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Chengdu Hi-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简称成都高新区,是科技部辖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区管委会代行政府职能,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版权示范园区,依托高新西区、高新南区、天府国际生物城和未来科技城组成“一区四园”发展格局,区域面积237.22平方公里。截止2024年4月29,常住人口132.88万人,户籍人口90.04万人。
历史沿革
建制沿革
1988年8月,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1998年改为
科学技术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
火炬计划工作会议。以建设国家高新区为重要内容的火炬计划正式开始实施。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成都高新区)开始筹建。
1990年,成都高新区获准正式成立。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先期开发2.5平方公里。
1996年5月,从成都市
武侯区成建制划入芳草街、肖家河两个街道办事处和桂溪、石羊场两个乡,面积由2.5平方公里增加到47平方公里。
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成都高新区设立
四川省成都出口加工区。成都出口加工区分设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以“一区两园”模式管理、运行。
2001年1月,位于
郫县的
成都现代工业港划入成都高新区,设立成都高新区西区科技园,面积7平方公里。成都高新区由此形成一南一西两个园区,即“一区两园”的布局格局。
2003年12月,郫县
合作镇移交成都高新区托管,设立成都高新区西区办事处(2013年改为
合作街道),实行街道办事处管理农村的体制,管理西部园区19个村、169个村民小组。西部园区面积由7平方公里扩大为35.5平方公里。
2010年5月,双流县的
中和街道成建制和
华阳街道部分区域划入成都高新区托管。
2011年10月,四川省人民政府通过《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成都高新区的石羊街道、桂溪街道、中和街道纳入天府新区范围,称为
天府新区高新片区。
201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出口加工区升格为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
2012年5月,
新加坡与
四川省合作的
新川创新科技园在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天府新区成都高新片区)开工建设。
2012年12月,经
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成都高新区
西园街道筹备组。
2013年1月,正式撤销合作镇,改设合作街道办事处。
2013年9月,成都市人民政府成府函[2013]79号批复,同意郫县划出合作街道部分区域,正式设立西园街道办事处。
2016年3月,成都高新区与
双流区签订合作协议,共建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规划面积44平方公里。在财政投资、财税收入、经济指标考核等方面,成都高新区和双流区定下了清晰的分担方式。所有涉及资金收益和支出,以及涉及行政考核、统计的指标,都有明确的划分比例,一律严格按照既定的比例执行。
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占地面积29.86平方公里。
2017年4月1日,为加快成都天府空港新城建设,推动
成都高新区和
简阳市协同发展,经成都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简阳市丹景乡、玉成乡、草池镇、新民乡、三岔镇、福田乡、芦葭镇、董家埂乡、清风乡、坛罐乡、海螺乡、石板凳镇共12个整乡(镇)483平方公里委托成都高新区管理。
2020年5月,近期成都高新区承担的
成都天府空港新城建设任务暂告段落。同月15日,按照成都高新区-成都东部新区移交工作对接会精神,全力配合东部新区开展成都天府空港新城移交工作。
2020年5月,成都高新区与
成都东部新区合作共建
成都未来科技城60.4平方公里。
2022年3月26日,成都高新区获批成为中国国首批9家知识产权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唯一入选地区。
重大事件
1991年,成都高新区被
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00年,成都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科技工业园区。
2001年,成都高新区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通过
ISO14001中国认证和英国皇家
UKAS国际认证的区域。
2006年,成都高新区被
科技部批准为全国首批“创建世界一流园区”试点单位。
2011年9月,成都高新区被
国家版权局授予全国首批版权示范园区。
2012年4月,成都高新区被科技部、
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批准为全国首批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
2013年2月,成都高新区被
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中国西部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2013年8月,成都高新区被
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2013年9月,成都高新区被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为“国家高新技术标准化示范区”。
2015年6月,成都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5年9月,成都高新区与
