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分类法
文学领域术语
文献分类法,依照文献内容、性质及其他标准分门别类揭示和组织文献的一种方法。
常见五种
中国目前的文献分类方法主要有五种: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简称《中图法》。是由北京图书馆等发起编制的,1975年出版,共分5个基本大类,下分22个大类、标记采用汉语拼音字母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号码,严格按小数制方式排列。1999年出版了第四版,并与类分图书的类目以“+”标识进行了区分,因此正式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不变。第四版全面补充新主题、扩充类目体系,使分类法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同时规范类目,完善参照系统、注释系统,调整类目体系,增修复分表,明显加强类目的扩容性和分类的准确性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
是中国科技情报所等单位在《中国法》基础上,进行加细和适当修订而编制成的,1975年出版。体系结构、标记符号与《中国法》基本相同。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简称《科图法》。由中科院图书馆编制,1958年出版。共分5大部25大类,标记采用阿拉伯数字,号码分两部分:大类及其主要类目采用00-99的顺序数字,细分类目采用小数制。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简称《人大法》,是人民大学图书馆编制,1953年出版,分4大部17大类,号码采用阿拉伯数字。
国际图书集成分类法
国际图书集成分类法》是胡昌志在国内外分类法处于困顿的背景下编制的新型图书分类法,编著者分析了中图法从理论到运用上存在的种种弊端,主张以形式逻辑作为图书分类理论基础;提出了文献传承律、交叉学科定位律等突破性的划分思维和排序技术,为图书分类由职业化向大众化转型,开辟了新途径。
简史
中国
中国汉代刘向刘歆等根据当时国家藏书编成的第一部综合性分类目录《七略》,主要按照其内容性质区分,包括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辑略是总序,其余六略为6大类;略下再分为38小类。此后南朝齐王俭编的《七志》、梁阮孝绪编的《七录》都沿用《七略》并略加改进。三国魏郑默编文献目录中经》及荀勖据《中经》改编为《中经新簿》,始将分类体系改为“甲、乙、丙、丁”四部:甲部包括六艺及小学等书;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晋代李充又把五经作为甲部,史记作为乙部,诸子作为丙部,诗赋作为丁部,奠定了四部分类体系的基础。唐初魏征编纂《隋书·经籍志》时,把甲、乙、丙、丁四部定名为经、史、子、集。此后,中国历代藏书楼在编制目录或排列图书时大多都沿用此法。清乾隆三十二年(1773)编《四库全书》时,更加完善了四部分类法的体系,在经、史、子、集四部之下分为44类69小类。除四部分类体系之外,中国还出现过一些其他的分类体系,例如南宋郑樵通志·艺文略》,把文献分为12类,100家,432种。12类是:经、礼、乐、小学、史、诸子、天文、五行、艺术、医方、类书、文。清代张之洞编《书目答问》,在“四部”之外,加“丛书”一部,改为五部。从以上可以看出,古代中国文献分类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目录与分类法合为一体,根据文献目录所收录的文献设立分类法的类目。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由于新的科学文献大量产生,中国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已不能适应类分文献的需要,于是出现了一批过渡性的文献分类法。例如,1896年梁启超编《西学书目表》,分学、政、教3类;1904年徐树兰编《古越藏书楼书目》,分为学部和政部两部,共48类;1919年陈乃乾编《南洋中学藏书目》,共分14类。1910年,孙毓修首先在《教育杂志》上介绍《杜威十进分类法》,随后出现了一批“仿杜”、“改杜”、“补杜”的文献分类法,不下30种。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沈祖荣、胡庆生合编的《仿杜威书目十类法》(1917)、杜定友编的《世界图书分类法》( 1922年发表,1925年改名为《图书分类法》,1935年改名为《杜氏图书分类法》)、王云五编的《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1928)、刘国钧编的《中国图书分类法》(1929)、皮高品编的《中国十进分类法及索引》(1934)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图书馆和情报界又编制了几十部文献分类法,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东北图书馆编的《图书分类法》(1949);山东图书馆编的《图书分类新法》(1951);《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1953);《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表草案》(1957);《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1958);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编的《武汉大学图书分类法》(1959);《大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草案》(1960年出版,1963年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草案》);《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1975)等。
