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街道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中和街道
中和街道得名于《礼记•中庸》,始建于明代,自古就是成都平原重要的水码头,位处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2010年5月,中和街道整体和华阳街道7个社区划转成都高新区,与高新区桂溪街道、锦江区、天府新区华阳街道万安街道新兴街道毗邻,是“南拓、中优”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幅员面积35.2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人,下辖20个社区,有基层党组织159个,党员3324名。
历史沿革
中和场是成都市历史最悠久的老场镇之一,其建场年代久远,自古便是成都平原重要的水码头,它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人文精神则已成为中和场的魅力之魂。
中和场建于明代,清初属成都府华阳县马军寨管辖地。清雍正前,镇境曾先后建置“迎江”、“黄都”两场,后因灾毁废,至清嘉庆时,续建新场,始名中和。
清末民初为华阳县第三区区署所在地。
民国24年(1935年)属中和乡,新中国成立后属华阳县第一区。
抗战中,华阳县疏散外东中和场(今高新区中和街道)。1945年定治中和场。抗战胜利后,迁回市区。
1950年,华阳县属西南军政委员会川西行署温江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设中和乡。
1951年,华阳县治所由中和乡迁中兴镇(今天府新区华阳街道)。
1953年,置中和镇。
1958年,成立中和人民公社。
1965年,撤销华阳县建制,全县以三镇十八公社(含中和公社、中和镇)划入双流县。
1983年,改为中和乡。
1984年,改为中和镇。1985年,面积24.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767亩。有29111人。镇人民政府驻中和场,辖12个村、4个居委会。
1996年,中和镇幅员面积19.06平方公里,人口27491人。
1996年5月24日,双流县中和镇的双土、五岔子、建设三个村,被划归高新区桂溪乡管辖。
2006年9月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6]47号),撤销华阳、中和两镇建制,原两镇所属行政区域分别实行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双流撤销华阳镇、中和镇,设立华阳街道、中和街道。中和镇辖4个社区、3个行政村,幅员面积19.2平方公里,人口3.8万人。
2010年5月24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以成办发〔2010〕45号文件通知:采取整村或整组成建制调划方式,将双流县中和街道辖区9个村整体(19.2平方公里)和华阳街道辖区会龙村、观东村、红松村、石河村、蒲草—1—村共5个村整体以及天府大道以东的劲松村1、2、3、4、5、6、7、9、10组和东寺村2、3、4、7组整组(15.8平方公里),面积约35平方公里的区域交由成都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管理范围。总人口140203人,其中,户籍人口73130人,常住人口67073人。
2019年12月,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双流区调整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的批复》(成府函〔2019〕127号):将华阳街道会龙社区、姐儿堰社区、劲松社区、东寺社区、观东社区、龙灯山社区、蒲草社区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中和街道管辖,中和街道办事处驻中柏路23号。
(注: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委托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管理1个街道:中和街道。委托管理的代管区域行政区划仍暂属双流区。其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事务由市派管委会管理,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武装、行政区划管理等政治性事务仍暂由双流区管辖。)
行政区划
中和街道辖20个居委会:新民社区、朝阳社区、化龙社区、府河社区、应龙社区、新华社区、双龙社区、仁和社区、劲松社区、会龙社区、姐儿堰社区、东寺社区、观东社区、蒲草社区、龙灯山社区、陆肖社区、迎江社区、七里社区、五根松社区、新会社区。中和街道办事处驻中柏路23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位于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北与锦江区柳江街道相接;南及东之偏南毗邻天府新区万安街道;其东之偏北与锦江区三圣街道接壤,东之中部与天府新区新兴街道相邻;西邻府河、傍天府大道,与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和高新区桂溪街道毗连。其中,中和街区(亦即城市建成区)约6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地形地貌
