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Electricity)是一种
自然现象,指静止或移动的电荷所产生的
物理现象,是像电子和质子这样的
亚原子粒子之间产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自然界的闪电就是一种电现象。
电磁力反吸引力是自然界四种
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电子运动现象有两种:缺少电子的
原子称为带
正电荷,有多余电子的原子称为带
负电荷。
研究历史
古代发现
早在对于电有任何具体认知之前,人们就已经知道发电鱼(electric fish)会发出电击。早在4750年前撰写的
古埃及书籍记载,这些鱼被称为“
尼罗河的雷使者”,是所有其它鱼的保护者。大约两千五百年之后,希腊人、罗马人,
阿拉伯自然学者和
阿拉伯医学者,才又出现关于发电鱼的记载。
古罗马医生Scribonius Largus也在他的大作《Compositiones Medicae》中,建议患有像
痛风或头疼一类病痛的病人,去触摸电鳐,也许强力的电击会治愈他们的疾病。
阿拉伯古人可能是最先了解闪电本质的族群。早于15世纪以前,阿拉伯人就创建了“闪电”的阿拉伯字“raad”,并将这字用来称呼电鳐。
在
地中海区域的古老文化里,很早就有文字记载,将
琥珀棒与猫毛摩擦后,会吸引羽毛一类的物。2600年前左右,
古希腊的哲学家
泰勒斯(Thales,640-546B.C.)就做了一系列关于静电的观察。从这些观察中,他认为摩擦使琥珀变得磁性化。这与矿石像
磁铁矿的性质迥然不同;磁铁矿天然地具有磁性。泰勒斯的见解并不正确。但后来,科学证实了磁与电之间的密切关系。
近代研究
但是几千年来,人们只是观察了雷电等
自然现象,并不了解电的本质,直到1600年,由于英国科学家
威廉·吉尔伯特的严谨
科学态度,才开始对于
电与磁的现象出现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吉尔伯特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皇家医生,他对于电和磁特别有兴趣,撰写了第一本阐述电和磁的科学著作《论磁石》。这是一本具有现代科学精神的书籍,着重于从实验结果论述。吉尔伯特指出,不只是琥珀可以经过摩擦产生静电的物质,
钻石、
蓝宝石、玻璃等等,也都可以表现出同样的电学性质,在这里,他成功地击破了琥珀的吸引力是其内秉性质这持续了2000年的错误观念。吉尔伯特制成的
静电验电器可以敏锐的探测静电电荷。在之后的一个世纪,这是最优良的探测静电电荷的仪器。
先前,意大利数学家和医生
吉罗拉莫·卡尔达诺列出一些电现象与
磁现象的不同之处。从卡尔达诺的结果,吉尔伯特得到很多启发,他提出更多分歧之处:带电物质会吸引所有其它物质,而磁石只会吸引铁器;琥珀需要磨擦才能产生电性,而磁石不需要任何动作;磁石会将物体按照某定向排列,而带电物质则只会吸引其它物质。吉尔伯特创建了新拉丁术语“electrica”(类似琥珀,从“ήλεκτρον”,“elektron”,
希腊文的“琥珀”),意思为像
琥珀的吸引方式一般的那些物质。
由于他在电学的众多贡献,吉尔伯特被后人尊称为“电学之父”。后来,从“electricus”又衍生了英文词语“electric”和“electricity”,这两个英文字最先出现于
托马斯·布朗的1646年著作《世俗谬论》(Pseudodoxia Epidemica,英文书名《Vulgar Errors》)。之后,科学家
奥托·冯·格里克、
罗伯特·波义耳、史蒂芬·葛雷(Stephen Gray)、查理·杜费(Charles du Fay)等等,都做了更进一步的研究。
十八世纪
1767年,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做实验发现,在带电金属容器的内部,电
作用力为零。从这实验结果,他准确猜测,带电物体作用于彼此之间的吸引力与
万有引力都遵守同样的定律。1785年,查尔斯·库仑用
扭秤(torsion balance)做实验证实了普利斯特里的猜测,两个带电物体施加于彼此之间的作用力与距离成平方
反比。他奠定了静电的基本定律,即
