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旗村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下辖村
战旗村位于四川省成都郫都区唐昌镇西部,郫都区、都江堰市和彭州市三区、市交界地,地处横山脚下、柏条河畔,距离成都市40公里,是成都市“绿色战旗·幸福安唐”乡村振兴博览园核心区,也是“唐昌国家农业大公园·战旗村景区”组团核心区。全村面积5.36平方公里,耕地5441.5亩,辖16个村民小组,1445户4493人。村党委下设党支部6个,党小组13个,有党员163人。2019年,村集体资产达701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621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万元。
村庄简介
上世纪五十年代,战旗村原名集凤大队。1965年在兴修水利、改土改田活动中成为一面旗帜,更名战旗大队。新成立的党支部,在学习大寨的活动中,成为一个先进集体,村庄民众克服困难、鼓足干劲,改为“战旗村”。
战旗村在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土地整理、集中居住、乡村旅游、城乡互动、群众文化、村民福利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展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都市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战旗村,高度评价了战旗村各项工作,指出“战旗飘飘,名副其实”,并寄予乡村振兴要“走在前列,起好示范”的殷切嘱托。2020年4月,战旗村获得2019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荣誉称号
先后荣获“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科技示范村”“中国幸福村”“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 “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四好村”“四川集体经济十强村”“四川十佳生活富裕村”和省、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并于2019年3月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景区。
党建领航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自1965年战旗村党支部成立以来,始终紧跟党中央的政策调整,在各级党委的指导帮助下,从抓粮食学大寨、发展乡镇企业、企业改制、新农村建设、股份化改革,到“拆院并院”、土地改革、三产融合,形成了产业、生态、人才、组织和文化五大振兴协调互动的模式。
战旗村坚持村党委“核心引领”作用,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便民服务组织、社会组织协同配合的“一核多元”基层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带动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同向发力,形成了友善淳朴、守望相助、开放包容的村风村貌。
秉承“组织建在产业上、党员聚在产业中,农民富在产业里”的理念,坚持村庄规划先行、依法民主治村、依靠产业兴村,筑造基层战斗堡垒,创新推行“三问三亮”党建工作机制,一问自己入党为了什么?二问自己作为党员做了什么?三问自己作为合格党员示范带动了什么?要求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实绩,做好“六带头”(带头宣传党的政策、带头顾大局谋长远、带头树立契约精神、带头遵守公序良俗、带头做好自家环境卫生、带头创业增收致富),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作为首要任务,实现村民增收致富。
改革兴村
上世纪九十年代,作为一个纯农业的村庄,战旗村面对薄弱的集体经济和有限的人均收入,为开阔视野、转变观念,两委班子先后到全国多个先进村庄学习考察,联系本村实际,大胆提出经营村庄的新理念
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农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制度、集体资产股份制、农村产权交易等“五项改革”,敲响全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资本入村、人才进村、市场主体再造。
2003年起,战旗村开始探索农业规模化种植,集中约110亩土地种植花卉苗木和蔬菜,同时解决了村里人的就业问题。
2006年抓住成都市统筹城乡战略契机,战旗村通过集中600亩土地获取政策补助300万元,用来完善基础设施和农田改造,土地流转随之增加。集中土地以后,村集体给村民一定数量的基本收益作为保底,50%的利润分红。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对集中的土地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引进榕珍菌业、妈妈农庄、蓝莓草莓、蔬菜、苗木花卉等企业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同时运营没有流转出去的土地。
2007年,战旗村开始进行土地综合整治,运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通过拆院并院整理节约出208亩建设用地,实现土地收益。2009年完成集中居住。2011年完成全村承包地宅基地的权属调整以及确权颁证,成立战旗资产管理公司,以确权的1704人作为公司成员,以家庭为单位颁发股权证书。土地集中1800多亩(约97%的农用地),部分用于合作社建设农业生产示范基础,发展高端设施农业,一部分出租给种植大户,以家庭农场形式种植蔬菜、苗木。
2015年战旗村抓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机遇,成功地敲响全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 引资7000万元打造“香境”商业综合体,实现了“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转变。2020年再造集体建设用地“作价入股”“第一槌”,与天府旅游公司合资建设“战旗天府酒店”。
