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痈
外科急腹症
肠痈,疾病名。痈疽之发肠部者。出《素问·厥论》。肠痈为外科常见急腹症,属急腹症范畴。多因饮食失节,暴怒忧思,跌扑奔走,使肠胃部运化功能失职,湿热邪毒内壅于肠而发。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之败血浊气壅遏于阑门而成。以持续伴有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肌紧张反跳痛为特征。可发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率居外科急腹症的首位。
病因病机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过食油腻,生冷不洁之物,损伤肠胃,湿热内蕴于肠间;或因饮食后急剧奔走,导致气滞血瘀、肠络受损;或因寒温不适、跌仆损伤、精神因素等均可导致气滞、血瘀、湿阻、热壅、瘀滞、积热不散、血腐肉败而成痈肿现代医学认为,阑尾腔梗阻和细菌感染是肠痈的主要发病原因。
临床表现
1.轻症
初起上腹部或脐周作痛,阵发性钝痛,数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部,逐渐加重,伴有恶寒发热,恶心呕吐,便秘,腹胀,溲赤,苔黄腻,脉洪数。
2.重症
痛处固定不移,痛势加剧,腹肌紧张拘急,拒按,局部可触及局限性肿物,高热不退,属肠痈重症,应采取综合疗法
辨证施治
1.瘀滞型
(1)证候初为脘腹闷胀,绕脐疼痛阵作,随即转移至右下腹,按之痛剧,腹皮微急,恶心欲吐,嗳气纳呆。不寒不热或微热,或恶寒,大便正常或便秘,尿清或黄。舌质正常或暗红,舌苔薄白或微黄,脉迟紧或弦略数。本证相当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轻型化脓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消散后期。
(2)治则化瘀行滞,清热解毒
1)方药生大黄牡丹皮桃仁、厚朴、红藤、蒲公英、赤芍。水煎服。大便次数增多者,改生大黄为制大黄。
2)中成药①阑尾灵冲剂热开水冲服。②阑尾消炎灵胶囊,温开水送服。③锦红新片,温开水送服。④野菊花注射液肌注
3)单方验方川楝子延胡索、牡丹皮、桃仁木香金银花大黄。水煎服。血聚成块者加红藤。
2.湿热
(1)证候腹痛较剧,右下腹硬满,按之内痛,或可扪及有压痛肿块。伴有发热,口干渴,汗出,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干,脉弦数。或伴有身热不扬头昏重,呕恶胸闷,腹胀痛便溏不爽,尿黄浊。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本证相当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早期或并局限性腹膜炎
(2)治则清热化湿通里攻下
1)方药生大黄、红藤、败酱草、蒲公英、生薏苡仁白花蛇舌草黄柏厚朴冬瓜仁。水煎服。大便燥结者,加芒硝冲服)。阑尾包块形成者,加桃仁、赤芍。湿热重者,加黄连、黄芩。湿重者加藿香、佩兰。瘀滞重者,加当归、莪术。
2)中成药①阑尾消炎片,温开水送服;②西黄丸,温开水送服;③四季青钠盐,加入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④黄连素注射液,加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
3)单方验方金银花、蒲公英、牡丹皮、大黄、川楝子、桃仁、生甘草、赤芍。水煎服。湿热重者,加黄连、黄芩。湿重者,加佩兰、蔻仁、藿梗、木通。
3.热毒
(1)证候腹痛更甚,弥漫全腹,腹皮硬、手不可近。热毒伤阴者,伴有高热持续不退、时时汗出,烦渴欲饮,面红目赤唇干口臭,呕吐不食,两眼凹陷,大便秘结,或似痢不爽,小便短赤,或频数似淋;舌质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腻,脉弦滑数或洪大而数。热毒伤阴损阳者,见发热不高,或不发热,精神萎靡,肢冷自汗气促;舌质淡而干,苔多薄白,脉沉细而数。肠结腑实者,见全腹膨胀,呕吐频频,无排气排便。本证相当于急性阑尾炎并发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已形成的阑尾脓肿有扩散趋势,或由腹膜炎引起的肠麻痹盆腔脓肿感染性休克并发症
