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家谱》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欧阳修创作的
家谱,出自《欧阳氏谱图》。
作品简介
家谱是我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
文化现象,而且延续的时间很长。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这是许多家谱的序言中常常提到的话。欧阳氏家族的家谱,传到宋代
欧阳修时,他编写了《欧阳氏谱图》,这个
族谱与苏洵所编的苏氏族谱,被称作欧、苏二体,是中国私家修谱的先例。它们修谱的体例,成为后代家谱的基本定式,即家谱中有:
谱序、
谱例、世系图、世系录、先世考辨等。元明以后的家谱的谱例,在此基础上有所补充发展,形成一套成规:增谱论、
像赞、
族规、
家训等。欧阳氏的家谱从欧阳修后,元、明、清及
民国,各地都有
修撰的,约有数十种。
欧阳修《谱图》
欧阳修所编的《欧阳氏图谱》第一部分是《序》。在《序》中,他记述了欧阳氏得姓于无疆的一个儿子蹄被封为欧阳亭侯。欧阳亭在湖州乌程欧余山之阳,以后子孙便以欧阳为氏。汉有为涿郡太守者,子孙便北迁,一支居青州千乘,一支居冀州之渤海。千乘绝后,以后欧阳一族便以渤海为系统下传,直到欧阳修这一系统。他主要记述了吉州庐陵县的欧阳宗族,并且指出:晋以后天下大乱,欧阳氏诸族,有欧阳举、欧阳纯、欧阳迹等,都带领其族南迁,散居于
丹阳(今河南省沈丘县)、吴郡(今浙江省湖州市)、
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而欧阳质这一系居于长沙临湘。前面三支都不显名于世,传承无闻。欧阳质这一系从欧阳景达以后,逐步彰显。
自欧阳琮以后七世,旧谱佚亡。欧阳琮八世孙欧阳彪。欧阳彪的弟弟名欧阳万。万生和,和生雅。
欧阳修的《谱图》还考证了没有写入历史记载的人和其配偶。
欧阳修的《谱图》将他所搜集到的旧族谱作了对比,同时还收集了旧谱中所列的魏司空清河崔林、南宋太保王弘齐、南宋太尉王俭、南梁御史中丞王僧孺、南梁尚书兵部马将臣、贾贽等人写的序。
欧阳修的《谱图》订出了以后修族谱的原则之一是“断自可见之世”。即
世系较远的,应该疏之略之,近的要详细一些。五世以后,可以各支系另写家谱。各支族的家谱既各自独立成为一个体系,又互相联系,综合起来,既可以反映本族纵向的深远历史,又可以反映本族横向的发展状况。
欧阳修的《谱图》在图表之外,又分列有本族历代主要人物的传略。
欧阳修的《谱图》所列的这些原则,成了以后中国家谱、族谱所遵循的基本范例。
对于欧阳修祖父欧阳偃的身世,现在有另一种说法,即认为他是今福建晋江的乡贡进士“欧阳偃”,更有甚者居然说他是后唐状元黄仁颖之子,进而引出了欧阳修也本姓黄的谬论。下面特就江西永丰欧阳偃与福建晋江“欧阳偃”辨疑如下。
一、江西永丰欧阳偃为欧阳修祖父
“公讳晔,字日华,于检校工部尚书讳托、彭城县君刘氏之室为曾孙,武昌县令讳郴、兰陵夫人萧氏之室为孙,赠太仆少卿讳偃、追封潘原县太君李氏之室为第三子,于修为叔父”。[4]“令公府君讳偃,〈第四十一〉少以文学著称南唐,耻从进士举,乃诣文理院上书,献其所为文十余万言。召试,为南京街院判官。享年三十八,葬吉水之回陂。夫人李氏。府君累赠
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夫人累封吴国太夫人。[2]”上述两段分别引自欧阳修所著《尚书都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和《欧阳氏谱图》,十分明确地记载了江西永丰欧阳偃为其祖父。
