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迈勒·阿卜杜尔·纳赛尔(
阿拉伯语:جمال عبد الناصر,
英语:Gamal Abdel Nasser;1918年1月15日-1970年9月28日),
埃及政治家,埃及共和国第二任总统(1958年2月22日-1970年9月28日),也是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首任总统,
埃及历史上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8年1月15日,贾迈勒·阿卜杜尔·纳赛尔出生于
埃及穆罕默德·阿里王朝统治下的
亚历山大城巴卡斯区的卡纳瓦特街18号,原籍
上埃及阿西乌特省贝尼莫村。他的父亲是邮局办事员,收入微薄,思想守旧,父子感情关系一直不好。母亲是
亚历山大一位商人的女儿,温顺善良。纳赛尔非常热爱自己的母亲。纳赛尔9岁时,母亲过早地去世,使纳赛尔悲痛欲绝,他本人称此事为“一次残酷的打击,它永远深深埋在我心里”。
母亲的早逝使纳赛尔时常远离家门,从来没有家庭感并经常受到扰乱的童年增加了不安因素,使纳赛尔形成了多重性格,不安、多疑、紧张、热情与隐瞒真情的耐心和能力交织在一起。
纳赛尔幼年时代的埃及,虽然自1922年后取得了独立,但仍受到英国的影响。英国人的巧取豪夺、草菅人命激起埃及人民反英情绪高涨和
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复活。这—切对纳赛尔有很大影响,特别是从曾被英国人逮捕的叔叔那里听到了英国在埃及犯下的种种罪行,使他幼小的心灵中萌生了反英排外思想。后来纳赛尔在《革命哲学》中写道:
……当我还是一个孩童时,每当我看到飞机在头顶上方盘旋,我总是高呼:“噢,万能的上帝,愿灾难降临到英国人身上吧!”
纳赛尔上小学时,常在假期里随家人去上埃及的祖父家。在那里,他经常听到祖父讲述埃及的光辉历史,每当听到英国人怎样侮辱他的祖国时,总是愤恨不平。纳赛尔在埃及首都
开罗上中学时,特别重视
历史课的学习。他博览史书,钻研
阿拉伯国家兴替的历史,以及世界近现代史上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如
伏尔泰、
卢梭、
拿破仑、
俾斯麦、
凯末尔等人的传记,从中吸取教益。
纳赛尔很早参加当地群众的反英斗争。1933年,他参加亚历山大的群众示威游行,同前来镇压的军警搏斗,曾经负伤。纳赛尔积极参加和领导
学生运动,要求恢复1923年宪法,支持
华夫脱党,得到大家的信任,被推选为开罗学生联合会的代表。他和代表们一起到华夫脱党领袖的家里,要求他们团结反英,建立“
民族阵线”。纳赛尔的活动受到警察的监视,他的名字被列入黑名单中。
军旅生涯
中学毕业后,纳赛尔想上大学学习法律,但在父亲二次结婚后,父子关系不佳,自己又无力承担大学生活的费用。于是纳赛尔申请进入开罗
皇家军事学院,但遭到拒绝,因为他缺乏当时成为一名军官必须的家庭背景或
社会地位。作为第二选择,他申请进入警官学校,但又一次遭到拒绝,原因是那些记录纳赛尔在学生时期煽动学生运动的警察档案妨碍了他。之后,纳赛尔按照最初愿望到
开罗大学学习法律。因毕业后就业前景暗淡,在开罗大学学习几个月后,他于1937年初,纳赛尔得到开罗皇家军事学院招生委员会主任海里少将的帮助,最终成为该校的学生。
1938年7月1日,纳赛尔在
军事学院毕业,获少尉军衔,被派到自己的家乡,任驻军排长。在此后4年的时间里,他先后驻守在上埃及和
苏丹。这里远离首都,免受军警的监视。纳赛尔开始从下级军官中严格审查和挑选最可靠的人,其中包括未来的革命战友
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
扎卡里亚·毛希丁等等,以建立秘密革命团体。
1939年,纳赛尔随军去苏丹,他支持萨达特出面组织秘密团体——“
自由军官组织(Free Officers Movement)”,反抗英国对埃及的统治。1942年,纳赛尔升为上尉,调回埃及,不久被任命为开罗皇家军事学院的教官。同年,萨达特被捕入狱,纳赛尔成为“自由军官组织”的主要领导人。他通过讲课和在陆军内部的联系,积极扩大组织,被认为是这个组织的“建筑师和战略家”。
1945年至1948年,纳赛尔在开罗
陆军参谋学院深造。
1948年5月14日,在美
帝国主义支持下,
以色列国宣告建立。5月15日,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国家向
以色列宣战(参见词条
第一次中东战争)。纳赛尔参战,任营参谋长。1948年10月,在法卢贾战役中,他肩膀负伤仍英勇奋战,获得“法卢贾之虎”称号,两次受奖,被提升为少校。
