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息县高级中学,是
息县人民政府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创办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寄宿式学校,坐落于河南省信阳市息县,这里豫风楚韵、山水秀丽、历史厚重、人文荟萃,被誉为“中华第一古县”。学校规划占地面积1116亩,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按照书院“簇群”式理念设计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现有三个年级209个教学班,10188名学生。现有750名教师,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近500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重点大学毕业教师200余人,高层次、高学历教师比例在全省领先。
办学历史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息县高级中学,由河南省县域高中和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合作办学。2018年4月开工建设,2018年9月正式开校。
2021年12月息高二期工程荣获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实现了信阳市工程项目鲁班奖零的突破。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学校由同济大学规划设计,按照书院“簇群”式设计理念,整体上划分为自强、博雅、奋进、大成四个校区。
办学规模
学校规划设置70轨210个教学班,10500个学位。现有三个年级209个教学班,10188名学生。
师资力量
学校有750名教师,其中500名为毕业于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名牌大学的研究生,200余名为全国各地重点高中的学科骨干教师。
办学成果
2022年高考,王海宇、刘文康、黄伯雍被清华大学录取,7人被空军、海军和民航院校录取为飞行学员,被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录取人数再创新高;全校一本上线1280人,上线率37%,比上年净增加329人;本科上线2866人,上线率87%,比上年净增加350人。
文化传统
学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光荣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爱国爱校、成人成才”引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党建统领,坚守教育教学主阵地,学校党委荣获“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38个社团开展多彩活动,多元激发学生潜能;13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为心灵护航,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建设获省市表彰。
学校标识
设计上:采用中国传统“印章”文化创意,体现办学的社会责任,代表了学校承担起教育振兴的责任,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创办中原名校。
总体构成:校徽是一个“息”字图样的印鉴。印鉴图案由外部边框和内部文字符号构成。文字字形借鉴了信阳市博物馆所藏“息鼎”上的古文字“息”,将“息鼎”上的“息”字符号化、抽象化而来。
文化释义:息,有“生长、繁衍生息”的意思,息县夏、商时期属豫州,在商代即存有息方国。公元前 1044 年始封息侯国,公元前 682 年在华夏大地上最早设县,古今相延不易其名、不改其治,堪称“郡县制”的活化石。长期的历史积淀,“息”字也自然承载了息州“自强不息、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涵。将“息鼎”上的古文字“息”经过符号化、抽象化,作为校徽的主体,也代表息县高中依托千年古县厚重文化,薪尽火传,文教昌盛。
局部解构:
文化元素:整个图案由护城河、浪花、谯楼重檐、书本、淮河等五个元素构成。
构成画面:息都护城河波光粼粼、浪花翻腾,息州谯楼重檐高耸、檐牙高啄,淮河之水动态流动,翻开的书本就像一条环形河流,在书背处与淮水交汇融合。
文化寓意:
(1)外部边框代表息县古城护城河,象征着学校根植于千年古县厚重文化。
(2)护城河上泛起一朵浪花,其形灵动,又像是一片祥云,寓意着息高有劈波斩浪的勇气,乘风破浪的信心,逐浪前行,踏云而上,终成“云巅之学府”“云上之息高”。
(3)内部“息”字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由檐牙高啄的谯楼构成,代表着息州深厚的历史底蕴。下部由翻开的书本和淮河水流构成,显示了淮水文明与诗教文化在这里交汇。谯楼和淮水共同见证了息州文化,息高有责任将息州古城之文明发扬光大。“中华第一县”的灿烂文化,源远流长,息高就是那文化传承的阶梯桥梁,上接淮河文明,下连诗教传承,连接古今,贯通未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淮水文明因诗教传承而更加灿烂辉煌,诗教传承因古国文明而更加精彩悠长。
(4)内部的“息”字图案,又与“高”的甲骨文字形是一致的。
徽标中 “息”的字符图案与“高”的甲骨字形高度契合,在一定的层面上讲,“息”即是“高”,“高”亦是“息”。象形文字“高”的甲骨文字形,像台观高耸之形,表示崇高,引申为“高度”“在平均程度之上”的意思。按照这个意蕴,再观字符下半部分,“淮水”与“书本”的结合,俨然成了通往高台楼宇的楼梯台阶。而“息”“高”二字相合相融,两字一体,寓意着学子们求博见,须得“登高”。
三风一训
校 训: 勤勉、勇毅、博雅、卓著
校 风: 爱国爱校,成人成才
教 风: 厚德、博学、善教、笃行
学 风: 乐学、好问、勤练、善思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