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蜀中
遂宁黑柏沟张氏家族是一支兴盛时间长达两百年左右,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有重要影响的大家望族,被称为“清代四川第一家”。一人入《中国通史》,二人入《辞海》,三人入《清史稿》列传。该家族重视教育,人才辈出,人称“一家男女尽能诗”。
家族简介
清代四川
遂宁黑柏沟(今属遂宁市蓬溪县)张氏家族是一支兴盛时间长达两百年左右,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有重要影响的大家望族,人称“
清代四川第一家”。据《
遂宁张氏族谱》(民国十三年刻本)记载:
张鹏翮、
张问陶(船山)的祖先原籍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明代洪武二年(1369),迁入 四川遂宁县黑柏沟。入川始祖为张万,至
张问陶,已历十三世。从清初
张鹏翮入仕,到清中叶
张船山中进士,这期间张氏中进士者8人,中举人者18人,成
贡生者18人,为官者达80余人,既有文官,亦有武将。一人入《中国通史》,二人入《辞海》,三人入《清史稿》列传,四人入《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
遂宁人入乡贤祠者8人,而张氏一家就占了7人之多。
张鹏翮是清代蜀人中官位最显赫、名声最响亮的人;
张问陶为大清神断、清代蜀中诗冠。著名文史专家
胡传淮编著有《
张鹏翮研究》、《
张鹏翮诗选》、《
张问陶年谱》、《
张问陶研究文集》、《
张问安诗选》、《
烬余录注》、《
清代蜀中第一家:蓬溪黑柏沟张氏家族》等张氏名人及其家族研究专著,有助于该家族的全面深入研究。
家族研究
《
清代蜀中第一家:蓬溪黑柏沟张氏家族》,20万字,
胡传淮编著,2012年由
中央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清代蜀中蓬溪黑柏沟张氏家族是一支兴盛时间长达两百年左右,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有重要影响的大家望族,人称“
清代四川第一家”。本书以张氏家族的源流世系、家族名人、诰敕御书、科第仕宦、著述艺文、文物古迹为重点而进行考察、阐述,对张氏家族的世系源流作了一番梳理;对一些主要人物作了评介;对此家族的文献进行了一些研究;对其家族成员的主要著述作了提要,并对所能见到的版本,略加考订;客观简略地叙述了张氏家族奋斗史,特别是张氏为涪江文化、巴蜀文化和华夏文化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希望能为明清家族史、巴蜀文化史、以及文化家族的研究和家族心理的理解,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家族名人
张赞
张赞(1415—1489),字邦翊,号靖翁,明代永乐十三年(1415)十一月十四日,生于四川省遂宁县黑柏沟(今遂宁市蓬溪县任隆镇黑柏沟村),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今湖北麻城)人。清代名相张鹏翮系其昆孙。明景泰五年(1454),张赞中三甲第167名进士,历官礼部主事、
员外郎、郎中。因其志行深纯,明习典故,智略可任边事,遂于
天顺八年(1464)出任云南省
姚安府知府。张赞到任后安辑地方,拊循人民,躬节俭以励其俗,登诗书以施其教,威德并行,吏民服从其化,使
姚安府民安耕凿,士知礼义,惠政卓著,吏民称颂。《云南通志》《姚安县志》,载其事迹。
张烺
张烺(1627—1715),字冲寰,号松龄。明清之际,出生于四川省遂宁县黑柏沟(今四川省蓬溪县),原籍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今湖北麻城),系清代贤相
张鹏翮之父、大诗人