战争结束后的数月,纳赛尔和他的士兵一起被围困在一个称为“费卢杰矿穴”的地方。双方停火后,纳赛尔被允许回到埃及。
七·二三革命
埃、以战争的失败,使纳赛尔和他的战友们进一步认清了埃及统治者的反动无能,决心用武力推翻它,摆脱英帝国主义的统治。1949年下半年,自由军官组织成立以纳赛尔为主席的“创建委员会”,具体部署及领导起义。
1952年7月22日深夜11时,纳赛尔等领导的
军事政变(称七月革命)爆发。23日凌晨两点,起义部队占领了各兵种的重要据点、广播电台、电话局、电报局、飞机场、火车站等。拂晓,控制了首都。 7月26日,英国支持的埃及国王
法鲁克一世被迫宣布退位,逃往欧洲,埃及
君主政体被推翻。纳赛尔说:“七·二三革命实现了埃及人民自从新时代开始就企求自己管理自己国家,掌握自己命运的愿望。”7月27日,在纳赛尔主持的会议上,将“创建委员会”改为“革命指导委员会”,作为过渡性的政府,推戴当时在国内外知名的
穆罕默德·纳吉布少将任主席;纳赛尔任副主席。
“七·二三”革命后,纳赛尔主张把革命推向前进,实行土地改革,驱逐英军,放弃对苏丹的管理权,承认其独立主权。1952年12月10日,“革命指导委员会”宣布废除1923年宪法。1953年1月,解散所有政党。2月12日,英国被迫签订协定,同意苏丹在1956年初独立。6月18日,
埃及共和国正式成立,纳吉布任总统兼总理,纳赛尔任副总理兼内务部长。1954年10月19日,
埃及同英国签订新的
英埃协定,废除即将到期的《
英埃同盟条约》,英国同意撤军,并将其在埃及的一切
军事设施移交给埃及政府。
就职总统
由于纳吉布过分保守和个人专权,纳赛尔同他发生激烈冲突。1954年10月26日,纳赛尔在亚历山大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时,右派组织“
穆斯林兄弟会”成员穆罕默德·阿卜杜·阿尔-拉提夫(Mahmoud Abd al-Latif)向他开枪射击。虽然射手近距离射击,但是所有的子弹都偏离目标。纳赛尔继续发表演讲,说了一段暴躁的话:“让他们杀纳赛尔吧。纳赛尔只不过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我的同乡们,不要动。我没有死,我仍然活着,如果我死了,你们依然是纳赛尔。”纳赛尔完美的讲话和他保镖欠缺的反击行动让人们怀疑整个事件是被操控的。不管如何,纳赛尔正是利用了国内对于穆斯林团的愤怒而开始了他剿除这个组织的计划。11月18日,纳吉布被解除一切职务,随后纳赛尔接任
埃及总统。
纳赛尔把埃及的权力集中于
中央政府,增加总统的权利,进行企业国有化改革,并实行土地改革,建造多个大型
公共项目,如
阿斯旺大坝。
1955年,纳赛尔发表《革命哲学》一书,总结埃及1952年革命的深刻根源,阐述埃及发展的方向。他说:“世界上每个民族都经历两种革命。”一是“
政治革命”,就是从暴君统治下或从外国蹂躏下解放出来;一是“
社会革命”,即各阶级之间的斗争,使“正义”占“优势”。埃及选择的道路是“政治的自由和经济的自由”。在谈到埃及与各国的关系时,他明确指出,埃及要置身于“
阿拉伯的圈子”“
非洲的圈子”“
伊斯兰教的圈子”里,而且要成为它们的中心。
此年4月18日至24日,纳赛尔参加在
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第一届亚非会议(参见词条
万隆会议),他在演说中指出,“
殖民主义一向是世界不稳定的根源,……必须予以铲除”;“各国都有权利自由选择它的
政治制度和
经济制度。”在这次会议上,纳赛尔同中国政府总理兼
外交部长周恩来进行了友好的会晤。
1955年11月,在美国的策划和支持下,
中东地区建立了
巴格达条约组织。纳赛尔决心维护埃及的独立,他顶住了帝国主义的压力,拒绝加入这个组织。同年12月,
南斯拉夫联邦总统
约瑟普·布罗兹·铁托访问埃及,两位领导人同意实行“不结盟”政策。纳赛尔认为,只有“不结盟”,才能使埃及保持独立的地位。1956年7月,纳赛尔同铁托、
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在南斯拉夫的
布里俄尼岛举行有历史意义的会晤,奠定了
不结盟运动的基础。
1956年6月23日,纳赛尔作为唯一的总统候选人,通过
全民投票正式成为埃及的第二任总统。
苏伊士危机
1955年12月,美、英表示愿为纳赛尔准备修建的
阿斯旺水坝第一期工程提供7000万美元的“赠款”,
世界银行也答应贷款2亿美元。但到了次年的7月19日,美国以埃及“不愿合作”为借口,宣布停止资助埃及修建水坝。纳赛尔转而接受
苏联的援助。
埃及的
