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大亚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辖澳头、西区、霞涌3个街道办事处,29个行政村、35个社区。陆地面积293平方公里,占惠州市的2.58%。海域面积(含海岛)1319平方公里,占惠州市的29.19%,海岸线63.1公里,占惠州市的22.42%。户籍人口21.06万人。
历史沿革
大亚湾地处
惠州东南,三面环山,口向南海,自古以来便是天然避风良港,“为粤省海洋最擅形胜之地”。纯洲岛造船湾遗址考古发现的夹砂陶绳纹罐残片,显示出大亚湾畔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战国至西汉的陶片,以及唐宋时期的墙基、墓葬、栓船石等遗址,也充分证明了大亚湾的文明历史由来已久,至明代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环。
丰富的海洋文化遗存,体现出大亚湾辉煌的海洋文明和开放的文化。古代大亚湾的四大港口——墩头港(即澳头港)、霞涌港、吉头港、巽寮港——有两个在今大亚湾开发区的辖区之内。清代中期,粤海关开放墩头口岸,用以通商课税。更重要的是,墩头港作为东江流域腹地最近的出海口、淡水盐场(今平海)与小淡水厂(今淡水)的接驳海港,不仅是粤盐的仓储、货运中心之一,更是惠州华侨出海远航的首选之地。
鸦片战争后,由于大亚湾毗邻香港,又扼守上海至
香港的航线要道,大亚湾逐渐被西方列强所关注。1845年,英国海军部出版的海图中,将
大鹏湾往东、
红海湾以西的海域,即今天的大亚湾命名为Bias Bay,中文译名有“湃亚士湾”“伯亚士湾”“白耶士湾”等。这些五花八门的外文译名整整沿用了近一个世纪,一直到1937年3月20日才正式将“湃亚士湾”改名为“大亚湾”。
1988年3月30日,惠州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大亚湾开发领导小组;1989年4月7日,惠州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大亚湾经济建设指挥部;1990年6月21日,惠州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惠州市大亚湾经济建设领导小组;1990年11月,中共惠州市委批准成立惠州市大亚湾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党组、惠州市大亚湾工业区管理委员会;1991年6月25日,广东省政府批准成立大亚湾规划区;1991年12月28日,大亚湾规划区正式挂牌成立,区域主要由原
惠阳县淡水镇南端的一部分以及澳头镇、霞涌镇的全部地域组成;1993年4月17日,惠州港成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1993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行政区划
澳头街道
桥西社区、桥东社区、沙田社区、海滨社区、新澳社区、中兴社区、红树林社区、兴港社区、金湾社区、南边灶村、黄鱼涌村、妈庙村、衙前村、大涌村、荃湾村、岩前村、三门村、东升村、金门塘村、前进村、飞帆村、小桂村。
西区街道
东联社区、新联社区、海惠社区、坜下社区、德惠社区、锦惠社区、新惠社区、龙光社区、美韵社区、蓝岸社区、永盛社区、爱群社区、响水社区、板樟岭社区、德善社区、新荷社区、丰苑社区、典雅社区、湖湾社区、晶润社区、龙海社区、山河社区、塘布村、新畲村、荷茶村、塘尾村、上田村、新寮村、老畲村、樟浦村、横畲村、上杨村。
霞涌街道
霞涌社区、海韵社区、东兴社区、小径湾社区、晓联村、义联村、霞涌村、上角村、霞新村、新村村。
自然环境
大亚湾是一个美丽迷人的海湾,濒临南海,毗邻深圳,与香港隔海相望。大亚湾海域面积达1300平方公里,黄金海岸线达63.1公里,海水清澈干净,沙滩绵延曲折,沙质柔软细腻,近海拥有近百个千姿百态的岛屿,呈弯月状分布,被誉为“海上小桂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大亚湾成为南中国海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大亚湾渔家风情游是广东生态游七条热线之一。在美丽的海湾,您可以临岸远眺,思古怀贤,观看碧波万顷,体会浩海之无涯;也可以在海滨浴场感受风帆、摩托艇、水上降落伞、高空滑翔等游玩活动的有惊无险;还可以乘艇出游,冲浪而行,上海岛去感受原汁原味的渔家风情,在野花芳香中品味荒芜的野趣,及至渔歌唱晚,落霞缤纷,给人留下无限遐思。
交通
航空:从大亚湾开发区到
惠州机场只需30分钟车程,到深圳宝安机场只需90分钟车程,到香港国际机场只需90分钟车程。
铁路:大亚湾至厦深铁路
惠阳站只需10分钟车程,有效连接珠三角、长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形成东南沿海3小时经济圈。惠大铁路连接全国铁路网,是京九铁路南端最便捷的出海口。
公路:惠深沿海高速、惠大高速贯穿大亚湾,并与深汕、惠盐、广汕、广惠、惠河等高速公路联通。
水路:拥有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惠州港,已开通至东莞虎门、河北唐山、香港和台湾的定期国际国内航线。
人口
2023年末,大亚湾区常住人口44.91万人、户籍人口21.06万人。
经济发展
综述
惠州大亚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基础良好,大亚湾石化区
炼化一体化规模位居全国前列,2019、2020、2021年连续三年位列“全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
2018年
201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
GDP)初步核算为685.7亿元,增长1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567.3亿元,增长22.9%;第三产业增加值116.6亿元,增长0.2%。三次
产业结构调整为0.3:82.7:17.0。
民营经济增加值45.1亿元,增长7.4%。2018年,大亚湾
人均GDP为307272元(
现价),按平均汇率折算为46434美元。
2018年,全区一般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1.05亿元,增长15.1%,其中
税收收入50.07亿元,增长20%,
非税收收入10.98亿元,下降3.2%。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2.36亿元,下降8.7%。全区税收总收入(含海关
代征税)465.2亿元,增长41.3%。其中,海关代征税收入224.9亿元,增长71.9%。若剔除海关代征税,全区税收总收入240.3亿元,增长21.1%。
2019年
