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原细胞瘤(
seminoma)起源于睾丸
原始生殖细胞,为睾丸最常见的
肿瘤,多发生于中年以后,常为单
侧性,右侧略多于左侧。发生于
隐睾的机率较正常位睾丸高几十倍。该瘤为低度恶性。肉眼观,睾丸肿大,有时可达正常体积的10倍,少数病例睾丸大小正常。肿瘤体积大小不一,小者仅数毫米,大者可达十余厘米,通常直径为3~5cm。
摘要
该瘤对放射治疗高度敏感。
淋巴道转移较常见,
血道转移较少发生。精原细胞瘤约占
睾丸肿瘤的60%,发病高峰在30~50岁,罕见于儿童。85%的患者睾丸明显肿大,肿瘤局部侵犯力较低,肿瘤一般有明显界限。精原细胞瘤发展较慢,一般先转移至腹膜后淋巴结,后期也可发生广泛
血道播散,确诊时,临床期病例占60%~80%。
疾病概述
精原细胞瘤分3个亚型:①典型精原细胞瘤,约占80%,生长较慢,预后好;②未分化精原细胞瘤,约占10%,恶生程度较高,预后比典型精原细胞瘤差;③精母细胞精原细胞瘤,约占10%,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
精原细胞瘤多发生于中年以后,常为单
侧性,右侧略多于左侧。发生于
隐睾的机率较正常位睾丸高几十倍。本瘤为低度恶性。85%的患者睾丸明显肿大,肿瘤局部侵犯力较低,肿瘤一般有明显界限。精原细胞瘤发展较慢,一般先转移至腹膜后淋巴结,后期也可发生广泛血道播散,确诊时,临床期病例占60%~80%。
病理上生殖细胞肿瘤占90-95%,非生殖细胞肿瘤占5-10%。生殖细胞肿瘤根据
细胞的分化情况可分为精原细胞瘤、
非精原细胞瘤如
胚胎癌、
畸胎瘤、
畸胎癌、
绒毛膜上皮细胞癌、
卵黄囊肿瘤等。多数
睾丸肿瘤可早期发生淋巴转移,最早到达邻近
肾蒂的淋巴结,
绒毛膜上皮癌早期有
血行转移。
典型的
精原细胞瘤有
瘤细胞形态结构单一和间质内有淋巴细胞浸润两个特征。瘤细胞弥漫分布或呈索状结构,细胞的形态一致,与正常
精小管内精原细胞相似,瘤细胞大,圆形或多角形、境界清楚、
胞浆透明,核大、位于中央,
核膜及
染色质较粗,有1~2个
嗜酸性核仁,核分裂像不多见。
病理分析
精原细胞瘤有瘤细胞形态结构单一和间质内有淋巴细胞浸润两个特征间质为纤细的
纤维组织或致密的
胶原纤维,约占
睾丸肿瘤的60%,发病高峰在30~50岁,罕见于儿童。由于睾丸
白膜比较韧厚,未被肿瘤破坏,故通常睾丸的原来轮廓尚保存。切面瘤组织呈淡黄或灰黄色,
实体性,均匀一致如鱼肉,其中往往可见到不规则坏死区。间质为纤细的纤维组织或致密的胶原纤维,其中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有时可有
淋巴滤泡形成。
肉眼观,睾丸肿大,有时可达正常体积的10倍,少数病例睾丸大小正常。肿瘤体积大小不一,小者仅数毫米,大者可达十余厘米,通常直径为3~5cm。由于睾丸白膜比较韧厚,未被肿瘤破坏,故通常睾丸的原来轮廓尚保存。瘤细胞弥漫分布或呈索状结构,细胞的形态一致,与正常精小管内精原细胞相似,瘤细胞大,圆形或多角形、境界清楚、胞浆透明,核大、位于中央,核膜及染色质较粗,有1~2个嗜酸性
核仁,核分裂像不多见。。
精原细胞瘤分3个亚型:典型精原细胞瘤,约占80%,生长较慢,
预后好;
未分化精原细胞瘤,约占10%,恶生程度较高,预后比典型精原细胞瘤差;
精母细胞精原细胞瘤,约占10%,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
切面瘤组织呈淡黄或灰黄色,实体性,均匀一致如鱼肉,其中往往可见到不规则坏死区。镜下,典型的精原细胞瘤。其中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有时可有
淋巴滤泡形成。该瘤对
放射治疗高度敏感。淋巴道转移较常见,
血道转移较少发生。
疾病病因
精原细胞瘤可分为
生殖细胞瘤与非生殖细胞瘤两类。前者发生于曲精细管的
生殖上皮,约占95%;后者发自
间质细胞,约占5%。多见于25-44岁,具有地区说
种族差异。精原细胞瘤病因尚不清楚,可能和种族、遗传、
隐睾、
化学致癌物质、损伤、内分泌等有关。
精原细胞下降不全:此为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睾丸局部温度升高,
血运障碍,内分泌功能失调,致
睾丸萎缩,生精障碍,易发生恶变。另外,先天性睾丸
功能障碍,下降不全,亦易产生恶变。
遗传:近年有人统计精原细胞瘤患者中,其近亲中有16%左右有肿瘤病家族史。
睾丸女性综合症:据
世界卫生组织(WHO)1977年对精原细胞瘤分类
比较分析,睾丸女性综合病症也易发生精原细胞瘤。
外伤:认为外伤不是
肿瘤发生的直接原因,但睾丸外伤后,局部有小
血肿形成或血
循环障碍,组织变性萎缩等,在此基础上发生肿瘤。
感染:多种