苏伊士运河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运河自开通以来,一直为英法所控制。1956年,英军撤离埃及,但苏伊士运河仍为英法控制。7月26日,纳赛尔在亚历山大群众庆祝
法鲁克王朝垮台四周年的集会上,宣布将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用运河的税收建设阿斯旺水坝。
为重新控制苏伊士运河,英法策划召开对运河实施“国际管制”的会议。1956年8月16日,在英法倡议下,22个国家在英国
伦敦举行会议,但未能达成任何协议。9月19日,美、英、法召集18国再次在伦敦举行会议,讨论建立“苏伊士运河使用协会”问题,仍未达成协议。9月30日,英法将苏伊士运河问题提交
联合国安理会讨论,10月13日,
安理会否决了英、法要求埃及接受“国际管理”制度提案。
在这种情况下,英法决定采取武力来解决问题,并邀请以色列加入(以色列早已对埃及不准其船只通过
亚喀巴湾的
蒂朗海峡和苏伊士运河不满)。10月29日至31日,以色列率先对埃及发动武装侵略,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纳赛尔向全世界发表声明:“埃及人民将为保卫埃及的每一寸土地战斗到底!”他下令全国
总动员。
埃、以两军的战斗首先打响,战场主要位于
西奈半岛的米特拉山口、阿布奥格拉等地,埃军顽强抵抗以军攻势。与此同时,英法两国借口保护运河航运,要求埃以双方停火,并允许英法军队进驻运河区,否则派兵干涉。遭埃及拒绝后,英法空军在10月31日下午对埃及展开有针对性的大规模空袭,企图将埃军拦截在西奈半岛。纳赛尔为防止英法占领运河区,使西奈部队受到夹击的危险,遂命令此前的增援部队停止进入西奈,在西奈的守军迅速撤至运河区。从11月1日起,英法开始空袭
塞得港,5日登陆地面部队,与塞得港的埃及军民展开激战,但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该城。
英法以三国的行动遭到
国际社会的普遍指责。美苏两国也介入此事件,对三国施加压力。11月6日,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英法两国被迫接受停火决议。12月22日,
英法联军彻底退出埃及。在埃及应允以色列有蒂朗海峡
水面航行和空中飞行权后,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从西奈撤出全部军队。同年,埃及同意安置一个
联合国紧急部队在西奈半岛,以监督和确保停战,充当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的缓冲。
苏伊士战争的胜利,使纳赛尔的威望空前提高,一时成了埃及和
阿拉伯世界传奇般的英雄,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
失败的联合
1958年,
叙利亚军方和民众代表要求叙利亚与埃及的合并。纳赛尔虽感意外,但依然表示同意。2月1日,纳赛尔同
叙利亚总统舒克里·库阿特利在开罗签署两国合并宣言。2月21日,经两国
公民投票,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简称
阿联)宣告成立,纳赛尔任总统。这被看作是建立泛阿拉伯国家的第一步。
但阿联并不是成功的。纳赛尔在叙利亚强制推行埃及实施的政策,解散了叙利亚的
复兴社会党,引起叙利亚政界和人民的不满。急剧扩大的
秘密警察也严厉的镇压反对团体,比如穆斯林团和叙利亚共产党。同时,叙利亚的
资产阶级也没有被允许进入他们梦寐以求的埃及市场。1961年9月28日,叙利亚资产阶级和军官团体的不满导致
分离主义者控制
大马士革,叙利亚宣布独立。埃及则保留了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名称,直到1971年。
阿拉伯联合尝试的失败,对于纳赛尔的
泛阿拉伯主义理想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他说:我们“把叙利亚人当作埃及人同样对待,这是犯了致命的错误”。此后,纳赛尔仍任埃及总统兼总统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1962年10月兼武装部队最高司令。
建设国家
埃、叙分裂后,纳赛尔致力于国内的政治、经济建设。1962年5月21日,他在全国人民力量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全国行动宪章》,明确指出在埃及建立“