电子科技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5年10月,中韩两国共同宣布,在成都高新区设立中韩创新创业园。
2016年1月,成都高新区与
中国科技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四川省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2016年4月,成都高新区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国家级出口电子信息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发展规划
综述
成都高新区常住人口132.88万人,户籍人口90.04万人。区域现有面积237.22平方公里,依托高新南区、高新西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和成都未来科技城“一区四园”,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南部园区
高新南区——面积89.82平方公里,涵盖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高新片区和高新自贸区。
成都天府软件园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商务部认定的“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已成为中国西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国西部创新创业的核心聚集区,是成都高新区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的重要基地。
新川创新科技园,是四川省与新加坡打造的中国西部首个中新合作共建园区,重点发展5G、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新医学产业,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5G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国际合作示范园区。
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作为成都高新区围绕数字经济重点发展方向建设的产业社区,正着力打造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核心区。已签约入驻腾讯新文创总部、爱奇艺潮流文化坊、可可豆动画影视等项目。
中国-欧洲中心于2017年5月启动运营,是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永久会址,以“对欧交往中心、服务中心、商贸中心”为核心功能定位,打造境外合作机构来蓉的“桥头堡”、境内服务机构出海的“加油站”,全力推动中欧双方在资本、技术、人才、物流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积极融入“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
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由成都高新区主导建设,位于成都市城南门户区域、城市南北中轴与产业东西横轴的“十字”交点,以“打造全国一流的创新金融中心和引领时代潮流的世界级新商圈”为愿景,重点发展金融、时尚消费等主导产业细分领域,积极建设国际知名、全国一流的金融商务区,为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提供重要功能支撑。
西部园区
高新西区——面积43平方公里,作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区和引领区,围绕“芯-屏-网-端”四大主导细分领域,聚集了英特尔、华为、京东方、戴尔、德州仪器、富士康、奕成科技、业成科技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形成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以及网络通信四大产业链。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高新园区)位于成都高新西区,于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成都高新综保区已连续4年在海关总署组织的绩效评估中位列全国综保区序列第一。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规划面积约44平方公里,围绕“5+N”模式,确定生物技术药、化学创新药、高性能医疗器械、专业外包服务和健康服务五大细分领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区域带动力和发展竞争力。依托400亩永安湖生态绿心、锦江优质水资源及植被繁茂的生态本底,打造生物城中央森林公园,将城市建在森林中、将实验室建在花园里,实现“开门见田、推窗见绿”。截至2024年,累计落户项目逾300个,总投资超1200亿元,专业人才超过16000人,推动6家企业顺利上市,累计引进各类功能性平台113个,构筑起面向全球、服务全球、融入全球的国际化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
成都未来科技城——规划面积60.4平方公里,由成都高新区主导开发建设,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轴,紧邻天府国际机场,是成都市国际航空主枢纽的首站门户。作为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的重要载体,围绕“国际一流应用性科学中心”“国家未来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功能,按照“主导产业—重点领域—细分赛道”三级体系,重点围绕航空航天、消费电子、人工智能机器人、精密仪器制造和未来产业,聚焦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工业无人机、航空发动机、车载智能系统等细分赛道,加快构建“5+N”产业生态,发挥区域高质量发展带动作用。
结对联动区域
