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都府
中国古代行政区名
益都府,中国古代行政区名。宋建炎三年即金天会七年(1129年),宋朝京东东路青州陷于。金天会九年(1131年),改青州为益都府,初属山东路,后改属山东东路,下辖六县,路、府、县同治益都。元改为益都路;明、清为青州府;今为山东省青州市
历史沿革
唐虞、为古九州之青州之域。
殷商为营州地。
周武王太公望营丘(今临淄),为齐国地。
春秋战国时期,均属齐国。
秦王政统一天下,属临淄郡(《汉书》为齐郡,治临淄)。
西汉置齐郡(治临淄),属青州刺史部(治广县,在今青州市五里镇)。
东汉为齐国封地,仍属青州刺史部,州、国同治临淄
三国魏仍置青州(治临淄)。
西晋末曹嶷弃广县,筑广固城(益都城),为青州刺史治。
隋代,益都为北海郡治。
初复为青州总管府,后又改为北海郡,均治益都,属河南道
北宋仍置青州,属京东东路,路、州、县同治益都。
建炎三年即金天会七年(1129年),金人攻陷州青州城。
天会九年(1131年),伪齐皇帝刘豫青州为益都府。
金代,益都府初属山东路,后改属山东东路,路、府、县同治益都。
元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改为益都路(治益都),直隶中书省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益都路青州府(治益都),属山东行中书省。
民国时期,撤消青州府,益都县直属山东省辖。
1948年,青州解放,设立青州特别市。
1952年,恢复益都县。
1986年,改称青州市
行政区划
金代山东东路益都府行政区划
府治:益都城
领县六:
益都(晋广固城在县西四里,曹嶷所筑,有大涧甚广,故名广固城。有南山、尧山、淄、渑水、平卢水)
临淄(齐国都。一名营邱,为海、岱一都会。有牛山、愚山谷、葵邱)
临朐(古伯氏骈邑。领临朐山)
寿光(汉旧县。古纪国城在县西。有斟灌城、寒浞国)
博兴(汉博县,後唐改。有济水、时水、海浦)
千乘(汉博县,後唐置。有济水、时水、海浦)。
文献记载
金史
卷二十五 志第六
地理中
山东东路,宋为京东东路,治益都。府二,领节镇二,防御二,刺郡七,县五十三,镇八十三。
益都府,上,总管府,宋镇海军,国初仍旧置军,置南青州节度使,后升为总管府,置转运司。大定八年置山东东西路统军司。(产石器、玉石、沙鱼皮、天南星、半夏、泽泻、紫草。)户一十一万八千七百一十八。县七、镇七。
临朐,有朐山、几山、洱水、般水。
穆陵,贞祐四年四月升临朐之穆陵置。
寿光,有甘水、渑水。镇一广陵,有盐场。
博兴,有济水、时水。镇二博昌、淳化。
临淄,有南郊山、牛山、天齐渊、康浪水。
乐安,镇四新镇、高家港、清河、王家。
元史
卷五十八 志第十
地理一
山东东西道宣慰司
益都路,唐青州,又升卢龙军。宋改镇海军。金为益都路总管府。户七万七千一百六十四,口二十一万二千五百二。
文献通考
卷三百十七 舆地考三
青州历代沿革
……晋为防御。汉复为平卢军节度。宋改为镇海军。建隆三年,以北海县置军,属京东路。庆历二年,置京东东路安抚使。郡东北至北海,故曰北海。青、齐盐利被天下,盗贼所聚。建炎三年,没於金。金为益都府,隶山东路。……
大明一统志
大明一统志卷二十四
明 李贤等 撰
建置沿革:禹贡青州之域,天文虚危分野。周礼正东曰青州,盖以土居少阳,其色青,故以名州。武王封太公望于此为齐国。秦置齐郡,汉分置北海郡属青州。东汉为齐、北海、乐安三国地,以青州治临淄,魏为益都城。晋为齐、乐安二国地。安帝时,广陵侨立南青州,故于青州加北字。刘宋省南青州乃去北字仍曰青州。后魏治东阳又改益都郡,后周改为齐郡。隋复为青州,寻改北海郡。唐初为青州,后改北海郡,乾元初复为青州,又陞平卢军节度。宋改镇海军,金为益都府,元改益都路,本朝改青州府领州一县十三。
益都县图志
卷五大事志(上)
高宗建炎三年春正月丁亥,金人再陷州城,杀权知州魏某,焚城而去。安抚使刘洪道入守之。 滨州贼葛进,袭据北城。 三月,金人复来,刘洪道弃城,保仰天陂。 (道率官吏寄治,士民多从之者。) 金人以前知滨州向大猷知州事。 秋七月,刘洪道复州城,执向大猷。 闰八月,知济南府宫仪及金人战于密州,兵溃。仪及刘洪道俱奔淮南,地入于金。 (是岁,金太宗天会七年。)
金、元
金太宗天会八年秋九月戊申,立刘豫为大齐皇帝,都大名府。 (地自是属于豫。明年,豫改元阜昌。)九年,刘豫升州为益都府。 《齐乘》
熙宗天会十五年 (熙宗于天会十三年正月即位,不改元,明年乃改为天眷元年) 冬十一月,废齐国,降封刘豫为蜀王。 (地属豫者八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27 16:5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