阿拉伯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他认为,只有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国家才能革新,经济才能独立。他说,“阿拉伯社会主义”主张信仰宗教、实行全民民主、在合作范围内实行土地私人
所有制、反对暴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冲突和矛盾。纳赛尔是“阿拉伯社会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他的思想在阿拉伯世界有
不容忽视的影响。
11月6日,纳赛尔宣布成立由他兼任主席的“
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简称社盟),作为埃及唯一的
执政党,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1964年3月23日,纳赛尔颁布新临时宪法,规定埃及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要“消灭任何剥削形式”,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经过他的经济改革,现代化生活开始进入埃及农村;工业化速度加快;进行了土地改革,限制个人占有土地的数量;反对贪污腐化收到部分成效;使妇女享有更多权利;培育埃及新人以替代西方人员。
陷入困局
长期以来,纳赛尔一直担忧以色列对埃及潜在的
军事威胁。他试图以加强同苏联以及阿拉伯国家的联系来对抗这种威胁。1965年,纳赛尔再次当选总统后,采取措施同叙利亚关系正常化。另一方面,纳赛尔不愿与以色列发生直接的
军事冲突。在1964年和1965年的阿拉伯首脑会议上,纳赛尔曾建议保持克制。
到了1966年,
巴勒斯坦游击队开始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的袭击,而当时的叙利亚公开支持巴勒斯坦人的行为。此年10月,埃及与叙利亚互派大使。面对叙利亚与以色列紧张的局势,埃叙双方于11月4日签订共同防御协定。同月,以色列发动对
约旦的袭击,使局势更加紧张。当时的舆论嘲讽纳赛尔躲在西奈半岛的联合国紧急部队身后,于是他要求联合国紧急部队撤出西奈地区。到1967年5月22日,纳赛尔宣布封锁亚喀巴湾。5月30日,又同约旦签订军事
同盟条约。以色列扩张主义者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亚喀巴湾。美国支持以色列。纳赛尔因轻信苏联“决不坐视”以色列进攻的“保证”,放松了以色列会发动突然袭击的思想准备。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三国发动所谓先发制人的袭击,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这次战争只进行了六天(故称
六日战争)。因为掌握军队的阿密尔元帅的疏忽,埃及损失惨重:在战争的最初几个小时内,埃及的所有机场都遭到袭击,大部分飞机在地面上被摧毁;官兵伤亡达2万人;整个西奈半岛被占领,苏伊士运河被迫封闭。而约旦、叙利亚未对纳赛尔进行援助,约旦军队被轻易击败,叙利亚的
戈兰高地被攻占。埃及蒙受如此奇耻大辱,纳赛尔心力交瘁,悔恨不已。从此,他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
为了承担战争失败的责任,纳赛尔宣布辞去总统职务,准备听候人民的审判。但由于埃及人民的坚决要求,他又恢复了总统职务。
在同年的讲话里,纳赛尔宣布:“我们可以通过阿拉伯行动获得很多东西,这就是我们斗争的重点。我们要发展和建设我们的国家,已面临我们敌人的挑战。”不久后,埃及在苏联的援助下迅速重新武装,一场持久的
消耗战很快在运河沿岸展开,直到纳赛尔逝世前不久才结束。
纳赛尔生命的最后三年,鉴于国内外的不利因素,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都坎坷不平,步履艰难。健康的恶化迫使他不时停止工作。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控制埃及主要的
产油区。苏伊士运河的关闭,导致埃及
外汇收入锐减。埃及
国民收入的四分之一用于
军费支出,财政拮据,食品短缺,
经济形势日趋恶化。为了
紧缩财政开支,纳赛尔对军政机构的改组,引起高级军政官员的不满。阿密尔元帅发动了一次未遂的政变。他在
革命委员会中的同事,除了萨达特和侯赛因·沙菲二人,一个个同他疏远甚至分道扬镳。1968年2月和11月,埃及爆发学生掀起和工人参加的示威活动,要求惩办战争失败的责任者,进而要求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和政治民主。埃及同美、英、
