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垣(?—1645年6月5日),字丰之,号斗枢,
北直隶通州人(今
北京市通州区),祖籍山东文登县(今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两淮运使
杨君玺之孙,明朝末年官员。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杨维垣中举人,后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中三甲进士,
观政户部,万历四十五年授
行人司行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七月上旬,杨维垣作为副使跟随翰林院侍读
杨守勤册封晋府
朱敏洟为河中王,继妃王氏为河中王妃。
天启元年(1621年)八月初,杨维垣考选
云南道御史。当时兵部员外郎
顾大章与
魏忠贤及其党羽有隙,恰逢
王纪劾罢
徐大化,又疏刺
客氏,魏党疑王纪疏出顾大章手,恨之。杨维垣为徐大化表侄,于是承大化旨讦顾大章妄倡“八议”,鬻大狱,顾大章疏辨。维垣四疏力攻,言顾大章纳
熊廷弼贿四万,且列其鬻狱数事,反复诋讦不休,此为顾大章祸始。天启三年(1623年)五月初,杨维垣
巡盐两浙。其时顾大章危甚,赖座主
叶向高保持之,下所司验问,都御史
孙玮等白其诬。帝以顾大章渎辨,稍夺其俸,顾大章遂引归。是时朝政大全仍为东林执掌,杨维垣遂于天启四年(1624年)二月中旬调山西
冀北道副使,引病归。年末,东林之人尽逐,魏党得势,杨维垣遂于十一月下旬复原官云南道御史。五年(1625年)二月,杨维垣为
梃击案翻案,上疏诋毁刑部右侍郎
王之寀,遂罢其官。七月中旬,杨维垣被差往
巡按河南。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
崇祯帝即位,很快魏忠贤被诛杀。此时
阮大铖此时看不清朝中形势,于是,他拟写了两封奏疏,一封专独攻魏忠贤罪恶;一封历数
泰昌元年(1620年)到天启七年(1627年)间的整个党争事实,陈述
东林党和魏忠贤集团的共同罪恶,是为《合计七年通内神奸疏》。二疏写好后,他派人将之一并送到京城友人杨维垣处,叮嘱杨维垣审时度势,选择合适的一封上呈。而此时的杨维垣,也同样指责东林与魏忠贤集团同为邪党,与翰林院编修
倪元璐互攻。见到“合算疏”,喜出望外,不假思索地了呈了上去。正是由于杨维垣、
杨所修等人先倒转矛头疏攻
崔呈秀等人以探测帝意,才有了之后主事
陆澄原、
钱元悫,员外郎史躬盛交章弹劾魏忠贤。十二月上旬,杨维垣升为
太仆寺少卿。在这段时间,杨维垣依然在与倪元璐互相论攻,
崇祯元年(1628年)五月上旬,杨维垣以云南道御史
毛羽健弹劾被罢官。崇祯二年(1629年)三月
钦定逆案,杨维垣以“拥戴赞导”位列“交结近侍”,被遣往
淮安府充军。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军在迅速攻破
扬州府后,兵锋直指南京,很多官员都主动向清朝投诚。十二日(6月5日),杨维垣先命二妾朱氏、孔氏投井,一妾从之,一妾不肯,狂奔出户。杨维垣命追执之,亦沉之井,然后正衣冠,自缢死。
崇祯帝:王纪参客、魏,徐大化出疏挤排;大化杀
周朝瑞,顾大章嗾使代劾。至参崔奸疏中,犹为魏逆称颂,欲更别局,兼示酬恩。
高宇泰:至如杨维垣、张捷两人,能挽声名于末路,则君子亟收之;又乌得而泯之哉!然而亦仅矣。
邹漪:杨副院挂名逆案,为正人君子所不与,及其昭雪日,与阮大铖谋必欲尽杀东林复社诸人而后已,士林唾之。顾余闻己庚之际,畿南被围,副院倾家出千金助饷,又造万人敌五百余座,制饼担饭分给卒,誓以城头为死所,二子出京来见,副院曰:“我城亡与亡,来何为?”叱不纳,则其大节固有过人者,宜乎后之殉国甘死如饴也。门户之不可以定人如此。
夏完淳:杨斗枢首光纠崔呈秀而开纠珰之先者也,不宜入逆案而入之,久不得伸,及为副院,请复《三朝要典》,反自入其恶,既而投缳殉节,失之小得之大,盖棺论定贬不胜褒。
2013年9月,南京城南老门东某建筑工地,出土了晚明杨维垣的一套九枚青田石印章。其中六面印一枚,故共得十四方印作。一次出土数量如此之多的明代青田石印章,实属罕见。这九枚印章十四方印作皆属杨维垣文房用印,分别是姓名、字印:“杨维垣印”(朱文)、“维垣丰之”(朱白相间)、“丰 之父”(白文);斋馆阁印:“十笏斋”(白文)、“借绿轩”(白文);闲印:“草莽臣”(白文)、“二 肚皮不合时宜”(白文)、“别有尚玄”(白文)、“臣心如水”(朱文)、“非吏非隐亦武亦文”(朱文);鉴藏印:“神”、“妙”、“能”、“具”(朱文),印章内容反映了晚明文人典型的用印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