张问陶之天祖。生于明天启七年(1627)五月,卒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八月初二日,享年八十九岁。配景氏,侧室季氏。子六人:鹏翮、鹏翼、鹏举、鹏飞、鹏翥、鹏搏,女二人。康熙五十五年(1716)十一月二十九日,葬于
遂宁县三汇场庆元山(今属重庆市
潼南区小渡镇月山村所辖)金簪子坡,大学士王掞志墓,其墓今存。撰有《烬余录》,张氏家族研究专家
胡传淮注,
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出版。
张鹏翮
张鹏翮(1649—1725),字运青,号宽宇,张问陶高祖,生于四川遂宁黑柏沟(今蓬溪县任隆镇黑柏沟村大樟树湾),祖籍湖广省麻城县(今湖北麻城)。康熙九年(1670)三甲第122名进士。历任苏州知府、浙江巡抚、
两江总督、
河道总督、
刑部尚书、
户部尚书、
吏部尚书等职。
雍正初年,拜
文华殿大学士。张鹏翮是清初名相,集文学家、诗人、教育家、水利专家、外交家于一身,位极人臣,扬历中外,为清代蜀人名声最响亮、官位最显赫的人物。著有《
张文端公全集》,存诗600余首。文史专家
胡传淮编选有《
张鹏翮诗选》(2006年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主编有《
张鹏翮研究》(2011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有助于张鹏翮研究。
张懋诚
张懋诚(1667—1737),字孟一,号存庵,
张鹏翮长子、张问陶曾祖。性忠直,有气节。读书时即不趋奉豪贵。惟事诸大家书籍,手口诵作不辍。康熙二十六年(1687)中举人,出任安徽怀宁知县十年,抑豪强,处衙蠹,救穷民,爱寒士,开运河,护城池,作养斯文,文教大兴;治怀实政,民深感戴。任期内,张懋诚续修《怀宁县志》并作序,今存。他还重修
大观亭,今已成为古城安庆的一大景观。康熙五十四至五十八年(1715—1719)任奉天辽阳知州,处死妖恶。特放科道,疏流民,纠保举。巡东城,称铁面御史。后升通政使司通政使,不避宰相私人,行必参奏。署
工部右侍郎,一清积案,官吏肃然,有古良吏风。著有《通政诗集》一卷。
张懋龄
张懋龄(1675—1725),字与九、希龄,
张鹏翮次子,
张懋诚弟。娶山东
衍圣公孔毓圻女为妻,卒葬
曲阜县之南官府马鞍山,后世迁居于曲阜。船山辞去莱州知府后,曾由
兖州绕道
曲阜,探望其后裔。张懋龄官至江南淮安府山安河务同知,
孙桐生《国朝全蜀诗钞》卷六录有其诗2首,俱清新可诵。《蜀雅》、《
历代蜀词全辑》(续编)录有其诗词。
张勤望
张勤望(1694—1757),字孚嘉,号后斋,又号莲洲,
张懋诚子、张问陶祖父。天资敏悟,约已嗜学。康熙五十二年(1713)以恩荫,补顺天粮马
通判。后随祖父
张鹏翮治黄河,实心办事,京察一等,升
户部员外郎、郎中,命往江南署安徽宁国府知府。会有徽宦与民讼争坟山,案积二十余年,上官以其贤能,专委勘谳。张勤望至徽,按册清查,而界址立分,悉以地归诸民,旁观数千人赞云:“不愧天下清官张相国之孙,二十年尘案,片言决矣!”乾隆十一年(1746),先署山东莱州府篆,旋署登莱青道,题补
登州府知府。至
登州(今山东省蓬莱市),劝课农桑,奖善惩恶,作育英才,政声远播。乾隆十三年(1748),张勤望对
登州莲洲书院重修,改名为瀛洲书院,今为山东蓬莱市城区历史名胜,遗址在蓬莱一中大门附近。其墓位于今四川省
蓬溪县金桥镇翰林村,今存,素碑无饰雕。
张勤淑
张勤淑,字友勤,女诗人,张懋恭之女,张懋恭系
张鹏翮三弟张鹏举之子。张勤淑适江南吴县(今苏州吴县市)举人吴冲,随夫宦江南,居家江苏
宿迁县,与名媛、诗人倪瑞璇相唱和,其诗甚多。著有《翠荇斋吟草》,《
历代妇女著作考》著录。《国朝闺秀诗柳絮集》著录是书时将作者误作“张淑贞”。《撷芳集》《香艳丛书》《历代妇女著作考》《巴蜀历代名媛著作考要》著录。
张顾鉴
张顾鉴(1721—1797),字镜千,号耐舫、冰亭,
张勤望子、张问陶之父。乾隆六年(1741)中顺天乡试副榜,得教习,考满,分发河南,署遂平知县。后补安阳知县,除奸剔弊,积习一空,
蔡以台修撰赞美云:“