联邦德国等国关系紧张,埃、美两国断绝了
外交关系。
在1967年于苏丹
喀土穆召开的
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上,纳赛尔从
沙特阿拉伯和
科威特争取到埃及急需的
财政援助,同时被迫接受后者提出的新的外交框架即与以色列“不战、不和、不谈判”的原则以及从也门撤军的条件,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
领导地位不复存在。
为了加强埃及的防务,纳赛尔1968年7月至1970年7月三次前往苏联访问,要求给予
军事援助,得到的却是“空头支票”;苏联领导人频繁访埃,要求在埃及建立
军事基地、指挥中心,并悬挂
苏联国旗。纳赛尔愤怒谴责说:“这简直是帝国主义!”但为获取更多的苏联援助,还是被迫同意了一些苏联的要求。
当多次向苏联要求提供
进攻性武器被拒绝后,心力交瘁的纳赛尔调整
外交政策,改善同
西方国家的关系,争取西方国家的财政援助和
技术援助。他一度表示接受
美国国务卿威廉·皮尔斯·罗杰斯在1970年6月提出的“政治解决”
中东问题的计划(参见词条
罗杰斯计划”),该计划主张通过谈判,埃、以两国彼此承认对方的独立和主权。这对纳赛尔的事业产生巨大打击。
积劳而逝
1970年9月,约旦王国军队同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之间爆发流血冲突(参见词条
黑九月事件),巴解组织一半以上成员被打死。纳赛尔十分痛心,立即出面召开阿拉伯国家首脑紧急会议,进行调解工作。经过连续11天紧张的工作,同月27日,冲突双方签署停火协议。紧张而繁重的工作使纳赛尔的身心受到极大的损害。9月28日,在机场送走各国首脑,回到家里之后,他一病不起。当晚7时,纳赛尔因
心脏病发作去世,终年52岁。
纳赛尔逝世的噩耗广播后,埃及举国沉痛哀悼,人民潮水般涌向开罗。1970年10月1日,纳赛尔的葬礼在埃及开罗举行,共有100多个国家的代表团与500万群众参加葬礼。
为政举措
政治
1953年1月纳赛尔创建“解放大会”,同时命令解散一切政党。1957年5月成立“民族联盟”,取代“解放大会”,任主席。1962年10月改建“民族联盟”为“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任最高执行委员会主席。
经济
纳赛尔十分重视发展
民族经济,认为“没有经济上的独立,政治独立是没有价值的”。他的经济改革包括土地改革,企业国有化和大力发展
重工业。
纳赛尔把建设
尼罗河的
阿斯旺水坝看成是自己事业的象征。水坝建成后可灌溉土地200万英亩,并为工业化提供充足的动力资源。在苏联的支援下,
阿斯旺高坝于1968年开始发电。
纳赛尔执掌国家政权后,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进行土地改革。1952年9月,颁布《土地改革法》,规定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不得超过200费丹(1费丹约合4200
平方米),有子女的土地占有者,每人不得超过300费丹;多余土地由政府征购分成小块卖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政府用公债偿付地主赎金,农民则可在30年内以年息3%分期偿还,王室土地则不予赔偿;政府将保护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农场、公司和企业,还规定雇农的最低工资,准许雇农成立农会。纳赛尔政权的第一次土改旨在打击埃及国内以王室为代表的少数大地主,通过规定拥有土地的上限,铲除旧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新生政权。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经济理论和政治指导,土地改革条款的总体设想并不完备,改革对象仅涉及1789人,为一些大地主利用法律漏洞壮大势力提供了空间。
1961年纳赛尔政府再次颁布土地改革法令,将人均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降到了100费丹;查处地主隐匿地产,将王室和地主拥有的新开垦地纳入改革范围;没收外国人在埃及占有的土地。第二次土地改革扩大了改革的范围和力度,使更多的小农受益,进一步打击了大地产主在埃及的势力。
