能效评估、测试及分析评价方法。
必要时,审计机构审计小组需配备一名具有用能单位相关行业经验的技术专家。
企业能源审计小组:能源管理负责人(熟悉了解整个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和用能状况并能够负责用能单位内部的协调工作)牵头,由电气、生产、设备、计量、统计、会计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4)编制仪器计划
企业用能设备一般包括电气设备、暖通空调、热力设备、动力设备等。因此,现场诊断阶段,需针对电力参数、环境参数、温度压力参数、流量参数等进行检测,一般需要配置相应的便携式能效诊断仪器。
(5)编制能效测试方案
针对重点用能设备,需开展专项能效测试,对测试工况及双方配合有要求的需编制详细的测试方案。明确人员配合、设备工况、设备切换、测试时间等详细要求,确保测试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6)资料收集
企业能源审计小组应协助收集企业资料、生产系统、产品资料、财务数据、设备资料等。
2.现场诊断
深入生产车间、动力车及配电房,按审计工作要求了解企业各用能设备及生产工艺的基本情况。如设备配置及运行状况、能耗与物耗水平、管理状况,调取设备资料、运行记录,并对相关数据进行验证,进行物资盘存。
(1)工艺流程诊断
根据企业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审计及诊断,掌握生产工艺中重点用能区域低能效点情况,并了解企业生产工艺细节及各用能环节,评估是否存在优化空间。
(2)重点用能设备诊断
分系统对各重点用能设备的当前运行工况进行专家式诊断,并辅以必要的能效测试,调阅历史运行数据,就可能存在的节能技改空间进行分析、核算、评价。
(3)现场用能管理走访
了解企业现场能源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如各项能源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落实,现场设备管理现状,企业计量仪表的配备、完好情况,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节能奖惩机制、资金预算、人员能力和意识、宣传培训和内部沟通等情况。
(4)关键员工座谈
采用现场沟通的方式与设备管理人员就设备管理及经济性运行问题进行交流。了解企业能源管理工作现状及具体执行情况,必要时采用座谈会的形式开展。
3.现状及节能分析
企业现有管理水平、设备运行效率与目标能源绩效之间的差距,即为节能潜力。节能潜力分为理论潜力和视在潜力。理论潜力是指理论上可回收和重复利用的节能空间;视在潜力是指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能够实现的回收利用的节能空间。随技术进步视在潜力动态变化。
(1)结构节能分析
①分析产品结构、原料结构变化对节能的影响。
②分析能源结构变化对节能的影响。
(2)技术节能分析
①与国内外同类工艺流程企业产品(或工作量)综合能耗及主要生产工序能耗差距的节能潜力分析。
②按能源介质(系统)进行购入、储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环再的节能潜力分析。
③按工序(单元)进行使用环节的节能潜力分析。分析每个工序(单元)能源的种类、流向、用途、能源利用效率及热平衡情况,以及主要用能设备(装置)经济运行情况。
④在工序(用能单元)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工序(用能单元)间能源消耗的互相影响及其节能的潜力,对可能的技术改善机会以及淘汰落后产能的节能潜力进行分析等。
(3)管理节能分析
①分析企业现有能源管理机制的缺失或不足对节能的影响。
②分析企业管理制度存在的缺失或不足对节能的影响。
③分析企业能源管理工作执行与落实过程中的不足对节能的影响。
④分析改进企业能源管理手段或者工具对节能的影响。
(4)行为节能分析
全体员工日常出行、在厂工作及生活行为对能源消耗影响分析。
4.现场总结会
能源审计现场诊断结束后,审计团队需就现场审计情况进行简单汇总及初步分析。召开阶段性总结会,就发现的问题进行再次沟通确认。由审计单位向企业能源审计工作组成员通报现场能源审计初步结果,要求至少有能源管理负责人、各设备主要负责人参会,确保各负责人意见达成一致。
5.编制审计报告
根据调阅的企业能源消耗数据、能源管理现状、能源审计现场诊断及数据分析结果,分析用能单位的用能薄弱环节,分析节能潜力,并在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系统的节能改造方案。经过与用能单位协商、讨论,最终完成报告。报告中应该包括改善能源管理的措施,运行维护的建议,低成本无成本节能项目、重大项目的改善方案,以及各能源绩效参数的计算结果及分析。
6.报告提交及解读
报告定稿后向审计委托方正式提交能源审计报告,与被审计企业召开项目总结会议并进行报告解读。
审计原理
能源审计是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和操作性很强的程序,这套程序引用了如下原理方法:物质和能量守恒原理、分层嵌入原理、反复迭代原理、穷尽枚举原理。
物质和能量守恒原理
物质和能量守恒这一大自然普遍遵循的原理,是能源审计中最重要的一条原理,是进行能源审计的重要工具。在获得被审计用能单位的资料后,可以测算能源投入量、产品的产量,在此期间建立一种平衡,则将大大有助于弄清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水平及其物质能源的流动去向,帮助发现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瓶颈所在。物质和能量守恒这种工具是对用能单位用能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科学方法与手段,是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中一项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开展用能单位能源审计必须借助这一原理。
分层嵌入原理
分层嵌入原理是指在能源审计中,能源利用流程的四个环节(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都要嵌入能源利用效率低和能源浪费在哪里产生、为什么会产生能源利用效率低和能源浪费、如何解决能源利用效率低和能源浪费这三个层次,在每一个层次中都要嵌入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管理、员工、产品、废弃能这八个方面。在能源审计的各个阶段都要都要从四个环节出发,利用三个层次,从八个方面入手弄清位置,找准原因,解决问题。