库仑定律。于此,电的研究已提升成为一种
精密科学。
1791年,路易吉·
伽伐尼发现,假设将青蛙与
静电发电机连结成
闭合电路,然后开启静电发电机,则青蛙肌肉会颤动。这实验演示出,
神经细胞倚赖电的媒介将信号传达到肌肉。他因此创建了
生物电学术领域。1800年,亚历山大·伏打伯爵将
铜片和锌片浸于食盐水中,并接上导线,制成了第一个电池:
伏打电堆,堪称是现代电池的元祖。伏打电堆给予科学家一种比静电发电机更稳定的电源,能够连续不断的供给电流。
十九世纪
1820年,
汉斯·奥斯特在课堂做实验时意外发现,电流能够偏转指南针的方向,演示出电流周围会生成磁场,即
电流的磁效应。随后,
安德烈·玛丽·安培对于这现象做定量描述,给出
安培力定律与
安培定律。他们两个人的研究成果成功地将电与磁现象连结在一起,共称为“
电磁现象”。应用这理论,可以制作出来磁性超强劲于
天然磁石的
电磁铁。1827年,格奥尔格·欧姆发展出一套精致的数学理论来分析电路。
1831年,
麦可·法拉第与
约瑟·亨利分别独立地发现了电磁感应──磁场的变化可以生成电场。1865年,
詹姆斯·麦克斯韦将
电磁学加以整合,提出
麦克斯韦方程组,并且推导出电磁波方程。由于他计算出来的电磁波速度与测量到的光速相等,他大胆预测光波就是
电磁波。1887年,
海因里希·赫兹成功制成并接收到麦克斯韦所描述的
电磁波。麦克斯韦将电学、
磁学与光学统合成一种理论。
1859年,德国物理学家
尤利乌斯·普吕克将
真空管两端的电极之间通上
高压电,产生阴极射线。物理学者发现,阴极射线是以
直线传播,但其传播方向会被磁场偏转。
阴极射线具有可测量的动量与能量。1897年,
约瑟夫·汤姆孙做实验证实,阴极射线是由带
负电的粒子组成,称为电子,因此他发现了电子。
十九世纪早期见证了
电磁学快速蓬勃,如火如荼的演进。到了后期,应用
电磁学的先进知识,
电机工程学开始了一段突破性的发展。例如,
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电话、汤玛斯·
爱迪生设计出优良的
白炽灯和
直流电力系统、
尼古拉·特斯拉发展完成
感应电动机和发现
交流电、
卡尔·布劳恩改良成功装置在显示器或电视机里的
阴极射线管。由于这些与其他众多发明家所做出的贡献,电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必需工具,更是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
二十世纪
德国物理学者
海因里希·赫兹于1887年发现,照射
紫外线于电极可以帮助产生更多电花。这就是光电效应所产生的现象。包括约瑟夫·汤姆孙、
菲利普·莱纳德在内的物理学者们,对于光电效应的做了很多理论研究与
实验研究。1905年,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发表论文对于光电效应的众多
实验数据给出解释。爱因斯坦主张,光束是由一群离散的量子(现称为光子)组成,而不是
连续性波动。假若光子的频率大于某
极限频率,则该光子拥有足够能量来使得金属表面的电子逃逸,产生
光电效应。这个重要发现展开了
量子物理的大门。
1901年,
古列尔莫·马可尼从英国发射无线电讯号,越过
大西洋,传送至
加拿大。5年后,“无线电之父”李·德富雷斯特研究出真空
三极管。这重大发明推动电子时代急速向前推进,使得无线电与
长途电话科技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到了1940、1950年代,固态原件开始在越来越多个场合得到应用,这标记着真空管科技的快速没落与半导体科技的崛起。1947年,
贝尔实验室的
威廉·肖克利、
约翰·巴丁和
沃尔特·布喇顿工作团队发明了晶体管。这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凡是电子器具大多都须要用到晶体管。
杰克·基尔比于1958年和
罗伯特·诺伊斯于1959年分别独立发明集成电路。现今,大量
晶体管、
二极管、
电阻器、电容器等电子原件都可以被装配在单独的集成电路里。
术语解释
物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