1969年埃及政府发布第三次土地改革法令,规定个人占有土地面积不得超过50费丹,全家不得超过100费丹,然而,由于此次土改法令颁布后遭到许多社会名流和上层分子的反对,并未完全付诸实施。
纳赛尔土地改革通过强制征购和没收土地,铲除了封建土地占有制,削弱了封建大地主的势力,消灭了封建制度下的超经济剥削。实行几次土地改革令后,政府征收的土地约130万费丹,占总耕地的六分之一;可供分配的土地82万3000费丹,一些农民分到了土地。到1967年底,合作社有4800多个,入社农民270多万人。农户土地占有量的增加,使农村阶级矛盾得以缓和,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同时也扩大了新生政权的群众基础。三次土地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了埃及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有利于推动埃及共和国社会经济加速发展。1952年至1970年间,埃及农业生产每年保持着平均增长3%的发展速度。但全国仍有11000多户大地主,1400多万的农民(占全国农民总数的74%)需靠出卖或部分出卖劳力为生。土地改革收效不大。
1960年7月,埃及开始执行10年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60年至1965年)。这个计划的总投资额为16.9亿埃镑,其中工业投资占36.7%。该计划完成后,工农业在
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发生了明显变化:工业由21.3%上升到30.1%(1952年为13.1%),农业由31.2%下降到28.5%。1961年埃及政府在法令中规定,各企业须抽出纯利润的25%发给工人和职员;个人年收入超过一万埃镑者,须向国家缴纳90%的
所得税。
这一时期,各工业行业快速发展。1952年至1967年间,5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从78家增加到202家,从业人数从13万上升到38.7万。埃及现代工业这一时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现代工业部门的崛起,特别是冶金、机械和化工等行业,较为完整的埃及现代
工业体系逐步形成。与此相适应的是
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1961年7月起,埃及开始大规模国有化(又称阿拉伯化)运动,对银行、保险公司、大中型企业和公司,几乎全部对外贸易和
运输企业等实行国有化,成立由纳赛尔任主席的“国营组织最高委员会”,指导及调整
国营企业的活动。
1962年1月,纳赛尔宣布,埃及政府已控制了全国95%的工业,100%的银行和
保险业,由国家控制的
企业资产已达15亿埃镑。
军事
埃及共和国建立后,纳赛尔希望国家完全独立,与美国和苏联保持同等距离。而英国在苏伊士运河沿岸的基地不断遭到游击队的袭击,因此决定放弃这些地区,并于1956年6月从最后一个地区撤出。
纳赛尔经过了第一次胜利的喜悦,进而支持
阿尔及利亚反抗法国的运动,赞同巴勒斯坦人从
加沙地带进入,抗击以色列居住者,以此来确定自己的地位。他与
叙利亚和
伊拉克谈判,签订军事协议,对三国军队进行统一调遣。
最重要的是,1955年9月,他与苏联签订了协议。协议规定,
莫斯科向开罗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加强埃及对以色列的对抗力量。当然,这些离不开
中东的石油因素,以及石油在
政治策略中的实际作用及潜在作用。每个人都可以很清楚地意识到,纳赛尔的目的是想使他的国家从西方控制中解脱出来,并且在国际舞台上能够扮演一个更重要的角色。尽管当初与西方政权比较好的关系,纳赛尔逐渐的失去了他们的青睐而转而投向了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
1956年1月16日,纳赛尔誓言要解放巴勒斯坦。1956年夏,在美英相继宣布退出向
阿斯旺大坝提供资金援助的协议之后,确认得到苏联支持的纳赛尔宣布了
苏伊士运河的国有化,以资助大坝的建设。这引起了在运河中有股权的英国和法国的不满。在以色列的帮助下,英国和法国公开向埃及宣战。英法联军在一周内横扫了西奈半岛及赛义德港,使得埃及军队全面撤退。因美国与苏联的压力,英法在诉求没有实现的情况下被迫撤退。
虽然以色列在边境停火,但是堤蓝海峡的封锁和联合国紧急部队在以埃边境的部署,以色列被迫从西奈半岛全面撤军,纳塞尔则被认为是为阿拉伯世界取得了胜利,抵抗的它们的“帝国主义敌人”。战争后,纳赛尔成为了中东的一支力量,激励了一代的
