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尧之后源明被封于刘得姓后,在上古称刘姓
陶唐氏,在夏称刘姓
御龙氏,在商称刘姓
豕韦氏,在西周称刘姓
唐杜氏,在春秋称刘姓
士氏,在战国才称刘姓刘氏,从始姓氏合一,后迁到古
彭国的
彭城的
丰邑。秦后刘氏在中华建立伟大的
大汉皇朝。
历史沿革
士会是
刘源明五十四世、
刘累三十七世,公元前620年,流亡于秦,公元前614年归晋,其次子
士雃留于秦复为刘氏,士雃亦改称为刘轼传之于后世。《新唐书》载“会适秦,归晋,有子留于秦,自为刘氏。生明,明生远,远生阳,十世孙,战国时获于魏,遂为魏大夫。传至三代秦灭魏,徙大梁,生刘清。刘清生丰公刘仁,刘仁生刘煓,刘煓生
刘伯、
刘仲、
刘季、
刘交。历史上把刘仁为彭城刘氏始祖,第四代
刘伯、
刘仲、
刘季、
刘交四人同时列为彭城郡刘氏四房祖。
上古时
陶唐氏尧为
华夏部落联盟首领,而之前:尧之父帝喾,帝
喾之父蟜极,
蟜极之父玄嚣,玄嚣之父黄帝,
黄帝之父少典,
少典之父伏羲,
伏羲之母
华胥氏。
帝尧之后源明被封于刘国,源明以国为姓,史称
陶唐氏刘源明;传十八世为
御龙氏,史称在夏
御龙氏刘累;再传十九世为
唐杜氏,史称在
西周唐杜氏刘树鸿。
以源明公为得姓太始祖的氏族为彭城郡刘氏,以累公为
御龙堂一世,以荣公为彭城堂一世。
彭城四房
长房
二房
据《
元和姓纂》,
弘农刘氏大族出西汉皇族,是
汉高祖的哥哥代王的后裔。代王后裔到东汉时有
刘琦,官任
司徒,始迁居弘农。刘琦之子
刘宽,汉恒帝时任南阳
太守,累官至
太尉,封逢
乡侯。其后裔
刘隆仕南朝宋为
冯翊守,后避居汝颖。刘隆的后代历南北朝到隋唐,世代有人为官,成为当时最显赫的家族之一。唐朝时,弘农刘氏有刘元立,任
商州刺史。又有刘钦忠,
邓州刺史。他的孙子
刘长卿,任工部
员外郎。
三房
彭城郡刘氏必达公支脉族谱:
彭城堂始祖
刘仁、2
刘煓、3
刘邦、4
刘恒、5
刘启、6刘胜、7
刘贞、8
刘昂,9
刘禄,10
刘恋、11
刘英、12刘建、13
刘庆安、14
刘宪、15
刘舒、16
刘谊、17
刘必、18
刘不疑、19刘惠、20
刘雄、21
刘弘、22
刘备、23
刘永、24
刘晨、25
刘乾清、26
刘文琥、27
刘俊、28
刘熹、29
刘重辉、30
刘麒、31
刘振河、32
刘雅、33
刘瑾升、34
刘淳震、35
刘坤仁、36
刘大宇、37
刘冰、38
刘显、39
刘新贤、40
刘丹、41
刘昞、42
刘珍偦、43
刘于政、44
刘虬、45
刘袯、46
刘桢、47
刘子翼、48
刘可寿、49
刘宏谋、50
刘学易、51
刘晋灵、52刘曙道、53
刘成通、54
刘贿、55
刘祥、56
刘天锡、57
刘沐、58
刘龙图、59
刘任、60
刘若还、61
刘参常、62
刘德洪、63
刘月清、64
刘梅、65
刘富山、66
刘福高、67
刘文平、68
刘坪、69
刘源远、70
刘诏、、71
刘宗臣、72
刘贵盛、73
刘龙、74
刘开七、75
刘广传、76
刘巨河、77
刘宁佩、78
刘念一郞、79
刘士全、80
刘敬、81
刘天权、82
刘善庆、83
刘汉广、84
刘敬先、85
刘达龙、86
刘泽广、87
刘英俊、88
刘世安、89
刘家元、90
刘必达字始尝(
门楼屋刘氏开基祖)
刘禹锡支脉:
彭城堂始祖
刘仁、2
刘煓、3
刘邦、4
刘恒、5
刘启、6刘胜、7
刘贞、8
刘昂,9
刘禄,10
刘恋、11
刘英、12刘建、13
刘庆安、14
刘宪、15
