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族孙本义,指的是父亲的亲兄弟的曾孙,即伯叔父的曾孙,即父亲的侄曾孙(即族曾孙),是自己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是儿子的从兄弟(即从祖兄弟)的儿子,即自己的堂侄(即从子)的儿子,即儿子的从侄(即族子),是孙子的族兄弟。
自己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晋代称为同堂侄孙(“
同堂”+“
侄孙”的意思);
2、《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 列传第一百一十五 王正雅(族孙凝)
明·
李贽《
焚书·
复士龙悲二母吟》:“杨氏族孙,乃近
从兄议,
继嗣杨虚游先生之
子之后,非继嗣李翰峰先生之后也。盖翰峰之后,安得住翰峰之宅?继杨姓而住李宅,非其义矣。杨氏族孙又是近议立为虚游先生之子之后,亦非是立为李翰峰先生
守节之
妹之后也。”
清·
严可均《
全梁文,卷一·
萧衍(武帝一)》:“帝【
南梁高祖武皇帝】姓萧讳衍字叔达,
小名练南,
兰陵(郡)
武进(县)中都里人,
齐高帝【
南齐太祖高皇帝】(
萧道成)族孙(科按,有误,应为绝服
族子),(
南齐)
永明(483—493)初为
巴陵(郡)王(
萧子伦)南中郎法曹行参军,历
卫将军王俭东ト
祭酒、随(郡)王(
萧子隆)镇西谘议
参军,(
南齐)
隆昌(494年)初为宁朔
将军,镇
寿春,除太子庶子、给事黄门侍郎,明帝【
南齐高宗明皇帝】(
萧鸾)即位,封
建阳(县)男,历右军
晋安(郡)王(
萧子懋)
司马、进陵(有误,应为淮陵)太守,入为
博士、太子
中庶子,领
羽林监,镇石头(城),寻拜辅国将军
雍州刺史,(
南齐)
永元(499—501)末进
征东将军,和帝【
南齐和皇帝】(
萧宝融)即位,为尚书左仆射,加征东大将军,假黄钺,进中书监、大司马、录尚书、
骠骑大将军、
扬州刺史,都督中外诸军事,封梁公,加
九锡,位
相国,进封梁王,以(
南齐)
中兴二年(502年)四月
受禅,改元七:(
南梁)
天监、
普通、
大通、
中大通、
大同、
中大同、
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