二、江西永丰欧阳偃与福建晋江“欧阳偃”生活年代不同
江西永丰欧阳偃主要生活在南唐(公元937至975年间),其本人及父亲欧阳郴,哥哥欧阳俊、欧阳仪、欧阳信均“仕南唐”。欧阳偃长子欧阳观生于公元952年,卒于公元1010年,最小的三子欧阳晔生于公元958年,卒于公元1037年,这已经是没有任何异议的。“令公府君讳偃,......享年三十八”[2],假设欧阳偃一生下最小的儿子欧阳晔就过世了的话,则其出生年份不应早于公元920年。“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既然欧阳观“少孤”[1],那么其父亲欧阳偃过世怎么也不应迟于公元972年。因为到公元972年时,欧阳观已经20岁了,就不能称之为“少孤”了。所以,欧阳修祖父欧阳偃只可能生活在公元920年至972年这个时间段内的38年里。
认为欧阳修的祖父欧阳偃是今福建晋江的乡贡进士“欧阳偃”,是后唐状元黄仁颖之子的说法,其主要依据:
1、福建泉州发现了一方摩崖木龙石刻,其残留碑文记载有“球仁泽、(徐)永明、嘏锡之、载德积、大(方)、景子明、乡贡进士欧阳(偃)”[5],后经考证确定其作者之一是泉郡乡贡进士欧阳偃。而据史料记载,这一石刻源于唐会昌四年(公元844年)。
2、福建泉州开元寺至今还保存着一六角形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构件,经幢有篇序文,叙述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从印度传入我国之经由。该经幢的书写和镌字人落款为“泉郡乡贡进士欧阳偃、沙门文中共书”[6],落款时间是唐大中八年(公元854)秋。
3、唐代陈元通墓之墓志铭《故奉义郎歙州婺源县令陈公墓志铭并序》的撰者亦是“乡贡进士欧阳偃”。该墓志铭记载“有唐大中九年,岁在乙亥四月二十四日,颍川陈公终于泉州清源郡嘉禾里之私第,年七十有五。......明年秋八月一日,卜葬于所居之里,祔其先茔,礼也。[7]”由此可见陈元通死于唐大中九年(公元855),葬于次年。所以,该墓志铭应是”乡贡进士欧阳偃“作于公元855年或856年。
上述三个依据虽然证明了福建“泉郡乡贡进士欧阳偃”的存在,但同时也证明了其主要生活在公元九世纪中叶(公元850年前后)的唐朝,而江西永丰欧阳偃则生活于约100年之后的南唐。后唐状元黄仁颖生于公元900年,卒于公元962年,祖籍福建莆田,后迁福建晋江潘湖,南唐
建隆三年(962)十一月卒于家,享年六十二岁[8],不可能是生活于公元850年前后的晋江的“乡贡进士欧阳偃”的父亲。因此,即便是晋江的“乡贡进士欧阳偃”都不可能与黄仁颖之间是父子关系,更不必说江西永丰的欧阳偃了。
三 、江西永丰欧阳偃与福建晋江“欧阳偃”出身不同
福建泉州摩崖木龙石刻、开元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和唐代陈元通墓志铭的落款,均有“乡贡进士”的头衔。而江西永丰的欧阳偃则并未参加过科举,更未中过进士。一来欧阳偃“耻从进士举”;二来欧阳修在其撰写的《欧阳氏谱图序》中,对其也仅仅对其伯祖父欧阳仪的进士身份有明确记载,并引以为荣。如果欧阳偃中过进士的话,欧阳修应该不会疏漏其祖父的进士身份。
四、欧阳修祖父欧阳偃生活在江西而不是福建
