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卷(1163年—1245年),字续古,一字灵舒,
乐清(今属浙江)人,
南宋诗人。工诗,为“
永嘉四灵”之一。曾领乡荐(《四库提要》作“尝登淳佑癸卯乡荐”,《乐清县志》承此,而近人以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个
甲子。衡诸翁卷生平,前者过早,后者过尽,疑都不确),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有《四岩集》《
苇碧轩集》。清
光绪《
乐清县志》卷八有传。代表作《
乡村四月》被选入人教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本、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课本,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课本“日积月累”。
翁卷考功名只参加了一次就放弃了,所以,他一生为了生存,也为了诗歌游走四方,在
温州市郊、江西、福建、湖南及江淮等地生活过。翁卷在江西
抚州也住过一段时间。
赵汝的
《南宋群贤小集》中,有一首诗《翁灵舒客临川经从访之不遇闻过村居》。诗人翁卷隐居在一个深山村里,在那里搭了三四间小茅屋,种了些
高粱和树木,安心自闲地写诗。
宋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谢世,时年八十三。
翁卷生活的时代,正是风靡一世的
江西诗派已渐趋末流之时。江西诗派那种“以资书以为诗”、拼凑故典和生硬拗捩的作风,正是温州翁卷等四位诗人所深为不满的。因此,他们从晚唐诗家入手,刻意求新,走
贾岛、
姚合的“苦吟”之路,
下工夫“因狭出奇”。
台州黄岩的
戴复古对翁卷充满了仰慕之意。这位诗人喜欢翁卷的诗,但一直无缘见面。翁卷的一生,为了诗歌和生存游走四方,因此,在温州、江西、福建、湖南及江淮等地也都有戴复古追寻的足迹,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他竟然在湖南与翁卷陌路相逢。他写的《
湘中遇翁灵舒》:“天台山与雁荡邻,只隔中间一片云。一片云边不相识,三千里外却逢君”。把相见恨晚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刘克庄批评“
四灵”说:“
永嘉诗人极力驰骤,才望见贾岛、姚合之藩而已”(《瓜圃集序》),而对翁卷却另有评价,他在《
赠翁卷》中说:“非止擅
唐风,尤于选体工。有时千载事,只在一联中。”今存翁卷集中只有极少数
古体诗,《
乡村四月》一首更为人所熟知:“绿遍
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颇有清新淡远的意趣。
翁卷写的
山水田园诗,虽只有寥寥数笔,却有传神之功。翁卷有很多诗歌,可以绘成画轴的,如同中国传统的山水之画,不仅有写意,而且有留白之妙。
翁卷以其诗歌成就,在
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给后人留下一份难得的精神
文化遗产,也为他自己在那个多事之秋的南宋获得了一丝丝生存的
精神慰藉。
翁卷等“
永嘉四灵”专攻五律。其诗多咏景物,写野逸之趣,追求一种平淡简远的情调。注重字句的锤炼和对偶
声韵。如:“轻烟分近郭,积雪盖遥山。”(《
冬日登富览亭》)。“一阶春草生,几片落花轻。”(《
春日》)“梅花分地落,井气隔帘生(《晓对》)”等等都是真切浑朴的秀句,为人传诵。他的
山水诗,既继承了晚唐细腻精致的风格,又蕴含有
宋诗理性化特点,
翁卷不仅擅长写山水诗,由于他生活在社会下层,熟悉民情风俗,因此他也创作出了一些反映和关注现实、同情民生疾苦、揭露社会不合理现象的诗作。他的《东阳路旁蚕妇》诗,虽短短七言,却把蚕妇的辛苦生活和她所承受的经济压力写得入木三分:“两鬓樵风一面尘,采桑桑上露沾身。相逢却道空辛苦,抽得丝来还别人”。他的诗歌可以联想到
白居易的
《卖炭翁》,
蚕妇和
卖炭翁塑造的都是
古代社会真正的
劳动人民。
翁卷写诗,有很大程度作为其自己陶冶性情的工具,他的很多作品主要是抒发个人的感受。例如:“兴兵又罢兵,策士耻无名。闲见秋风起,犹生万里情。”是他对宋小朝廷偏安
江左,抱残守缺,不图恢复大业而深感失望后写出的诗,写出了他在“罢兵”的妥协政策下,不能建立功业、报国无门的无奈。
翁卷纪念馆的馆址据说是宋代
翁姓祠堂旧址,历经岁月沧桑,原貌早已荡然无存,仅有一方题着“联桂流芳”恭贺翁氏昆仲高中的大匾。1999年,翁卷纪念馆落成,位于埭头村的村口,是一座传统民居风格的木结构建筑物。一进纪念馆,那块留传下来的大匾便在眼前呈现,馆内有四排圆柱,每排五根,支撑着整个柱梁,馆后有一片茂密如云的竹林,馆前小桥流水,不远处的溪边伫立着数棵参天的古
枫香和
银杏。翁卷纪念馆比较简朴,很符合翁卷做为一个布衣诗人的身份。纪念馆周边的风景优美,也很符合翁卷诗歌的风格。
乐清埭头的翁氏宗族,每到清明,或
族祭,都要到祖先的墓前烧香叩头。翁卷二弟永年的墓在
埭头。埭头翁卷的后裔们说,已找到翁卷的墓,说在其二弟永年墓的隔溪对面山脚。但那仅是一堆隆起的黄土,上面长满了青草。由于没有找到墓碑,所以无法断定这是翁卷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