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彦光少
岐嶷,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
吾宗。”七岁时,父遇
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
紫石英不得。梁彦光忧瘁不知所为,忽于园中见一物,梁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以为至孝所感。
周受禅,迁
舍人上士。
武帝时,累迁
小驭下大夫。母忧去职,毁瘁过礼。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频蒙慰谕。后转小
内史下大夫。建德中,为
御正下大夫。从帝平齐,以功授
开府、
阳城县公,邑千户。宣帝即位,拜
华州刺史,进封
华阳郡公,增邑五百户,以
阳城公转封一子。寻进位
上大将军,迁
御正上大夫。俄拜柱国、
青州刺史,属帝崩,不之官。
隋高祖受禅,以为
岐州刺史,兼领岐州
宫监,增邑五百户,通前二千户。甚有惠政,
嘉禾连理,出于州境。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乃下诏曰:“赏以劝善,义兼训物。彦光
操履平直,识用
凝远,布政岐下,
威惠在人,
廉慎之誉,闻于天下。三载之后,自当迁陟,恐其匮乏,且宜
旌善。可赐粟五百斛,物三百段,
御伞一枚,庶使有感朕心,日增其美。四海之内,凡曰官人,慕高山而仰止,闻清风而自励。”未几,又赐钱五万。后数岁,转
相州刺史。彦光前在
岐州,其俗颇质,以
静镇之,合境大化,
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
岐州法。
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
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臣前待罪
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
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
相州,
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
隆恩。”上从之,复为
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
险诐,妄起
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
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
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
馔,其余并坐廊下。
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
克励,风俗大改。有
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
孔子庙。于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
开皇十三年六月九日,卒于官,时年六十,追赠冀、定、青、瀛四州
刺史,谥号“襄”。同年十一月丁酉朔廿四日庚申(594年1月2日),安厝于小陵原陵泉乡黄渠里(今西安市长安区缪家塞)。
《北史》:内怀直道,至诚待物,故得所居而化,所去见思。”让后人得到的启发是:“善为水者,引之使平,善化人者,抚之使静。水平则损于堤防,人静则不犯于宪章。”以达到这种安定团结的大治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