刘舒、16
刘谊、17
刘必、18
刘不疑、19刘惠、20
刘雄、21
刘弘、22
刘备、23
刘永、24
刘晨、25
刘乾清、26
刘文琥、27刘杰、28
刘子骥、29
刘祐连、30
刘持真、31
刘亮、32
刘干、41
刘绪、42
刘禹锡。
刘文静支脉:
彭城堂始祖
刘仁、2
刘煓、3
刘邦、4
刘恒、5
刘启、6刘胜、7
刘贞、8
刘昂,9
刘禄,10
刘恋、11
刘英、12刘建、13
刘庆安、14
刘宪、15
刘舒、16
刘信、17
刘贤、18刘勇、19
刘愿、20刘金、21刘成、22
刘衍、23、刘修仁、24
刘谊、25刘元明、26刘颖、27刘义喜、28
刘文静。
西族刘格支脉
彭城郡刘氏
刘格公支脉族谱:
彭城堂始祖
刘仁、2
刘煓、3
刘邦、4
刘恒、5
刘启、6刘胜、7
刘贞、8
刘昂,9
刘禄,10
刘恋、11
刘英、12刘建、13
刘庆安、14
刘宪、15
刘舒、16
刘谊、17
刘必、18
刘不疑、19刘惠、20
刘雄、21
刘弘、22
刘备、23
刘永、24
刘晨、25
刘乾清、26
刘文琥、27
刘俊、28
刘熹、29
刘重辉、30
刘麒、31
刘振河、32
刘雅、33
刘瑾升、34
刘淳震、35
刘坤仁、36
刘大宇、37
刘冰、38
刘显、39
刘新贤、40
刘丹、41
刘昞、42
刘珍偦、43
刘于政、44
刘虬、45
刘袯、46
刘桢、47
刘子翼、48
刘可寿、49
刘宏谋、50
刘学易、51
刘晋灵、52刘曙道、53
刘逊、54
刘贿、55
刘祥、56
刘天锡、57
刘沐、58
刘龙图、59
刘任、60
刘若还、61
刘参常、62
刘德洪、63
刘月清、64刘柏(涣) 、65
刘恕、66
刘元高、67
刘安世、 68
刘凝之、69刘格。
刘邦于秦末建立大
汉皇朝,后人
刘盆子于新末年建立赤眉政权(刘邦-刘肥-刘章-刘喜-刘延-刘义-刘武-刘顺-刘宪-刘盆子),公元23年二月,
绿林军领导者
王匡、
王凤等人拥立
刘玄(刘秀族兄)为帝,恢复汉朝国号,建立的更始政权,自称
玄汉王朝。
刘秀汉高祖
刘邦→汉文帝
刘恒→汉景帝
刘启→长沙定王
刘发→舂陵节候
刘买→郁林太守
刘外→巨鹿都尉
刘回→南顿令
刘钦→汉光武帝
刘秀,建立
东汉、中山靖王
刘胜之后
刘备建立
蜀汉。
四房
刘交后代刘裕于晋末建立
刘宋政权。1130年
刘豫建立大齐。
刘氏典故
刘累御龙
故事先见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古时候有人畜龙,故有
豢龙氏,有御龙氏之国。昔日有个飂国,其君名叔安,有个后代叫董父,实甚好龙,能根据龙的嗜好和习性来喂养它,龙多归他饲养,他驯服了龙,并以此服事帝舜。舜赐他姓董氏,官名豢龙,封地在鬷川,鬷夷氏就是他的后代。故帝舜时,世代就有畜龙的官。到了夏代有个君王名叫孔甲,其德能顺于天,天帝就赐给他河、汉各二,共4条龙,各有雌雄。孔甲不能喂养,也没有找到豢龙氏。当时陶唐氏帝尧衰微后,他的子孙中有个叫刘累的,曾向豢龙氏学过养龙,就前来为孔甲养龙。孔甲为了嘉奖他,赐他为御龙氏。后来一条雌龙死了,刘累就暗中把死龙做成肉酱让孔甲吃,以讨好孔甲。不久,孔甲发现有问题,要追回那四条龙,刘累畏惧而逃跑到鲁山县。
杜伯索命
杜伯名平浓字恒,仕宣王,拜谏议大夫,华夏杜氏始祖也。
周宣王四十三年(公元前七八五年),宣王昏庸无道地将杜伯无辜杀害。