十几年来,战旗村以党建为引领,紧跟国家的土地整理政策,实现整个村庄的集中,盘活了土地资源,为实现有规模的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富民
战旗村探索出“农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通过集体经济组织搭平台,引入产业,建成乡村十八坊、壹里老街、天府战旗酒店、生菜基地等项目,解决了本村1300多人的就地就业问题,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5万元。
现代农业
2007年,战旗村开始认识到传统农业是弱势产业,抗风险能力低、效益差、无品牌,所以走出去学习参观,请来农业专家教授、农业高级技术人才进村授课,认识到发展创意农业和品牌农业,是跳出传统农业的优势路径。
优化生产体系,按照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的思路,探索新业态新模式,做强做优绿色产品品牌,建成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基地1800余亩,集聚企业16家,吸纳就业1300多人,全面提升现代农业附加值。先后培育出榕珍菌业、满江红、战旗等省、市著名商标品牌3个和“天府水源地”有机品牌,榕珍菌业年产值上亿元。创新互联网思维,搭建“精彩战旗”特色产业在线服务大厅,把订单农业精品农业、体验农业、线上交易有机结合,大力推行农产品网上交易。
旅游产业
围绕建设农民幸福家园、市民休闲公园、游客度假乐园,打造“千亩稻田、千亩油菜花”等大田景观,坚持产业富民,发挥妈妈农庄等项目带动作用,建成“乡村十八坊”和“党建馆、村史馆、天府农耕博物馆郫县豆瓣博物馆”等场馆,聚商气、汇人气。成功创建AAAA级国家景区,推进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景区年接待游客达110余万人次。
教育产业
发挥“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平台作用,围绕农业主题,深入开展“三农干部培训、农业专业人才培训等教育业务,培养“三农”干部、人才30余批6万余人;发挥战旗村“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四川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品牌作用,大力发展农业实践和农耕文化传承为主题的研学产业。
乡风文明
战旗村投资40余万元,购买实用书籍4000余册,添置电脑7台,增添内部的设施、设备,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知识需求。同时组建少儿舞蹈队、老年腰鼓队、青年歌手演唱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等,定期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充分发挥“战旗乡村振兴文化艺术团”作用
加强文化人才招募和培育,先后组建了龙狮民俗队、开心舞蹈队、青年艺术队、战旗民乐队、战旗腰鼓队等5支文化队伍,编制了“川人大迁徙农耕文化巡游”“舞龙民俗巡游”“农耕场景表演”、党风廉政和产改小品等多个原创文艺节目,助力打造乡村周末和夜间旅游经济。此外,还成功举办了迎新春文艺汇演、五一游园会、七夕传统文化节美食音乐节等多项文化主题活动,累计吸引了数十万游客。
打造优秀文艺作品,增强对外宣传影响力
创作的《故事里的村庄》多次亮相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绿水青山》登上了央视七套《我们的春晚》舞台,初步展现出战旗村文化剧目的影响力。协助组织创作一批反映战旗和郫都精神的文艺作品,与央视合拍纪录片《人民的勤务员》,与魅力映像等合作筹拍全国首部乡村振兴题材电影《战旗飘飘》和电视剧《战旗村的当家人》,激发感恩奋进强大精神动力。协助区纪委拍摄完成《大众英雄》微电影,重现区、镇、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抗击疫情的鲜活画面。
生态宜居
落实“河长制”,守护水源地,下大力气关闭铸造厂、化肥厂污染企业5家,搬迁规模养殖场4户,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土壤有机转化1800亩和垃圾分类处理,建设生态绿道3500米,推进“田成方、树成簇、水成网”,重现都堰精华灌区“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锦绣画卷,村民生活品质、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发展规划
2020年6月,按照上级政府规划,原战旗村、金星村合并成立新战旗村。下一步,战旗村将围绕“文旅先导、三产融合、乡村振兴、智慧赋能”的工作主线,推动村庄全面发展。未来将按照农商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把战旗村打造成为天府之国的乡村记忆。
所获荣誉
2018年10月8日,经地方推荐和专家审核,农业农村部将战旗村推介为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2019年7月28日,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2021年4月,被四川省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评为“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2021年5月31日,成都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确定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拟表彰对象。
2021年6月28日,战旗村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21年8月,入选“天府旅游名村”公示名单。
2021年12月22日,被命名为四川省首批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社区)并获授牌。
2023年5月,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10条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8 08:20
目录
概述
村庄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