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
孔子的弟子
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
司马迁在《
史记·货殖列传》中以相当的笔墨对子贡这位商业巨子予以表彰,肯定他在
经济发展上所起的作用和仁义、诚信上的修为。因子贡复姓
端木,这种诚信经商作风所以被称为“端木遗风”。
端木遗风,指孔子的弟子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之风。司马迁在《史记·
货殖列传》中以相当的笔墨对子贡这位商业巨子予以表彰,肯定他在
经济发展上所起的作用和仁义、诚信上的修为。因子贡复姓端木,这种诚信经商作风所以被称为“端木遗风”。
端木赐,即孔子弟子子贡,姓端木,名赐,善货殖(擅长做生意),有“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
司马迁在《
史记.
货殖列传》中对他经商事有记载。
在孔子的弟子中,子贡不仅聪明好学,仁义孝道,更是一个商业奇才,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子贡非常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子贡把财富用来资助老师孔子。在
司马迁作《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对子贡描述的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子贡不仅是一个大学问家,还是一个外交家,在他的周旋下,许多干戈化作了
玉帛,处在学业、政绩方面有突出的成就外,子贡理财经商上还有着卓越的天赋。子贡依据
市场行情的变化,贱买贵卖从中获利,以成巨富。虽然子贡在经商上大获成功,但他在经商过程中始终坚持
诚信原则,而且把财富作为他实现理想抱负的工具,在得知老师孔子去世后,子贡从南方赶回来,把南方的
楷树移栽到老师墓边,并在孔子墓旁搭了个茅棚,守孝三年,三年后子贡又加了三年,一共为老师守陵六年。所以司马迁在《史记·
货殖列传》中以相当的笔墨对这位商业巨子予以表彰,肯定他在经济发展上所起的作用和仁义、诚信上的修为。因为子贡复姓端木,所以被称为“端木遗风”。“端木遗风”的中心意思被司马迁总结为:“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财富理念。子贡经商始终秉承“诚信和诚实”的原则。
中国古人
财富观不仅包括对财富的终极作用的认识,获取财富的途径也很重要。被称为
儒商鼻祖的孔子弟子子贡也
被作为财神爷的形象被后人所供奉,端木遗风的故事几乎家户喻晓。
在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财富及仁义有着非常辨证的认识。“仁义”在
儒家那里虽然是头等重要,但是儒家并不反对对“利”的追求,认为“义”和“利”并不冲突,只是对“利”的获取应该符合“义”的原则。《
论语》中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孔子认为获取“富和贵”(即利益)是人人都想要的,但利益一定要取得的有道义,如果违反道义的去获取财富,是不可以的,所以儒家认为一定是在遵守道义的情况下去取利。《论语》中还有许多关于
义与利的论述,如“富与贵,人之所欲也”,“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等等,这些都不是对“利”的排斥,而只是主张先义后利,强调“
义利并生”,强调经济生活的
道德原则,认为
集体利益高于
个人利益,
精神价值重于
物质价值。
孔子在《大学》最后一段有一句“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的话。这句话道出了中国人的财富观。它的的意思是:仁者利用财富达到自己的理想,不仁者以自己作为获取财富的工具。孔子用财富观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仁”的特性。“以财发身”和“以身发财”道出了我们所说的不同的两种人的财富观,“以财发身”其实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财富的认识和哲学上的思考。利用财富完成人生的理想,财富的终极意义不是奢华的生活,它是终极意义是为实现一个人人生
社会价值和实现人生意义的一个储备和工具。“仁者以财发身”是
儒家哲学中对待财富的
认识论,是中国古人在人生意义上的哲学定位和定义。
在《史记·
货殖列传》中记载了被中国人奉为财神爷的
范蠡的故事。范蠡一生中,三次将挣来的财富分给朋友和百姓,分完以后又重新创业,而且在创业中始终以诚信和仁义为经营的出发点,他从来不像一般商家那样精打细算,盘剥敛财,而是对合作者谦和礼让,对待雇工十分慷慨。遇到灾年减产,就减免地租,同时,开粥场赈济灾民。在年初,和一些农民、商人签订
商品收购合约,到年底如果
商品价格上涨,范蠡按照市场
现价收购,如果价格下跌,就严格履行
合约价格。所以由于他的诚信和仁义使他三次千金散尽后很快又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范蠡这种乐善好施回报社会的善举,更使范蠡的经商之道和诚信仁义远近闻名、流传后世。正因为他仗义疏财,从事各种
公益事业,从而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的商业楷模,史称“商圣”。所以被后人推崇为能带来财富的财神爷的化身。范蠡是典型的践行“以财发身”的古代商人。
著有《
吕氏春秋》的秦国一代名相
吕不韦是有名的大商人,但是他的理想和人生目标不是财富,而是治国和平天下,是史册留名,他用财富完成了秦国的强大和崛起,他用财富完成了名垂千古的《吕氏春秋》,历史上的商人都成为历史的尘埃时,因为他的财富观而把自己的名字定格在了历史的空间隧道中。
一个人对财富的认识,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范蠡二次入相,然后弃官从商,三次散尽千金,最后归隐山水之间成了一个“打渔翁”。人生何等的潇洒和畅快淋漓。子贡作为一个大富商,能为老师守孝六年。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我们如今有些人物质很富有,但精神上很贫瘠,把财富变成贪婪的代名词,没有精神上的追求,所以变得物质富了,
幸福感却降低了,就是因为我们的
人生观出现了问题。物质和精神,富有和贫穷始终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离不开的话题,选择什么样的财富观决定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和
幸福指数,或许古人的财富观会带给你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