宣王的一个妃子叫女鸠,见杜伯英俊,顿起淫心,欲与伯私通,伯断然拒绝。女鸠怀恨在心,便在宣王面前谎言:“杜伯想和我交欢。”宣王听信谗言,把杜伯囚禁在焦地。派薛甫和司空锜去杀杜伯。杜伯的好友左儒九次劝谏宣王,宣王生气的说:汝薄君而厚友也。左儒回答:君道友逸,则顺君以诛友;友道君逆,则顺友以违君。宣王怒道:易而言则生,不易则死。左儒说:士不枉义以畏死,不易言以求生,臣能明君主之过,以正杜伯之无罪。宣王即将杜伯与左儒一并诛杀。
杜伯惨遭枉死前,对天喊冤:“吾君杀我而不辜,若以死者为无知,则止矣;若死而有知,不出三年,必使吾君知之!”
三年后,周宣王带领诸侯和大臣在镐京狩猎场打猎,中午,突然出现一人驾着白马拉着的白色车,戴着红帽子奔来,弓搭搭箭,将宣王射死,之后,这人立刻自杀。有人说这是杜伯的“鬼魂”出现,也有人说这是一位为杜伯报仇的义士。
宣王死后,
周幽王为杜伯平反昭雪,并立祠以表其忠,名曰杜伯祠,也叫右将军庙,墓称 杜陵。
荣公积德
刘荣字仁,历世修家,富有百万,积善布施。有恩与人,后来家财施尽。一日有福德仙人亦向求借,家已无银,荣公解手上玉镯给他。仙人自言家住江西赣州府宁都县太华山铜鼓村。至明年八月十五中秋节,请驾至草舍,如数归还。至期公依其言,偕孙刘邦从江苏徐州同往太华山。到了铜鼓村,果见山环水秀,清幽雅趣。仙人前来迎接,设宴相待,酒至半酣,荣公似醉假寝在座。其孙刘邦似觉山岩倏忽欲坠,急走十二步,一跌,又走十二步又一跌,回头一看,并无屋宇,只有坟墓一座,仙人正在山顶呼龙。荣公被生葬在龙穴中,名人形脐穴。至今其坟可远见,而不能近登。裔孙扫墓只得在山下遥祭。墓现在江西省宁都县东韶乡汉口村凌云山(海跋高达1462米),村民传颂是“天子墓”“天子地”即荣公墓。后刘邦得天下,传24主帝位,皆此
刘荣吉穴仙人葬胶荫佑也。
斩蛇起义
刘邦做
沛县亭长的时候,为县里押送一批农民去
骊山修陵。途中大部分人都逃走了。刘邦自己度量,即使到了骊山也会被
按罪被杀。于是走到
丰县西的涸泽地带就停下来,饮酒大醉,夜里干脆就把剩下的所有农民都放了。并且对
他们说:“你们都走吧,我从此也要逃跑了。”这些农民中愿意跟随刘邦的有十多个。刘邦带醉行走在丰西泽中,让一个农民在前面探路。这个人回来说:“前面有一条大蛇挡路,我们还是回去吧”。刘邦趁着
酒劲说:“大丈夫
独步天下有什么害怕的!”于是走到前面拔剑将蛇斩断。蛇从正中间被分为两段。走了几里地,刘邦醉得倒下睡着了。刘邦队伍中走在后面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一个老太太在路边连夜放声啼哭。问她为什么这样伤心,说:“我儿子被人杀了,所以痛哭”。问她儿子为什么被杀,说:“我儿子是
白帝子,变成蛇横在路上,现在被
赤帝子杀了,所以我很伤心”。人们以为她胡说八道、散布谣言,想打她,这个老太太突然不见了。后面的人赶到前面,
刘邦才醒过来,人们报告了他这一情况。只有刘邦心里觉得很高兴,心生自豪感,跟随他的人越来越敬畏他。
秦始皇曾经说:“东南方向有
天子气”。于是亲自东游来验证,刘邦怀疑秦始皇说的就是自己,就躲了起来,藏到荒凉的
芒砀山的深山老林中。
吕雉和其他人都寻找他,每次都能在人迹罕至之处找到。刘邦觉得奇怪,就问是怎么回事。吕雉说:“你在的地方头上总有云气凝结,所以我们根据这一现象总能找到你”。刘邦听了很高兴,
沛县中的人知道后,许多人都来归附
刘邦。
刘信治舒
刘信,羹颉侯,汉高祖
刘邦的侄子,以
中郎将从军击
韩王信。高祖七年(前200)封羹颉侯,食邑于舒。他上任伊始,鉴于“龙舒水源出西山之峻岭,势若建瓴”,而岗区多干旱,是年十月,在七门山下开
七门堰,引龙舒水(今
杭埠河)灌田约800顷。东汉建安五年(200),