201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为724.5亿元,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亿元,下降17.1%;第二产业增加值542.6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180.4亿元,增长8.8%。
三次产业结构为0.2:74.9:24.9。2019年,大亚湾人均GDP为306590元(现价),按平均汇率折算为44443美元。
2019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3.7亿元,增长4.3%,其中税收收入57.9亿元,增长15.6%,非税收收入5.8亿元,下降47.4%。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9.6亿元,增长33%。其中,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9亿元,增长0.2%;
教育支出7.7亿元,增长0.7%;医疗卫生支出2.6亿元,增长21.3%。全区税收总收入(含海关代征税)457.8亿元,下降1.6%。其中,海关代征税收入196.8亿元,下降12.5%。若剔除海关代征税,全区税收总收入260.9亿元,增长8.6%。
2020年
2020年大亚湾区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703.1亿元,增长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亿元,增长10.7%;第二产业增加值473.8亿元,增长0.7%;第三产业增加值227.7亿元,增长6.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2:67.4:32.4。
全年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66.5亿元,增长4.5%,其中税收收入59.8亿元,增长3.2%,非税收收入6.8亿元,增长17.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2亿元,增长2.2%。全区税收总收入(含海关代征税)410.8亿元,下降10.2%。其中,海关代征税收入169.9亿元,下降13.7%。若剔除海关代征税,全区税收总收入240.9亿元,下降7.7%。
2021年
2021年大亚湾区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805.7亿元,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亿元,增长24.3%;第二产业增加值577.2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226.7亿元,下降4.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2:71.7:28.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998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7900美元),增长2.7%。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5亿元,增长6.0%,其中税收收入61亿元,增长2.1%,非税收收入9.5亿元,增长40.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4亿元,增长14.4%。全区税收总收入(含海关代征税)504.6亿元,增长22.8%。其中,海关代征税收入201.1亿元,增长18.3%。若剔除海关代征税,全区税收总收入303.5亿元,增长26.0%。
2023年
2023年,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51.1亿元,同比增长7.2%。大亚湾开发区有效应对重大企业停产检修、化工品价格低位运行、企业订单不足对工业经济的冲击影响,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739.8亿元,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555.4亿元,增长10.3%。大亚湾开发区连续五年获评“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
地区发展
农业
2021年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752亩,增长0.02%;粮食
总产量2082吨,增长0.5%;蔬菜总产量6917吨,增长0.4%;水果总产量792吨,下降25.3%。
2021年肉类总产量234吨,下降3.3%。全年
水产品产量13835吨,下降5.7%。其中,海水产品13835吨,下降5.2%。
工业
2021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8家,实现增加值533.3亿元,增长10.2%。分园区看,石化区实现
工业增加值317.3亿元(占全区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9.5 %),增长7.5%;西部综合
产业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07.1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8.8%),增长12.5%。分
支柱产业看,
石化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97.2亿元,增长9.0%;
电子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5.1亿元,增长5.7%;
汽车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0.9亿元,增长29.0%;以上
三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为55.7%、23.5%、11.4%。
先进制造业、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83.5%、22.3%。
2021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
销售产值2718.3亿元,增长32.9%。其中,内销产值2468.9亿元,增长33.4%;
出口交货值249.4亿元,增长28.2%。内外销比例为89.9:10.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
