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
河南省信阳市辖县
息县,隶属河南省信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信阳市东北部,地跨淮河南北,南接大别山,北缘黄淮海平原,东濒闾河淮滨县相望,东南与潢川县淮河寨河相隔,南与光山县为邻,西南与罗山县隔淮河相望,西和西北与驻马店市正阳县接壤,北与驻马店市新蔡县毗邻。总面积1892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息县总人口113万。截至2024年11月,息县辖4个街道、6个镇、12个乡,县政府驻谯楼街道谯楼街126号。
历史沿革
《尚书·禹贡》载:“荆、河惟豫州”。
夏、商时期,属豫州,周武王时封文王三十七子羽达为息侯,始建息侯国,国都在今息县城西南6千米的青龙寺。
周庄王十五年(前682年),楚灭息国置县,秦因之。
西汉改名新息县,历东汉、魏、晋、南北朝均属汝南郡(国)。
西晋建立后,新息县为汝南国治。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东晋、后秦等政权据有,均以此地为汝南郡治。
南北朝时,南朝刘宋、萧齐王朝,仍为汝南郡治。北魏又增置东豫州。南朝萧梁先置豫州汝南郡,后又改称淮州。东魏时复为东豫州汝南郡治所。北周时改置息州,均为州郡治所在地。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汝南郡。大业三年(607),废息州为汝南郡。新息县属之。
唐武德四年(621年),以县置息州。贞观元年(627年),废息州,县属豫州。宝应元年(762年),以后属蔡州。先后为梁、唐、晋、汉、周5个王朝据有。
北宋建立后,新息县属蔡州。金朝泰和八年(1208年),置息州,以新息县为州治所在地。并移今县城。
元朝(蒙古国),元中统三年(1262年),省。中统四年(1263年),复置息州。至元三年(1266年),将新息县省入息州。至元三十年(1293年),属汝宁府。
明洪武四年(1371),降息州为息县,属中都临濠府(后改名凤阳府)。洪武七年(1374年),属汝宁府光州。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光州为直隶州,息县属之。
民国元年(1912),直属河南省。民国三年(1914年)属豫南道。民国六年(1917年),属河南省第十三行政区。民国十年(1921年),属河南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属潢川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潢川专区。
1952年11月24日,潢川、信阳两专区合并,息县属信阳专区
1970年,信阳专区改称信阳地区,息县属信阳地区
1998年6月,撤销信阳地区,设立地级信阳市,息县属信阳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5年,息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许店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曹黄林乡管辖,曹黄林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李塘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八里岔乡管辖,八里岔乡政府驻地不变。
2009年5月,成立县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
2012年8月31日,息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城关镇、城郊乡,对其原辖行政区域实行城市管理体制;将孙庙乡的何营建制村纳入城区管理;设立谯楼、龙湖、淮河3个街道办事处。区划调整后息县辖3街道5镇13乡。
2013年3月9日,息县乡镇区划调整:曹黄林乡撤乡建镇,原辖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2024年11月,经信阳市人民政府批复,调整息县龙湖街道分设澺河街道,办公地点设在息丰社区。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11月,息县辖4个街道、6个镇、12个乡:谯楼街道淮河街道龙湖街道澺河街道包信镇夏庄镇东岳镇项店镇小茴店镇曹黄林镇孙庙乡路口乡彭店乡杨店乡张陶乡白土店乡岗李店乡长陵乡陈棚乡临河乡关店乡八里岔乡,另辖1个乡级单位:濮公山管理区。县人民政府驻谯楼街道谯楼街126号。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息县位于黄淮平原南缘,大别山北麓,处于河南省东南部、信阳市的东北部,地跨淮河南北,介于北纬32°08′—32°40′,东经114°34′—115°07′之间。