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 Logistics Information 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
专用工具等的
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
作业标准以及作为
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
物流信息标准,并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
标准化体系。
相关定义
物流信息
物流标准根据其定义分为
物流软件标准和物流硬件标准。软件标准包括物流用语统一,单位标准化,
钱票收据标准化,应用条码标准化,包装尺寸标准化。硬件标准含有托盘标准化,集装箱、叉车标准化,拖车
载重量标准化,保管设施标准化,其他
物流设备标准化。
物流是一个大系统,系统的统一性、一致性和系统内部各环节的有机联系是系统能否生存的首要条件。物流标准为物流
系统服务,
物流标准化是保证
物流系统统一和协调的
必要条件,我国物流标准化滞后已成为制约
现代物流发展的瓶颈之一。只有加快实现物流标准化,才能有效地实施物流系统的
科学管理,加快物流系统建设,促进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和国际系统的衔接,有效地降低
物流费用,提高物流系统的
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随着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加入WTO,中国物流标准化落后问题将严重制约国际贸易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快物流标准化进程。
信息分类
物流的分类有很多种,信息的分类更是有很多种,因此物流信息的
分类方法也就很多。
⑴按功能分类。按信息产生和作用所涉及的不同功能领域分类,物流信息包括仓储信息、运输信息、加工信息、
包装信息、装卸信息等。对于某个功能领域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细化,例如,仓储信息分成入库信息、出库信息、
库存信息、搬运信息等。
⑵按环节分类。根据信息产生和作用的环节,物流信息可分为输入物流活动的信息和物流活动产生的信息。
⑶按作用
层次分类。根据信息作用的层次,物流信息可分为基础信息、
作业信息、协调
控制信息和决策支持信息 。基础信息是物流活动的基础,是最初的
信息源,如物品基本信息、货位基本信息等。作业信息是
物流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信息,信息的
波动性大,具有
动态性,如库存信息、到货信息等。协调控制信息主要是指物流活动的调度信息和计划信息。决策支持信息是指能对物流计划、决策、战略具有影响或有关的
统计信息或有关的宏观信息,如科技、产品、法律等方面的信息。
⑷按加工程度的不同分类。按加工程度的不同,物流信息可以分为
原始信息和加工信息。原始信息是指未加工的信息,是
信息工作的基础,也是最有权威性的凭证性信息。加工信息是对原始信息进行各种方式和各个层次处理后的信息,这种信息是原始信息的提炼、简化和综合,利用各种分析工作在
海量数据中发现潜在的、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信息管理
物流
信息管理是对物流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应用、存储和传播的过程,也是将物流信息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⑴可得性。保证大量分散、动态的物流信息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容易获得,并且以数字化的适当形式加以表现。
⑵
及时性。随着
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
面向客户的
市场策略变化,社会对
物流服务的及时性要求也更加强烈。物流服务的快速、及时有要求物流信息必须及时提供、快速反馈。及时的信息可以减少
不确定性,增加决策的
客观性和
准确性。
⑶准确性。物流信息中
不准确的信息带来的
决策风险有时比没有信息支撑的拍脑袋决策更大。
⑷
集成性。物流信息的基本特点就是
信息量大,每个环节都需要
信息输入,并产生新的信息进入下一环节。所涉及的
信息需要集成,并使其产生互动,实现
资源共享、减少重复操作、减少差错,从而使得信息更加准确和全面。
⑸适应性。适应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适应不同的
使用环境、对象和方法;二是指能够描述突发
或非正常情况的事件,如运输途中的事故、
货损、出库货物的异常变更、退货,临时订单补充等。
⑹易用性。信息的表示要明确、容易理解和方便应用,针对不同的需求和应用要有不同的表示方式。
技术构成
从构成要素上看,
物流信息技术作为
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都属于信息技术范畴,只是因为信息技术应用于物流领域而使其在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上存在一些特性,但其基本要素仍然同现代信息技术一样,可以分为4个层次:
基础技术
即有关元件、器件的制造技术,它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例如微电子技术、光子技术、
光电子技术、
分子电子技术等。
系统技术
即有关物流
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控制的设备和系统的技术,它是建立在
信息基础技术之上的,是整个信息技术的核心。其内容主要包括物流信息获取技术、物流
信息传输技术、物流
信息处理技术及物流信息
控制技术。
应用技术
即基于
管理信息系统(MIS)技术、
优化技术和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技术而设计出的各种物流
自动化设备和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例如自动化分拣与
传输设备、自动导引车(AGV)、集装箱自动
装卸设备、
仓储管理系统(
WMS)、
运输管理系统(TMS)、配送优化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
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等。
安全技术
即确保物流信息安全的技术,主要包括
密码技术、
防火墙技术、
病毒防治技术、
身份鉴别技术、
访问控制技术、备份与恢复技术和数据库