结对联动合作区——规划面积23.18平方公里。为贯彻落实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动区(市)县结对联动、创新共建结对联动合作区的决策部署,推进超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成都高新区分别与都江堰市、大邑县结对联动。
联动都江堰,规划面积11.03平方公里,合作共建天府软件园青城山分园,围绕“都江堰景区—熊猫谷—玉堂窑—芒城遗址—青城山景区”世界遗产文旅主轴,打造以数字文创、总部经济等为主的数字创意产业园,构建“两园三中心”产业承载体系。
联动大邑,规划面积12.15平方公里,合作共建成都高新西湖科技园。园区位于大邑县沙渠街道,北邻崇州、东达双流、南接新津,聚焦发展电子信息智造、绿色食品、文创旅游等优势产业,依托西河、西湖优质生态本底,打造独具魅力的“田园水乡式”科技园。
政治
(注:以上资料来源于成都高新区官网)
经济
综述
成都高新区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坚持以产业建圈强链理念变革产业发展方式,重点打造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新药、高性能医疗器械、高端软件、人工智能、金融业、现代商贸、航空航天、元宇宙等15条重点产业链。
成都高新区明确从2022年开始,五年推出总计3000亿元的产业基金,广泛征集产业发展“合伙人”。其中,2023年成都高新区组建产业基金30支、总规模738亿元,天使基金、科技信贷产品规模突破“双百亿”,天使母基金排名首次进入全国前三,力争将成都高新区打造成为产业资本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2023年,成都高新区市场主体规模快速增长,市场主体累计存量达36.28万户、同比增长10.77%,其中企业22.52万户、同比增长10.94%。新增上市(过会)企业7家。本土领军企业通威集团跻身世界500强。
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781家,汇聚各类人才超80万人。各类人才创办科技企业超10万家。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15所、高等院校5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院士工作站33家。
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支撑有力。2023年,电子信息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3298.9亿元,为稳定全区工业经济底盘奠定扎实基础。引进总投资630亿元的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总投资30亿元的辰显光电TFT基Micro-LED生产线等项目。
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和水平居中西部第一,培育辰显光电等科技型龙头企业,规划微波射频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先进封测等中试平台,前瞻布局Micro-LED等未来产业,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生物医药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进位提速。2023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1400亿元。拥有全国首个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全国首个卫生健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平台、全国唯一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西南首个国产设备仪器验评示范基地、全省唯一获商务部批准的生物医药产业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聚集赛诺菲、艾尔建、倍特、蓉生、地奥、迈克生物、美敦力、成都先导等企业3000余家,初步形成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集群。
数字经济产业
数字经济量质齐升。规上数字经济属性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757.2亿元、同比增长19.1%,新引进总投资60亿元的美团西南总部、33亿元的货拉拉智能产研中心等项目。
此外,金融业、商贸业集聚发展。以交子金融商圈为核心载体,加快建设金融科技创新生态圈,培育引入102家金融科技企业;SKP等重大商业项目建成开业,涵盖全球一线品牌1300个,首店品牌222个,一线大牌覆盖率达98%。
社会事业
成都高新区下辖肖家河街道、芳草街街道、石羊街道、桂溪街道、合作街道、中和街道、西园街道七个街道。截至2024年3月,全区共有69个社区,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7个。
全区建成投用绿道里程达439公里,建成8个综合性公园、8个专类公园、146个小游园微绿地,交子公园社区、骑龙湾等8个公园社区和交子大道片区、铁像寺水街片区5个重点示范街区高水平建设。
截至2023年底,全区中小学63所,幼儿园148所。全区医疗机构1160家,其中医院35家。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100%,每年开展文体活动超过6000场次。
全区医疗机构1053家,其中医院37家
营商环境
成都高新区将2022年明确为营商环境建设年,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攻坚计划;2023年为营商环境提质年,实施营商环境六大生态提升行动。创新打造“一码办成事”,推行“拿地即开工”机制;优化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研发加计扣除便捷享;建立“城市机会清单”发布机制,打造“人才通”在线服务平台。
2024年,成都高新区按照“全面提升服务年”工作部署,打造数字营商环境示范。依托“一网通办”,提升行政审批智能化服务水平;依托“一网通享”,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总平台;依托“一键回应”,升级企业诉求高效回应总客服。
