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金朝受
蒙古打击,将都城南迁
南京开封府以后,在
河北、
河东和
山东一带出现了许多“义军”。这些义军是一些“抗蒙拥金”为号召的地方武装势力。
金宣宗对这些地方豪强以官爵笼络,以组织他们,共同抵抗
蒙古的入侵。他们控制的地区东起
山东,西至
河东北路,
金朝利用他们在黄河以北筑起了一道抵御
蒙古的防线。
兴定三年(1219年),
金宣宗以太原不守,
河北州县不能自立,诏百官议所以为长久之利者。
翰林学士承旨徙单镐等十有六人以谓“制兵有三,一曰战,二曰和,三曰守。今欲战则兵力不足,欲和则彼不肯从,唯有守耳。河朔州郡既残毁,不可一概守之,宜取愿就迁徙者屯于河南、陕西,其不愿者许自推其长,保聚险阻。”
刑部侍郎奥屯胡撒合三人曰:“
河北于河南有辅车之势,蒲、解于陕西有襟喉之要,尽徙其民,是撤其籓篱也。宜令诸郡,选才干众所推服、能纠众迁徙者,愿之河南或晋安、河中及诸险隘,量给之食,授以旷土,尽力耕稼。置侨治之官,以抚循之。择其壮者,教之战阵。敕晋安、河中守臣檄石、岚、汾、霍之兵,以谋恢复,莫大之便。”
兵部尚书
乌林答与等二十一人曰:“河朔诸州,亲民掌兵之职,择土人尝居官、有材略者授之,急则走险,无事则耕种。”
宣徽使
移剌光祖等三人曰:“度太原之势,虽暂失之,顷亦可复。当募土人威望服众者,假以方面重权。能克复一道,即以本道总管授之。能捍州郡,即以长佐授之。必能各保一方,使百姓复业。”
兴定四年(1220年)二月宣宗下诏,封九名地方豪强为
公爵,并称“九公”。九公皆兼
宣抚使,阶银青
荣禄大夫,赐号“宣力忠臣”,总帅本路兵马,署置官吏,征敛赋税,赏罚号令得以便宜行之。
金宣宗仍赐诏曰:“乃者边防不守,河朔失宁,卿等自总戎昭,备殚忠力,若能自效,朕复何忧。宜膺茅土之封,复赐忠臣之号。除已画定所管州县外,如能收得邻近州县者,亦听管属。”
沧海公:沧州经略使
王福 。
河北地主武装首领,曾领兵收复沧州,1219年九月,宣宗任王福为沧州
经略使,又升为权元帅右都监,统领地区与益都张林、棣州张聚接境。1220年,封为沧海公。管领地区包括清、沧、观州、盐山、无棣、乐陵、东光、
宁津、吴桥、将陵、阜城、蓨县。
河间公:
河间路招抚使
移剌众家奴 。抗蒙积战功,累任
河间路招抚使、开州刺史、权元帅右都监。被赐姓完颜氏,封为
河间公,管领献州、蠡州、
安州、
深州、河间、肃宁、安乎、武强、饶阳、六家庄、郎山寨等地。
恒山公:真定
经略使武仙。
武仙原已升任知
真定府事,兼
经略使,权元帅右都监,又封为恒山公,管领中山、真定府、沃州、
冀州、威州、镇宁、
平定州、
抱犊寨、栾城、南宫县等地。
高阳公:中都东路经略使
张甫 。曾投降
蒙古,后为
金朝涿州刺史李瘸驴招降之。1218年,
苗道润死。
靖安民代领部众。李瘸驴为中都东路经略使。
张甫与贾仝相互攻击。
张甫夺取贾仝地,掠贾仝马赠李瘸驴。贾仝再来攻,败死,部众均归
张甫。李瘸驴降
蒙古。
张甫为中都东路经略使。1220年封
张甫为高阳公,受领雄州、
莫州、霸州、高阳、
信安、
文安、大城、保定、静海、宝坻、武清、
安次县等地。
易水公:中都西路经略使靖安民 。初隶
苗道润部下。
苗道润死,安民代领其部众。1219年任中都西路经略使,统领易州以西。1220年,又权元帅左监军,行中都西路元帅府事。封易水公。管领
涿州、
易州、安肃、保州、君氏川、季鹿、三保河、
北江、矾山寨、青白口、朝天寨、水谷、懽谷、东安寨等
晋阳公:辽州从宜
郭文振 。曾受命配合
苗道润收复中都。
郭文振招降太原东山二百余村,迁老幼于山寨,得壮士七千人,驻营防护秋收。1219年十月,与
潞州招抚使张开合兵收复太原。1220年,封为
晋阳公,管领
河东北路。
平阳公:平阳招抚使
胡天作 。以乡兵守御本州,受任为管州刺史。1219年,收复平阳府,受任充便宜招抚使,1220年,封为平阳公,受领平阳府、
晋安府、
隰州、吉州。
上党公:昭义军节度使完颜开(原名张开,赐姓完颜) 。宣宗初年,在
蒙古兵攻掠
河北对结集地方武装固守,1216年领兵收复清州。1219年,充
潞州招扰使,与
郭文振合兵收复太原。1220年,封为
上党公,管领泽、潞、沁三州。
上述九人中除
晋阳公
郭文振出身进士外,其余皆为地方武装首领。其中
上党公张开和恒山公
武仙实力最强。
王福后降于益都叛将张林,众家奴不能守河间,归高阳公
张甫。
靖安民以不肯降元为部下所杀,
金宣宗下诏追赠
金紫光禄大夫。胡天作降蒙后谋归,被杀。
燕宁战死。文振正大间寓于卫州。张开
潞州失守后寓居南京,谋从哀宗出奔,为民家所杀。
武仙于封公当年降蒙,正大二年,杀
蒙古所任真定元帅
史天倪归金,至南京,复封恒山公,置府卫州,天兴未受诏援蔡。
张甫一直坚守信安一带,到哀宗后期与朝廷失去联系。
河北
九公封建这项政治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
金朝廷在河北的军事负担,却暴露了金国统治的虚弱,金朝无法给“九公”以实际支持,只能以赐姓、赐号、赐诏、封爵来换取“九公”的效忠,终究也没能挽救金朝灭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