证明“乡贡进士欧阳偃”存在的证据集中出现在福建泉州,尚未在其他省份出现,说明其主要生活的地域在福建。而在欧阳修故里永丰县沙溪镇西阳宫内,至今也还保存着欧阳修撰书的《欧阳氏世次碑》,也就是石本《欧阳氏谱图序》。碑上可见“自通三世生琮,为吉州刺史,子孙因家于吉州。自琮八世生万,又为吉州安福令。其后世,或居安福,或居庐陵,或居吉水。而修之皇祖,始居沙溪。至和二年,分吉水置永丰县,而沙溪分属永丰。今谱虽著庐陵,而实为吉州永丰人也”,[9]并明确记载了欧阳郴葬庐陵之欧桂里,欧阳偃葬吉水之回陂等。在欧阳偃三哥欧阳仪中进士时,欧阳郴夫妇也都还健在,乡里以之为荣,于是“改庐陵之文霸乡安德里为儒林乡欧桂里,其所居履顺坊为具庆坊”[2]。由此可见,欧阳修祖辈从欧阳琮开始,包括欧阳偃,便一直在江西繁衍生息。
欧阳询 (公元557年一641年)
欧阳通 (公元625年—691年)
欧阳幼明 (公元645年—不详)
欧阳昶(生卒年不详)
欧阳琮 (生卒年不详)
欧阳悟(生卒年不详)
欧阳彻 (生卒年不详)
欧阳铉 (生卒年不详)
欧阳邈 (生卒年不详)
欧阳规 (生卒年不详)
欧阳绪 (生卒年不详)
欧阳万 (约公元840年—不详,因其公元874年至879年间任安福令)
欧阳和 (生卒年不详)
欧阳雅 (生卒年不详)
欧阳效 (生卒年不详)
欧阳讬 (生卒年不详)
欧阳郴 (生卒年不详,字可封,仕南唐,为武昌令、吉州军事衙推,官至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性至孝,兄弟相友爱,享年九十有四,葬欧桂里横溪保之燕湖)[2]
欧阳偃 (公元925年-963年,少以文学著称南唐,耻从进士举,乃诣文理院上书,献其所为文十余万言。召试,为南京街院判官。享年三十八,葬吉水之回陂)[2]
欧阳观(公元952年—1010年) 欧阳旦(生卒年不详) 欧阳晔 (公元958年—1037年)
欧阳修(公元1007年—1072年)
欧阳修比欧阳询晚出生450年,两人之间相隔19代,平均每代23.68年;欧阳修比欧阳万晚出生约167年,两人之间相隔8代,平均每代20.88年。那些以不符合人类自然生育规律的言论可以休矣!
欧阳偃,欧阳修祖父,具体生卒年不详,南唐时期庐陵或吉州(今江西省永丰县沙溪)人,“少以文学著称南唐,耻从进士举,乃诣文理院上书,献其所为文十余万言,召试,为南京街院判官”,后因嫡孙欧阳修“列官于朝,天子推恩,褒其三世,逢国大庆,必加宠赐”[1] ,累赠金紫光禄大夫、
太仆少卿、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欧阳偃以科举为耻,不曾应试科举之试,但是却任过南京街院判官(“少以文学著称南唐,耻从进士举,乃诣文理院上书,献其所为文十余万言。召试,为南京街院判官”[2] ;“祖讳偃,南唐南京卫院判官,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妣李氏,追封吴国太夫人”)[3] 。欧阳偃共有八兄弟,排行第六,父亲为欧阳郴(字可封,仕南唐,为武昌令、吉州军事衙推,官至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欧阳偃“耻从进士举”,两位胞兄欧阳伸、欧阳伾也“守道不仕”,胞弟欧阳佺则“晦迹不仕”,唯有其三哥欧阳仪进士及第(字象之,仕南唐,举进士,及第,官至屯田郎中。府君之登进士第也,父母皆在,乡里荣之,乃改庐陵之文霸乡安德里为儒林乡欧桂里,其所居履顺坊为具庆坊),大哥欧阳俊任洪州屯田院判官,五哥欧阳信任静江军团练使,二弟欧阳仿任许田令、累赠工部侍郎[2] 。