(2)治则清热解毒。
1)方药生大黄、玄明粉(冲服)、枳实。厚朴、牡丹皮、金银花、蒲公英、红藤、败酱草、生薏苡仁、白花蛇舌草、赤芍、莱菔子。水煎服。热毒伤阴者,加鲜生地黄、玄参、天花粉。热毒伤阴损阳,下利无度者,去玄明粉,加制附子炮姜、白术、生大黄改熟大黄。呕吐不食者,加黄连、姜半夏小便不利者,加车前子(包煎)。
2)中成药①阑尾消炎片,温开水送服。②西黄丸,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金银花、蒲公英、冬瓜仁、大黄、牡丹皮木香川楝子、生甘草。水煎服。大热大渴者,加生石膏、天花粉。
其他治疗
1.外敷
各种证型均可选用
(1)双柏散、金黄散玉露散水蜜调制外敷右下腹,每日1~2次。
(2)大蒜糊剂大蒜头、芒硝、大黄粉。大蒜、芒硝共捣烂如泥,敷腹部最痛处,敷2小时后去药;再用大黄粉用醋调成糊状,敷6~8小时。以上为1个疗程;必要时隔数小时后,重复使用。在敷药前,局部皮肤应涂上一层凡士林,以保护皮肤。适用于瘀滞证。
可采用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如大黄牡丹汤加减煎汤保留灌肠,每日l~2次。
肠痈之热毒证一经诊断,一般应首先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疗法适应证:小儿、妊娠、老年人的湿热证、热毒证。手术方法有阑尾切除术阑尾脓肿切开引流术
(1)体针阑尾穴,上巨墟、合谷、足三里等穴。留针1小时,每15分钟捻转1次,强刺激,每日2~3次。恶心呕吐者加中脘,发热者加曲池,腹痛者加天枢气海
(2)耳针取阑尾、交感、神门、大肠等穴。选上述反应明显的穴位2~3个,强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2次。
5.饮食疗
(1)三色豆汤黄豆、绿豆赤小豆、生甘草,加水适量煮至烂熟,加入食盐调味,食豆饮汤。适用于肠痈未成脓者食用。
(2)薏苡桃仁粥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薏苡仁、粳米,白糖适量。将牡丹皮、桃仁、冬瓜仁水煎去渣留汁,加入薏苡仁、粳米,文火煮至烂熟,调入白糖温食。适用于肠痈酿脓期患者食用。
(3)桃花馄饨鲜毛桃花、面粉。以桃花为馅,作馄饨,空腹食。适用于肠痈腑实证。
(4)苡仁附子败酱粥薏苡仁、附子、败酱草、粳米。附子、败酱草同煎取汁,加入粳米、薏苡仁,适量加水煮粥,空腹食。适用于肠痈反见虚寒证者。
预防
1.饮食有节,勿暴饮暴食,勿嗜食高粱厚味和辛辣刺激、醇酒生冷之品,以免肠道功能受损而诱发本病。
2.起居有常,勿饱食后暴急奔走,寒温失摄,情志郁怒,以免气血失调而诱发本病。
3.初期及酿脓期肠痈(急性单纯性、轻型化脓性阑尾炎和阑尾脓肿),可根据食欲情况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溃脓期肠痈(并发腹膜炎),应根据病情轻重给予流质饮食或禁食。
4.除初期肠痈(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外,一般应卧床休息,并发腹膜炎及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应取半卧位,防止过早下床活动,以免病情反复。
5.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4次,对严重患者要定期测量血压。服药后因呕吐而将药物吐出者,必须补足药量。服通里攻下药后大便每日3~5次以上者,应及时改变药物的炮制方法或减少剂量,以免过下伤正。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8 23:59
目录
概述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辨证施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