西门豹、
梁彦光之风,其复见于今日乎?”乾隆十七年(1752),调任嵩县知县,兴建
伊川书院。二十二年(1757),丁父忧。服除,改补山东馆陶县知县,兼署冠县知县,承办郯子花园行宫。升湖北均州知州,调任
荆门知州,还署黄州通判,升汉阳同知,再升云南省开化府知府。以
荆门州失出案,被议离任。工诗善书,著有《撷芳集》《晓窗集》《近花集》行世。卒葬蓬溪县金桥镇翰林村。
张问端
张问端(1752—?),女诗人,
张鹏翮之玄孙女,张顾霖(张顾鉴弟)之女,张问陶
堂姐,字淑徵,适甘肃循化同知无锡人丁阆洲(号藕仙),著有《淑徵诗草》,船山为之序。张问端诗作数量不多,拈花微笑,神韵均在不言中,如其诗《和次女丁采芝阅〈红楼梦〉偶作》云:“奇才有意惜风流,真假分明笔自由。色界原空终有尽,情魔不住本无愁。良缘仍恨钗分股,妙谛应教石点头。梦短梦长浑是梦,几人如此读红楼?”
张问安
张问安(1757—1815),字悦祖,号
亥白,
张鹏翮玄孙、张问陶之兄。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例授教职不就,遂遍游名山胜水。后家居奉母,以图史自娱。曾主讲华阳、温江书院,多所成就。亥白与弟船山,皆一时之杰,以诗名世,号称“二难”。清诗人王学浩评
亥白诗云:“读之但觉其语淡而味腴,节短而韵长,盖将
韦孟之外,另辟一径,以与唐人争席也”。著有《亥白诗草》8卷,存诗840余首。 蜀中张氏家族研究学者
胡传淮选注的《
张问安诗选》、编著的《
张问安研究》,对研读张问安有重要作用。
张问陶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号船山,出生山东省馆陶县,祖籍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清代名相张鹏翮玄孙。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五十五年(1790)三甲第55名进士。五十八年(1793),任
翰林院检讨;嘉庆五年(1800),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十年(1805),任
江南道监察御史,巡视南城;十四年(1809),擢
吏部郎中;十五年(1810),出任山东莱州知府;十七年(1812),称病辞官;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申时,病逝于苏州,归葬蜀中故里蓬溪县
金桥镇两河口。张船山一生致力于诗书画创作,著有《
船山诗草》及《补遗》,共26卷。张船山是清代乾嘉诗坛大家,不单是清代蜀中诗冠,也是清代第一流的诗人和著名诗学理论家,为性灵派后期的主将和代表人物。张问陶研究专家
胡传淮所著《
张问陶年谱》(2000年巴蜀书社出版、2005年修订再版)、《
张问陶研究文集》(2009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对了解张问陶的生平事迹可资借鉴。
张问彤
张问彤(1768—1832),字受之,号饮杜,与张问安、问
陶为从兄弟。少负隽才,工古文词,兼冥心理学。乾隆五十七年(1792)举乡试第一。嘉庆元年(1796)荐孝廉方正,补什邡教谕,日以讲学为事。晚授山西和顺县知县,
山西巡抚欲留其在省垣以备顾问,以
知州升用,未果,病卒。问彤精音韵学,又工诗,与问安、问陶时有唱酬,然独主少陵,故名其诗集曰《
饮杜诗集》。
陈慧殊
陈慧殊(1755—1783),字缃箬,女诗人,浙江海宁人,张问安之妻。工诗,系清代女诗人,著有《香远斋稿》。其诗构思巧,用语工,意境新,画意浓,博雅清秀,有“女翰林”之称。
胡传淮编选有《陈慧殊诗选》,对进一步了解其人其诗有很大作用。
林佩环
林颀,字韵徵,号佩环,北京大兴人,清代女诗人,四川布政使
林儁女、
张船山妻,著有《林恭人集》。卒葬蓬溪县金桥镇两河口。
杨古雪
杨古雪(1773—1817),清代乾嘉时期女诗人、画家。名继端,字明霞,号古雪。四川旺苍人,苏州同知杨玺之女、
张问莱之妻。著有《古雪集》3卷。墓在