文化事业
截止2016年,成都高新区启动新北足球中心和大源体育公园足球场建设项目。新建惠民健身路径50条、五人制足球场4片、七人制足球场2片、社区文化服务中心20处、区域文化地标标识10个。
开展全市图书通借通还工作,市民凭第二代身份证免押金注册“全市读者证”。年内新增肖+分馆、农业银行分馆、市政府警卫连阅览室,全区图书分馆共19个,有纸质藏书275920册,期刊596种,报纸147份,电子图书283677种,数字资源包括超星数字图书283677册,电子期刊1200种。全年借还量133825册,全年新增读者2318名,持证读者12231名。
2023年,全区建成投用绿道里程达439公里,建成8个综合性公园、8个专类公园、146个小游园微绿地,交子公园社区、骑龙湾等8个公园社区和交子大道片区、铁像寺水街片区5个重点示范街区高水平建设。
2023年,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100%,每年开展文体活动超过6000场次。
(备注:资料来源于成都高新区文化指导服务中心)
科技发展
火炬计划
2016年,组织成都高新区内企业约1326家参加年报培训会,在线填报企业1724家。2015年度,成都高新区火炬统计主要上报指标:技工贸总收入5766亿元,工业总产值4654亿元,财政总收入349亿元,出口创汇150亿美元,净利润319亿元。
制定《成都高新区火炬计划统计企业补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成都高新区火炬计划统计企业补贴专项资金实施细则》,组织企业进行火炬计划统计补贴申报工作,全年完成1588家企业的申报受理工作,拨付1588家企业补贴资金,共计1588万元。
科研机构
2014年,成都高新区聚集以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中央在蓉独立机构、博士后工作站为代表的六大类国家级研发机构41家。 其中企业技术中心1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工程技术中心2家、重点实验室7家、中央在蓉独立机构10家、博士后工作站6个。引导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及各类产业联盟18家。
聚集整合
中科院、
电子科技大学、
清华大学等院所创新资源,推进清华大学西部创新研究院落户成都高新区,建成中科院文献情报成都高新区分中心。
2023年,成都高新区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781家,汇聚各类人才超80万人。各类人才创办科技企业超10万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院士工作站33家。
科技人才
2016年,成都高新区创建全国第4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7个离岸人才项目落户,柔性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4人,院士及世界500强高管5人进区创新创业,评选产生“菁蓉·高新人才计划”380人。人才总量40.3万人。
2016年,成都高新区创建全国第7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共申请入驻企业83家,符合入驻条件企业16家。“成都高新区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更名“成都高新人才服务中心”,是年,累计为各类人才办理户口1439人,办理联系函4407份;接收并录入人事档案5447份。推荐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10人,新引进外国专家101人,受理职称申报1874人。
科技成果
2014年,成都高新区共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32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4项,成都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
在成果转化专项计划中,共支持14个项目, 支持金额1100万元。项目主要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重大装备等领域,预计在项目执行 完成后将带动社会投入22亿元、实现收入125亿元、税收9269万元。
社会保障
2016年,成都高新区共有参保企业24209户,参保人数82.22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人数59.65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81万人,综合保险(建筑行业)参保人数2.76万人。共有4万余人按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人均月养老金达2780元;征收各项社会保险基金75.14亿元,按时足额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待遇21.29亿元;辖区内有定点医疗机构92家、定点零售药店304家。
2016年,成都高新区对80至89岁老人高龄津贴标准进行提标,为8282名高龄老人发放高龄长寿补贴854余万元。为1489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投入经费277余万元,275名老年人入住区、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开展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以及9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上门体检服务,为2.1万余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投入经费331万元。
截至2024年3月,全区共有69个社区,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7个。
基础设施
交通设施
南部园区主要交通由“九纵十横”骨干路网及六条轨道交通组成,其中九纵包括红星路南延线、剑南大道、成仁快速路等道路,十横包括府城大道、锦城大道、天府一街等道路,六条轨道交通为地铁1、5、6、7、9、18号线。
