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
籍贯在山东的人
山东人,中国受孔孟思想文化影响最深的群体,有情深似大海,义重如泰山,忠心黄河长的优良传统,一般指长期居住在山东并一般说山东话的人,或出生地、户籍在山东的人。山东人并没用很严格的定义,使得其总人口不好统计,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山东省人口数,人数可超过一亿。
优良品质
认同感强
山东人出门在外靠老乡,无论走到天南地北,山东人见到山东人都有一种强烈的亲近感、信任感。这也是因为山东人与山东人之间有齐鲁文化作纽带。齐鲁文化是天南地北山东人共有的思想基础和文化认同
山东人继承“周孔遗风”,坚持“孔颜人格”,历朝历代名人名家辈出。所谓“周孔遗风”就是“知礼逊,习俗节俭,人多读书,士风彬彬,贤良宏博”。所谓“孔颜人格”,就是忠实厚道、豪爽豁达、勤俭朴实、吃苦耐劳、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等人格形象。
济南大明湖湖心有座亭子叫历下亭,唐朝时著名诗人杜甫与书法家北海太守李邕相聚于此,留下了一幅楹联:“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据粗略统计,《二十四史》中涉及到的山东人有1000多位。
先圣左丘明齐国姜尚,儒圣孔子,亚圣孟子,墨家墨子,军圣孙子,兵圣孙膑,五行邹衍,和圣柳下惠,巨匠鲁班,齐国管仲齐桓公鲁襄公东方朔医圣扁鹊,笔圣蒙恬(秦朝蒙阴人,大将,传说毛笔发明者),算圣刘洪(东汉蒙阴人,珠算创始人,天文历算学家),算盘徐盛,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农圣贾思勰,文学评论鼻祖刘勰,爱国词人辛弃疾李清照,张养浩,短篇小说家蒲松龄等,汉高祖皇后吕雉是山东单县人,单县现今隶属菏泽市,高祖刘邦刘氏家族集中生活在山东和江苏苏北一代。后汉三国里的山东名人更是不少:诸葛亮兄弟一族---琅邪阳都县人(山东沂南县蜀国大臣 宰相 辅政国师,诸葛瑾吴国大臣 大将军,诸葛恪吴国诸葛瑾长子 太守 大将军,太史慈---东莱黄人(山东龙口人)吴国武术奇才 大将军,刘表一家子---山阳高平人(山东鱼台东北)汉室正统 投向于曹操雄踞荆州,立学校、修礼乐武宣皇后卞氏,山东临沂人,曹操之妻,曹丕曹植之母。程昱---东郡东阿人(山东阳谷县人水浒中 武松老乡) 至三国时期曹魏谋士名臣,于禁---泰山钜平(山东泰安)曹魏大将军,李典---山阳钜野人(山东金乡县人)曹魏大将军,孔融---鲁国(山东曲阜)曹魏名士名臣 建安七子之一都是齐鲁文化熏陶出来的杰出代表。
重视“忠孝两全”
二十四孝》中“孝动天地”的24个故事有10个出自于山东:孝感动天的虞啮指心痛曾参单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为亲负米仲由(字子路,春秋鲁国人),鹿乳奉亲的剡子(春秋郯城人),戏彩娱亲的老莱子(春秋楚人,隐居蒙山之阳),卖身葬父董永(东汉高青人),行佣供母江革(东汉临淄人),卧冰求鲤的王祥(晋代琅琊人),闻雷泣墓的王裒(魏晋昌乐人)。
山东人本性仁厚,对上讲忠诚,对朋友讲义气,对前辈讲孝敬。一旦他们认准了值得为之忠心耿耿的人或事,就会忠诚有加,不会有丝毫懈怠。忠君保国,是这种精神的集中体现。
从秦汉拓土开疆的将领蒙恬蒙毅家族,到汉朝吴起一句:犯我强汉天威者虽远必诛!更能体现山东人的豪情壮志与家国情怀。而汉代赤眉起义盘踞泰山地区又是一座汉代起义高峰。到王莽建立新朝又成了山东出的唯一的皇帝。
到了唐朝开国秦琼程咬金(也被称为半个皇帝),李绩,更是为大唐奠定威名远播。而唐末枭雄黄巢的起义运动又是一个起义高峰,黄巢也被称为半个皇帝。
爱国词人辛弃疾(济南历城人)、李清照(济南章丘人),在词作的感情基调上,都贯穿着抗敌报国的情怀。辛弃疾坚决主张抗击金朝,反对妥协投降,在临终之时,还大喊:杀贼、杀贼!抗金报国之心至死不渝。
李清照也是一位气节高尚、性格刚毅、洒脱不羁的爱国女性。突出表现在她关心国家民族命运,深切同情陷于外族入侵的劳苦大众。
民族女英雄杨妙真(山东益都人),金末红袄军的杰出女领袖,号“四娘子”,善骑射,人称一杆梨花枪天下无敌手。是我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上少有的女领袖,她的许多抗击金兵、骁勇善战的故事,一直在山东民间广泛传颂。
元朝与高丽联军两次征日战争中,登上日本本土的两位中国将领,分别是山东范文虎,和山东刘复亨,虽战果最终失败,算是开创华夏对外海上作战先例,以及登陆本岛作战的第一将和最早尝试。
明代女子起义将领唐赛儿。是比较早的反抗统治阶级暴政的女子作为主导的农民起义。
抗击倭寇的著名将领戚继光(山东蓬莱人),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在戚继光少时,东南沿海倭寇为患,他刻苦学文习武,誓平倭贼。后乡试中武举,负责督修海防设施,训练海上营卫,练就了一支军纪严明的劲旅,史称“戚家军”。他率领这支军队痛击倭寇,连连告捷。时人誉为“足称振古之名将,无愧万里之长城”。而同时期还有山东抗倭将领邢阶,山东泰安人,第二次明朝高丽抗倭总兵。
山东威海甲午海战 北洋水师的山东将士代表,甲午战争山东左宝贵扶清灭洋的山东义和团,再到民国前期北洋政府最后一任总理潘馥,民国军人楷模,抵日爱国将领吴佩孚,又到东北抗日牺牲第一少将韩家林(马占山得力副将),更有抗日第一儒将 张自忠,关内第一战长城抗战的赵登禹将军,拱卫北京的宋哲元,盟军赞誉的铁军-七十四军军长-陆军王老虎-王耀武 ,空军王老虎-王叔铭,牺牲最年轻将领-三十岁的方叔洪,黄埔抗战三李的李延年,李玉堂李仙洲,其中李玉堂三保长沙被誉为泰山军微山湖上静悄悄的铁道游击队地雷战山东游击队,山东抗战的打胜仗台儿庄大战…………
