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千牛卫”的前身可以追溯到
北朝。 “左右千牛卫”正式得名,始于
唐代。当时,“左右千牛卫”是
大唐南衙“
十六卫”之二,不领
府兵,专责“掌执御刀宿卫侍从”,是皇帝内围贴身卫兵。
晚唐以后,随着“
府兵制”的瓦解、“南衙
十六卫”的衰败,“左右千牛卫”也逐渐变得
徒有虚名,变成了虚衔的一部分。
五代、
宋、
辽、
金,皆是如此。
背景介绍
南衙卫兵就是“
十六卫”,是国家军队。
唐朝实行“
府兵制”,在“南衙十六卫”中,除左右千牛卫和
左右监门卫不领府兵、只负责警卫外,前“
十二卫”都
遥领全国
府兵。
北衙禁军由“北门屯营”逐渐发展为“
北衙六军”等,其中最为有名的一支就是“
羽林军”。
北衙禁军是
皇帝私人军队,是“
募兵”,由皇帝亲信指挥。
南北衙
禁卫军共同
卫戍皇宫和
京师,并相互
牵制。但
盛唐之后,“南衙府兵”逐渐
衰败,“
北衙禁军”逐渐成为中央政权的依靠。
由来
千牛刀
《
庄子·
养生主》说:﹝
庖丁﹞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于是,有一种帝王随身携带的防身御刀,叫做“千牛刀”,名字就是典出《
庄子》,寓意“锐利可斩千牛”。
关于“
千牛刀”的记载,较早可见于
萧子显(
萧道成的孙子,约公元489至537年)《
南齐书》:“玉夫(杨玉夫)与其党陈奉伯等二十五人同谋,于毡屋中取千牛刀杀苍梧王(
南朝宋“后废帝”
刘昱)”。说的是一场著名的
宫廷政变:
南朝宋元徽五年(公元477年)七月七日半夜,杨玉夫和杨万年潜入
仁寿殿,乘
刘昱熟睡如泥时,用皇帝刘昱自己的
千牛刀杀掉了
皇帝。
千牛备身
后来,
北朝北魏的时候,出现了一种高级禁卫武官,他们除了负责皇帝的安全,还掌执御刀“千牛刀”,这种禁卫武官就是——“千牛备身”。
千牛卫
最初“千牛备身”出现的时候,似乎并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统领这些
武官。后来,北魏孝明帝中期出现了“领左右”,很可能就统领着“千牛备身”。再往后,历朝历代统领“千牛备身”的
机构名称不断变化,在
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称“左右千牛府”,到了
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改为“左右千牛卫”。
这样看来,“千牛卫”,正是因为它统领着禁卫武官“千牛备身”而得名。
历史渊源
综述
总示意图:领
左右府 —〉 左右领左右府 —〉左右备身府 —〉左右领左右府 —〉 左右千牛府 —〉
左右奉宸卫 —〉 左右千牛卫
“
千牛卫”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统领着一类高级禁卫武官——“千牛备身”。
这种武官,执“千牛刀”常备君主身边,所以得名“千牛备身”。
而“千牛刀”的名称,则典出《
庄子》,意为“锐利可斩千牛”。
如果人们把“千牛备身”的出现当作“千牛卫”发觞的话,那么“千牛卫”的历史就可以追溯到
南北朝了。
北朝
“千牛备身”最迟出现于北魏
宣武帝初年,与“
武卫将军”同为皇帝亲信,宣武帝“
置之左右”、“出人禁中,无所拘忌”。在机构上,与“直阎将军”同隶属于“
领军将军”。到了
北魏孝明帝中期出现“
领左右”(北魏“
领左右局”,属
门下省领导)后,“千牛备身”才隶属于“领左右” 。
到了
北齐,“千牛备身”为“
领军府”下“领左右府”(“
领左右将军”)所统辖。
西魏,“千牛备身”亦为“领军府”下“领左右府”所统辖。
北周,禁卫分为左右
宫伯和左右
武伯两大系统,左右宫伯麾下的左右中侍、侍、前侍、后侍、骑侍等职相当于以前的千牛备身等侍从官。
隋
隋初,改革
北周之制,设置十二府以统率禁卫之兵。设有“左右领左右府”,统“千牛备身”。
开皇十八年,设左右备身府,亦统“千牛备身”。大业三年(607),
隋炀帝将十二府增改为十二卫四府,合称十六卫府或十六府(后人习惯上也称十六卫)。 此时原“左右备身府”被改为
左右骁卫,而“左右领左右府”则 被改为“左右备身府”,专统“千牛备身”。
唐
唐代的沿革,有两种说法:
1.综合《
唐六典》和《
通典》,贞观中,(左右备身府)复为左右领左右府;显庆五年,始置左右千牛府;龙朔二年,改左右千牛府为左右奉宸卫;
神龙元年改为左右千牛卫。
2.《
唐会要》说,武德初,为左右府;显庆元年,改为左右千牛卫;龙朔年,改为左右奉宸卫;咸亨年,复为左右千牛卫。
盛唐之后,“
府兵制”逐渐瓦解,权力中心从“
