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自然增长率
计生统计中的重要指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简称“自然增长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总人口数之比,用千分数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和速度的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水平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两者之间的变动情况。当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都高,则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当人口出生率高,人口死亡率低,则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当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死亡率也低时,则人口自然增长率就低。20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高。
基本内容
人口增长率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机械增长率,但又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发展速度和制定人口计划的重要指标,也是计划生育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者之间的相对水平,是反映人口再生产活动的综合性指标。
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当全年出生人数超过死亡人数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全年死亡人数超过出生人数时,则为负值。因此,人口自然增长水平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者之间的相对水平。它是反映人口再生产活动的综合性指标。
要注意尽量控制人口增长率,世界人口增长与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伴随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及加深,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得人口增加加快。人口自然增长率非洲最高,一般国家都达到2%以上。自然增长是中国各地区人口变动的基本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同样的自然增长率,其社会、经济背景可能大不一样,如同为23‰,可能是出生率为 39‰,死亡率为16‰(如第四次普查时的青海省玛多县),也可能是出生率为29‰,死亡率为6‰(如山东省金乡县),其差别反映出两个不同的人口过程。
类型模式
自然增长率传统型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口增长的基本特点都是“高高低”型,新中国成立后迅速转变为“高低高”型。在50年代,自然增长率一般保持在20~23‰左右,而1962~1970年间自然增长率连续9年保持在26‰左右,其中1963年的33.33‰不仅是新中国成立后历年的最高峰,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大概也无出其右。这一时期,中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类型属于传统型。
自然增长率过渡型
进入7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自然增长率也呈现出连续式的锐减,1970年尚高达25.83‰,1976年即跌到12.66‰,1979年进一步降至11.61‰。这样的下降速度,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见的。近几年来,由于出生率回升,自然增长率也增大了,第三次和第四次人口普查均在14.5‰左右。总的说来,这10余年中中国人口的自然增长属于传统型和现代型之间的过渡类型。
自然增长率现代型
1991年,世界平均自然增长率为17‰,不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为23‰,都大大超过中国。但全部发达国家仅为5‰,中国要超出2倍,差距还是很大的。党中央不久前在90年代十年发展纲要中要求把人口的年平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5‰以内,如能实现这一目标,到2000年全国人口将不超过12.9亿,届时中国将进入现代型国家的行列。
影响因素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有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医疗、军事因素、文化、教育、宗教、性别比等,自然因素有地质、气象气候因素。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中,政治因素是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根本因素,对人口的在较短时间内具有迅速的影响,例如: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以尽快的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发起大跃进”运动,基建投资急剧膨胀,不切实际的实现高指标,导致瞎指挥、浮夸风泛滥,计划部门使用夸大的数据,人力资源从农业被转移到工业,广大群众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出现空前未有的饥荒。
经济因素也是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重要因素。现代社会由于经济越发达、科技越雄厚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激烈,人们为适应环境,为了工作、进修、竞争,减少家庭负担,减轻自身负担,花费更多时间出外旅游文化观念与古代社会截然不同,这也是为适应社会做出的反映。欧洲、北美洲、亚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已经降到很低,有的国家甚至为负。
除此之外,文化、教育、宗教对一定程度上人口自然增长率产生影响。18世纪,工业革命解放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带来经济的腾飞,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科、教、文、卫事业与此同时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一个地区可容纳的人口增大,死亡率降低,人口增长增长率迅速提高,呈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的自然增长率(高低高);进入20世纪,欧美发达国家由于社会发展,文化、观念转变,生育观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人口再生产类型开始进入现代型,出生率降低,保持低的自然增长率,有的国家甚至为负。而有的发展中国家,到20世纪,甚至21世纪,由于文化、价值观念影响,人口增长仍然保持高低高的模型,即传统型的模型;而中国在20世纪末人口自然增长率就已经进入现代型;印度宗教影响尤为明显至今人口高速增长。
自然因素
自然主要有地质灾害气象气候灾害,1976年7月28日的发生在唐山的里氏7.9级的大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2008年四川、汶川5·12大地震,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爆炸、地震同时还带来毒气蔓延、水灾、泥石流、瘟疫等,对人口影响巨大,其他像洪涝灾害、火山爆发等都对人口自然增长率影响巨大。2010年8月7日,甘肃藏族自治州发生特大泥石流,遇难1481人,失踪284人。另外,还有台风等,我国是灾害多发的国家,所以我们要发展科技提前预防、预防,建立预防、预测机制;加强防灾方法教育,树立防灾意识。
综上:合理的人口政策可以有效的控制人口的变动,影响人口的增长率,有利于人口的发展,所以政府制定运用经济、政治、教育、法律等手段多管齐下、标本兼治,长期坚持。作为公民应该提高文化素养,改变生育观念,放远眼光,为长期考虑。
最新数据
2021年5月11日,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中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
最新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而同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1.45‰。
2022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中国经济数据,202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
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2023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2022年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死亡人口1041万人,死亡率为7.37‰;自然增长率为-0.60‰。
2023年1月,据国家统计局消息,2023年,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111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032万人,女性人口68935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49(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648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1.3%;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32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9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7700万人,减少1404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为66.16%,比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
2024年11月,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布了《中国统计年鉴2024》。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较2022年下降0.88‰。2023年,共有8个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正增长,其中,西藏、宁夏、贵州、海南和广东位居前五。有23个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比2022年增加3个,福建、江西和浙江3个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转负。
意义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发展速度和制定人口计划的重要指标,也是计划生育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人口的力量正在把世界分成两部分:人口增长缓慢的地区,生活条件正在得到改善;人口增长迅速的地区,生活条件正在恶化。人口的迅速增长抵销了农业和经济方面的部分差距。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3 15:29
目录
概述
基本内容
计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