南接大别山丘陵带,北缘黄淮海平原,东濒闾河淮滨县相望,东南与潢川县淮河寨河相隔,南与光山县为邻,西南与罗山县隔淮河相望,西和西北与驻马店市正阳县接壤,北与驻马店市新蔡县毗邻,距信阳市中心城区74千米,总面积189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息县地处黄淮平原的南部边缘,因受地质及外力作用的长期影响和侵蚀,地表形态大体可分为丘陵、洼地、平原三个类型,其中以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形为主,平均海拔47米。淮河以北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略倾斜,淮河以南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
气候
息县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湿润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热同季,光、热、水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5.5℃,无霜期达220天以上,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以上,日照时数1700小时以上,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为5630.2℃。
水文
息县属淮河流域,境内流域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道有15条,境内总长度409千米。淮河穿息县南部而过,境内河道长度75.4千米。淮北支流有闾河、清水河、泥河、澺河等九条,淮南支流主要有竹竿河、寨河。
土壤
息县土壤有黄棕壤土,潮土、水稻土和砂姜黑土4个土类,下分7个亚类,20个土层,42个土种。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植物
息县处于南北两个气候带过渡地区,南北植被有所差异,淮南植被属中南常绿阔叶林类型,淮北属华北落叶阔叶林类型,全县植物种类(不含菌类、藻类)有140多科,500余种。其中,木本植物70科326种,用材林树种有杨、柳、乌桕、泡桐等;经济林树种有银杏、枣、杏、梨、桃等;灌木类树种有小叶女贞、樱、木槿、紫槿、红叶石楠等。生植物56种,主要有莲藕、菱角、芡实、荸荠、水花生、芦苇等。野生药用植物共294种,主要有息半夏、迷迭香、茼蒿、艾、明党参、枸杞、薄荷、苍耳等。
动物
野生动物主要有貉(山貉子)、獾、野猫、野兔、鼠、黄鼠狼、刺猬、黄鹭、野鸡、锦鸡、燕雀、啄木鸟等。
土地资源
据第三次息县国土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息县耕地131125.74公顷(196.6886万亩)。种植园用地555.61公顷(0.8334万亩),林地5704.48公顷(8.5567万亩)。草地295.13公顷(0.4427万亩),湿地713.8公顷(1.0707万亩),湿地现全部为二级地类内陆滩涂。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7953.05公顷(41.9296万亩),交通运输用地5255.55公顷(7.8833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6872.9公顷(25.3094万亩),其他土地771.17公顷(1.1568万亩)。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息县常住人口为66.62万人。
截至2022年,息县总人口113万。
息县共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壮族、布依族、彝族等30多个民族,以汉族为主。
经济
综述
2022年,息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6%,工业投资增长9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
2023年,息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6%,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4%。
第一产业
息县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水稻为主,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7.88万亩,粮食种植面积达269.14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80.54万亩,主要分布在南湾干渠以及淮河沿线,油料作物以花生为主,常年种植面积35万亩,主要分布在沿淮及北部乡镇。
