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美拉尼亚(
波兰语:Pomorze;德语:Pommern;
卡舒比语(Kashubian):Pòmòrze 或 Pòmòrskô;
拉丁语:Pomerania 或 Pomorania),是
中欧一个历史地域名称,现位于德国和波兰北部,处于
波罗的海南岸,主要河流包括
维斯瓦河、奥德河和雷克尼茨河。
历史名称
波美拉尼亚之名出自拉丁语 longum mare ,意思是“沿海的国家” 。波兰语名称 Pomorze 意思是“海岸”,亦即
波罗的海海岸。拉丁语名称 longum mare 很可能最先出自1080年推出的
罗马教廷文件Dagome iudex。该文件是早前一份文件的摘要,可能在992年撰写。Dagome iudex 首先提及奥达·冯·哈尔登斯莱本(Oda von Haldensleben)和她丈夫Dagome ——估计是波兰大公
梅什科一世,并提及 Dagome 将领土献给教皇。1046年一份宫廷文件,首次确实提及“波美拉尼亚”:“Zemuzil dux Bomeranorum” (波美拉尼亚人的公爵Siemomysl)。此后,不来梅的亚当 (Adam of Bremen;约1070年)和无名氏高卢人 (Gallus Anonymus;约1113年)的历史著作数次提及“波美拉尼亚”。
波美拉尼亚 (波兰语:Pomorze;德语:Pommern 和 Pommerellen,译作波莫瑞;波美拉尼亚语:Kashubian: Pòmòrze 和 Pòmòrskô;
拉丁语:Pomerania、Pomorania) 是在波兰北部与德国东北,位于
波罗的海南岸的地理及历史区域。波美拉尼亚滨临波罗的海,河流包括
维斯瓦河、诺泰奇河 (Noteć)、
瓦尔塔河 (Warta) 和雷克尼茨河。其沿海岛屿包括
乌瑟多姆 (Usedom)、
沃林岛 (Wolin) 和
吕根岛;
海尔半岛 (Hel peninsula;位于
格但斯克湾旁) 和维斯瓦半岛 (在波兰东北部;与加里宁格勒接壤) 则伸延到波罗的海。
波罗的海也形成了波美拉尼亚湾、什切青
潟湖、格但斯克湾与普茨克湾,以及
维斯瓦湾(维斯瓦潟湖)。莱布斯科湖(Lebsko)、亚姆
诺湖(Jamno)和加尔德诺湖 (Gardno)本来是海湾,不过与海湾分隔而变成湖。
行政区划:波属波美拉尼亚分属三个省:
西波美拉尼亚省、
波美拉尼亚省及库亚瓦波美拉尼亚省;德属波美拉尼亚则是
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的一部分。
古今由来
10世纪后期,波兰
大公梅什科一世征服了波美拉尼亚。
1038年,波兰发生非基督教徒起义,该地曾一度独立,不久后重归波兰。1138年,它成为波兰的部分 (seniorat);1181年,其西部与德意志贵族结盟。
1181年到1806年,波莫瑞 (
波兰语的西波美拉尼亚)是
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1309年,东波美拉尼亚被
条顿骑士团征服,成为普鲁士一部分。1466年根据《托伦条约》(Dorn)的规定;
条顿骑士团国的东波美拉尼亚重归波兰,此后该地称为“
波兰国王的东波美拉尼亚的普鲁士”。
1569年,这邦联关系变得更密切,成为“真正的联盟”,称为“众波兰国王的东波美拉尼亚的普鲁士”。
15世纪的波美拉尼亚公国,中世纪后期,
梅克伦堡、勃兰登堡、波兰,甚至
条顿骑士团都宣称拥有波美拉尼亚。1420年,该地的文德人 (Wend)发动起义,支持勃兰登堡的文德贵族,抵抗
霍亨索伦家族当地的藩侯
腓特烈一世,但是在昂格明德大败。
腓特烈一世认为,若要应付当地的复杂政治,就要与波兰建立更紧密关系。波兰现下控制条顿骑士团,故此与她结盟能确保勃兰登堡控制波美拉尼亚。于是他安排次子腓特烈 (后来的
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二世)与波兰国王
瓦迪斯瓦夫二世 (1351-1434年)的女儿 (
立陶宛的Jadwiga;1408-1431年)结婚。
这触怒了
波希米亚国王
西吉斯蒙德。他支持波美拉尼亚公爵,并答应在战后给他们瓜分勃兰登堡的乌克马克 (Uckermark)。1425年,战争爆发,波美拉尼亚、梅克伦堡、
条顿骑士团,甚至波兰和勃兰登堡对敌。
腓特烈一世的计划失败。最后,他虽然保留到乌克马克,但未能得到波美拉尼亚的
统治权。
1200年开始,德裔居民和农业开发者渐渐自西而来,到原本以斯拉夫居民为主的波美拉尼亚居住。