营业收入2816.3亿元,增长29.6%;
利润总额177.3亿元,增长92.7%,
产品销售率99.3%。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2021年
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8.7%。分产业看,
第二产业投资增长72.7%;
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4%。分
投资主体看,
国有经济投资增长58.0%;
民间投资增长9.0%;
港澳台、外商经济投资增长25.1%。分领域看,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7%,其中工业
技术改造投资增长53.6%;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8%;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1.9%。
全年商品房
施工面积1559.6万平方米,下降29.4%;商品房
竣工面积135.6万平方米,增长42.0%;
商品房销售面积264.4万平方米,下降27.7%;商品房销售金额374.2亿元,下降28.4%。
国内贸易
2021年实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4亿元,增长20.2%。其中,限额以上
零售额34.6亿元,增长48.7%;
限额以下零售额44.9亿元,增长4.7%。全区实现
商品销售总额280.5亿元,增长50.9%,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198.7亿元,增长55.1%;零售业商品销售额81.8亿元,增长41.7%。
招商引资
2021年共签订
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合同38宗,下降37.7%;外商直接投资
合同金额3.7亿美元,增长131.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5亿美元,增长71.5%。全年
工商注册新增
内资企业6221家,新增
注册资本金314.8亿元;工商注册新增
个体工商户5759户,新增注册资本金5.5亿元;工商注册新登记
外商投资企业47家,新增注册资本金8222万美元。年末
工商登记外商企业实有474家。
交通旅游
截止2021年末全区
农村公路总长134.6公里,市政道路总长413公里。全年港口货物
吞吐量7852万吨,下降1.7%。其中,
荃湾港区2574万吨,增长4.5%;东马港区5278万吨,下降4.4%。全年港区
集装箱吞吐量31万
标准箱,增长15.1%。全年港区油品货物吞吐量5367万吨,下降5.7%。全年完成油气输送量1165万吨,下降3.6%。
2021年共接待游客534万人次,增长50.7%。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137.8万人次,增长26.3%。全年实现
旅游总收入36.9亿元,增长63.3%。年末全区拥有国家4A级景区1个,即
大亚湾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拥有国家3A级景区1个;旅行社(
门市部)4家。
金融
截止2021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
存款余额594.6亿元,增长14.2%;金融机构本外币
贷款余额804.5亿元,增长10.8%。年末全区金融机构
人民币存款余额550.7亿元,增长13.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67.4亿元,增长12.8%;城乡居民
储蓄存款余额172.3亿元,增长13.3%。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782.1亿元,增长13.9%。其中,
短期贷款余额38.2亿元,增长39.9%;
中长期贷款余额736.8亿元,增长12.8%。
社会事业
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度考入大学人数759人,考入中专人数1089人。本地高中毕业
升学率99%;
普通初中毕业升学率99.2%;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
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截止2021年末全区共拥有
高新技术企业130家,增长16.1%。
专利授权数1872件,增长31.0%,其中
发明专利150件,增长117.4%。
2021年财政用于科学技术支出共2.7亿元,增长1.2%。年末科创园已入驻各类机构130家,其中孵化企业89家、
公共服务平台12个、
总部经济项目6个、
新型研发机构3个、
创业投资基金3支;累计孵化毕业企业111家,其中2021年孵化毕业企业10家。
文化、卫生和体育
2021年共建有群众
文化事业站3个,
农家书屋57间,行政村及社区农家书屋全覆盖。
广播人口覆盖率和
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100%。全区
有线电视用户3.52万户,均为数字电视用户。娱乐歌舞厅8家,网吧44家。
2021年财政用于
医疗卫生事业支出共4亿元(占地方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4.9%),下降7.1%。年末共有公立
医疗卫生机构数8家,其中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拥有病床数854张;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技术人员983人,增长8.0%,其中医师311人,下降4.6%,护士454人,增长20.4%。农村医疗机构数57所,与上年持平;从事乡村卫生工作人员96名,与上年持平,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8人,增长11.5%。人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76.33元提高到81.07元。
截止2021年末全区共有体育馆1个。全年体育健儿在市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奖牌30枚。
社会保障
截止202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44.82万人,增长0.2%;
人口密度1527人/平方公里;
户籍人口17.3万人,增长9.1%,其中,男性人口8万人,增长8.0%,