蓬溪县金桥镇两河口。
张问莱
张问莱(1775—1838),字承祖,又字寿门、蓬樵,号旗山,
张鹏翮之玄孙,
张问陶七弟。乾隆五十六年(1791)秋,问莱与四川才女
杨古雪完婚,子一人:知训。问莱官浙江侯补
主簿,署嵊县典史、鄞县典史、吉安县县丞、太平县县丞、余杭县县丞,加捐五品衔,在浙江为官15年,廉洁有声,后乞养归蜀,卒后夫妇均葬两河口祖茔。问莱工诗善楹联,与著名学者梁同书系忘年之交。
梁同书以书法名重天下,工书能诗。嘉庆十七年(1812),
梁同书90岁,其夫人汪氏91岁,高龄夫妇,齐眉健在,大开寿宴,张问莱特撰联贺梁同书夫妇90双寿,联曰:“人近百年犹赤子;天留二老看玄孙。”此联最早载于清代梁绍壬《
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
梁章钜在《
楹联丛话》卷九中,评此联云:“时人称其工切。”联中字字扣题,平中见奇,不事雕饰,明白自如,以“玄”(黑色)对“赤”(红色),字面更觉工整,故《名联鉴赏词典》也录入此联。张问莱与著名诗人
吴锡麒、
石韫玉等也时相唱和,吴锡麒《有正味斋诗集》中有赠张问莱诗。吴锡麒在《古雪诗钞》序中说:“余在都下,与
张船山侍御为莫逆交……读其诗如龙跳虎卧,令人色然而骇。……后交其弟旗山,旗山来官于浙,余亦乞养还里,因得常常见之。既读其诗,并读其古雪夫人所为诗,然后知闺门之中,风化所始,要必出之至性至情者为足贵。”清代诗人
张青选(广东
顺德举人、官至湖北按察使)撰有《旗山小传》,载于《遂宁张氏族谱》卷二。
胡传淮《
芝溪集》载有其生平事迹。
张瑶缃
张瑶缃,字怀芸,女诗人,张问陶堂妹,工诗,常与林颀、杨古雪唱和。名士徐步云(号礼华)《补祝旗山兄亲家贤偶古雪嫂夫人四十初度》诗注载有其事迹。张瑶缃《和古雪弟姒留别作》(二首)云:“知君决计理归舟,别后思君独倚楼。官阁谈心如姊妹,圣湖聚首几春秋?江南雁影飞凉月,峡里猿声送急流。诗补兰陔同洁膳,故园世泽本长留”。“骊驹高唱动扁舟,促膝何时共一楼。兄弟只今同薄宦,别离况复感深秋。高堂颐养加餐重,异地年光逐水流。更有神仙携伴侣,怎教欲去不可留?”其生平事迹载《国朝全蜀诗钞》卷六十一、民国本《遂宁县志》卷五、《巴蜀历代名媛著作考要》。
张问筠
张问筠(1768—1787),即
张筠,女诗人,
张顾鉴次女,张问陶四妹,
张鹏翮玄孙女,喜诗能文。船山为其
堂姐张问端的《淑徵诗草》所作序言中,称四妹张问筠善诗,其《江上对月》诗中有“窈窕云扶月上迟”之句,深受船山赞许。船山多次在诗中怀念四妹张筠云:“闺中玉映张元妹,林下风清道韫诗”、“咏絮乍惊微雪夜,结荷永废大雷书”。说明
张筠有谢道韫、鲍令晖之才。
胡传淮《
芝溪集》载有其事迹。后来,
张筠与汉军高扬曾结婚。其父高瑛,字东冈,汉军镶黄旗贡生,乾隆四十年任四川
蓬溪县县丞;四十一至四十三年任昭化县知县;四十四至四十六年任
雅州府知府;四十七至四十九年任石柱厅同知。婚后,
张筠在夫家受欺侮和虐待,乾隆五十二年(1787)病死于京师,年仅20岁。船山在乾隆五十三、五十五年两次写诗哀悼她。张船山《冬日将谋乞假出齐化门哭四妹筠墓》诗题下注云:“妹适汉军高氏,丁未卒于京师。”另一诗《赠高兰墅鹗同年》,自注:“传奇《红楼梦》八十回后,俱兰墅所补。”从清末到现在,学术界不少人依此二诗题及自注推测
高鹗是张船山的妹夫,近乎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乃大错特错了。“妹适汉军高氏”,“汉军”中姓高的人很多,为什么一定就是高鹗呢?认为高鹗是
张筠丈夫的,有清代的文人,也有当今的“红学”专家。如清人震钧在《天咫偶闻》卷三中称:“张船山有妹,嫁汉军高兰野(墅)鹗……以抑郁而卒。”言之凿凿,其实乃道听途说。清末巴噜特恩华《三合吏治辑要》称:“高鹗,张船山妹夫。”近人尚达翔《高鹗生年考略》亦持此说。后来,胡适、俞平伯、王利器、周汝昌等先生 ,都把
震钧之说作为定论,只有少数学者表示怀疑。其实,《遂宁张氏族谱》早就解开了红学研究中的这一悬案。
嘉庆二年(1797)冬,张船山三弟兄为其父撰写的《朝议公行述》一文中,就谓其四妹张问筠“适汉军高扬曾”。《族谱》卷一《世系》张顾鉴小传中,也载其次女
