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以后相继设郡、州、署,至今历时1800多年,最大的郡是东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的
左冯翊。左冯翊辖今
陕西省
渭河以北,
泾河以东的洛河下游地区,周境长约800公里、东西长约250公里的
关中东部、北部、南部辽阔富饶的区域,郡府原设今
高陵县,东汉末年移至临晋(今
大荔县)。
左冯翊的名称由秦掌治京师的内史发展而来。
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分内史为左、右内史。
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左内史为左冯翊。冯,意为辅;翊,意为佐,冯翊二字完整地可以读解为辅佐。那改左内为左冯翊就以理解为这是一个辅佐君王的一个重要职位,职为太守。太守秩
中二千石(秩指官的品级、俸禄),
银印青绶,与
九卿同,得“独奉朝清”,
三辅之一(三辅指
左冯翊,
京兆府,
右扶风)。虽然左冯翊职位相当于郡守,但他的地位远远在郡守之上,无疑是君王看重的显赫人物。
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
曹操薨,子曹丕代汉,是为魏文帝,将左冯翊改为
冯翊郡,郡署设临晋。公元265年
司马炎逼魏主禅位自立,是为
晋武帝,年号泰始元年,至晋武帝去世的前一年太康十年(公元289年)改临晋为大荔。从晋元帝
大兴元年到
晋安帝义熙十一年(公元318年-415年)仍沿称大荔。公元416年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到公元425年
宋文帝元嘉二年,复名临晋,隶属冯翊郡。
此后160年间,州、郡、县建制随着更朝换代变化频繁。
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
武乡郡(今大荔县),实行州、
县制,保留
同州(今大荔县)。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同州改为冯翊郡,并改武乡为
冯翊县,连同朝邑县(今大荔县
朝邑镇)也隶属冯翊郡。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废冯翊郡为同州。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同州又改为冯翊郡。五代时期(公元907年—960年),沿设同州,州衙所在地设冯翊县。宋、金两代冯翊置为县治,仍属同州。
元世祖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废冯翊县,地归同州直辖。
后800多年间,冯翊作古地名不再在行政建置中沿用,但它承载的厚重历史并不被邑人所忘,清代朝邑县有
华原书院,
同州府地有冯翊镇、冯翊书院,许多大户人家也以冯翊命名家庭或家族的
堂名,诸如
雷姓冯翊堂、
李姓冯翊堂、王姓冯翊堂等等,就连人名、街道名也有以冯翊命名,今
大荔县城就有一条冯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