安全技术等。
国内现状
在国内,各种物流
信息应用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
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对企业的物流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物流自动化设备技术的集成和应用的热门环节是
配送中心,其特点是每天需要拣选的物品品种多,批次多、数量大。因此在国内超市、医药、邮包等行业的配送中心部分地引进了物流自动化拣选设备。一种是拣选设备的自动化应用,如
北京市医药总公司配送中心,其拣选货架(盘)上配有可视的分拣提示设备,这种分拣货架与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相连,动态地提示被拣选的物品和数量,指导着工作人员的拣选操作,提高了货物拣选的准确性和速度。另一种是一种物品拣选后的
自动分拣设备。用条码或
电子标签附在被识别的物体上(一般为组包后的运输单元),由
传送带送入分拣口,然后由装有识读设备的分拣机分拣物品,使物品进入各自的组货通道,完成物品的自动分拣。分拣设备在国内大型配送中心有所使用。但这类设备及相应的配套软件基本上是由国外进口,也有进口国外
机械设备,国内配置软件。
立体仓库和与之配合的巷道
堆垛机在国内发展迅速,在
机械制造、汽车、纺织、铁路、卷烟等行业都有应用。例如昆船集团生产的巷道堆垛机在
红河卷烟厂等多家
企业应用了多年。国产堆垛机在其行走速度、噪音、
定位精度等
技术指标上有了很大的改进,运行也比较稳定。但是与国外著名厂家相比,在堆垛机的一些精细指标如最低
货位极限高度、高速(80米/秒以上)
运行时的噪音,电机减速性能等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
设备跟踪和控制技术
物流设备跟踪主要是指对物流的运输载体及物流活动中涉及到的物品所在地进行跟踪。物流设备跟踪的手段有多种,可以用传统的
通信手段如电话等进行
被动跟踪,可以用
RFID手段进行阶段性的跟踪,但目前国内用的最多的还是利用
GPS技术跟踪。GPS技术跟踪利用GPS物流监控
管理系统,它主要跟踪货运车辆与货物的运输情况,使货主及车主随时了解车辆与货物的位置与状态,保障整个物流过程的有效监控与快速运转。物流GPS监控管理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
运输工具上的
GPS定位设备、
跟踪服务平台(含
地理信息系统和相应的软件)、信息通信机制和其他设备(如货物上的电子标签或条码、
报警装置等)。在国内,部分物流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提升对客户的
服务能力也应用这项技术,例如,
沈阳等地方政府要求下属交通部门对营运客车安装
GPS设备工作进行了部署,从而加强了对营运客车的监管。
动态信息采集技术应用
企业竞争的
全球化发展、
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和用户
交货期的缩短等都对
物流服务的可得性与
可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时物流理念也由此诞生。如何保证对物流过程的完全掌控,物流动态信息采集
应用技术是必需的要素。动态的货物或移动载体本身具有很多有用的信息,例如货物的名称,数量、重量、质量、出产地、或者移动载体(如车辆、轮船等)的名称、牌号、位置、状态等一系列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在物流中反复的使用,因此,正确、快速读取动态货物或载体的信息并加以利用可以明显地提高物流的效率。在流行的物流动态
信息采集技术应用中,一、
二维条码技术
应用范围最广,其次还有
磁条(卡)、
语音识别、便携式
数据终端、
射频识别(RFID)等技术。
一维条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和空、相应的数字组成,这种用条、空组成的
数据编码可以供机器识读,而且很容易译成
二进制数和
十进制数。因此此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物品信息标注中。因为符合条码规范且无污损的条码的识读率很高,所以一维条码结合相应的
扫描器可以明显地提高物品信息的采集速度。加之
条码系统的成本较低,操作简便,又是国内应用最早的识读技术,所以在国内有很大的市场,国内大部分超市都在使用一维条码技术。但一维条码表示的数据有限,
条码扫描器读取条码信息的距离也要求很近,而且条码上损污后可读性极差,所以限制了它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同时一些
其他信息存储容量更大、识读可靠性更好的识读技术开始出现。
(2)二维条码技术
由于一维条码的
信息容量很小,如商品上的条码仅能容纳几位或者十几位
阿拉伯数字或字母,商品的详细描述只能依赖数据库提供,离开了预先建立的数据库,一维条码的使用就受到了局限。基于这个原因,人们发明一种新的
码制,除具备一维条码的优点外,同时还有信息容量大(根据不同的编码技术,容量是一维的几倍到几十倍,从而可以存放个人的自然情况及指纹、照片等信息),可靠性高(在损污50%仍可读取完整信息),保密
防伪性强等优点。这就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
二维空间存储信息的二维条码技术。二维条码继承了一维条码的特点,条码系统价格便宜,识读率强且使用方便,所以在国内银行、车辆等管理信息系统上开始应用。
磁条(卡)技术以涂料形式把一层薄薄的由定向排列的铁性氧化粒子用树脂粘合在一起并粘在诸如纸或塑料这样的非磁性基片上。磁条从本质意义上讲和计算机用的磁带或磁盘是一样的,它可以用来记载字母、字符及
数字信息。优点是数据可多次读写,
数据存储量能满足大多数需求,由于器粘附力强的特点,使之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信用卡、银行ATM卡、机票、
公共汽车票、
自动售货卡、
会员卡等。但
磁条卡的防盗性能、
存储量等性能比起一些新技术如芯片类卡技术还是有差距。
是一种通过识别声音达到转换成文字信息的技术,其最大特点就是不用手工录入信息,这对那些采集数据同时还要完成手脚并用的工作场合、或键盘上打字能力低的人尤为适用。但
声音识别的最大问题是
识别率,要想连续地高效应用有难度。更适合语音句子量集中且反复应用的场合。
视觉识别系统是一种通过对一些有特征的
图像分析和识别系统,能够对限定的标志、字符、数字等图象内容进行信息的采集。视觉识别技术的应用障碍也是对于一些不规则或不够清晰图像的识别率问题而且
数据格式有限,通常要用接触式扫描器扫描,随着自动化的发展,视觉技术会朝着更细致,更专业的方向发展,并且还会与其他
自动识别技术结合起来应用。
(6)接触式智能卡技术
智能卡是一种将具有处理能力、加密存储功能的集成电路芯版
嵌装在一个与信用卡一样大小的基片中的
