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称老子弟子尹喜、庚桑楚、南荣趎、尹文、辛銒、崔瞿、柏矩、列御寇、士成绮、庄周十人为玄元十子。元
赵孟頫撰有《玄元十子图》。(《
道藏》第十二)
尹喜
尹喜,字文公,号
文始先生,又称
文始真人,或称“
关尹”。
甘肃天水人,周敬王(?-前477年)之
大夫,他自幼究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习
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见未来,
周敬王二十三年,眼见天下将乱,他便辞去大夫之职,请任函谷关令,以藏身
下僚,寄迹
微职,静心
修道。
尹喜为函谷关
关令时见东方有紫气西迈,知有圣人将至。不久
老子驾青牛薄板车至函谷关,迎入官舍,北面师事之。居百日,尹喜以疾辞官,复迎老子归楼观本宅,斋戒问道,并请老子著书,以惠后世。于是老子乃著道德五千言以授之,老子遂去,不知所终。之后,尹喜乃弃绝人事,按老子所授经法。精修至道,三年后,悉臻其妙。乃著《关尹子》九篇,发挥道德二经。
庚桑楚
亢仓子,是道教祖师,被尊为
洞灵真人,乃老子的弟子,为亢桑子,又名亢仓子、庚桑子,
四大真人之一。又传说为《庄子》中的寓言人物,姓庚桑,名楚,陈国人。得老子之道,能以耳视目听。隐居毗陵孟峰,登仙而去。为《亢仓子》(《
洞灵真经》)一书作者。《亢仓子》(《
洞灵真经》)一书文字多古文奇字,如果不看音义则难窥其义。
《亢仓子》主要解说老子之言,阐发老子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道家“道”的学说。唐天宝中尊为道教四子真经之一。原本三卷,合为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参校本:《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简称宋刊本)。《道藏》收录有晋太学博士何璨《洞灵真经注》。
南荣趎
南荣趎,姓南荣,名憨,又作南荣畴、南荣俦、南荣寿、南荣帱,庚桑楚弟子。灌县人(今四川都江郾)。著名春秋末期贤士。后向老子求教。在《庄子·杂篇·庚桑楚》里,庄子讲述了一个有关南荣趎的寓意深刻的故事。
尹文
尹文(约公元前360年—公元前280年),尊称“
尹文子”。
齐国人。中国
战国时代著名的
哲学家。与
宋钘齐名,属
稷下道家学派。他们的思想特征以道家为主,兼儒墨合于自家道法,广收并纳各派学说,这正是稷下黄老学风。是战国时代的
宋尹学派的前驱。尹文于
齐宣王时居住在稷下,为
稷下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与
宋钘、
彭蒙、
田骈同时,都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并且同学于
公孙龙。
公孙龙是当时有名的
名家,能言善辩,“
白马非马”为代表性的论点,以诡辩著称。尹文的学说,当时很受
公孙龙的称赞。
尹文的思想是战国时代的道家学派的前驱,其学说兼儒墨.合道法,广收并纳各派学说,这正是稷下黄老学风。因其思想来源及内容与
宋钘联系密切,后人将其 与宋钘并称为“
宋尹学派”。宋尹学派主张以“宽”、“恕”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原则,“设不斗争,取不随仇”,“见侮不辱,救民之斗”。他们主张在国与国之间“禁攻寝兵,救世之战”,禁止攻伐,息止兵事,反对诸侯间的兼并战争。据
《孟子》记载,秦楚构兵,即
宋钘曾要往秦楚二国“说而罢之”。他们“救民之斗”、“救世之战”的目的,是“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为了达到利天下的目的,在内心修养方面,他们提倡“以情欲寡浅为内”,认为人类的本性就是欲寡而不欲多,“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五升之饭足矣”。因此,
荀子批评他们是“有见于少,无见于多”。又说“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即只知人欲寡,不知满足人的合理欲求。
辛銒
文子,姓辛氏,号计然。汉族,涡阳人,生卒年不详,是道家祖师,与孔子同时,是《文子》(《
通玄真经》)一书作者,文子思想尚阳。常游于 海泽,越大夫
范蠡尊之为师,授范蠡七计。范佐
越王勾践,用其五而灭吴。
道家 类著录《文子》九篇,
班固在其条文下注明:“老子弟子,与孔子同时。”范蠡师事于计然,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广为流传的,从先秦两汉至宋元,都有史料可以证明。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相关史料,当属《太平御览》卷404所引太史公《素王妙论》中的一段话:“计然者,蔡(葵)丘濮上人,其先晋国公子也,姓辛氏,字文,尝南游越,范蠡师事之。”《史记·货殖列传》载:“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刘宋裴禀《史记集解》引徐广曰:“计然者,范蠡之师也,名研,故谚曰‘研、桑心稴’。”裴禀又引《范子》所载以为佐证:“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姓辛氏,字文子,其先晋国亡公子也。尝南游于越,范蠡师事之。”北魏李暹作《文子注》,传曰:“姓辛,……号曰计然。范蠡师事之。本受业于
老子。”文子学道早通,游学于楚。楚平王孙白公胜曾向他询问“微言”。后又游学到齐国,彭蒙、田骈、慎到、环渊等皆师事之,三晋之地的文子学派和齐国的黄老学派共同形成了北方道家。《文子·上德》篇有明显的《易》学特色。《上德》解易与《彖》、《象》为同一思想脉络的发展 。文子等道家思想是历史上除了儒学外唯一被定为
官学与
道举的学说。
柏矩
《庄子》作柏榘。柏榘学于
老聃,曰:“请之天下游。”老聃曰:“已矣!天下犹是也。”又请之,老聃曰:“汝将何始?”曰:“始于齐。”至齐,见辜人焉,推而强之,解
朝服而幕之,号天而哭之,曰:“子乎!子乎!天下有大灾,子独先离之。曰‘莫为盗,莫为杀人’。荣辱立然后睹所病,货财聚然后睹所争。今立人之所病,聚人之所争,穷困人之身,使无休时。欲无至此得乎?古之君人者,以得为在民,以失为在己;以正为在民,以枉为在己。故一形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责。今则不然,匿为物而愚不识,大为难而罪不敢,重为任而罚不胜,远其涂而诛不至。民知力竭,则以伪继之。日出多伪,士民安取不伪。夫力不足则伪,知不足则欺,财不足则盗。盗窃之行,于谁责而可乎?”