2023年,息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70万亩、总产量21.4亿斤。发展弱筋小麦100万亩、优质水稻92万亩、优质花生31万亩、优质红薯8万亩。
第二产业
2023年,息县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东岳镇成功创建全省农业产业强镇。加快构建3大产业集群7个重点产业链,高标准建设纺织服装产业园、食品产业园、AIOT科创园,建成标准化厂房40万平方米,签约工业项目28个,开工建设农副产品智慧物流园等工业项目27个,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达87家。
第三产业
2023年,息县新增贷款18.13亿元,减税降费2.76亿元。全县电商销售额达到14.4亿元。新增小额信贷5013户5292.92万元。
交通运输
综述
息县地处南北陆地和淮河东西水路交通要道,交通便利,水路沿淮河向东直达出海口。距离信阳市中心城区约70千米,南距武汉约200千米,北距郑州约280千米,东距合肥约240千米。
息县处于中原经济区、皖江城市群和武汉都市圈的三角核心地带,北京—广州公路(国道G106)、230国道(G230)和省道S336、S337纵横交错,宁西铁路横穿东西,大庆—广州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息邢高速安罗高速建成投用,淮河长陵港通航,安罗高速(在建)、濮潢铁路(规划中)等项目正规划实施。
铁路
宁西铁路过境息县13.04千米,在曹黄林镇何小庄村建客货三等站一座(县级站)。
公路
息县公路总里程为4630千米,公路密度约244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高速公路3条103千米;国省干线公路4条174千米,县道9条254.9千米,乡道99条627千米;村道2235条3470千米。
2023年,息县完成农村公路改建提升60千米、“四好农村路”改建项目80千米、乡村振兴示范区环线道路改造工程27.3千米。
水运
息县闾河港区位于息县长陵乡,是淮滨至息县航运工程淮滨段重要组成部分,是省市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占地400余亩,涉及建设10个500吨级泊位,投资4.6亿元。堆场设立10处,分布杂货堆场3块,散货堆场7块,总面积43559平方米。码头由上游至下游共连片布置5个500吨级件杂货泊位和5个500吨级散货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351万吨,辐射河南、安徽、湖北、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息县高中项目全部竣工,中等职业学校顺利开校招生,信阳师范大学淮河校区二期、一中明德校区、十五小改扩建项目、第七和第九幼儿园建成投用,新增学前教育学位720个、义务教育学位4400个。高考成绩再创新高,一本进线1640人,二本进线4684人,4人被北京大学录取,6人成功招飞。
科学技术
2023年,息县实施“三大改造”项目17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8家,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50家。
文化事业
2023年,息县开展“美好生活在息县·欢乐新春”、淮河文化旅游月、“潮有FUN”美食节等系列活动,高质量完成第31届茶文化节“户外帐篷节”。成功举办第十二届全民运动会。
医疗卫生
2023年,息县县人民医院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排名全省县级医院第一名,县中心医院顺利通过“二甲”评审,28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门诊费用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基础设施
2023年,息县新建西征路,加快贯通马援大道北段等“断头路”,推进谯楼街东段等6条新区道路景观绿化,完成“一路一巷两园”精品示范工程,建成淮河新区户外营地及各类公共绿地、口袋公园近30处,新增绿地面积48万余平方米。实行城市规划建设归口管理,对谯楼街等12条街道实施“一街一景”亮化美化,改造污水管网30千米、供水管网15千米,完成“一户一表”改造2953户,窨井盖整治完成市定任务的208%。开工改造10个老旧小区,稳步推进6个棚户区改造项目。1644套保交楼房屋如期交付,交付率100%。
社会保障
2023年,息县发放城乡低保金、特困供养金、残疾人补贴2.56亿元,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850户。