信息存储技术,通过识读器接触芯片可以读取芯片中的信息。接触式智能卡的特点是具有独立的运算和存储功能,在无源情况下,数据也不会丢失,
数据安全性和
保密性都非常好,成本适中。智能卡与
计算机系统相结合,可以方便地满足对各种各样信息的采集传送、加密和管理的需要,它在国内外的许多领域如:银行、
公路收费、水表煤气收费等得到了广泛应用。
(7)便携式数据终端
便携式数据终端(
PDT)一般包括一个扫描器、一个体积小但功能很强并有
存储器的计算机、一个显示器和供人工输入的键盘。所以是一种多功能的
数据采集设备,PDT是可编程的,允许编入一些应用软件。PDT存储器中的数据可随时通过射频通信技术传送到主计算机。
(8)射频识别(RFID)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
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RFID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
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
跟踪管理。
RFID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从上述物流信息应用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全球
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来看,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应用正成为全球范围内重点研究的领域。我国作为物流
发展中国家,已在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应用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例如条码技术、接触式磁条(卡)技术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但在一些新型的
前沿技术,例如RFID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还比较落后。
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
专家分析认为,RFID技术应用于
物流行业,可大幅提高
物流管理与
运作效率,降低
物流成本。另外,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随着RFID
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RFID产业将成为一个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群,成为
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RFID技术有望成为推动
现代物流加速发展的新品润滑剂。
趋势之二
在全球
供应链管理趋势下,及时掌握货物的
动态信息和品质信息已成为企业盈利的关键因素。但是由于受到自然、天气、通讯、技术、法规等方面的影响,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的发展一直受到很大制约,远远不能满足
现代物流发展的需求。借助新的科技手段,完善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成为物流领域下一个技术突破点。
趋势之三
物流信息安全技术将日益被重视
借助网络
技术发展起来的物流信息技术,在享受网络飞速发展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时刻饱受着可能遭受的安全危机,例如网络
黑客无孔不入地恶意攻击、
病毒的肆掠、信息的泄密等等。应用
安全防范技术,保障企业的
物流信息系统或平台安全、稳定地运行,是企业长期将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
运输质量和运输效率,提高客户服务能力,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也是很多
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对
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根据企业对
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程度,第三方
物流行业的
信息化建设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单点应用阶段。物流信息化的第一阶段是针对个别的信息处理活动,引入各种
软件工具,建设各种单点
应用系统,如
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电子标签(
RFID)、
自动识别软件、物流仿真软件以及各种通用的软件工具,如办公套件、
企业邮箱等。
——流程优化阶段。物流信息化的第二阶段是针对物流企业的个别
业务流程或
管理职能,实施部门级的信息系统建设,通过信息处理活动的改进来优化和改善各业务流程或管理职能的运行。该阶段的信息化建设内容包括:运输管理系统(TMS)、配送管理系统(DMS)、
电子报关系统、网上跟踪
查询系统、货主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数据对接平台等;以及各种通用的信息系统,如
OA系统、
财务管理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
——综合管理阶段。物流信息化的第三阶段是针对整个物流企业的综合管理,实施企业级的信息系统建设。该阶段的信息化建设内容包括,各种物流企业专用的
生产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在第三阶段,物流企业需要跨越部门的界限,实现各个部门的数据和信息的
互联互通,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的集中查询和集中发放。
企业内部
基础层面的信息化:主要解决信息采集问题,实现
信息传递和共享,统一
信息标准,提高效率和
降低成本。
优化层面的信息化:这个层面的企业通过系统建模、信息分析处理,可以实现优化带来的效益。一是流程的优化,
持续改进;二是日常决策的优化,如每一个阶段库存都按预定目标有所降低,
运输效率也逐渐提高等等。
这要求信息系统中有优化的模块,有进行优化的模型和算法,要求对
企业物流业务有非常深入的了解,还要求在
数学建模上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