欧阳修(自称嗣孙修与状元黄仁颖家谱相吻合)总世系:
一世 开闽欧阳氏总始祖欧阳韶员子直孙配王氏无子
二世 欧阳幼咸(唐宰相通公季子、询公孙出继韶公为嗣)
三世 吉州剌史 欧阳琮
四世 温州长史 欧阳衍
五世 博罗县丞 欧阳昌盛
六世 唐进士国子监四门助教 欧阳詹
子 进士宰相诗人 欧阳炯
孙 咸通进士欧阳琳、欧阳毗(王比)兄弟
十世
嗣子 泉州
乡贡进士历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 欧阳偃(后唐状元
黄仁颖字仁达号潘湖翁嫡子)
与2001年1月13日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
兴桥镇钓源村发现的欧阳修自述世系文“先祖为
夏禹、
勾践,姓氏源浙江湖州”的落款嗣孙修的史实记载相符合,尤其这位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自述世系源流,道出了欧阳修自身家世详情(即嗣孙修),为中国文史界专家学者研究大文学家欧阳修的祖父欧阳偃,年幼姓黄,因家贫无力攻书,遂赘居潘湖欧厝舅父欧阳郴家为养子的真实身世,大白于天下,提供了有力可靠的史实依据。这篇欧阳修自述世系文,由后人冠题“文忠公谱图序”,收录在吉安市吉州区
兴桥镇钓源村民保存的清乾隆十五年(公元一七五O年)编撰的《续修安福令欧阳公通谱》中。全文共七六一字,落款为“嘉祐四年(公元一O五九年)己亥四月庚午嗣孙修谨序”。
“文忠公谱图序”以叙述为主,激发议论,笔触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着笔伊始,
欧阳修就道出了先祖
世系及姓氏源流:“欧阳氏出
夏禹之苗裔。自帝少康封庶子于
会稽,使守禹祀,传二十余世至允常子曰
勾践,是为越王。勾践卒,子王?与立。传五世至王无疆,为楚威王所灭。其诸族子孙分立于江南海上,受封于楚为欧阳亭侯。亭在今湖州乌程欧余山之阳,子孙遂以为氏……”在陈述欧阳氏族繁衍生息的岁月沧桑之后,欧阳修还在文中介绍了其时家族成员登科仕宦的情况:“自宋三十年,而吾先君、伯父、叔父始以进士登科者四人。后又三十年,修与丽兄之子乾、曜又登于科。今又将三十年矣,以进士仕者,又才二人”。
由此可见,福建《古田欧阳氏世谱》、《东田欧阳氏世谱》世谱与福建《状元黄仁颖家谱》三谱与在江西吉安发现《欧阳修自述世系文》全面解开欧阳修(自称“嗣孙修”谨序的真实身世)即曾祖身世之谜。据福建古田欧阳氏世谱与福建《状元黄仁颖家谱》载:后唐状元端明殿内阁掌院学士黄仁颖配唐进士四门助教
欧阳詹曾孙女、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
欧阳秬孙女、
欧阳澥长女、欧阳郴妹;生子偃,系福建泉州南唐恭帝庚申年乡贡进士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曾与泉州开元寺高僧沙门文中共书经幢序文。由此,揭开了欧阳修曾祖身世之谜:大名鼎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是状元黄仁颖嫡系曾孙!福建《古田欧阳氏世谱》与福建《状元黄仁颖家谱》两谱所提供的谱牒史料,从而为人们解开了欧阳修曾祖身世之谜即:欧阳修父亲祖父偃嫡系曾祖状元黄仁颖嫡子、
欧阳郴嗣子之谜。需说明的是,江西吉州推官欧阳郴,原籍福建晋江潘湖欧厝,后因官于吉州推官,遂居焉;为唐进士国子监四门肋教欧阳詹之曾孙、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之孙、唐末会昌六年进士官韦中令学士