反复迭代原理
能源审计的过程,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即在能源审计的过程中要反复的使用上述分层嵌入原理。分层嵌入原理这一方法适用于现场考察,也适用于产生节能方案阶段,有的阶段应进行三个层次、八个方面的完整迭代,有的阶段不一定是完整迭代。
穷尽枚举原理
穷尽枚举原理的重点,一是穷尽、二是枚举。所谓穷尽,是指八个方面(能源、转换设备、输出设备、过程控制、管理、员工、输送管网、废弃能)构成了用能单位节能方案的充分必要集合。换言之,从这八个方面入手,一定能发现自身的节能方案;任何一个节能方案,必然是循着这八个方面中的一个方面和几个方面找到的。因此,从这八个方面入手可以识别用能单位所有的节能方案。所谓枚举,即是不连续的、一个一个地列举出来。因此,穷尽枚举原理意味着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步骤的每一个层次的迭代中,要将八个方面作为这一步骤的切入点。因此,深化和做好该步骤的工作,切不可合并,也不可跳跃。
方法
能源审计的基本方法是基于能源平衡和物料平衡的原理,对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需要对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的生产与管理进行现场调查,进行数据搜集、整理,并经审核后进行汇总,同时要对典型系统与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调查,对重点耗能设备进行重点调查,对能源与物料的盘存查账,必要时需要进行现场检测。
1.产品产量核定方法
产品产量是计算单位产品能耗的基准。这里的产品产量是指合格产的数量。在核定产品产量时要考虑以下因素:
(1)将在制品和半成品折算为制成品。
(2)将非标准品折算为标准品。
(3)品种繁多时,多种产品按产值计算。
(4)产品产量必须通过仓库物资盘查与来往账目进行核定。
产品产量准确性非常重要,它作为分母,是计算各种能耗指标的重要依据。
2.能源消耗数据的核定方法
(1)能源消耗计算的时间区段与产品产量计算的时间区段一致。
(2)企业外购能源的品质和折标准煤系数,以实测或国家标准为准。
(3)产品能耗的核定要考虑生产过程中外协加工部分的能源消耗。
(4)企业能源审计时应编制企业能源消费实物平衡表或企业能源网络图。
(5)能源消耗的数据核定应分品种进行非生产系统用能与损失能源量的计算,并对其合理性加以分析,采用合理的方式分摊到产品的企业能源消耗指标中。
(6)产品能耗分析必须具有可比性,不同原料、不同生产工艺、消耗不同能源等所生产的产品,不能进行简单的对比。
3.能源成本的核定方法
(1)企业综合能源消费和企业总能源费用。
①企业使用外购能源的费用。企业使用外购能源费用的计算应考虑审计期内各购入能源品种的输入、输出、库存及消费关系,只计算企业自身消费的部分。
②企业综合能耗的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E——企业的综合能耗,吨标准煤/年;
n——企业消耗能源的种类数;
Ei——企业消耗的第i种能源的实物量;
Pi——第i种能源折标准煤系数。
(2)直接生产过程单位产品能源成本。
①直接生产过程单位产品能源成本按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及其单位价格进行计算。
②单位产品实物能源消耗量可根据企业在审计期内生产系统的实物能源消耗量和合格产品产量来计算。
③间接能源消耗和能源损耗。
1)企业能源审计应考察企业间接能源消耗水平,分析间接能源消耗在企业总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
2)企业能源审计应分析能源损耗的大小和原因。
3)在计算企业产品单位综合能源消耗和企业出厂产品的单位能源成本时,应将间接能源消耗和能源损耗按产品直接生产能源消耗的比例分摊到各产品能耗指标中。
4.企业能源消耗经济技术指标评价分析方法
企业能源消耗技术经济指标分析评价的依据主要是国家、行业、地方有关的能源标准及相关能耗定额指标。这些指标包括:
(1)生产系统单位产品能耗(可分解为分厂、车间、工段)。
(2)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含辅助生产体系、办公、机修、化验、研发等分摊)。
(3)企业单位产值能耗(对多品种、产品计量单位不同时)。
(4)主要用能系统和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或消耗指标。
5.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综合评价方法
(1)企业能源转换系统或主要能耗设备的能源转换效率与负荷调整的合理评价。
(2)企业生产组织与能源供应系统合理匹配的分析评价。
(3)按照能源流程进行合理用热、用电、用水、用油的评价。
(4)能源利用经济效益的比较分析。
(5)企业用能设备及工艺系统的分析评价。
(6)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或热电联产水平)及环境效益的评价分析。
6.企业能源管理(管理节能)诊断分析评价方法
(1)合理组织生产。
(2)合理分配能源。
(3)加强能源购进管理。
(4)加强项目的节能管理。
(5)规章制度落实情况。
7.装备和工艺技术对标分析方法
该分析主要依据GB/T 3485《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 3486《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 7119《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通则》进行。分析内容包括:
(1)单位产值、单位产品等能耗指标的分析评价。
(2)企业能源转换系统效率的分析评价。
(3)企业用能设备及工艺系统效率的分析评价。
(4)企业生产系统与能源供应系统的合理匹配分析评价。
(5)企业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分析。
(6)企业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和环境效果的分析评价。
