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大学
欧洲各国兴起的高等学府
欧洲中世纪大学指11~17世纪欧洲各国兴起的高等学府,为近代高等教育滥觞。大学(University)一词源于拉丁文Uni-versitas,意为“总和”、“联合”,即学生组织之间或学生组织与教师组织之间的联合团体。
发展历史
欧洲教育为教会所垄断。为了培养僧职人员,教会在地方兴办僧院学校,在教区设立主教学校。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以后,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反对领主的斗争,迫切需要能读会写、具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原有的僧院学校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从11世纪起,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商人公会,以及市政当局,打破教会几百年来对教育的垄断,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学校根据城市生产、交换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开设文法和计算方面的课程,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城市学校的普遍兴起,促进了城市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引起人们对古典艺术、古典哲学和研究罗马法的兴趣。这种新型学校不依靠教会,而是靠学生交纳学费维持学校的经费开支。校长和教师统由行会和市政当局共同聘任。这种新型学校在中世纪得到普遍的发展和扩大。
在西欧某些城市学校和主教学校的基础上开始出现大学。最早的大学产生于意大利。具有代表性且影响较大的是萨莱诺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和巴黎大学。萨莱诺大学设在意大利的萨莱诺,先是有一所医学校,11世纪初成为医学研究中心。当时,犹太人阿非利加诺来到萨莱诺,编译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和阿拉伯的医学著作,对医学理论和医疗事业有很大推动。萨莱诺大学成为欧洲最早的医科大学,1231年得到政府承认。11世纪末出现的博洛尼亚法律学校以研究法学著称,1158年得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红胡子)颁布敕令的保护,学生团体取得了一定的自由权利和特权地位,遂发展成为博洛尼亚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的学生按照籍贯组成同乡会,到13世纪阿尔卑斯山南北两个同乡会联合起来,形成“法科大学”。这是一种学生团体的联合,不包括教师按学科成立的组织“学科会”。此后,大学便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为独立的市民团体。不久教师组织便与学生组织联合,统由学生中选出的校长管理,从而确立了师生合一的大学的形式。博洛尼亚大学设有文学院和医学院,在14世纪以前还设有神学院,最初统由法科大学校长管辖。到14世纪初,博洛尼亚大学取得独立的审判权,成为名副其实的自治团体。法国的巴黎大学始建于12世纪末,由原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学校发展而来,正式形成于13世纪初。1209年在巴黎出现了教师会组织。1215年,教师会与学生会一起得到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正式承认。1231年,罗马教皇以敕令肯定该大学的自决权巴黎大学由主教的代理人主持,教授由教会委任,并发给薪俸。学校的管理人员不是由全体学生选举,而是由取得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人选举产生。全校分为 4个系,各系由公选的系主任主持。文艺系为普通教育阶段,具有预科教育的性质。学生在这里主要学习“自由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修完前 3科,可得文学士学位,全部修完后 4科,可得文学硕士学位。然后取得投考其他 3个高级专门系(神学、医学、教会法)的资格。修完专门系的课程,才能取得博士学位。入学年龄和修学年限均无明确规定。一般修完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大约需要12~13年。欧洲中世纪大学多是自治团体。它既不隶属于教会,又不受制于地方,保持相对独立性,可以自由研究学术。由教授和学生共同推选校长进行管理。博洛尼亚大学类型在南欧比较普及,而巴黎大学类型则在北欧占优势。
继意大利和法国之后,英国创办了牛津大学(1168)和剑桥大学(1209)(见彩图)。14世纪,德国建立了海德堡大学,捷克建立了布拉格大学波兰创办了克拉科夫大学。到1500年,全欧已有80所大学,1600年大学发展到 108所。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出现和发展为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作了准备,促进了各国文化和学术的发展,有利于城市的繁荣和工商业的进步,加速了国际间的文化和学术的交流,并对当时和后来的教育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图书名称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笔者希望系统梳理世界大学发展史的研究计划第一部分
