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德贵(1920年6月一1997年),北京人,中国相声演员。
个人简介
班德贵:生于1920年6月,卒于1997年,
回族。艺名班松侠,北京人。其兄
班松林系
张杰尧门下“十二棵青松”之一。
个人经历
1933年从师学艺,亦拜
张杰尧名下,学艺五年即登台献艺于北京,与
刘宝全同台。后到天津,在东兴、声远一带与
马三立、
刘奎珍、杨少奎、
刘宝瑞、冯立璋、
冯立铎、李洁尘、
高桂清、赵心敏等搭档,常演段子有《五兴楼》《
小神仙》《
捉放曹》《大上寿》等。
1942年与刘伯奎、
冯宝华等到
济南晨光演出一年有余后去
沈阳,在工艺茶社、祥云阁等地演出。1945年回津与
袁佩楼、
刘广文等同台。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文工队。
1953年10月拜于马三立门下,同时收
范振钰为徒。
1954年成立和平区曲艺杂技团。
1956年和冯宝华同任相声队队长(当时还有
于宝林、
常宝霖、
连笑昆、
耿宝林、王家琪、
高英培、范振钰、
刘文亨、
刘文贞、于佑福、刘玉凤等)。
1957年任和平区政协委员。
1960年入党。
1973年开始业余演出,与刘文亨搭档演出《红灯记》、《新风尚》等曲目。
1980年重组和平区实验曲艺
杂技团,与刘文亨、赵心敏等演出
《错误不在我身上》、《杂谈地方戏》等,与刘文亨合作参加电影《笑》的演出。
1990年与马敬伯同演的
《夸住宅》已成为
马派相声保留节目。
代表作品
《
数来宝》《灯谜》《大相面》《空城计》《假行家》《杨林标》《切糕架子》
轶事
班德贵突发灵感的“现挂”
一天中午,班德贵在一家小
馆儿吃饭,点了一个“
爆三样儿”。菜上来了,他夹了一筷子,送进嘴里一尝:嗯,不错。看着这盘子菜,他忽然乐了。为什么?他想“奖赏”爆三样儿。怎么个“奖赏”法儿?下午有场,他使《
菜单子》,在大段的“
贯口”报菜名里有“爆三样儿”这个菜,可中间部分,是在说了“
炖羊肉、
酱羊肉、
烧羊肉、
烤羊肉、
清蒸羊肉、
五香羊肉”后,再说:“氽三样儿,爆三样儿。”在他说《菜单子》报菜名时,别出心裁,把“爆三样儿”放在前边了,是这样报的:“
蒸羊羔儿、蒸熊掌、
蒸鹿尾儿、爆三样儿;
烧花鸭、烧雏鸡、
烧子鹅、爆三样儿;卤猪、
卤鸭、
酱鸡、腊肉、
松花、
小肚儿、
晾肉、
香肠儿、爆三样儿……
红丸子、
白丸子、熘丸子、
炸丸子、
南煎丸子、
四喜丸子、
三鲜丸子、氽丸子、
鲜虾丸子、鱼鲋丸子、 炸丸子、
豆腐丸子、爆三样儿……
炒肉丝、
炒肉片儿、爆三样儿;
烩酸菜、
烩白菜、爆三样儿;
焖扁豆、氽毛豆、
炒豇豆,外加
腌苤蓝丝儿,再来一盘儿爆三样儿。”在报菜名中,加进了近三十个“爆三样儿”,却丝毫没影响“报菜名”,没吃“栗子”,在一般的情况下,背完这段“贯口”能要下“尖儿”来。他不但要下了“尖儿”,更要下了观众的哄堂大笑。像班德贵这样的“现挂”,真不多见。
班德贵给赵心敏量活,准备使的是《白吃猴儿》。可是一上场就碰上了麻烦,因为那天有不少专捧
刘凤霞的观众。刘凤霞唱的是正宗的刘派
京韵大鼓,她嗓音高亢,韵味十足,那天唱的又是她的拿手段子《博望坡》,唱完“在博望坡直烧得
夏侯惇他弃甲丢盔胆战心寒”这最后一句,观众掌声雷动。她又返了拿手的《南阳关》的第一段,可是观众还要听。她很有艺德,不能影响下边的场,又唱了《
罗成叫关》中的最后两句,就鞠躬下台了。这时,
赵心敏、班德贵上了台,可是观众还喊着“再来一段”!这时,就要看演员临场发挥的“能耐”啦,因为园子本来就很乱,而当时又是计时收费,眼看就要“酥粘儿”,即部分观众要离场,要是按部就班地说,无论如何也难挽回局面。怎么办呢?就见赵心敏不急不躁、微微地笑着,忽然亮开了嗓子,唱上了,唱的也是《博望坡》。第一句唱词应该是“刘玄德向日兵败
汝南”,当他唱到了“刘玄德”三个字,园子就静下来许多。观众不知道他为什么也唱《博望坡》,再往下听,他唱的词儿就是“现挂”了:“刘玄德抗日大胜在
平型关。”观众不但安静了,还都笑了。班德贵捧得也好:“敢情
刘备也打小日本啊!”就这两个“现挂”,让观众大笑了老半天。不但没“酥粘儿”,入“活”之后,整段效果比前场还好。也有人说,就这一个机敏的“现挂”,倒使刘凤霞给他们二位垫了场。
艺人们的经典“现挂”大都在台上,但在台下也常有令人回味的“现挂”。有时,艺人们一起出门演出,或参加一项聚会,难免要开个玩笑,在这样的玩笑中,使用“现挂”是
苏文茂的绝活。尤其是在曲艺界有重大活动时,他常常作为全体艺术家的代表,上台讲话。而每次在讲话中也总是“现挂”不断。他使的“现挂”,不但能调解气氛,而且还富有很深的哲理、寓意。在上世纪50年代,苏文茂被
天津市曲艺团的领导任命为相声队的队长。那时,相声队的老艺术家云集,显然,演员兼队长一职是项“殊荣”。可苏文茂却说:“我当队长可不一样,因为我要管我的四个爷爷,即
张寿臣、
常连安、
马三立、
郭荣启;还要管一群叔叔、大爷,即
赵佩茹、
朱相臣、
白全福、
常宝霆等。工作上他们听我的,私下我还得伺候他们。”
搭档介绍
赵心敏