民族主义者。
纳赛尔多次强调要毁灭以色列,他领导并策划了1967年的阿以
六日战争。他寻求了武力手段从以色列手中重新夺回了
西奈半岛,并得到了
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以派遣紧急部队,保护其胜利果实。纳赛尔对西奈半岛开始重新武装。5月23日,他下令对以色列船只封锁
蒂朗海峡及以色列位于亚喀巴湾北部的埃拉特港,切断了其通往
印度洋的唯一海路。随后,以色列政府以此为由向埃及宣战。纳赛尔说服了叙利亚及约旦两国政府与其一起组成一个
阿拉伯联盟对付以色列。他在一篇演讲中提到:“这场战争将会是一场持久战,我们的基本目标就是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尽管如此,以色列军队在战争中的进攻还是击溃了阿拉伯联军。
教育
纳赛尔在推动埃及
教育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推行
免费教育,使得不计其数的穷人家的孩子能够受到教育。他也热心支持艺术事业,大量修建剧场,电影院及鼓励乐器制造业。
民族
纳赛尔继承并发扬了“阿拉伯民族主义的精神之父”萨提·胡斯里等人的思想,以他的激进的言论和苏伊士事务的成功,发展了一个覆盖全阿拉伯世界的“
纳赛尔主义”。自20世纪50年代流亡的巴勒斯坦历史学家瓦利德·哈里迪首次提出“纳赛尔主义”这个名词以来,对“纳赛尔主义”的解释繁多,但总体而言,这是一种基于纳赛尔思想的阿拉伯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它融合了
阿拉伯社会主义、
泛阿拉伯主义、
共和主义、
民族主义、非殖民化和反帝意识、发展中国家团结和国际不结盟等要素,是一种融合了各种不同思想和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意识形态。
中国学者王泰和戴红认为1952年“七月革命”完成了埃及现代社会的多个“路标性转换”—实现了埃及
民族国家的重建和主权独立;完成了埃及
政治现代化模式的制度性转换,即把埃及从一个殖民性
君主专制国家带入了
共和制时代;在经济上使埃及摆脱了对外国资本的依附,走上改革振兴之路;纳赛尔主义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主流意识,指导着埃及国家的全面发展;埃及由一个政教合一的
封建制国家成为一个世俗化的现代国家。这些转变标志着埃及现代化进程的新纪元。在国际层面,它是不同于西方
资本主义和东方共产主义的世俗化阿拉伯社会主义,也是一种阿拉伯民族主义。
纳赛尔的逝世为埃及社会留下巨大的历史遗产。许多人把纳赛尔看成是阿拉伯世界的领袖,一个阿拉伯政治崭新的、叛逆的时代的代表。中国学者
哈全安认为:“纳赛尔主义固然存在弊端和局限,但纳赛尔时代新旧势力的消长和工业化的巨大进步,无疑为其后
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和
政治民主化铺平了道路。”纳赛尔之后的埃及领导人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
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及
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都继承了他的这一思想。塞西还把纳赛尔视作偶像。
外交
在纳赛尔任总统期间,埃及、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奉行积极中立与
不结盟政策,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支持各国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1955年,纳赛尔参加万隆会议;1960年,派遣志愿军去刚果(
扎伊尔),援助
帕特里斯·卢蒙巴领导下的刚果人民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的斗争;1961年1月出席在
摩洛哥卡萨布兰卡(今
达尔贝达)举行的
非洲国家首脑会议。
纳赛尔与南斯拉夫的
铁托、印度的
尼赫鲁一起提倡不结盟。1961年6月主持在开罗召开的由南斯拉夫及阿联等五国发起的不结盟国家会议筹备会; 9月1日出席在
贝尔格莱德举行的第一届不结盟国家会议。
1963年5月,纳赛尔参加在
埃塞俄比亚首都
亚的斯亚贝巴开幕的非洲国家首脑会议,为促成“