西方
在西方,公元前250年前后,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卡利马科斯曾把文献按著者划分为6大类:诗人、法律家、哲学家、历史学家演说家杂家,这是西方文献分类法的萌芽。1548年瑞士C.格斯纳编辑出版的《世界书目》第二卷按分类编排,共分为4大部21大类250多个小类。21大类是:(1)语法、语言学,(2)辩证法、逻辑,(3)演讲术,(4)诗歌、文学,(5)算术,(6)几何、光学,(7)音乐,(8)天文学,(9)占星术,(10)预言与魔法,(11)地理,(12)历史,(13)技术,(14)自然哲学,(15)形而上学自然神学,(16)伦理学,(17)政治、哲学,(18)政治、公民与军事学,(19)法学,(20)医学,(21)基督教、神学。这种分类体系对后来的文献分类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9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出版业的繁荣,使图书馆面临着要对入藏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的任务,图书馆需要对文献进行更加详细的分类,因而一批文献分类法应运而生。1810年,法国 J.-C.布律内编辑了《法国分类表》, 分为神学、法学科学与技术、文学、历史(包括文学史及目录学史) 5 大类,大类之下再设若干小类。1864年再版时增加到1.1万多个类目。1826年,俄国莫斯科帝国大学图书馆馆长Φ.Φ.列依斯发表的分类法分为10大类:泛逻辑学及多元逻辑学,神学,基本的哲学及神秘,公开性科目,历史学,法学,医学,军事、经济、工业,语文学审美教育,教育及政治。每个大类之下都进行细分,共计2452个类目。1870年美国圣路易斯公共学校图书馆馆长W.T.哈里斯在编制《圣路易斯公共学校图书馆目录》时,将英国哲学家F.培根的知识分类体系并加以倒置,即成为哲学-诗歌-历史,并在此基础上又编成一部分类法,设有科学、美术、历史3大类;大类之下再细分为100多类。1876年,美国M.杜威根据哈里斯的分类法编成《图书馆图书和小册子排架编目适用的分类法和主题索引》一书,即著名的《杜威十进分类法》。它使用小数制的层累式数字作为类目标记符号,还首次为分类法编制了相关主题索引。《杜威十进分类法》开创了文献分类法的新纪元。1891年,美国C.A.卡特出版了《展开式分类法》,在体系结构上另辟蹊径,共分26大类,用英文字母作标记符号,用数字作助记符号。1901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在《展开式分类法》的基础上,根据馆藏情况开始编制《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1895年比利时的H.-M.拉封丹和P.-M.-G.奥特莱在 《杜威十进分类法》的基础上编制了《国际十进分类法》,它最早采用概念分析和组配原则,并且运用了多种组配符号,后来发展成为一部半分面分类法。1906年,英国J.D.布朗根据“一个主题,一个位置”的思想编制《主题分类法》。它运用了主题分析法组合原则,是分面组配式分类法的雏形。1928年,日本森清根据《杜威十进分类法》和卡特的《展开式分类法》编成一部适合日本图书馆使用的《和洋图书通用十进分类表草案》,1929年正式出版时改名为《日本十进分类法》。1933年,印度S.R.阮冈纳赞发表《冒号分类法》,完全采用分面分类理论和组配方法,开了分面组配式分类法的先河,成为文献分类法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1935年,美国H.E.布利斯出版了《书目分类法》。该分类法注意文献分类与知识分类相结合,并明确提出了文献分类法实用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适应科学发展和文献激增的新情况以及情报检索的要求,世界上许多分类法都进行了重大的修改和补充,例如《杜威十进分类法》、《国际十进分类法》、《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书目分类法》、《冒号分类法》、《日本十进分类法》等。与此同时,新的文献分类法不断出现。例如,1960年,苏联苏联图书馆—书目分类法》,1968年,欧洲共同体理事会专利专家委员会组织编辑出版《国际专利分类法》;1973年,国际文献联合会组织编制《概略分类体系》,1978年正式出版。此外,人们还研究和试验了用电子计算机编制各种自动化分类法 (见自动分类)。
类型
文献分类法有多种多样,按编制方式,文献分类法可分为等级列举式分类法分面组配式分类法混合式分类法。按体系结构,可分为十进制分类法、展开制分类法和主题分类法。按文献类型,可分为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法、档案分类法、专利文献分类法、标准文献分类法等。按内容性质,可分为综合性分类法和专业性分类法。按使用对象,可分为大型图书馆分类法、中型图书馆分类法和中小型图书馆分类法。
按其编制方法可分为等级列举式、分面组配式和列举-组配混合式,按其所反映的内容,可分为综合性分类法和专业分类法。
发展趋势
①随着文献分类法的理论研究逐渐深入,原有的分类法日渐完善,新型分类法不断产生。
②传统的等级列举式分类法逐渐向分面组配式分类法方向发展。包括:继续完善分面组配式分类法,使其达到实际应用的目的;改造传统的等级列举式分类法,使其逐渐向分面组配方向发展;把等级列举式分类法与分面组配式分类法结合起来使用。
③分类法和主题法逐渐趋于一体化。分类法和主题法在概念(术语)系统、参照系统、标引系统、索引系统、检索系统等方面日渐兼容。
④文献分类法逐渐趋于规范化、国际化。
文献分类表的编制、管理以及标引、检索,逐渐趋于自动化。见文献分类学情报检索语言
参考资料
文献分类法.百问中文.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0 12:38
目录
概述
常见五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