女性人口9.3万人,增长10.1%。人口出生率为12.34‰;
人口死亡率为1.48‰;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86‰。
2021年全体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648元,增长6.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352元,增长6.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23元,增长10.8%。
2021年社会保险征缴总额29.2亿元,增长55.5%。全年领取
养老金人数10733人,增长7.1%,全年发放养老金总额1.86亿元,增长8.8%。城乡居民基层养老金标准为185元/月,与上年持平。
2021年全区列入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共212人,增长28.5%,保障资金投入总额175万元,增长31.2%;列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共129人,下降2.3%,保障资金投入总额106万元,增长12.8%。临时救济78人次,下降48.0%,国家定救人数1991人,增长14.6%。集体供养
五保户数6户,投入供养金额17.7万元。年末全区各种
社区服务设施共410个,其中综合性
社区服务中心60个。
资源环境
2021年
全社会用电量(包含
中海油惠州石化、中海壳牌自
发电量)96.2亿
千瓦时,增长8.4%。其中工业
用电量81.4亿千瓦时,增长7.0%。供电线路总长10082公里,增长19.3%。年末全区拥有110千伏以上变电站24座,
主变容量722.3万千伏安。全区供电能力9364万千伏安/日;供水能力88.5万吨/日;供燃气能力32万立方米/日;集中式
污水处理能力(不含企业
污水处理设备)17.5万吨/日。港口货物设计年吞吐能力12900万吨;
集装箱码头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90万标准箱。
2021年全区
建成区面积81.63平方公里;
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840.9公顷;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6%;年末
公共绿地实有树木数15.8万株。供水管网长度422.0公里,排水
管道长度889.9公里。
2021年全区
污水处理厂共7座,污水管网长度407.7公里,城镇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7.0%;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率达100%;全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347天,
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5.1%。
安全生产
2021年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12宗,死亡10人。其中,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3人,工矿
商贸企业事故死亡7人。亿元
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
事故死亡率为0.008。
前景目标
大亚湾开发区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依托大项目,打造大平台,构建大交通,发展大港口,做大做强绿色石化产业,发展壮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五星级示范基地。大亚湾石化区被列为全国重点发展的石化产业基地,是广东省唯一列入的石化产业基地,2017年获评国家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绿色园区、国家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2019年至2023年连续五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综合实力已连续11年位居中国化工园区前列。
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951.1亿元,增长7.2%;规上工业增加值739.8亿元,增长6.2%;税收总额(不含海关代征税)265.3亿元,下降1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8亿元,增长7.9%。
当前,大亚湾开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守正创新、勇毅前行,深入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建成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和国内一流开发区,为惠州加快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作出积极贡献。
历史文化
饮食
艾粄的制作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大亚湾西区客家
艾粄制作方法古朴、独特,是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为适应和改变生存条件而创造出来的独特饮食。西区客家艾粄广泛流传于大亚湾各地,种类很多,如芝麻馅艾粄、萝卜馅艾粄等,它们是客家人日常生活美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承载着特色悠久的客家文化。
方言
非遗
被选入大亚湾开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鱼露鸭、客家萝卜粄、客家艾粄、渔家汤圆、三门野生紫菜等;糍粑、粽子、凉面、番薯干等客家传统特色小吃,色香味兼营养的烤虾干、烤鱿鱼、手打鳗鱼丸等海味干品;还有大亚湾本土传统工艺酿制生产的“十大旅游手信之一”的澳头鱼露。
荣誉记录
2020年6月,被评为第二批广东省
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1年10月,媒体报道:大亚湾连续9年获评平安建设优秀县区。
2023年7月,入选2023年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榜单。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