欧阳澥之季子;配工部尚书
李稠长女因多年生女不得子,后唐状元
黄仁颖,字福佑,一字仁达,号潘湖翁,配欧阳澥长女欧阳郴之妹,其子欧阳偃本姓黄,泉州
乡贡进士。历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因年幼年家贫无力攻书,遂外甥承母舅欧阳郴家,实赘于
舅父欧阳郴家,随母姓。至于二弟恩贡靖江军团练欧阳俊,与恩贡屯中郎中欧阳仪则为唐工部尚书李稠之女——潘湖欧厝吉州推官欧阳郴妻所生。
一、欧阳偃身世: 其嫡父
黄仁颖(900年农历3月15日-962年农历12月25日后唐状元)——珦公四子;唐朝御史黄滔嫡仲孙,字福佑,号潘湖翁,五代泉州晋江潘湖人,家居潘湖,幼敏慧好学,善诗文。少年时代自耕自作,每日清晨时常登上狮山甲第亭攻读。917年春闱,考取明经学究及第,然918年进士科落第,深以为耻,复归潘湖家中,益研群书。累十载寒窗,终于925年通过会试,后唐927年中状元(该科取进士23人),937年农历12月,黄仁颖见朝政无所建言,便辞官归晋江潘湖欧厝里。谥号“文杰”。官至南唐端明殿内阁掌院学士。著有《黄状元文集》五卷。其诗《新都行》曰:“缥渺空中丝,朦胧道傍树。翻兹时间吹,惹彼花上露。悠扬丝意去,苒蒻花枝注。何计脱缠绵?天长春日暮”。;配欧阳氏(唐朝进士四门助教欧阳詹之曾孙女,唐朝837年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之孙女,欧阳澥之长女,欧阳郴之妹);子三(黄偃(因年幼家贫无力攻书遂赘于
舅父欧阳郴家为养子(谱载为嗣子),即欧阳詹嗣曾孙,南唐泉州
乡贡进士南京通判欧阳偃)、长弟黄伛、仲弟黄佢)。
二、欧阳偃生前史迹:福建泉州开元寺仍保存着纪年为唐大中八年(854年)的六角形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构件。经幢为乡贡进士欧阳偃及沙门文中共书。经幢有篇序文,叙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是如何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顶尊胜陀罗经幢的书写和镌字人。陀罗经幢书写人落款是“泉郡乡贡进士欧阳偃、沙门文中共书”唐大中八年(854年)秋。唐朝泉州被誉为“
泉南佛国”。经幢是卢准等三人募缘拾二千文树立的。《闽中金石略》认为“一石而两人合书,亦为创见”。更重要的是“泉郡
乡贡进士欧阳偃”可弥补《泉州府志》、《晋江县志》的《选举科目》府、县志之缺。“泉郡乡贡进士欧阳偃”作为唐朝泉州仕进文人佛教经幢撰文,对佛教在泉州的发展也起了推动的和用。
附录:欧阳修家谱
《江西欧阳氏旧谱与福建欧阳氏古谱世系对照表》(符合人类生育规律者则为正宗古谱)
江西欧阳氏旧谱 福建欧阳氏古谱
二世 欧阳幼明645- 欧阳幼咸655-
三世 欧阳昶公670- 欧阳素公672-
四世 欧阳琮公700- 欧阳衍公700-
五世 欧阳晤公725- 欧阳昌公725-
六世 欧阳彻公756- 欧阳詹公755-
七世 欧阳弦公775- 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
欧阳秬795-
九世 欧阳规公825- 潘湖欧厝吉州推官
欧阳郴870-
十世 欧阳绪公850- 历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 欧阳偃(925-后唐状元黄仁颖字仁达号潘湖翁嫡子)