16至17世纪,有关勃兰登堡的争议继续发生。1527年,约阿希姆一世与波美拉尼亚公爵在于特博格 (Jüterbog)达成就部分问题协议。当时宗教改革开始盛行,波美拉尼亚人口渐渐变成以信义宗教徒为主,只是进度不比勃兰登堡快。
1637年,最后的波美拉尼亚公爵博古斯瓦夫十四世 (Bogusław XIV)去世,并没有儿女继位。
三十年战争期间,
瑞典国王
古斯塔夫二世 (Gustavus Adolphus)占领了波美拉尼亚。
北方战争结束后,法国、瑞典和勃兰登堡开始谈判。勃兰登堡外交官、冯·布卢门塔尔 (von Blumenthal)家族的
约阿希姆·弗里德里希·冯·布卢门塔尔和他的儿子克里斯托夫·卡斯帕·冯·布卢门塔尔,取得继承勃兰登堡统治权的权利。根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瑞典得到西波美拉尼亚;普鲁士则得到东波美拉尼亚。不过,勃兰登堡与瑞典的争议依然没有平息,尤其关于西波美拉尼亚,一直到1720年签署
斯德哥尔摩条约为止。根据该条约,勃兰登堡普鲁士得到斯德丁。
18至19世纪,1812年,
拿破仑领导的法国军队进攻波美拉尼亚。翌年,瑞典军队与
俄罗斯、普鲁士和
奥地利联军出击,在
莱比锡战役击败法国。瑞典也攻击
丹麦。1814年,瑞典与丹麦签署
基尔条约。瑞典得到
挪威,但是在1815年把西波美拉尼亚 (当中的斯德丁已经为普鲁士所有)割让给普鲁士。
1871年,随着普鲁士统一德国,波美拉尼亚全境归于
德意志帝国所有。普鲁士贵族在波美拉尼亚置业,而地方贵族则渐渐融入普鲁士社会。故此,原先属于文德族的贵族家庭,例如von Lettows、von Strelows、von Peglows、von Zitzewitzes 和von Krockows ,都与来自勃兰登堡德国贵族联姻,例如冯·布卢门塔尔——那拥有很多产业的家庭 (在Quackenburg、Varzin、Dubberzin 和 Schlönwitz 等地)。19世纪末,波美拉尼亚已经完全德国化,并成为富人的退休胜地,例如购买 Varzin 的俾斯麦。
统治期间
帝国统治期间,波美拉尼亚是以农业为主的省份。当地农业发达,导致劳工供应过剩,很多工人于是移民到西面的省份。只有斯德丁 (现属波兰)成为工业发达的城市,并有超过二十万名居民。沿海的一些城镇成为旅游热点。而且,波美拉尼亚是帝国内保守政党的大本营。
波美拉尼亚东面的省份是
西普鲁士 (
东波美拉尼亚)。当地德国人一般在市区聚居;波兰人则多数在郊区居住。德国政府尝试鼓励德国人在波兰人地区置业,但是他们并没有多大兴趣。那里的
波兰人建立政经组织,更成功让一些波兰代表成为议会代表。
两战时期
一战后,根据
凡尔赛条约,波兰和德国瓜分波美拉尼亚。德国将
西普鲁士大部分割让予波兰,成为后者
波美拉尼亚省(województwo pomorskie) 的一部分,首府为
托伦。但泽成为
自由市,由
国际联盟管辖。德国余下的西普鲁士分别并入
东普鲁士和波森-西普鲁士省 (Grenzmark Posen-Westpreussen)。波美拉尼亚省仍为德国所有。
卡舒比人居住的地区被波兰、但泽和德国分隔。(详见
波兰走廊)
1938至1939年,德国和波兰下辖的波美拉尼亚省都扩大。波森-西普鲁士省和勃兰登堡两个县并入德属波美拉尼亚;马佐维亚 (Mazovia;波兰语译作
马佐夫舍) 和
大波兰数个县加入波属波美拉尼亚,其首府由托伦迁到
比得哥什。二次大战及以后,1939年,
纳粹德国声称拥有但泽主权,又以德国与东普鲁士被波兰走廊分隔为由,指出要解决交通问题,因而引发与波兰争议。德国在9月1日以这些问题为借口入侵波兰,激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
纳粹党在德国当政时,波美拉尼亚是支持反抗纳粹势力的基地。著名德国神学家迪特里希·潘霍华 (Dietrich Bonhoeffer) 于1938年在 Schlönwitz 经营被定为非法的神学院。德国战败后,割让波美拉尼亚东部大片土地予波兰,补偿其因
苏联占领其土地而受的损失;其后,大部分德裔居民被苏联军队驱逐,有些人逃至
西欧及
美洲等地。Christian von Krockow 的著作 The Hour of the Women 提及过驱逐之事。自1945年起,奥德河以东的波美拉尼亚 (附加
什切青及邻近地区)归属波兰。
人口统计
根据1999年的人口数字,最大的城市包括:
德属波美拉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