病毒性疾病,如
麻疹、
天花、
病毒性腮腺炎及细菌性炎症,均可并发睾丸炎,致睾丸细胞变形而发生精原细胞瘤。
激素:临床及
动物实验等事实提示,内分泌与
睾丸肿瘤的成因有关。如
睾丸肿瘤多发于性腺旺盛的青壮年,或在内
分泌作用活跃时期;动物实验如给鼠类长期服用
雌激素,可诱发精原细胞瘤。中医认为:情志不畅,或恼怒伤肝,辩证分析
精原细胞瘤属
低度恶性肿瘤,发展缓慢,睾丸呈无痛性增大。大约75%的精原细胞瘤在诊断时局限在睾丸,10%~15%的患者同时患有转移性和区域性腹膜后淋巴结病灶,5%~10%的患者患有晚期的区域性淋巴结周围或者是脏器转移。对绝大多数患者在经
腹股沟睾丸切除术后的首选治疗是放疗。照射野包括
腹主动脉旁及同侧髂血管
淋巴引流区,剂量DT20~30Gy。关于放疗开始的时间,应在
睾丸切除术后尽早进行,一般在术后10d即可进行,间歇不应超过1个月。放射治疗远期
并发症包括不育、
胃溃疡和放射线所致第二原发肿瘤等。
睾丸精原细胞瘤经过
癌基因、
癌前病变、亚临床期、
原位癌、
转移癌等,五个漫长的阶段,大约需要2—20年,其
胶元纤维的包围圈越来越薄弱,其
毛细血管的数量,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最后成为一个毛细血管团。也就是说,
癌症是毛细血管急剧增多症,是缺乏
硬蛋白,是
慢性病。
中医知道睾丸精原细胞瘤,称作肾囊瘤,和
乳岩一样,属于血热妄行证候群;因此治疗方法是一样的。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开始手术切除,但是睾丸精原细胞瘤病人的
生存率依然很低。
睾丸精原细胞瘤
瘤体小于三厘米,没有转移,可以手术切除,但是由于破坏了癌的包围圈,而容易激惹转移;切除之后,不做放疗化疗。
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无论婚否,无论单侧或双侧睾丸患病,医生都应告知可能存在的生育隐患,并提醒患者应在术前或放疗前考虑冷藏精子。手术可能引起
免疫性不育,放疗可能对
生殖腺、附属性腺及
输精管道造成损伤,严重影扩散方式
睾丸精原细胞瘤通过四种方式扩散:
2、睾丸的癌细胞进入
淋巴系统生长,叫淋巴转移,胸内是
支气管旁,
肺门、
纵膈淋巴结;胸外是
锁骨上、腋下和
上腹部淋巴结。
3、睾丸的癌细胞进入
血液系统生长,叫血行转移,肺转移最多见,其次是在肝、骨等处生长。
4、医源性转移,是西医手术时,癌细胞被种植在腹腔内或者在切口上,比较多见。
不孕不育
精原细胞瘤是成年人最常见的
睾丸肿瘤,占睾丸
生殖细胞肿瘤的60%~8%。对精原细胞瘤的公认治疗,是
睾丸切除术后对
腹膜后
淋巴结体外
放疗,5年
存活率接近95%。精原细胞对
放射线极为敏感,但照射后可能引起不育。精原细胞瘤放疗后引起的不育的
治疗措施,尤其是无精子症,临床报道较少。传统中医方法诊治右侧精原细胞瘤
术后放疗引起的
无精子症,通过
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
ICSI)使其配偶成功受孕。
成年男子两个睾丸总重量约30g左右,每克睾丸组织每日能生产1000万个精子,每日总共约产生2~3亿个精子。精子形如蝌蚪,长约60μm,分头、颈、体、尾四个部分,头部较大,颈与体合起来与头部等长,尾部是头部长度的10倍。精子头部有
顶体及
细胞核,顶体覆盖在细胞核前2/3,里边有许多酶类物质,统称
顶体酶,是受精时突破卵子“外壳”
放射冠与
透明带的物质。头部细胞核里有染色体,是携带父体
遗传基因的物质。颈部与体部主要是
细胞质成分,是维持精子生命和为精子活动提供能量的部位。尾部很长,由一些
蛋白质构成,这些
蛋白质纤维收缩时可使精子尾部向各个方向摆动,随即出现精子运动。一般精子向前
运动速度大约每秒50~60μm。
生育力较强的精子还能爬高,可达5cm左右高度。
精子生成需要了适宜的温度,阴囊内温度较腹腔内温度低2℃左右,适于精子的生成。在胚发育期间,由于某种原因睾丸不降入阴囊而停留在腹腔内或腹股沟内,称
隐睾症,则
曲细精管不能正常发育,也
无精子产生。如果对发育成熟的动物睾丸进入加温处理,或施行实验性隐睾术,则可观察到
生精细胞退化萎缩。
新生的精子释入曲线精管管腔内,本身并没有
运动能力,而是靠小管外周
肌样细胞的收缩和管腔液的移动运送至附睾内。在
附睾内精子进一步成熟,并获得运动能力。附睾内可贮存小量的精子,大量的精子则贮存于输畏精管及其
壶腹部。而性活动中,通过
输精管的蠕动把精子运送至尿道。精子与附睾、
精囊腺、
前列腺和
尿道球腺的分泌物混合形成精液,在
性高潮时射出体外。正常男子每次射出精液约3-6ml,每毫升精液约含二千万到四亿个精子,少于二千万精子,不易使
卵子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