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
结石又称
胆石症,是指
胆道系统包括
胆囊或
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
胆道感染是属于常见的疾病。按发病部位分为
胆囊炎和
胆管炎。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可刺激胆囊黏膜,不仅可引起胆囊的
慢性炎症,而且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
胆囊管后,还可以引起
继发感染,导致胆囊的
急性炎症。由于结石对胆囊黏膜的慢性刺激,还可能导致
胆囊癌的发生,有报告此种胆囊癌的
发生率可达1%~2%。
现代许多人不吃早餐,而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
浓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促进胆结石的形成。如果坚持吃早餐,可促进部分
胆汁流出,降低一夜所贮存胆汁的
黏稠度,降低患胆结石的危险。
当人呈一种蜷曲体位时,腹腔内压增大,胃肠道蠕动受限,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
胆汁排泄,饭后久坐影响
胆汁酸的
重吸收,致胆汁中
胆固醇与胆汁酸比例失调,胆固醇易沉积下来。
这与肝硬化病人身体中对
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有关,身体中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则雌激素水平较高,加上肝硬化病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道
静脉曲张、血中
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可造成胆结石。
遗传因子在明确胆结石危险性方面显然起着重要作用。胆结石在胆固醇
胆石症患者的近亲中更经常发生。
其症状取决于结石的大小和部位,以及有无阻塞和炎症等。部分胆囊结石患者终身无症状,即所谓隐性结石。较大的胆囊结石可引起中上腹或右上腹闷胀不适,
嗳气和
厌食油腻食物等
消化不良症状。较小的结石每于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夜间平卧后结石阻塞
胆囊管而引起
胆绞痛和
急性胆囊炎。由于胆囊的收缩,较小的结石有可能通过胆囊管进入
胆总管而发生
梗阻性黄疸,然后部分结石又可由胆道排入
十二指肠,部分结石则停留在
胆管内成为
继发性胆管结石。结石亦可长期梗阻胆囊管而不发生感染,仅形成
胆囊积水,此时便可触及无明显压痛的肿大胆囊。胆囊结石在无感染时,一般无特殊体征或仅有右上腹轻度压痛。但当有
急性感染时,可出现中上腹及右上腹压痛、
肌紧张,有时还可扪及肿大而压痛明显的胆囊。
肝胆管结石是指肝内胆管系统产生结石,所以,又称
肝内胆管结石。常与
肝外胆管结石合并存在,但也有单纯的肝内胆管结石,又称真性肝内结石症。近年来,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例越来越多,结石的分类多属
胆红素结石。肝胆管结石多有黄绿色块状或“泥沙样”结石的成分,多为胆红素钙。结石中心常可找到
蛔虫卵,所以有人认为肝胆管结石系由胆道蛔虫、细菌感染致
胆管阻塞所致。
肝胆管结石以左叶
肝管居多,肝左外叶上、下段肝胆管汇合处的胆管略为膨大、结石多停留在该处,右侧肝胆管结石多见于右后叶胆管内。
(1)患者年龄较胆囊结石患者为轻,部分病人与肝内胆管先天的异常有关。患者常自幼年即有
腹痛、发冷、
发热、
黄疸反复发作的病史。
胆结石治疗方法有很多,目前胆结石治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
手术治疗。另一种是非
手术疗法,即采取中西医
对症治疗、
中医药物治疗等疗法。两种疗法各有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