非洲统一组织”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与中东国家
在中东地区事务中,纳赛尔拒绝承认以色列,坚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反抗以色列侵略、恢复
民族权利的斗争。阿联破裂后,于1965年同叙利亚恢复关系正常化,并联合约旦反对以色列的入侵。
1962年起,纳赛尔支持以
阿卜杜拉·萨拉勒为首的军官建立的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
1956年5月30日,纳赛尔宣布埃及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成为
非洲大陆上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
独立国家。1958年4月,纳赛尔派出以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武装部队
陆军参谋长穆罕默德·易卜拉欣中将为首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军事友好代表团访问中国。5月5日,毛泽东接见了穆罕默德·易卜拉欣一行,并委托他转交纳赛尔一封信。10月1日,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九周年之际,纳赛尔致电毛泽东,祝贺这一盛事。
历史评价
正面评价
埃及
开罗大学政治学教授赛义德·穆斯塔法·卡梅尔称:
埃及现任总统
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称赞纳赛尔是“
爱国者”。
中国
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支持纳赛尔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的做法,称其是“亚非地区的民族英雄”。
中国历史学者
哈全安称赞纳赛尔为“埃及现代史上最具魅力的政治人物”。
负面评价
在纳赛尔掌握埃及
统治权的最后几年中,他开始更多地依靠来自苏联的援助。也有批评者认为他是
民粹主义、
威权主义的象征,并且在处置地缘
政治问题中过于自信甚至轻率。
人物荣誉
2004年10月29日,
南非授予纳赛尔“O. R. Tambo”奖(英文全称: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O. R. Tambo),理由是:“他在反对殖民主义,以及建设一个更美好、和平的非洲和世界的斗争中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人际关系
纳赛尔与妻子生有三男二女。
长女Hoda,曾出版一本名为《Nasser: Secret Archives》的书籍,展示了一些关于纳赛尔的资料。
主要作品
纳赛尔的著作有《
革命哲学》和《埃及的解放》等。他在1954年所写的《革命哲学》一书中曾表示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为全体阿拉伯人、非洲人以至伊斯兰教徒的领袖。
人物争议
埃及南部的
阿斯旺大坝及
纳赛尔湖(Lake of Nasser)是纳赛尔领导埃及期间最具争议的功绩之一。作为埃及重工业发电设施及降低尼罗河沿岸被洪水袭击的风险的工程,阿斯旺大坝同样导致了尼罗河沿岸水位升高而淹没了努比亚人的大量遗迹(除了一处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保护对象)。该工程同样导致了大量生态问题。纳赛尔湖巨大的湖面使得尼罗河大量水资源被白白蒸发,但大坝同样保护了水蒸发后留下的沉积物,并使
尼罗河三角洲的耕地变得更加肥沃。 从某些农业学者的角度上看,尼罗河谷的农产品收获量比修建大坝以前降低。但不可否认的是,阿斯旺大坝工程在埃及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大量发电的作用,且成为了在农村通电中使埃及大大小小村镇现代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坝同样也使埃及人民免受因尼罗河洪水泛滥而带来的全国性瘟疫。
后世纪念
1970年,为纪念纳赛尔逝世,
几内亚发行了一枚背面图案为纳赛尔总统头像和生卒年月的纪念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