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痈,疾病名。
痈疽之发肠部者。出《素问·厥论》。肠痈为
外科常见
急腹症,属急腹症范畴。多因饮食失节,暴怒忧思,跌扑奔走,使肠胃部运化功能失职,
湿热邪毒内壅于肠而发。因
饮食不节、湿热内阻,之败血
浊气壅遏于阑门而成。以持续伴有阵发性加剧的
右下腹痛、
肌紧张、
反跳痛为特征。可发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率居外科急腹症的首位。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过食油腻,生冷不洁之物,损伤肠胃,
湿热内蕴于肠间;或因饮食后急剧奔走,导致
气滞血瘀、肠络受损;或因寒温不适、跌仆损伤、精神因素等均可导致气滞、血瘀、
湿阻、热壅、瘀滞、
积热不散、血
腐肉败而成
痈肿。
现代医学认为,阑尾
腔梗阻和细菌感染是肠痈的主要发病原因。
(1)证候
腹痛较剧,右下腹硬满,按之内痛,或可扪及有
压痛之
肿块。伴有
发热,口干渴,汗出,便秘尿赤。
舌质红,苔黄干,
脉弦数。或伴有
身热不扬,
头昏重,呕恶
胸闷,腹
胀痛,
便溏不爽,尿黄浊。
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本证相当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早期或并
局限性腹膜炎。
1)方药生大黄、红藤、
败酱草、蒲公英、
生薏苡仁、
白花蛇舌草、
黄柏、
厚朴、
冬瓜仁。水煎服。大便燥结者,加
芒硝(
冲服)。阑尾包块形成者,加桃仁、赤芍。湿热重者,加黄连、黄芩。湿重者加藿香、佩兰。瘀滞重者,加当归、莪术。
3)单方验方金银花、蒲公英、牡丹皮、大黄、川楝子、
桃仁、生
甘草、赤芍。水煎服。湿热重者,加黄连、黄芩。湿重者,加佩兰、蔻仁、藿梗、木通。
(1)证候腹痛更甚,弥漫全腹,腹皮硬、手不可近。热毒
伤阴者,伴有
高热持续不退、时时汗出,烦渴欲饮,面红
目赤,
唇干口臭,呕吐不食,两眼凹陷,大
便秘结,或似痢不爽,
小便短赤,或频数似淋;舌质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腻,脉弦滑数或洪大而数。热毒伤阴损阳者,见发热不高,或不发热,
精神萎靡,肢冷
自汗,
气促;舌质淡而干,苔多薄白,
脉沉细而数。
肠结腑实者,见全腹膨胀,呕吐频频,无排气排便。本证相当于
急性阑尾炎并发局限性或
弥漫性腹膜炎,已形成的阑尾
脓肿有扩散趋势,或由
腹膜炎引起的
肠麻痹,
盆腔脓肿,
感染性休克等
并发症。
1)方药生大黄、
玄明粉(冲服)、枳实。厚朴、牡丹皮、金银花、蒲公英、红藤、败酱草、生薏苡仁、白花蛇舌草、赤芍、
莱菔子。水煎服。热毒伤阴者,加鲜生
地黄、玄参、
天花粉。热毒伤阴损阳,下利无度者,去玄明粉,加
制附子、
炮姜、白术、生大黄改
熟大黄。呕吐不食者,加黄连、
姜半夏。
小便不利者,加车前子(
包煎)。
(2)
大蒜糊剂大蒜头、芒硝、大黄粉。大蒜、芒硝共捣烂如泥,敷腹部最痛处,敷2小时后去药;再用大黄粉用醋调成糊状,敷6~8小时。以上为1个疗程;必要时隔数小时后,重复使用。在敷药前,局部皮肤应涂上一层
凡士林,以保护皮肤。适用于瘀滞证。
(2)
耳针取阑尾、交感、
神门、大肠等穴。选上述反应明显的穴位2~3个,强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2次。
(1)
三色豆汤黄豆、
绿豆、
赤小豆、生甘草,加水适量煮至烂熟,加入食盐调味,食豆饮汤。适用于肠痈未成脓者食用。
(2)
薏苡桃仁粥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薏苡仁、
粳米,白糖适量。将牡丹皮、桃仁、冬瓜仁水煎去渣留汁,加入薏苡仁、粳米,文火煮至烂熟,调入白糖温食。适用于肠痈酿脓期患者食用。
(4)苡仁附子
败酱粥薏苡仁、附子、败酱草、粳米。附子、败酱草同煎取汁,加入粳米、薏苡仁,适量加水煮粥,空腹食。适用于肠痈反见
虚寒证者。
3.初期及
酿脓期肠痈(急性单纯性、轻型化脓性阑尾炎和阑尾脓肿),可根据食欲情况给予流质或半
流质饮食。溃脓期肠痈(并发腹膜炎),应根据病情轻重给予流质饮食或禁食。
4.除初期肠痈(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外,一般应卧床休息,并发腹膜炎及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应取
半卧位,防止过早下床活动,以免病情反复。
5.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4次,对严重患者要定期测量血压。服药后因呕吐而将药物吐出者,必须补足药量。服通里攻下药后大便每日3~5次以上者,应及时改变药物的炮制方法或减少剂量,以免过下伤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