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政策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指通过自身的努力调整,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包括质量和数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
概念首提
中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5年12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新鲜表述,通过中国最高级别的“三农”会议,首度进入公众视野。
核心内容
改革的过程就是农民要把控好自己生产质量和规模,这个事情核心的操作主体是农民,毕竟种子是农民种的,管理是农民管的,要是有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投机取巧,生产品质一般甚至假冒伪劣产品,改革也就没法完成。
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国家宏观调控。对于过去卖不掉的东西,中国采取的策略是用政策方式刺激它,比如家电卖不出去,就有家电补贴政策,但是这种刺激消费的政策,会导致某个产业产能过剩,以至于消耗过度,污染加重。
农业的发展方式需要转变,要从供给入手,改善供给结构,这才有了农产品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要想得到有效的推进,除了国家的宏观调控之外,农民也得转变发展观念。通过施化肥、打农药、单纯追求产量增长的生产方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农民还得要调整种植结构,多生产绿色有机食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提升经济效益。
各方表示
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中国农业经济运行中有总量平衡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要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力气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结构调整。重点是调减玉米种植面积,调整生猪、牛羊、渔业生产布局,巩固提升粮食产能,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以渔业为例,中国每年水产品产量为6000多万吨,居世界第一。但是中国渔业的品质和效益有待提升,必须推进转型升级。”韩长赋说。
2016年,中国将调整渔业养殖布局结构,减少湖泊、水库和近海网箱养殖密度,鼓励发展大水面养殖和离岸养殖,逐步压减近海和内陆捕捞产能,提高远洋渔业国际竞争力。拓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营销渠道,加强海洋牧场建设,坚持休渔禁渔制度。
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调整生猪生产布局,划定适宜养殖区域和禁止养殖区域,引导生猪养殖向玉米主产区和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和草业。加强奶源建设,加强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质量安全监管。
同时,推进种植业转型升级。探索建立棉油糖果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积极推进种植结构调整,稳定水稻、小麦生产,力争“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调减1000万亩以上,继续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和热带农业发展。
推进结构性改革,是兴农之要。当前农业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难题,表现各不相同,但“病根”都出在结构方面。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产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既能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更有利于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我国粮食生产“十二连增”的喜人成绩背后,也存在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资源环境面临较大压力等问题。居安思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围绕人的需求进行生产,使农产品供给在数量上更充足,在品种和质量上更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当务之急,要加大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力度,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薄弱环节,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通过多点发力、多策并举,破解瓶颈、拉长“短腿”,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理念更新、体制改革、实践创新等方方面面。越是任务千头万绪,越要抓关键、抓要害,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在思想观念上,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在发展方式上,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经营过程中,既要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也要充分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为农业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撑和动力。农民增收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结构性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让农民不断分享改革成果,这项改革才会得人心、见实效。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0 20:30
目录
概述
概念首提
核心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