本项研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沿着前后衔接、步步深入的设计路径,首先对中世纪大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讨论,探讨了中世纪大学的起源,剖析了中世纪时期大学的设置认可等基础性问题。其次,抓住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涵,对中世纪大学的内部组织、教学、教师与学生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中世纪以来大学的制度演变以及从中世纪大学到德国大学模式的形成这一重要的制度演变问题进行了分析。
基于对世界大学发展历史过程及其制度变迁所进行的考察和分析,本书力图更准确把握住中世纪时期大学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状况,不仅对中世纪时期大学的教师薪俸制度进行分析,而且还从大学制度演变的角度对中世纪大学与中世纪后期德国大学的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20世纪90年代中期,笔者曾留学日本。留学期间印象深刻的是日本学者在教育研究领域所做的那些系统的基础研究。在高等教育领域,日本学者的研究同样令人难忘。尤其令人震惊的是日本学者在世界大学史领域所做的各种工作(包括对欧美学者在大学史领域的一些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这从《欧洲中世纪大学》后面所列附录中就可以看到)。震惊之余,笔者开始对自己的学术修养、学术研究方向进行反省。另一方面,在完成博士论文的过程中,面对日本大学教育发展所取得的种种成果,笔者开始深入追问“对日本大学教育产生过深刻影响的德国大学是怎么一回事?”、“德国大学之前的大学是如何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等问题。随后,笔者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是否可以设定一个“长期计划”,对世界大学的历史发展进行系统的梳理。《欧洲中世纪大学》就是这一计划的第一部分。
图书目录
前言
一、研究缘起
二、本书主要内容和观点
三、思考
四、致谢
第一章 最初的大学——大学之名与大学之实
一、关于中世纪大学
1.关于“大学”的名.称
2.关于中世纪大学的研究
二、中世纪大学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
1.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大学得以发展起来的社会历史背景
2.关于大学得以发展起来的几种观点
第二章 中世纪大学的起源——几所著名大学的个案
1.作为欧洲医学教育中心的萨莱诺
2.萨莱诺为何具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3.萨莱诺的衰落
4.萨莱诺在组织结构上属于“异类”
二、博洛尼亚大学——典型的学生大学
1.博洛尼亚大学吸引了欧洲各地的师生
2.大学(universitas)这一行会组织的形成
3.博洛尼亚大学(universitas)的生存环境与生存方式
4.博洛尼亚大学的师生关系
三、巴黎大学——典型的教师大学
1.巴黎的“universitas”
2.大学师生与城市当局之间的冲突
3.大学教师与主教及其代理人之间的冲突
4.修会势力对巴黎大学的渗透与大学的学术自由
5.教会大分裂与巴黎大学的“裂变”
第三章 中世纪大学的设置与认可
一、大学的办学实践与“办学许可权
1.大学的“设置认可”(chartering)
2.大学“设置认可”(chartering)的历史发展
二、最早的大学与设置认可
1.自然形成的大学与被设置的大学
2.“被创办”出来的大学
三、13世纪末以后的大学设置认可
1.设置认可从“可有可无”演变为“拥有最好”
2.“设置认可”变得必不可少
四、获得设置认可的目的是要成为“泛欧大学
1.“studium”与“studiumgenerale”的差别
2.“studiumgenerale”颁发的学位
3.设置认可与特权的授予
4.设置认可的获得
5.申办者之间的相互竞争
6.拥有设置认可权的教皇
7.教皇的特许(认可)成为必不可少之物
附表:1200~1500年期间获得设置认可(charter)的大学
第四章 中世纪大学的内部组织及其管理
一、大学的名称与大学的类型
1.作为“场所”的大学和作为“团体”的大学
2.中世纪大学的类型
二、大学的内部组织
1.各种组织的名称
2.大学内部各种组织
三、大学内部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1.学部
2.“基础学部”(the faculty of arts)
3.学寮(collegium,college)的出现
4.学寮(学院)制度的发展
5.学术性“行会”的形成和成长
四、校长的产生方式与大学管理基本原则
1.校长这一角色
2.校长的管理职责
3.中世纪大学内部的权力分配
4.大学的内部管理
附表:巴黎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的组织结构简图
第五章 中世纪大学的教学及其管理
一、修学的过程
1.学习者身份
2.不同学位的修学年限
3.学校教学活动安排
二、中世纪大学的教学
3.课程与教学安排
三、中世纪大学开设的科目
1.基础学部的课程
2.高级学部的课程
四、教学方法
1.基本教学方法——讲读(lectio)与讨论(disputatio)
2.最具特色的讨论课
第六章 中世纪大学的教师
一、教师的资格
1.不需要资格证书的时代——从松散管理到行会管理
2.教师行会与主教之间的冲突
二、教师的挑选与教师的学术声望
1.教师的类型
2.教师人选的标准与限制条件
3.从事基础科目教学的文法教师
4.法学教师的权威与名望
5.教师向官员的“位移
三、教师的工作
1.教师最初靠什么吃饭?
……
第六章 中世纪大学的教师
第七章 中世纪大学的学生
第八章 中世纪后期大学的历史演变
第九章 中世纪大学的教师薪俸制度
附一
附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20 14:46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