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划分
中国的养老金主要分为两大体系,一是机关事业单位,二是企业职工养老,也就是人们俗称的体制内和体制外。一直以来,我国体制内外的养老金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为,体制内的工作人员不需要单独自己缴纳养老金,但是退休后可以拿到更多退休金,而企业职工需要自己缴纳养老金,退休后的养老金反而更低。
发展历史
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文件,正式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当时最大的改革力度在于,让体制内的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一样,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前体制内工作人员不需要自己缴纳养老金,改革之后需要自己缴费。
为了避免并轨对体制内的工作人员退休待遇带来明显冲击,改革将体制内的工作人员分为三类。改革之前(2014年10月)退休的“老人”,完全不受影响,待遇照旧;改革之后参加工作的“新人”,完全按照新办法执行,需要自己为养老金账户缴费。
最复杂的情况是“中人”,也就是改革前(2014年10月)参加工作,改革后陆续退休的工作人员。对这部分“中人”的退休金,当时制定了一个“保低限高”的政策,也就是按照新老退休方法作对比,如果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待遇更低,那就按照老办法发放,确保养老金待遇不下降;如果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待遇更高,超出的部分每年按照一定比例发放,比如第一年发放10%,第二年发放20%,到2024年发放100%。以此来看,当时的改革对于“中人”而言,其实并没有让退休待遇下降,反而会让更多人退休待遇提升。2014年10月,我国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时,对于“中人”的养老金设置了10年过渡期(2014年10月1日到2024年9月30日),10年过渡期结束后,也就是到了202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就将全部按照改革后的新办法领取养老金,老办法正式终结,这就是大家通常说的养老金并轨。
2022年11月25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宣布,
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
2024年12月10日获悉,银行已收到通知,将于12月中旬召开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视频会,相关领导和监管部门代表将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4年12月23至24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大力提振消费。
法律法规
2015年6月29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
财政部联合发布了《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5年7月13日。伴随着养老改革的扎实推进,参保人数持续增加,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养老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应时出台。8月23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由国务院近日正式颁布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这是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史上的一项大事和重大突破,标志着数以万亿元计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有望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新力量。国务院印发的《
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
2022年4月21日,
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上限为12000元。11月2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宣布,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
2024年9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从2030年1月1日起,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由十五年逐步提高至二十年,每年提高六个月。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不满最低缴费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通过延长缴费或者一次性缴费的办法达到最低缴费年限,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国家健全养老保险激励机制。鼓励职工长缴多得、多缴多得、晚退多得。基础养老金计发比例与个人累计缴费年限挂钩,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与个人实际缴费挂钩,个人账户养老金根据个人退休年龄、个人账户储存额等因素确定。
方案调整
1991年,《
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规定: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起
基本养老保险与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
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中更进一步明确:各级人民政府要把社会保险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贯彻基本养老保险只能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原则,为使离退休人员的生活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不断得到改善,体现
按劳分配原则和地区发展水平及
企业经济效益的差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同时发挥
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从2008年1月1日起,全国4200多万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标准再度上调。人均增加10%,为100元左右。2008年至2010年将继续上调三年,且上调幅度高于前三年,到2010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将超过1200元。
根据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报告的安排,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了1263亿元用于完善企业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于2009年的增幅,
中华全国总工会有关人士表示,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各地养老金调整水平会有所差别。根据2008年各地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待标准,人均增幅最高的省份为北京,每月增长200元,最低为安徽,每月增长55元。
从2009年1月1日起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将增加110元左右。这也是自2005年以来连续第5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2012年,国家决定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幅度按2011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左右确定,全国月人均增加150元左右。2011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每月基本养老金达到1531元。
2013年1月9日,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在普遍调整的基础上,对企业退休高工、高龄人员等群体适当再提高调整水平,对基本养老金偏低的企业退休军转干部按有关规定予以倾斜。
2013年12月27日,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关于参保人员延长缴纳社会保险费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明确,从2014年起,在本市累计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满10年,但全部缴费不满15年的外地户籍人员,可申请延长补足不满年限后,再办理退休手续。
2014年1月8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三项措施,部署做好冬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会议确定从2014年元旦起,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再提高10%。
201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高企退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经过10年连续上调,中国月均养老金将超过2000元,比2005年增加近两倍。全国7400多万企业退休人员将因此受益。