赵心敏(1923-1984),相声第六代文字辈门长,师从相声名家
李洁尘。说,学,逗,唱四门基本功俱佳,得到同行的称赞和佩服。相声大师
马三立曾盛赞赵心敏的活路宽绰、磁实。赵心敏使活感觉是外松内紧,他的
艺术观在于观众听来不能觉得累。赵心敏过了文革刚刚恢复了艺术青春,却患病辞世,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存世作品极少,但窥一豹而知全身,通过《
错误不在我身上》《
打灯谜》《
学评戏》《拔牙》等少数几个相声段子,已可使人领略到其
艺术魅力。
马敬伯
马敬伯(1932-2013),男,天津人,系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
马三立之侄,早年逝去的相声演员
马桂元之子,原名马景伯,1946年正式从艺后改名马敬伯。1950年拜
侯一尘为师,同著名相声演员
赵春田、于春早、
白银耳为师兄弟。
解放后,曾任天津市
红桥区相声队队长,1956年末经天津电台推荐,赴
长春市参加组建吉林广播
曲艺团,开始与
王宝童搭伙表演相声并整理了大量相声资料,1957年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二人合著的传统相声集《五红图》。1959年1月,与王宝童、雷再生(
单弦演员)、张金印(弦师)参加
东北三省赴福建前线慰问团去前沿
慰问演出。“文革”中被迫终止演出,下乡插队。1978年3月
吉林省曲艺团恢复建制,重返舞台,并于1982年担任曲艺团艺术室副主任。1983年
吉林省戏曲学校建立曲艺科,
马敬伯担任副主任、相声教师,任教期间发表了很多关于相声表演及理论的文章。1992年10月在吉林省曲艺团退休。1997年,应邀赴天津参加《中国传统相声集锦》的录制,留下珍贵资料。
马敬伯先生的表演以马(三立)派风格见长,擅长贯口活,代表曲目有《
开粥厂》《
夸住宅》《
大保镖》《
白事会》等。从艺五十余年来创作和整理过大量反映社会主义新思想、新生活的相声作品和辅导文章。
相关介绍
相声艺术介绍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
相声艺术是师承制的。
张三禄是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相声艺人,原是八角鼓丑角艺人,后改说相声。据推测他的艺术生涯始于
道光年间。他比
朱绍文年龄大四十来岁,朱二三十岁时,张已六七十岁。他是北京东城和西城艺人的头目。朱绍文主要唱“
太平歌词”,然后再说段笑话,逗个哏,有些是从张那里学来的……
朱称张为老师。
《
江湖丛谈》中记述“张三禄乃相声始创艺人之一,其后相声派分为三大派,一为朱派,二为阿派,三为沈派”。与朱、阿、沈等是否直系师承关系尚待进一步考证。
相关评论
班德贵为人忠厚,艺德高尚。我在上世纪60年代初学艺时,有两个前辈“
圆粘儿”(即聚拢观众),最使我佩服,一个是红桥区曲艺团的
杨少奎,一个就是和平区曲艺团的他。他不仅主动使
单口相声承担开场,待观众进入剧场的人数差不多了,他就适时“找底”下场,请年轻演员演出。其中,最难的是中间饭口接“火场”。那时,剧场是计时收费,观众可随时出入。从下午一点半或两点开场,一直到晚上十点以后才散场,演员是下午、晚上各演一段。每到吃晚饭的时候,又是他来担当重任。他当时每天接的是
阎笑儒、
尹寿山,这是下午场的最后一段“高峰”场。他上场后,要承担送走吃晚饭的观众,当然,这要靠他的能耐,“送”走的观众越少越好,然后再等吃完晚饭来听相声的观众,人聚得差不多了,他再让年轻演员上场。
班德贵既是义气之人,慈悲之人,也是能够审时度势的成熟之人。他怎么能不计后果,在大庭广众之下打日本人呢那是在1944年,他24岁。当时,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无恶不作。一天他去园子,在路上碰到了一件事:一个拉
胶皮的拉了一个“客人”,这个人到了地点下车,不给车钱。车夫非常客气地向他要钱,可是没想到,那“客人”给了车夫一个嘴巴,并且嘴里“哇啦哇啦”地乱吼。原来是个日本人!他忍无可忍啦,过去照着这个日本人的胸口就是一拳,日本人反扑过来,旁边的几个中国人见是说相声的班德贵,怕他吃亏,就还没等日本人还手,便围了上来,“噼里啪啦”全都上了手。这时,班德贵拿出了身上所有的钱,给了车夫:“快走!”随后,他和那几个中国人一哄而散。狠揍了日本人一顿,他很痛快,可是也怕,因为人们都认识他,要是万一出一个汉奸,不但会被抓进去,而且命也难保,在大家的劝说下,他一个来月没去园子。但没有人告密,也没有警察、宪兵到园子找他,一个月后他又继续说相声啦。当时,很多不知情的人,都以为他会武功,实际上他完全是出于义愤。可是也别说,就在这个相声场子中,还真有一个说相声“会”武功的,他竟被三个美国人慕名雇用,代表他们去挑战
天津卫的一代跤王,不知您信吗这个说相声的,就是尹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