扬州刺史刘馥、明宣德年间(1426—1435)
舒城县令
刘显又相继疏浚扩建,灌田扩大到1500余顷。本县人民
曾建“三刘祠”纪念他们。七门堰,为安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该堰位于今舒城县
新街乡七门堰村的七门山下。
亲尝汤药
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
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
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
仁孝之子。
有诗颂曰︰
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後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己亥日,刘恒病死于长安
未央宫。死后的庙号为
太宗,谥号为
文帝。 后人为了纪念他的伟业和仁政以及他的孝道,将其列为
二十四孝之第二孝。
燃藜夜读
传说有一天,
刘向刘向果然成为一代著名学者宗师,在中国文化史上建立起不朽伟业。
刘胜好酒色
刘胜喜好酒色,生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并认为诸侯王应当日听音乐,玩赏歌舞美女。其兄赵敬肃王
刘彭祖指责说:“兄长为王,专门代官吏治事。为王应当日听音乐,玩赏歌舞美女。”刘彭祖说:“中山王只管奢侈淫乐,不辅佐天子安抚百姓,怎能称为藩臣!”但刘胜还是沉迷于酒色之中,因没有对皇帝构成威协,刘胜自始至终,
元鼎四年(前113年)二月,刘胜去世,终年五十三岁,谥号靖,史称
中山靖王。
桃园结义
刘亮仕魏
进入南北朝刘祐连迁中山,后任蔚州刺史,到其子刘持真任
镇远将军、领民酋长迁洛阳。其孙刘亮(507年—546年,本名刘道德)少时豪迈洒脱,有纵横天下之谋,身材魁梧雄健,看到他的人都害怕他。初以
都督身份随
贺拔岳西征,解除岐州之围,攻打侯伏侯元进、
万俟道洛、
万俟丑奴等,因功授任
大都督,封广兴县子。
永熙三年(534年),
侯莫陈悦杀害贺拔岳,刘亮和诸将领迎立
宇文泰。侯莫陈悦被平定后,其党羽豳州刺史孙定儿据城不降,拥兵数万。宇文泰命刘亮攻打孙定儿,刘亮指挥兵士斩杀孙定儿,贼众恐惧望风归降。宇文泰设置十二军时,刘亮统领其中一军。每次征战,常和
怡峰同为骑兵将领。北魏孝武帝
元修西迁时,刘亮因迎驾之功,授任
使持节、
右光禄大夫、左大都督、南秦州刺史。
大统元年(535年),刘亮因收复潼关之功,升任
车骑大将军、
仪同三司,改封饶阳县伯,不久任
侍中。刘亮随宇文泰擒获
窦泰、收复弘农、参与
沙苑之战,皆立战功。因功升任
开府仪同三司、
大都督,进封长广郡公。刘亮以勇敢闻名,为当时名将,加之数次陈述计策,大多合乎时机,宇文泰曾将他比作诸葛亮,并赐名亮,赐姓侯莫陈氏。大统十年(544年),任东雍州刺史。大统十二年(546年),刘亮去世,时年四十岁,追赠太尉,谥号襄。
唐代大儒
刘禹锡(772年—842年),汉族,
唐代大儒、哲学家、
文学家、
诗人,有“诗豪”之称。
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
柳宗元并称“
刘柳”,与
韦应物、
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