西部园区主要交通由“两纵四横”骨干路网及三条轨道交通组成,其中两纵为绕城高速、南北大道,四横为西芯大道(羊西线)、老成灌路、西源大道、货运大道,三条轨道交通为地铁2、6号线及西源大道有轨电车。
截至2015年底,已完成南区和西区道路建设并移交管理共计约365公里。
南部园区“九纵十横”骨干路网除铁东快线未建外,其余基本已建成通车。70个道路立交节点中桂溪立交、红星路南延线跨府河桥梁、世纪城路跨府河桥梁、府城大道、锦城大道下穿天府大道隧道等大部分已建成通车。剑南大道、红星路南延线全线建成通车。
西部园区“两纵四横”除货运大道小部分未完,其余均全部建成通车。站南组团路网、大源片区路网、西部园区清水河以北区域路网基本建成。中和片区、新川园区及西部园区清水河以南区域主干路网基本建成。
汽车站:
石羊场客运站(成都始发开往川南、川西南方向的一级汽车客运站)
服务设施
截至2015年底,高新区建成安置小区共计约1094万平米;共建成公建配套项目约220个,包括社区服务中心、医疗卫生中心、养老助残中心等;共建成并使用中小学、幼儿园等学校约98所。
新建安置小区均按“10+1”标准同步配置了小学、幼儿园、农贸市场等公建配套设施;已建成蒙彼利埃小学、紫荆小学、大源Ⅷ线幼儿园、怡馨家园小学等一批学校及幼儿园。中和职中、保利心语南侧小学、中学、幼儿园等一批学校及幼儿园正在抓紧建设。高新文化中心开工建设、肖家河、新南、新北等一批以综合体形式集中建设的社区公建配套设施开工建设。
生态设施
高新区城市生态绿化建设主要集中于环城生态区、锦江沿岸、商务商业核心区及公建配套周边等区域,主要包含锦城湖、高新绿舟、中和绕城湿地、锦江沿岸综合整治、大源水系绿地链、大源核心区月牙湖及楔形绿地等项目。
截至2015年底,高新区已陆续建成锦城湖公园、锦江滨河公园、大源中央公园等项目,其余项目正加紧推进。
历史文化
文化地标
2013-2015年,成都高新区共设立21个历史文化地标。
2013年设立5个历史文化地标:石羊场、近慈寺遗址、毛主席视察红光社纪念馆、衣冠庙、三瓦窑。
2014年设立6个历史文化地标:铁像寺、神仙树、十八步岛、顺江校区遗址、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西源大道遗址。
2015年设立10个历史文化地标:马家堰窑址、合作路墓地、铁像寺水街、都会路、俭德路、勤力环路、德赛街、启林街、天府软件园、环球中心。
文化景点
环球中心位于成都高新南区天府大道北段1700号,紧邻
成都市人民政府,占地面积约1300亩,总建筑面积约176万平方米,是世界第一大单体建筑。
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位于成都高新南区,总建筑面积约173万平方米,是中国西部面积规模最大的会展中心,是
西博会、
糖酒会主会场。
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位于成都高新南区,区域规划总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是成都市13个市级战略功能区之一。
天府软件园位于成都高新南区,园区规划建筑面积370万平方米,已开发建筑面积150余万平方米,是
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是四川省内唯一获得科技部、工信部、人社部、团中央都认定的创业孵化园区。
神仙树公园位于成都高新南区,被
中海名城隔为两片区域。占地总面积8.1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约9千平方米,绿地面积为5万多平方米。
锦城公园位于成都高新南区,占地面积2400亩,其中水面1000亩,绿地和园区建筑1400亩。是成都市
198绿地(198区域)绿化示范区,环市区六个湿地公园之一。
国防乐园位于成都高新南区。除了退役的国防装备外,还拥有真人CS野战、卡丁车、空中速滑、划船、钓鱼、机麻、棋牌、茶园、足球、旱冰、桌球、乒乓、激流勇进、快乐火车、打气球等娱乐项目。
位于四川成都高新区南郊,据
《华阳县志》记载:明代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掘地得铁铸
释迦牟尼佛像,因建寺供奉,即以铁像名寺。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及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屡次重修。四十年代,由
能海上师进藏学法后开创为汉族地区七个金刚道场之中唯一的尼众道场。
2016年,铁像寺有尼众20名,主持为释果芳法师。
位于成都高新区石羊街道,始建于1600年,占地4亩。建寺以来与
文殊院、
昭觉寺、
宝光寺并称为成都地区四大丛林之一。由近代高僧能海法师(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从藏区归来后创建的第一个密宗道场。能海法师开讲佛学,严治律幢,或戒定慧三学培养僧才,以爱国言行垂范后学,蜚声中外。近慈寺一时僧众云集,成为汉地密宗祖庭。
2016年,近兹精舍有僧侣7名,主持为释悟通。
荣誉记录
2020年11月17日,荣获2020中国楼宇经济领军发展城区奖。
2020年12月9日,入选“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名单。
2022年4月,入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旗)名单。
2022年5月4日,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兴蓉社区第一团支部被授予“成都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2022年8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拟确定为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
2022年8月,入选赛迪“2022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排名第7。
2022年8月,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名单公布,成都高新区为四川唯一上榜示范园区。
2023年7月,入选赛迪“2023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排名第7。
2024年12月,在第四届城市国际传播论坛上入选国际传播突出表现(区)县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