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觉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昭青路333号,素有“川西第一禅林”之称,在唐贞观年间(627~649年)改为佛刹,名建元寺,唐宣宗时赐名“昭觉”。
历史沿革
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改建为佛刹,名建元寺。唐僖宗时赐名“昭觉”。唐乾符四年(877年),唐代高僧、禅宗曹洞宗传人休梦禅师任建元寺住持,兴工构殿,扩建寺庙,并奉旨改寺名为“昭觉”,一直沿用。
五代十国时,战乱迭起,昭觉寺仅存“房舍五间,田土三百廛”。后殿堂衰颓,寺庙荒芜。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休梦法师五世法嗣延美禅师住持昭觉,用了30多年的时间进行全面修复,殿堂房舍增至300余间。
宋元丰末年(1085年),禅宗
临济宗禅师纯白任昭觉寺住持,被称为“西川第一丛林”。
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及南宋绍兴初年(1131年),高僧圆悟克勤(原号佛果克勤)两度住持昭觉寺。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在昭觉寺圆寂,圆悟禅师墓尚存。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命蜀献王迎接智润禅师任昭觉寺住持,并扩建寺庙。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毁于张献忠兵燹。
清康熙二年(1663年),丈雪法师筹款重建,先后修建了大雄宝殿、圆觉殿、天王殿、金刚殿、说法堂、藏经楼、八角亭等殿宇,重塑佛像,迎请佛经,恢复丛林大观,并修筑石堰7.5公里。清康熙十二年(1673),佛冤法师任昭觉寺住持,又继建先觉堂、御后楼、五观堂,客堂、钟鼓楼及寮房300余间。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昭觉寺受到破坏,大雄宝殿、法堂被拆,佛像被毁,文物、法器也无存。
1984年,昭觉寺交给佛教团体管理使用。
1984年起,先后维修了大山门、八角亭、天王殿、地藏殿、观音阁、御书楼、韦驮殿、藏经楼、五观堂、石佛殿、普同塔、先觉堂等殿堂楼亭。天王殿内,新塑了弥勒佛、四大天王像、木雕接引佛像。观音阁内,塑了三大士、四祖师及壁塑十八罗汉漂海像。韦驮殿中,供奉着地藏、韦驮和十二圆觉像。先觉堂,供奉本寺开山祖师破山、圆悟、丈雪法师塑像。藏经楼,供奉玉佛像、珍藏经典、文物。
到1986年,有80多名僧人先后到昭觉寺修持。
2022年5月6日,成都昭觉寺释普华法师荣膺住持。
建筑格局
昭觉寺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八角亭、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宝殿、涅槃堂、藏经楼及圆悟禅师墓园等。昭觉寺整体布局非常完善。中轴线由大山门、八角亭、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组成,两侧是观音阁、御书楼、石佛殿(涅槃堂)、大师殿(御书楼)、先觉堂、钟楼、鼓楼、普同塔院、圆悟禅师塔、禅堂、客堂、僧房、斋堂、放生池等等,穿过宽敞的林荫道,便是八角亭,之后是第一座大殿“天王殿”。
主要建筑
山门
山门上横匾书“第一禅林”。原来有着“昭觉寺”匾额的山门紧邻动物园。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内供奉着汉白玉雕塑三身佛像。分别是“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三身佛两旁侍立着阿难、迦叶立像。大殿两侧是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像。大雄宝殿外有个著名的所在,叫做“树包碑”。这是棵有着千年树龄的大树,在这大树的里面包有一个石碑。据说当年昭觉寺的道魁祖师所留遗偈,“树包碑,椰瓢飞,柱头落地祖师归”,后来全部应验。因此这个树包碑便成了寺内的佛法应验处。圆通宝殿造型是昭觉寺独有的,属于寺内标志性建筑。
圆通宝殿
圆通宝殿采用外方内圆的造型,塔、殿结合,四角殿顶为重檐歇山式,中心高起,为八角攒尖顶,飞相7层,高24.2米。整体建筑用柱156根,结构精巧别致,殿内供奉高12.2米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坐像。
藏经楼
藏经楼是重檐庑殿顶,正脊上雕龙饰凤。藏经楼里有众多年代久远具有历史和文物价值的经书,不对外开放。
天王殿
天王殿内供奉弥勒佛、四大天王像等。天王殿前的石桥最为古老,是所存不多的历史遗迹。
说法堂
说法堂,堂广五楹,规模阔大,为方丈说法之所。归一大禅师《说法堂》诗赞曰:“功德庄严佛殿庭,法堂说法响雷霆;何须树下跏趺坐,便可阶前仔细听。
历史文化
相关记载
明代丈雪禅师有《聚沙亭》诗:“镇日风和太古弦,声前常见万峰攒;沙浮水面人初集,雨洗芙蓉露未干。径引小桥天上下,亭高半月锁琅歼;呼童漫把霜花叶,瀹茗炊成诗一联”;涅盘堂,堂广五楹,朴雅古洁,为诵经之所。清代归一大禅师有《涅盘堂》诗:“生死关头定不讹,伊谁解脱涅盘过;化身西向弥陀国,幻影南无法会罗。舍利子兮皆若是,须菩提也意云何;去来如果全滑灭,极乐随缘自在乡”。
相关传说
传说当年破山祖师复兴昭觉寺后,广收弟子,光大了双桂禅系。有一天,破山祖师告诉弟子们,他要出去云游,并说:如果殿内的庭柱离开了下面的石砧凳、香案上的延瓢飞了、殿外的两株黄果树包住了中间的石碑,他都还没有回来的话,就另立方丈,主持寺院、传承双桂禅法。
祖师走后三年的一天,祖师殿内的一根木柱果然离开了石砧凳;又过了三年,大雄宝殿香案上的延瓢果然不翼而飞;再过了三年,大雄宝殿外的两棵黄果树已长大并且包住了中间的石碑。但是,破山祖师却没有回来。留下的是他的传说和众人可以见到的遗迹。
成都人后来把“柱离凳”的殿称为“吊足楼”。殿高约9m,有十六根楠木柱,直径约一尺五寸。其中殿内的四根柱子中,靠外近门左侧的一根的下端悬着,离鼓形的石砧凳约一尺高。是木结构古建筑的一项奇观。由于印契了该寺古德明代道魁祖师之预偈:“树包碑,檐瓢飞,柱头落地祖师归”。
清定上师回昭觉,悬空之柱头落地,延瓢早已不翼而飞,菩提树飞速猛长,将石碑包得丝毫不现。故世人称之道魁祖师再来。
艺文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皇帝赐昭觉寺“法界精严”匾额,并题五言律诗一道赞之:
入门不见寺,十里听松风。香气飘金界,清阴带碧空。
霜皮僧腊老,天籁梵音通。咫尺蓬莱树,春光共郁葱。
文物价值
昭觉寺不仅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日本和东南亚一带的许多佛教寺庙仍把昭觉寺视为祖庭,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
文物保护
1983年,昭觉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旅游信息
昭觉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昭青路333号。
成都市内乘坐公交1路、25路、33路、49路、53路、71路、87路、1076路,昭觉寺公交站下车步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