刘白”,有《
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
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
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石壁避难
唐僖宗乾符年间,
黄巢叛乱,海内骚然,居民流离转徙,时有翰林大学士、观察使
刘天锡弃官携父
刘祥,避居福建汀州府
宁化县之石壁洞。后世子孙遂尊刘祥为刘氏入闽始祖(即刘氏中代始祖)。自是枝条蕃衍,德业益宏,名臣硕儒,先后辈出,宦业行谊,史不绝书。积厚流光,蔚为闽汀望族。
舍身取义
宋时 “
靖康之变”后,京城陷落,
刘韐被调到禁中护驾。宋朝廷割地赔款,向金人屈膝求和。刘韐被迫出使与金人议和。金人知道刘韐是良将,派相当于宰相的仆射
韩正出面劝降,还答应只要刘韐归顺,就任命他当仆射。
刘韐昂然写下遗书:“国破圣迁,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便沐浴更衣,悬梁殉国,年六十一。高宗
建炎初赠
资政殿大学士,谥忠显。事见《宋名臣言行录续集》卷三,《宋史》卷四四六有传。
开七入粤
宋时,三国蜀汉主刘备的次子刘永的后裔刘仕(任)出任河南宣抚使。至宋末,刘仕(任)后裔刘龙的第七子刘开七官授潮州总镇,举家迁徙广东,后代以
刘开七为刘姓入粤开基始祖。刘开七御寇而亡后,其子刘广傅官授江西瑞金县令。刘广傅有14个儿子,83个孙子,分居江南并陆续向四外扩散,遍及东南各地以及湖南、湖北、四川、云贵等省,甚至播迁至港、台和东南亚各国。
士全反元
刘士全于元末加入明教参与广东举事,后投
陈友谅为将守
翁源战败归
明。
战死萨尔浒
萨尔浒之战中,刘开七的十五世孙
刘招孙十分骁勇,力战不屈,徒手杀死几个敌人,可惜最后依然战死沙场。
必达南逃
刘必达是
刘广传十六世裔孙,原籍韶州府翁源县,于明末乱世随父家元入赣,住大余,娶妻冯氏生子敏。清初从军禄营,有战功于顺治戊戌年(1658年)季春月受封于赣,官授皇清千总,清顺治末期反清义军四起,一时间兵贼不分,天下大乱,在乱世中元配冯氏失散下落不明,1661年必达公隧抱长子敏南迁,奔至高粱信邑北泮落户,继娶钟氏,创基立业,此祖与祖妣钟氏葬射塘坡共坟,美女照镜形。在
白坡村门楼屋建始尝公祠一座。
偷师学艺
清代同治五年(1866年),由于江西景德镇的陶瓷闻名天下,广东信宜水口村民
刘朋为了发扬横茶村的陶器文化,决定到景德镇碰碰运气。然而那个时候,景德镇的制陶秘笈从不外传,为了顺利“入境”,刘朋便装聋扮哑,以一个残疾杂工的身份混入了
景德镇。三年来,他在景德镇小心翼翼,忍辱负重,学到了不少制陶技巧。有一天,他正在干活时,发现了景德镇的师傅正在制作青釉。那个时代,景德镇的青釉瓷制作工艺已达到高峰,青釉则是一种极为神秘的
陶瓷涂料。当他看着师傅将青色的氧化氯粉、玻璃粉和胶粉等材料倒入大容器,再用清水稀释成那泛着一点青绿色的宝贵涂料时,一股激动欣喜之情在心底泛滥开来,回到横茶村,与其子
刘怀勋开办了他的奇玉陶瓷厂,生产釉花窗、栏杆和花盆等产品,横茶村的陶器文化从此便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地延续至今,成为当地一带一路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