十一世 欧阳万公874(安福令支派始祖)-
欧阳观952-
十二世 欧阳诚公(
和公)900-
欧阳修1007-
十三世 欧阳雅公925-
十四世 欧阳效公950-
十五世 欧阳托公(弦公)975-
十六世 欧阳莘老公1000-
十七世 欧阳仁达(即状元仁颖)1025-
十九世 欧阳观公1075-
二十世
欧阳修1100-(与史实欧阳修1007年出生时间相差甚远)。
安福续谱
安福续谱是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年)欧阳安世续修的江西《续修安福令欧阳公通谱》,不分卷,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影印本。这个续谱接续唐代贞观六年(632年)的族谱,即欧阳询奉敕所修撰的族谱。这册续谱主要记的是从欧阳万以后居住在吉州安福(今江西省安福县)的那支欧阳宗族的世袭。因为欧阳万曾做过吉州府安福县的县令,所以,该支的欧阳家人便迁居在安福。
欧阳修在《谱图》的序中说:自欧阳琮八世生欧阳万,欧阳万为吉州安福令,其后世或居安福,或居庐陵,或居吉水。安福为今江西省安福县,吉水为今江西省吉水市,庐陵为今江西省吉安市。这三处地方呈三足鼎,互相间相距并不远。欧阳宗族开始居住在沙溪。宋至和二年(1055年)从吉水分出部分地域设立永丰县,沙溪被分到了永丰。所以,欧阳修虽说也自称庐陵欧阳修,只是指大的地域而言。
续修通谱以安福令欧阳万为始祖,同时从纵的方面上溯到
夏禹,从横的方面又旁及欧阳宗族的流迁和分布。
欧村族谱
安徽黟县欧村欧阳氏族谱不分卷,元代泰定四年(1327年)欧阳允文开始创修,明代嘉靖(1522一1566)年间,欧阳慎斋等重加纂修,有明末清初的手抄本及清康熙三年(1664年)的序文。
该谱踵继欧阳氏各谱,也以
夏禹后裔而自居。谱中将欧阳氏南北转迁的情况,列出一图,名叫《欧阳氏南北转迁图》:该谱中对其传承列了五个图表。第一个图表从欧阳景达起到
欧阳询,第二表从欧阳询起到欧阳琮。每图表后都有主要人物的传略。第三表从欧阳万起。欧阳万即工表渤海派欧阳绪的第三个儿子。表中所列与上边介绍过的续谱大同小异,具体为:表后介绍欧阳万渤海派欧阳绪的第三子,为安福县令,葬太和之栋林。子孙繁衍,分布在吉州四境,或居庐陵,或居安福,或居吉水。还有居住到外州县的。欧阳和曾做过湖南县令。欧阳雅,字正言,没有做官。
第四、五图记录了在欧村的谱系,而以安福义历派欧阳戊为第一代祖先。对欧阳氏族这一支系,怎么由江西吉安,迁到了安徽黟县,谱叙中说是由于金人南下,有一支迁到了安徽黟县。对
欧阳郴八个儿子:俊、伸、仪、伾、信、偃、佺、做的后代的迁徙状况,也有说明。伸传三世而绝;仪官至屯田郎中,迁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信官至静江(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团练使,到六世后迁回安福;偃官至南京衙院判官;做子迁婺州兰溪。
锦川欧阳氏宗谱
江西婺源欧阳氏居住在锦川。《锦川欧阳氏宗谱》是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欧阳茂林所编修的。谱中说,
欧阳修退休后回到吉州永丰沙溪,住在锦川。他的曾孙叫欧阳璃。
欧阳郁做过元朝的州判。欧阳均显做官至元朝
饶州路守,便居住在饶州(今江西省鄱阳县)罗湖。元末,红巾军起义,天下大乱,群雄兢起,欧阳均显与弟均茂率家迁居于婺源市南的坑口这个地方,并改此地名为锦川,表示不忘故土。