历史文化
方言
息县方言属北方方言中江淮方言的一种。息县方言特色:平实古朴、种类繁多、兼蓄南北。如:搬坡儿——搬椅子和凳子给人坐;路坝子——有沟塘的村宅的出路;不成仙——不争气;迷瞪瓜——丢三忘四的人;眼气——羡慕;花娘——小婶子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4年,息县共有省级非遗项目4个,市级非遗项目28个,县级非遗项目152个。其中,省级非遗传承人1名,市级非遗传承人18名。
息县板凳龙
息县“板凳龙”始于清朝道光年间,流传于息县的一种优秀的民间舞蹈,是河南省独有的一个舞种,在民间广为流转。“板凳龙”就是在一条家用长板凳上扎制一条龙,每条龙由3人舞动,即一条板凳三条腿(龙头两条龙尾一条),二人舞龙头,一人舞龙尾。一般情况少则两条,多则七条或几十条龙(玩七条,即七色龙,每一条一种颜色,包括红、黄、蓝、白、黑、青、紫)一起舞。“板凳龙”曾被评为中国文化艺术学科重点科研项目一等奖,并被编入河南省卷。
2015年9月,龙舞(板凳龙)被列入第四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拓展名录。
息县嗨子戏
息县嗨子戏,因其唱腔多以“嗨”字起音,故称嗨子戏。嗨子戏形成于清嘉庆、道光年间,约有180余年历史,《嗨子戏》多以“嗨”字起音,故称之《嗨子戏》。唱腔有花调和主调两大类。主调有老老调、喜娃子、苦娃子三种。花调有放鹦哥、西柳子、正三清、倒三清等七十多种调子。唱腔结构以板氏腔为主,伴奏音乐简单,没有管弦乐,仅有堂鼓、虎音锣、梆鼓、小钹等打击乐器。《嗨子戏》通俗易懂,语言生活化,表演异常朴实,观众或多或少,在偏远乡村,在田间地头,闲暇之余的群众随时随地可以自编、自演、自看。
2015年9月,息县嗨子戏被列入河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
息县皮影戏
息县皮影戏始于南宋,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造型艺术。息县皮影戏唱腔优美,语言通俗,在美术制作及打击乐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独特风格,因其语言接近中州语系,演唱道白自成特点,故称之东路皮影。息县皮影是牛皮制成,有别于北方皮影,在美术制作及打击乐等方面,都具有独特风格。唱腔复杂,以下滑音居多,它的唱腔不仅局限于某种戏曲音乐,而且还有豫南山歌、民歌、灯歌等形式,主要是以淮北地灯调、息县嗨子戏的若干曲牌来丰富唱腔。
息县烙画
根亲文化
息县,是中华息氏、赖氏、白氏的主要发祥地和起源地,是罗氏、付氏、朱氏、马氏的祖缘地。近年来,随着全国寻根热的兴起,大批海外华人回乡寻根祭祖,根亲文化业已成为息县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中华息氏源于息县。息氏祖源出于姬姓,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后裔的姓氏之一。西周建立后,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分封姬姓息侯国,都城在今息县城西南5千米处青龙寺一带。公元前682年,楚灭息国置县。亡国后的息侯子孙缅怀故国,以国名为姓氏,称息氏。
中华赖氏源于息县。赖姓祖源出于姬姓,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后裔的姓氏之一,息县包信镇是其发源地。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分封赖子国(子爵),都城在今息县包信镇傅庄村一带。公元前538年,楚灭赖子国,迁于鄢。赖子国立国506年,传位14代,国人怀念故土,以国为氏。
中华白氏源于息县。白氏祖源出自楚国先祖芈姓,息县是其发源地。《左传》《史记》等典籍记载,公元前487年,楚国令尹子西把太子建之子胜从吴国召回,授予大夫爵位,并将其封在和吴国接壤的边境白邑,号为白公。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学者杜预,在对《左传》做注时,明确指出:“白,楚邑也,汝阴褒信县(今息县包信镇)西南有白亭。”白氏以邑为氏,白公胜是其得姓始祖。
红色文化
息县是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的主要发生地。息县是革命老区,是大别山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为了支援刘邓大军,人民群众省吃俭用,捐出粮食、蔬菜、棉花、布匹、柴草等,不顾个人安危帮助大军侦察敌情、充当向导,掩护救治伤员,留下许多感人的事迹。刘邓大军和息县人民军爱民、民拥军,谱写了军民鱼水情深的光辉历史篇章。
文物
风景名胜