对标要注意两个问题:①与企业历史最好水平、行业先进水平、国际先进水平对比;②企业间规模、设备、原料、工艺不尽相同,不能简单对比。企业能源利用分析评价的重点是:①能源管理方面;②设备和工艺技术方面。
审计类型
能源审计分为三种类型:初步能源审计、全面能源审计专项能源审计
初步审计
进行能源审计的对象比较简单,花费时间较短,通常只做初步能源审计。这种审计的要求比较简单,只是通过对现场和现有历史统计资料的了解,对能源使用情况仅作一般性的调查,所花费的时间也比较短,一般为1-2天,其主要工作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对用能单位的主要建筑物情况、供热系统空调系统、管网系统、照明系统、用水系统、以及其他用能设备情况进行调查,掌握用能单位的总体基本情况。
二是对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状况进行调查,了解用能单位的主要节能管理措施,查找管理上的薄弱环节;
三是对用能单位能源统计数据的审计分析,重点是主要耗能设备与系统的能耗指标的分析(如供暖、空调、供配电、给排水等),若发现数据不合理,就需要在全面审计时进行必要的测试,取得较为可靠的基本数据,便于进一步分析查找设备运转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初步能源审计一方面可以找出明显的节能潜力以及在短期内就可以提高能源效率的简单措施,同时,也为下一步全面能源审计奠定基础。
全面审计
对用能系统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就要进行详细的能源审计。这就需要用能单位有比较健全的计量设施,或者在全面审计前安装必要的计量表,全面地采集企业的用能数据,必要时还需进行用能设备的测试工作,以补充一些缺少计量的重要数据,进行用能单位的能源实物量平衡,对重点用能设备或系统进行节能分析,寻找可行的节能项目,提出节能技改方案,并对方案进行经济、技术、环境评价
专项审计
对初步审计中发现的重点能耗环节,针对性的进行的能源审计称为专项能源审计。在初步能源审计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对该方面或系统进行封闭的测试计算和审计分析,查找出具体的浪费原因,提出具体的节能技改项目和措施,并对其进行定量的经济技术评价分析,也可称为专项能源审计。
无论开展上述那种类型的能源审计,均要求能源审计小组应由熟悉节能法律标准、节能监测相关知识、财会、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人员组成,否则能源审计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审计内容
(一)查阅建筑物竣工验收资料和用能系统、设备台账资料,检查节能设计标准的执行情况;
(二)核对、气、煤、油、市政热力等能源消耗计量记录和财务账单,评估分类与分项的总能耗、人均能耗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三)检查用能系统、设备的运行状况,审查节能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四)检查前一次能源审计合理使用能源建议的落实情况;
(五)查找存在节能潜力的用能环节或者部位,提出合理使用能源的建议;
(六)审查年度节能计划、能源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核实公共机构超过能源消耗定额使用能源的说明;
(七)审查能源计量器具的运行情况,检查能耗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审计形式
能源审计根据委托形式一般分为两种:
(1)受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委托的形式
省政府或地方政府节能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能源消费的状况,结合年度节能工作计划,负责编制本省(市)、自治区或地方的能源审计年度计划,下达给有关用能单位并委托有资质的能源审计监测部门实施。这种形式的能源审计也可称为政府监管能源审计。
(2)受用能单位委托的形式
在用能单位领导部门认识能源审计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或在政府主管部门要求开展能源审计的基础上,能源审计部门与用能单位签订能源审计协议(或合同),确定工作目标和内容,约定时间开展能源审计工作。或者是用能单位根据自身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的需要,主动邀请能源审计监测部门对其进行能源审计。这种形式的能源审计也可称为用能单位委托能源审计。
常用设备
2)参数通风测试仪
参考标准
参照《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 17166)、《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 15316)、《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 258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GB/T 6422)、《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 13234)、《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 1558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T 17167)、《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 3486)、《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 3485)、《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导则》(GB/T 7119)等有关标准及国家、地方政府或企业的能源消耗规划、计划等文件。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7:48
目录
概述
任务
审计作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