谱例
中国的氏族作谱的历史虽然比较早,但是作为一个氏姓完整而系统的撰著体例应该是在欧、苏族谱以后才形成的。欧阳宗族的族谱,从
欧阳修编撰《欧阳氏谱图》以后,虽有数十种族谱、家谱、通谱及续修的谱系著作,但是都是在《欧阳氏谱图》所定谱例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就其内容和特点总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条:
修谱强调“断于可见之世”,这是考虑到一个家族生生不息传下去,人员众多,家谱载不胜载,繁复琐碎。所以,对家谱、族谱要根据亲疏、远近的关系,有详有略。凡是亲的近的应该详记,远的、疏的便要略记。
玄孙后另为一世。谱系的原则,是由高祖、祖、父、子、孙、
重孙、玄孙七世为一系,或五世为一系。玄孙以后,另为一系。这是按照中国古代礼法五服制度为标准的。
各谱要互见。虽然各谱要记其应该记录的,但各家谱之间应该互相衔接,以反映整个氏姓发展过程。
列出
世系图表。世系表表示纵横的关系。
欧阳修是用《史记》表的方式表现,以后所修的表则用树枝图的形式表现。上下为父子,左右为兄弟。
收录前代族谱序言。各谱除修谱人的总序以外,一般都将前代族谱中的序言,逐—收录,以展示族谱修撰的过程和沿革。
绘制先祖图像。版印书籍形成以后,各谱基本都将本族名人的图像刻印出来,以传永久。欧阳氏族谱中,除了欧阳修的像以外,还有得姓始祖蹄以及欧阳万等人的像。并加像赞,即用几句话(一般为韵语)概括像主生平。
先世考辨。
时迁物换,人物繁杂,因此,旧谱中所记时间事件或有错舛,这是必然的。新谱对旧谱记载不准确的时间、地址、人物、事件,应进行考证,以求更加精确。
不收外姓。收养的男子不得入谱,是为了防止逆伦乱宗。即使有也须注明。
表后附传。图表表示纵横关系,但无法了解各人的生平事迹,尤其是一些名人。所以在族谱中,都在图表之后,附写传记,或请名人为之立传。
族表记录。谱中人员,受到皇家表彰的,要予以记录,并且将表彰的文书全文照抄。有当时名人对谱中人物颂扬的诗文,也要照录诗文,并记录作诗文者的姓名、籍贯、职务等。族规族训。这是明文制订的本族子弟必须遵守的家族法规,如勤俭持家,遵法守纪,不偷不抢,励志上进,乐善好施等。违犯族规的,重者不得入谱。
欧阳六宗世次总歌
欧阳氏族的谱牒中,有时用韵文的形式来叙述
世系,或各分支的演变。中有《六宗世次总歌》,就是用歌谣的形式,讲述安福欧阳支系的状况。这种形式,在其他的族谱中还不多见。它的优点在于读起来琅琅上口,通俗易懂,文字不多,容易记诵:
因封受姓曰欧阳,道德文章百世芳。上溯黄帝及大禹,禹第五世名少康。
庶子无余封
会稽,二十余世至允常。常子
勾践封越霸,传衍六世乃无疆。
伐楚楚伐族属散,子蹄封欧余山阳。苗裔因之为姓氏,五世名摇汉封王。
涿郡太守分两派,千乘渤海号洋洋。千乘八世为博士,至歙伏法子复殇。
惟有渤海流庆远,曰
举迹纯渡晋江。太守坚石名赫赫,外甥为着
石崇亡。
质与崇文奔长沙,伯仲卜居在
临湘。又传六世景达著,文忠谱揭大宗坊。
达生宝颇颇生纥,率更令询誉望张。唐主宠遇弘文馆,敕修宗谱名益扬。
通生幼明明生昶,琮刺吉州名始昌。谱称琮公生七子,袁吉衡州同豫章。
八世彪彤万兄弟,彪徙广州系久亡。彤分常溪与蜀口,彼各派列此莫详。
万公乾符令安福,词谱尊为一世昂。二世生和三世雅,四州效楚列行行。
效生之子谟托詃,楚生堂弘戌三房。五世六宗皆蕃衍,代产名贤与忠良。
从今再修支谱后,递传世世信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