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略分类体系
图书
国际文献联合会主持编制的一部综合性的分面组配式分类法。又译《概略排序体系》。由国际文献联合会组织力量编制,于1978年首次正式出版的《概略分类体系》(Broad System of Ordering,以下简称BSO)就是这类探索中的一次。尽管这部分类法篇幅不大,全表只包括4000个类目,类表和索引合在一起不足二百页,发表以后也并未引起太多反响,但这一以建立检索语言的交换结构为目的的分类体系,为创造一种国际性的媒介语言体系·
简介
国际文献联合会主持编制的一部综合性的分面组配式分类法。又译《概略排序体系》。主要用于使用不同检索语言的情报系统和情报机构之间的连结即检索语言间的转换,也可直接用于对文献的分类和识别。1973年开始编制,原名《标准参照代码》(SRC),1974年改为现名,并成立了由英国E.J.科茨、法国G.A.洛伊德和捷克的D. 西曼德勒三人组成的新的编辑组。1975年3月,在SRC大纲基础上完成初搞,1976年3月完成修订第一稿(配有标记符号),1977年8月完成修订第二稿(附字顺索引),经试用修改后于1978年3月出版。1979年出版《BSO手册》。1986年发行BSO的机读版。
体系结构
《概略分类体系》是一种面向学科的分类体系。由主表、通用分面表 (包括情报源类型、时间、地区等 3个辅助复分表)和字顺索引组成。主表设有1个前置类(088)和9个主题领域 (100~970),共列出253个主要主题或学科(相当于主要类目),总共4000个类目。其前置类和主题领域是:
088 多学科或非学科的现象与实体
100 知识总论
200 科学与技术(总论)
460 教育
470 人类需求
500 人文科学、文化与社会科学
600 技术
910 语言、语言学与文学
940 艺术
970 宗教与无神论各个主题均按以下5个分面细分:
工具或设备(操作所使用的)
操作(即人类有目的的活动)
过程、相互作用
研究对象或产品的组成部分、子系统
研究对象、产品、全系统
标记符号
《概略分类体系》除国家分面符号使用国际标准规定的双位罗马字母外,其主表及其他分面表的标记符号均为阿拉伯数字。主要主题用3位数字(000~999)标记,往下每一级细分类目均用二位数字(00~99)标记,并用逗点隔开。
组配方法
昆虫遗传学”是由“340,47遗传学”和“345,46昆虫纲”组配而成。但在类号600~890范围内进行内组配时,只在后面类号的第一个数字后加一逗号。例如“811,12,07,10化工厂建筑”是由“710建筑工程”,“811,12化工厂”组配而成。外组配是指在不同组配范围之间两个主题概念的组配,以一短横连结两个分类号,分类号按语义关系确定先后,如“460-450教育心理学”,其中460为教育,450为心理学。
特点介绍
①力图体现现代科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如把哲学、科学学、逻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情报学、传播学、系统学、管理学、研究与计量等学科独立列在“100知识总论”下面;设立前置类以类分属于多学科的现象或实体的文献。②把传统的等级列举式分类法分面组配式分类法结合起来,使类号既能基本上反映类目的从属关系,又不完全受其严格限制。③标记符号和组配方法简单,易于掌握。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06 23:03
目录
概述
简介
体系结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