南衙”逐渐转向“
北司”(
北衙),“南衙十六卫”逐渐衰败,变得徒有虚名,“左右千牛卫”当然不例外。
五代
虚衔。各国由诸蕃割据而来,原来的六军十六卫(北衙六军和南衙十六卫)不复存在,但各国都沿用设置了
大唐六军十六卫的名号(仅仅是“名号”而已),这些名号,到后晋才取消。更详细资料暂缺。
宋
北宋,府兵制早已土崩瓦解,“南衙十六卫”更是不复存在。只是沿用大唐十六卫的名号设置了“
环卫官”十六卫。但是,宋朝的“十六卫”只是一种虚衔。因为它们并不是职能机构,只是设有“
上将军、大将军、将军”等官职,没有职能、没有权力、没有属兵、没有定额。
前六卫又各有
中郎将和郎将(“左右千牛卫”没有)。将军以上既以宗室充任,亦用途武臣赠典;大将军以下又作为武臣责隆
散官。
南宋初停。至
宋孝宗隆兴中复置。
一般被授以环卫官的有这么几种人:
1、从
藩镇退下来的节度使,一般授以环卫大将军、或上将军。如
武行德、杨廷璋等。
2、被贬的将官。如
曹彬,歧沟关败后就去天平节度使衔,绶环卫官。
3、统一战争俘虏来的小国国君。如南唐后主
李煜国破降宋,俘至
汴京,被
宋太祖封为
右千牛卫上将军;湖南
周保权亦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
4、驸马、国舅一类的人。如
王承衍,
王审琦的长子,封
右卫将军,又将公主下嫁与他,这也是杯酒释兵权时承诺的婚约。
由此可知,作为“十六卫”之二的“左右千牛卫”,在宋代,不是职能机构,只是一种虚衔,曾经被用来封降君。
辽金元
辽金亦曾设置六军十六卫名号,元以后废。详细资料暂缺。
机构组成
北齐
北齐领左右府。领左右将军一人;左右备身正、副都督,并四品上;千牛备身,第六品下。
隋
隋左右领左右府。
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掌侍卫左右,供御兵仗。
领千牛备身十二人,掌执千牛刀;备身左右十二人,掌供御刀箭;备身十六人,掌宿卫侍从。
左右置长史、司马、
录事及仓兵二曹参军事、
铠曹行参军。
炀帝改左右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
置左右备身郎将一人,直斋二人统之。
唐
大唐贞观中,复为左右领左右府。
显庆五年,始置左右千牛府。
龙朔二年,改左右千牛府为左右奉宸卫。
神龙元年,改为左右千牛卫。
左右千牛卫,将军各一人(
唐六典、通典的说法,可信),
从三品;中郎将各二人,
正四品下。神龙二年(通典说法;唐会要则说是“神龙元年二月十九日置”),各置大将军一人,
正三品。
千牛备身各十二人(龙朔二年,改为左右奉裕。咸亨初复旧。
垂拱二年,又改为奉裕。神龙元年复旧);
备身左右各十二人;
备身一百人;
主仗一百五十人。
(大唐改千牛左右曰千牛备身,初置备身、主仗。)
职责:
左、
右千牛卫大将军。将军之职,掌宫殿侍卫及供御之仪仗,而总其曹务/总判卫事,将军副之。中郎将通判卫事,掌供奉侍卫,以贰将军及诸曹之务。
左右千牛备身掌执御刀宿卫
侍从。皆以高荫子弟年少姿容美丽者补之,
花钿绣服,衣绿执象,为贵胄起家之良选。
备身左右,执御刀弓箭宿卫侍省。
备身,掌宿卫侍从。
凡千牛备身、备身左右执弓箭以宿卫,主仗守戎服器物。
凡受朝之日,则领备身左右升殿,而侍列于
御座之左右。
若亲射于射宫,则大将军、将军率其属以从。
凡千牛备身、备身左右考课赐会及禄秩之升降,同
京职事官之制。
凡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以御刀仗升殿供奉者,皆大将军、将军率而领之,而中郎将佐其职。
凡侍奉,禁横过座前者,禁对语及倾身与阶下人语者,禁摇头举手以相招召者。若有口敕,通事舍人承受传声于阶下不闻者,则中郎将宣告之。
长史掌判诸曹官吏之来务事。
录事参军掌印发,勾检稽失。余如左、
右卫。
兵曹掌文、武官及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之簿书,及其
勋阶、考课、假使、禄俸事。
胄曹掌甲仗之事。
凡御仗之物二百一十有九,羽仪之物三百,自千牛以下各分而典掌之。
其当上日,执御刀、御弓矢之外,仍量备弓箭以入宿。
每月,主仗当上,则配其所职。若在行从,则兼骑曹之任。余同左、右卫。
主要武官
千牛备身 —〉 千牛备身 —〉
千牛左右 —〉千牛备身 —〉左右奉裕 —〉千牛备身 —〉左右奉裕 —〉千牛备身
左右备身 —〉
备身左右 —〉
司射左右 —〉备身左右 —〉备身左右
无 —〉备身 —〉 无 —〉备身 —〉备身
无 —〉主仗 —〉主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