2015年1至3月份,中国社保基金总收入为1万0495亿元,同比增长15.1%;总支出为8558亿元,同比增长17.1%,支出增幅继续高于收入增幅。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发布《
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决定》明确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等情况,统筹安排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逐步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
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
经国务院批准,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0元,即在原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上增加15元,提高幅度为27.3%,提高待遇从2014年7月1日算起。
2015年1月1日起,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提高10%,迎来第11次上调,预计将有近8000万退休人员受益。
2015年4月24日,据
中国之声《
全国新闻联播》报道,人社部澄清:养老金个人账户的余额可依法继承,不存在所谓“充公”问题。
2016年3月2日,人社部称:养老金投资运营不会影响按时足额发放。
2016年4月,发布《
关于2016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6.5%左右。
2018年1月1日起,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88元,即在原每人每月70元的基础上增加18元。
2019年4月10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报告显示,养老金制度可持续性隐忧正在浮现,养老金入不敷出、两极分化的问题渐趋严重。根据预测,到2035年左右,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累积结余或将耗尽。4月23日,针对2035年养老保险金将要用光的言论,人社部回应: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请大家放心。
2020年6月4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截至2020年8月,全中国31个省份均已落地实施养老金调整工作。2020年养老金平均涨幅为5%,各地都对一些特殊群体落实了倾斜政策。
2021年4月,人社部、财政部印发《关于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明确从2021年1月1日起,为2020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20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4.5%。通知要求各地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尽快把调整增加的基本养老金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
2022年5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近日印发《关于2022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从2022年1月1日起,为2021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21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4%。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完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记者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了解到,2024年1月1日起,为2023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23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3%。
基金投资
2019年10月21日,人社部在2019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基金投资运营和监督管理工作稳步推进。截至9月底,已有18个省(区、市)政府与社保基金会签署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合同总金额9660亿元,其中7992亿元资金已经到账并开始投资。
中央调剂
国务院日前印发《
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决定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实行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不会增加企业和个人缴费负担,也不会影响离退休人员待遇水平。
专家评论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指出,2014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上调标准是综合考虑了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物价上涨、养老保险基金和财政承受能力,以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等因素来确定的。
针对养老金运营制度改革,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中撰文指出,在确保当期养老金发放和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基金的市朝、多元化投资运营,健全基金监管体制,努力消除基金贬值风险,实现保值增值,以利基金长期平衡。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褚福灵认为,养老金是全国人民的养命钱,投资运营必须慎重,实现增值过程中,“安全稳健”是先决条件。与此同时,要进行大规模的投资运营,提高统筹层次必然得先做好,不可能放开由各地进行投资,那样风险太大。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201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结余资金为3.6万亿元,其中实际能够用作资本市场投资的规模大概在2万亿元,在这2万亿里面最多有30%,即大概7000亿能投入股市。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姚余栋研究“超老龄社会”课题时计算出了这样一组数据:15年后,养老金缺口将达4.1万亿元;35年后,这一缺口将约为6.1万亿元。2050年,中国将步入超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总量超过4亿人,60岁以上人口比重将超过30%,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在此背景下,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养老金融来预防老年时期的各种风险,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金融产品,开发养老金融业将是一个重要的金融战略。
2015年12月9日,
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在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成立大会上表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这为今后一段时期全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9年4月10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中预测,在“大口径”(包括财政补助)下,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于2035年耗尽累计结余。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养老金到2035年耗尽的结论是一种理论假设,也是一种预警信号。意味着现有制度,模式不变的话,有可能到2035年,中国的养老金结余就穿底了。
2019年4月23日,人社部举行2019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针对近期2035年养老保险金将要用光的言论,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表示,对于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央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积极的、综合的、科学的应对措施,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完全能够保证制度的健康平稳运行。
历年调整
2020年4月17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近日印发《关于2020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明确从2020年1月1日起,为2019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19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
2024年10月12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我们进一步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是历次提标调整幅度最大,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总体提高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