2023年12月,息县成功创建河南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有濮公山矿山公园、息州杉海景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龙湖公园、刘邓大军渡淮纪念场馆、古赖国文化园等5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以及1个省级淮河休闲旅游度假区。
息州杉海景区
息州杉海景区以息州省级森林公园为基础,向其西、南、北周边扩展,规划总面积2000亩,由马援广场、息夫人文化园、中华县志博物馆、桃花园、景观大道、健身步道、饮马湖、五福山、岭南游园、等众多景观景点组成。现为省级森林公园、中国森林体验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一处集林业、森林养生、县域文化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濮公山矿山公园
息县濮公山矿山公园位于息县淮河新区、淮河南岸,是一座以展示石灰岩矿开采遗迹景观为主体,以石灰岩采矿遗迹治理等环境更新、生态恢复手段展示为核心,并融合濮公山“东南第一峰”、淮河等自然景观资源,息县“中华第一县”、古息国故城遗址等人文景观,刘邓大军强渡淮河等红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矿山公园。2021年12月30日,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刘邓大军渡淮纪念馆
刘邓大军渡淮纪念馆坐落在淮河岸边,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一个集纪念、旅游、文化展示、生态景观、休闲游憩为一体,红色纪念与息县历史相交融的场馆。刘邓大军渡淮纪念馆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纪念广场,文化广场及其附属设施等。景点总面积75亩,约49950平方米,建设用地总面积68.2亩,约45500平方米。其中,纪念广场主体建筑为刘邓大军渡淮纪念碑,文化广场主体建筑为刘邓大军渡淮纪念馆。
息县龙湖公园
息县龙湖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20年被评为河南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以五一水库为基址,南北长约5千米,总面积195万平方米。总体规划为“一湖两岸五区十六园二十八景”,主要景观有:龙眼观天、蝶舞花海、古息丽影、亲水栈道、音乐喷泉、儿童乐园、荷塘月色、小火车书屋、原始水杉林、渔人码头、龙湖古桥、观鸟亭等。
息县古赖国文化园
息县古赖国文化园位于息县包信镇,占地面积62.5亩,建筑面积18500平方米,既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也是兼具祭祀朝拜、宗亲联谊、文化研究、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古建筑园林式的文化园。园区由赖氏太始祖叔颖公陵园、世界赖氏总祠、文王殿、大明堂等实体建筑组成。整体设计为明清建筑风格。
息县淮河国家湿地公园
息县淮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息县东南部,规划总面积2441.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325.6公顷。自西向东跨谯楼等8个乡镇办事处。公园主要包括息县境内的淮河段、淮河故道及其周边缓冲区域。2013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复开始试点建设。
地方特产
特产
息县香稻丸
息县香稻丸,早在宋朝就有栽培,明、清两朝列为宫廷贡品。息县香稻丸属中粳型水稻,谷粒短,椭圆,谷壳棕色,有长芒,芒红棕色,其稻米具有粳稻的一切特征特性,色泽青白如珍珠,香味浓郁。煮粥蒸饭时只需加少许的息县香稻丸,则香溢满屋,沁人肺腑,食味香美。《中国外食指南》《河南年鉴》、信阳《土特产调查》中均有息县香稻丸的记载。
2004年10月2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息县香稻丸”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息半夏是息县独有的优良中药材品种,在二千多年前《礼记》的《月令》曾有关于半夏的药用记载。在《本草纲目》等医学著作中对半夏入药的有关问题作了详细、深刻的阐述。清嘉庆四年,息州志对此已有记载,1979年版《辞海》将半夏列为息县特产。医药、医疗界对息县所产半夏极为推崇,为了将它区别于另外产品,特意在半夏二字之前冠—“息”字,称为“息半夏”。据《五十二病方》、《局方》、《仁斋直指方》和《金匮要略》等记载,息半夏入药能够治疗咳痰喘急、肺胃虚寒、呕吐眩悸、便秘泄泻、小儿惊风等症,药物实验有镇咳、止吐解毒等功效,外敷可止痛消肿。
2004年11月,经国家质检总局认定,息半夏获得原产地标记。
美食
息县油酥火烧