张筠“适镶黄旗汉军袭骑都尉高扬曾”。这些都是原始的第一手材料,足资征信,洵为不诬。
顾廷龙主编《
清代朱卷集成》(台湾成文出版社1992年出版)载:高鹗,字云士,号秋甫,别号兰墅;父:高存住;妻:卢氏。由此亦可断定高鹗之妻为卢氏,而不是
张筠。
清代遂宁张氏家族,有诗文流传至今者,多达50余人,是名符其实的“诗人世家”,人称“一家男女尽能诗”。名扬巴蜀,领一代风骚,为古今中外诗坛所罕见。
以上摘自
胡传淮《清代遂宁张氏家族诗人初探》(《
西华大学学报》2007年01期)一文。
研究学者
胡传淮,生于1964年,四川省蓬溪县文井镇人,文学学士。系四川省蓬溪县政协常委、文史委主任,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四川省楹联学会理事、
蓬溪县家谱收藏研究中心主任,张船山研究会学术顾问,清代蜀中
遂宁黑柏沟张氏家族研究专家。出版专著70余部、发表论文、诗词、历史散文等300余篇,共计800余万言。专著主要有《
张问陶年谱》(2000年巴蜀书社出版、2005年再版)、《
王灼集校辑》(1996年巴蜀书社出版)、《
大英风物志》(1999年巴蜀书社出版)、《
张鹏翮诗选》(2006年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
张问安诗选》(2002年出版)、《
烬余录注》(2010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张鹏翮研究》(2011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清代蜀中第一家:蓬溪黑柏沟张氏家族》(2012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张问陶家族诗歌选析》(2012年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等,编著出版了《
船山诗草全注》(2010年巴蜀书社出版,第一副主编)、《
蓬溪诗存》(2005年出版)、《张船山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
张问陶研究文集》(2009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蓬溪文史资料精选》(2011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蓬溪家谱序跋集》(2010年出版)、《
蓬溪县志》(1986—2005,副总编,2012年方志出版社出版)、《
明代蜀中望族:蓬溪席家》(2013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赤城春秋》(2013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张问安研究》(2016年现代出版社出版)等。已在《社会科学研究》《红楼梦学刊》《
中国韵文学刊》《苏州大学学报》《收藏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专著《
张问陶年谱》,《光明日报》评其为“一部学术品格很高的好书”,被《清史》《
中国文学编年史》《
中国诗歌通史》《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清诗考证》《清代文学研究书目》《元明清诗文研究著作书目索引》《巴蜀文学史》《遂宁市志》《遂宁古今人物》《蓬溪县志》等多种文献引证或著录;论文《洗百年奇冤,还高鹗清白——高鹗非“汉军高氏”铁证之发现》,解决了红学中的一大悬案,已写入《
红学通史》。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3项,十余次获得省、市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