辖域多为平坝,仅东部有少量浅丘。最高点海拔516.2米,最低点海拔473.2米,相对高差43米;平均海拔高度477米(此系列数据尚未准确)。
人口民族
辖区总人口约40万人,现有劳动力65364人,就业率98.4%。有农迁小区17个,三无院落14个,商业楼盘84个,中小学10所、幼儿园21所。下辖15个社区和5个社区筹备组,有基层党组织164个,党员3884名。
2019年,辖区有户籍人口12万人,居住人口总计约40万人,主要为汉族
社会事业
中和街道办事处址在中和街区中柏路23号,以其址为起点计,北距成都市天府广场13公里,成都火车南站7.5公里,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所在地6.5公里;西距地铁1号线世纪城站2.5公里。设有中和社区医院,成都善道医院成都城南医院四川现代医院(三级综合)等医疗设施。将于2020年底开通的成都地铁6号线,境内设有中和站,张家寺站,陆肖站等8个站点,并在中柏大道东侧、中和一线南、北侧的陆肖站建设成都首批TOD示范项目(陆肖TOD)。境内道路纵横,有若干公路通往周边街道、镇乡,有绕城高速公路经辖域北缘,有新成仁公路和成自泸高速公路过境,其东南紧临成昆铁路货运外绕线货运车站,交通十分便捷通畅。
地域文化
为积极挖掘和培育乡贤文化,成都高新区对中和片区历史文化进行抢救性发掘。2015年以来,中和街道收集整理了《中和名镇赋》、《中和中学赋》、《中和老年大学赋》、《和美教育赋》四篇,收集清代著名诗人李调元《暑夜宿中和场》、近代诗人赵熙《中和人家》、近代诗人吕次滨《欢送抗日远征军》、刘豫波诗词楹联8篇。还收集了反映中和名胜古迹的《四十年代中和场》、《江天一览》、《瞰江亭》、《华职校礼堂》、《华职校大门》、《老五岔子大桥》、《芙蓉岛》手绘画及木刻画7副。
同时,中和街道组织工作人员对民间族谱、家训、族规等家族文化继续进行收集,共收集族谱2个。对中和籍及客居中和的贤达人物、乡土人才、历史名人等历代先贤的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也对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以及成功人士等新乡贤人物及其先进事迹进行了整理。
据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5年,成都高新区已先后编辑出版了《中和场的男人和女人》、《在历史边缘行走中和场》、《尘封的记忆—中和场口述史》,在乡贤文化工作和成都本土文化发掘中取得了成效。
经济
中和街道区位优势明显,是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的两大组团之一(大源组团中和组团),定位为以国际交往、区域总部、创新研发、服务外包、居住配套为主的城市发展区,将发展成为集聚发展中央商务、总部办公、文化行政等高端服务业的区域生产组织和生活服务的中心。是成都最受投资、市场、市民期待的板块之一,也是天府新区建设中进展最快的区域之一。
2012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5.46亿元;街道地方财政收入1.2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亿元;招商引资总到位资金7.86亿元。
政治
社区划分
中和街道由原来的15个社区重新规划为20个社区。其中,增设5个社区筹备组,分别为陆肖社区筹备组、观东社区筹备组、迎江社区筹备组、五根松社区筹备组、七里社区筹备组。
城市建设
中和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具有快捷的交通网络。境内主要干线有成都市绕城高速公路成自泸高速公路、红星路南延线快速路(梓州大道)、新成仁快速通道(利州大道)、国道213线老成仁路、新成仁路(夔州大道)、中柏路(中和-新兴)、中和大道(华阳-中和-桂溪街道)等骨干道路。境内规划有成都地铁6、20、22、29、33等地铁线路,其中地铁6号线将于2020年底开通,境内设有中和站,张家寺站,陆肖站等8个站点。并在中柏大道东侧、中和一线南、北侧的陆肖站建设成都首批TOD示范项目(陆肖TOD)。街道毗邻天府大道,新川创新科技园,至双流国际机场20公里,至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约30公里,火车南站5公里。街道建有日供气量1.2万立方米的天然气公司;建有35变电站1座,规划建设110变电站;供水条件良好,水质优良,日供水5000立方米。
作为成都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重要比赛场馆之一,成都高新区体育中心位于中和街道吉龙路,总建筑面积达20.16万平方米,相当于近10个四川省体育馆大小,由多功能体育馆、全民健身馆、服务中心等部分组成,建筑形态已经成型展现雄姿。多功能体育馆外立面已完成90%,服务中心外立面完成100%,全民健身馆外立面完成60%。
作为锦城绿道上一个缩影,位于成自泸高速旁,毗邻桂溪生态公园,白鹭湾湿地公园,占地3000余亩,相当于280个足球场大小的中和湿地公园于2020年5月1日正式开园。
锦江(府河),历史上从成都到江口,一共有五座石桥,即九眼桥、高河坎桥、中和场的五岔子桥、中兴场的通济桥和二江寺桥。1968年之前,在中和场五岔子村和新民村之间,有一座雄伟的七孔石桥,由于它连接了中和与协和、白家、桂溪、石羊及本公社的红旗、五星、建设三个村,故名五岔子大桥。