息县油酥火烧又名“油酥馍”,系风味小吃中的佳品。息县油酥火烧以面粉为主料,掺和生猪油、香油、葱花、食盐等佐料,于铁鏊烙制加火烧而成。其制作工艺独特,操作方法古老,风味别具一格。
息县焖菜系列
焖主要是在保持主料原味的基础上,使得里面的味道全部分解出来。通常焖制的菜肴具有形状完整、汁浓味醇、口感鲜美的特点。息县有代表性的焖菜如气哈馍焖鸡、红焖五爪土鸡、醋焖小焦鱼。
息县炖菜系列
息县炖菜是豫南地区饮食的代表,口味浓郁醇厚,强调原汁原味,很少添加味精、鸡精等作料,所用原料多为息县特产的天然原生态食品。特别是息县的土锅炖菜,选择绿色原料,汤菜各半、酥烂鲜香,力求返璞归真,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代表菜有腊肉炖鳝鱼(泥鳅)、清炖牛肚崩、炖鱼头、炖老土鸭等。
息县蒸菜系列
蒸菜是利用水沸后产生的水蒸气为传热介质,使食物成熟的烹调方法。蒸菜具有含水量高,滋润、软糯、原汁原味、味鲜汤清等特点。蒸菜原料在加热过程中处于封闭状态,直接与蒸汽接触,一般加热时间较短,水分不会大量蒸发,所以成品原味俱在,口感或细嫩或软烂。代表菜有蒸榆树叶、蒸槐花、蒸荆芥、原味蒸三样等。
息县滑菜系列
滑菜是息县人民在劳动中获得的饮食灵感更是一种大智慧,特点是汤多油少口味异常嫩滑,代表菜有三菌滑牛肉、滑鱼片、滑猪肉片等。
息县面炕系列
面炕菜系的灵感均来自于息县面炕鸡,面炕鸡的特点是嫩,十分好咬,老人也可以吃,汤的香味十分浓重,可以刺激食欲。其他面炕系列均来自于面炕鸡的原始做法。代表菜有面炕鸡、面炕羊肉、面炕青椒圈、面炕葫子汤等。
息县炸菜系列
炸菜,是将原料挂糊上浆或不挂糊不上浆,放在不同温度的多量油锅中来加热成熟的烹饪技法。在炸原料时,油量要多于主料,是主料的2—3倍,有时甚至更多。油量大,炸得快,而且成菜效果好。代表菜有干炸焦鱼、香酥河虾、炸春卷、炸萝卜丸子等。
息县小香瓜
息县曹黄林乡、八里岔乡以独特的地质和典型的气候环境生产出的“小香瓜”堪称豫东南一绝,果品具有“香气浓郁、甜而不腻、松脆可口”的特点。
息县西瓜
息县路口乡和彭店乡土质特别,铁、钙含量比较丰富,群众种植西瓜的历史悠久,栽培技术和施肥管理独特,以其口感好、耐贮存、含糖适中而著称,具有瓤红、皮薄、无籽、甘甜、醇香、个大的特点。
“东岳红”红薯
“东岳红”红薯主产地为息县东岳镇,当地的黑土壤具有土层深厚、养分充足、富含多种微量元素、通气性强的特点,特别适宜红薯的生长,种植出的“东岳红”红薯不仅薯皮光滑,色泽鲜亮,外形匀称,还具备“淀粉多、蛋白高、糖分高、根茎少”等特点。可以蒸着吃、煮着吃、烤着吃、炒着吃、生着吃,在当地流传着“一年红薯半年粮”的谚语,可谓是“亦粮亦果亦菜”的生态好食品。目前全镇共种植红薯2万余亩,亩产4000斤左右,共有5大系列17个品种。
除了以上十款之外,息县还有小茴甲鱼、东岳大骨头、长陵小龙虾、刷子鸡块、彭店香菇、豫道酸辣粉等。
荣誉称号
中国最具特色旅游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金融生态文明县、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中国最佳和谐安定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绿色农业示范县。
截至2017年,息县连续九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2017年,息县荣获“河南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称号。
2019年1月3日,息县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2019年2月2日,息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5月7日,息县获国务院2018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督查激励支持,获奖励500万元。
2019年3月,息县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8月,息县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20年5月5日,息县获国务院2019年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督查激励支持,获奖励1000万元。
2021年7月15日,息县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3年2月,息县入选全国第一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名单。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1 22:2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