列御寇
列子,汉族,本名列御寇(“列子”是世人对他的尊称),中国东周
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
河南省
郑州市)人,古帝王
列山氏之后。
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
人物,
著名的
思想家、
文学家。对后世
哲学、
文学、
科技、养生、
乐曲、
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
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
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先秦道家创始于老子,发展于列子,而大成于庄子。列子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
吕氏春秋》与《尸子》皆载“列子贵虚”,但依《天瑞》,列子自认“虚者无贵”。彻底的虚,必定有无(空)皆忘,消融了所有差别,也就无所谓轻重贵贱等等概念。流传的《列子》一书,在先秦曾有人研习过,经过秦祸,刘向整理《列子》时存者仅为八篇,西汉时仍盛行,
西晋遭
永嘉之乱,渡江后始残缺。其后经由张湛搜罗整理加以补全。今存《
天瑞》、《
仲尼》、《
汤问》、《
杨朱》、《
说符》、《
黄帝》、《
周穆王》、《
力命》等八篇,共成《
列子》一书,其余篇章均已失传。其中
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
愚公移山》、《
夸父追日》、《
杞人忧天》等,都选自此书,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后被道教尊奉为“
冲虚真人”。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的道家学派重要传承人物。
崔瞿
曾向老子问道。《庄子》:崔瞿问于
老聃曰:“不治天下,安藏人心?”老聃曰:“女慎无撄人心。人心排下而
进上,上下囚杀,
淖约柔乎刚彊。
廉刿雕琢,其热
焦火,其寒凝冰。其疾府仰之间而再抚四海之外,其居也渊而静,其动也县而天。偾骄而不可系者,其唯人心乎!昔者
黄帝始以仁义撄人之心,尧、舜于是乎股无胈,胫无毛,以养天下之形,愁其五藏以为仁义,矜其血气以规法度。然犹有不胜也,尧于是放
讙兜于
崇山,投
三苗于三峗,流
共工于
幽都,此不胜天下也。夫施及三王而天下大骇矣。下有桀、跖,上有曾、史,而儒、墨毕起。于是乎喜怒相疑,愚知
相欺,善否相非,诞信相讥,而天下衰矣;大德不同,而性命烂漫矣;天下好知,而百姓
求竭矣。于是乎釿锯制焉,绳墨杀焉,椎凿决焉。天下脊脊大乱,罪在撄人心。故贤者
伏处大山嵁岩之下,而万乘之君
忧栗乎庙堂之上。今世殊死者相枕也,
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
离跂攘臂乎桎梏之间。意,甚矣哉!其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吾未知圣知之不为桁杨椄<木习>也,仁义之不为桎梏
凿枘也,焉知曾、史之不为桀跖
嚆矢也!故曰‘
绝圣弃知而
天下大治。’”
士成琦
士成绮见老子而问曰:“吾闻夫子圣人也,吾固不辞远道而来愿见,百舍重趼而不敢息。今吾观子,非圣人也。鼠壤而余蔬,而弃妹之者,不仁也,生熟不尽于前,而积敛无崖。”老子漠然不应。
士成绮明日复见,曰:“昔者吾有刺于子,今吾心正却矣,何故也?”老子曰:“夫巧知神圣之人,吾自以为脱焉。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苟有其实,人与之名而弗受,再受其殃。吾服也恒服,吾非以服有服。”士成绮雁行避影,履行遂进而问,“修身若何?”老子曰:“而容崖然,而目冲然,而颡頯然,而口阚然,而状义然,似系马而止也。动而持,发也机,察而审,知巧而?于泰,凡以为不信。边竟有人焉,其名为窃。”
庄周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
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
宋戴公。他是
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
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
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
漆园吏。史称“
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
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
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
易经》
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
逍遥游》、《
齐物论》等。与
老子齐名,被称为
老庄。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
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
南华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