最早五岔子大桥叫利桥,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邑人林廷扬募款修建,清咸丰五年(1855年)先后及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都有修。1968年8月2日午夜,五岔子大桥在洪水冲击下轰然坍塌。从此中和与对岸,只有靠摆渡维持。1977年,成都市政府在该桥旧址下游200米处,重建五岔子大桥。
2017年因老桥存在严重的病害,被鉴定为危桥,需拆除旧桥后在原址重建五岔子大桥。新五岔子大桥将连接红星路侧现有江畔绿地公园、新国际会展中心、现代高尚建筑与中和街道公济桥路;同时串联锦江绿道,将锦江改造为休闲旅游之地,因此人群通行需要很大,五岔子大桥景观要求也比较高。2020年元旦前夕,五岔子大桥正式开通试运营。
托管概况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四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以成办发〔2010〕45号文件通知:
2010年4月13日市委十一届常委会第111次会议关于“对天府新城和双流区相关地域进行整合”的精神,经2010年5月24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组织召开专题会研究,现就“天府新城”市级战略功能区建设所涉及双流区部分区域划归成都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代为管理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采取整村或整组成建制调划方式,将双流区中和街道辖区9个村整体和华阳街道辖区会龙村、观东村、红松村、石河村、蒲草—1—村共5个村整体以及天府大道以东的劲松村1、2、3、4、5、6、7、9、10组和东寺村2、3、4、7组整组,面积约35平方公里的区域交由成都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管理范围。
二、市政府授权成都高新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于2010年5月24日起对该35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经济、行政和社会事务管理,成都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自授权之日起对其行使管理职能。双流区政府要按此精神和有关程序,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并移交该区域的全部资料。
三、此次调整涉及的土地资源、相关资金支付和财政转移支付补偿等具体事项按市政府《研究天府新城功能区建设涉及双流区部分区域划归成都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管理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成府阅〔2010〕109号)精神执行,未尽事宜由成都高新区、双流区另行协商解决。
教育
中和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是省级文化先进街道,竞技龙、女子连萧、威风锣鼓享誉川内外。是市级教育强镇,建成国家级职业中学1所、省级示范性高中1所、市级义务教育示范校1所。拥有综合性文体活动中心1个。
中和小学中和中学(省一级示范中学)、中和职业中学(国家重点职中)、高新新城小学等公办学校,有幼儿园14所,其中公益性幼儿园3所,中和组团包含5个幼儿园、3所小学、2所中学在内的10个教育建设项目已进行了系统规划,部分项目已启动建设,此外,世界著名的英国哈罗公学已落户中和组团。
发展规划
依据《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及《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部分分区规划(2011—2030)》,成都高新区规划建设局编制了高新区中和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位于高新区中和中片区,规划用地北至中和一线,南至规划30米道路,东至新成仁路南延线,西至天府大道,范围内用地面积约有5.53平方千米。此片区规划定位为居住、商业、文化娱乐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化城区。
具体规划调整包括,将原规划片区中心东部调至中部,绿地集中成规模布局,形成中部商业生活服务中心和三个居住组团簇拥的布局结构,居住组团中心布局公众服务设施。此区域规划也将形成“两横三纵”的骨架路网结构,“两横”包括和迎大道、中和一线;“三纵”包括天府大道、红星路南延线和新成仁路南延线。
位于高新区中和中片区,规划用地北至中和一线,南至规划30米道路,东至成自泸高速路,西至新成仁路南延线,范围内用地面积约为1.47平方公里。此片区规划为现代服务业与创意研发产业为主的高端综合功能区。规划显示,将依托“产城一体”理念形成产业与商业、住宅相融合的综合功能片区,片区中心集中布局公共服务设施。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8 21:0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