追求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讲做人,就是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官员要做百姓的表率,教师要为学生的师表,长辈要为晚辈树立榜样,前人要做后人的楷模。“立功”,讲做事,就是要为国家、民族作贡献,为黎民百姓谋福利。“立言”,讲学问,就是要会写文章,著书立说。通过立德、立功、立言,可以做到名垂青史,流芳百世。这种理念,对启动人们的进取精神,很有作用。
一战中,确立中国北洋政府一战胜利国地位,当推首功二十万援助西欧山东华人工兵团,虽除却山东北洋将领因素外,更多的是山东人的吃苦耐劳,在一战中修筑工事和运输军火的认真谨慎和传统儒家礼仪给予欧洲人深刻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山东总人口4000万,其中男子2000万,除去老弱病残,青壮年男子最多不过1000万。然而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却有1100万人次支前,100万人当兵,22万人牺牲。 国共内战后期阶段,随着共产党军队往江南推进,山东有10万干部下江南,开辟和建设新的解放区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出兵百万赴朝鲜半岛作战,其中山东将士28万,有2万人长眠在朝鲜战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震将军率领的二十万人的野战军,在新疆就地转为生产建设兵团。为了解决兵团老战士的婚姻问题,山东姑娘8000人应征入伍,义无返顾地奔赴新疆。
山东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比较多的省份。著名的农民起义有:隋末的瓦岗寨起义,唐代的黄巢起义,宋代的梁山泊起义等。那些起义军的领袖人物都不同程度地带有齐鲁文化的印记。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涌现出著名模范人物曾广福张富贵、郭占一、李田英、郝建秀、徐建春、王杰、时传祥、焦裕禄、孔繁森、王乐义、许振超、张海迪,为梨农服务发尚进大等。
清代以来,山东人“闯关东”形成移民潮。到1911年,东北人口约1841万,移民人口约1000万,其中山东移民约700-800万。1912-1949年,山东人闯关东的总数竟超过1830万,除去回返者,留住东北的山东人有792万之多。东北的大开发,山东人居首功。
家庭观念
山东人具有一套特殊的家庭价值体系中国社会是“国与家”的结合,是一个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社会方方面面都带有浓厚的家庭色彩。齐鲁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始终对山东人的人生价值取向起着主导作用,其中“齐家”占中心地位。人们常说,不能齐家,何以治国平天下?可见,“齐家”是山东人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山东人讲究“父母在,不远游”,既有“孝”的成分,又反映其家庭观念比较强烈。齐鲁文化提倡“忠孝节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使家庭中每个成员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各安其位,各行其是,长幼有序,和谐相处。这样就促成了山东人的家庭特别稳定。
山东妇女特别是家庭主妇有着高严格的要求。山东家庭中对男人女人在家庭中的分工要求很明确,概括为“男主外,女主内”。妇女们肩负着家庭的全部重担和教育子女的责任。她们需要恪守妇道,“三从四德”(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容、妇言、妇功。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轻浮随便;言语要会随意附义,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妇功是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经过两千多年的熏陶,一代代传承,山东妇女特别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贤良守节,忍辱负重,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她们给家庭带来温暖,为社会做着贡献。孔子之母,孟子之母,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近代以来,山东又涌现出成千上万的红嫂、好军嫂、石油大嫂、兵团大嫂等。但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这样的要求招致女权代表的批评。
地域民众
社会相对比较稳定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事事处处讲究“齐之以礼”,而齐国最讲究“尊王礼邻”。受此熏陶,山东历来有礼邻奉上的美德,尊首长,敬父母,礼师长,对附近的人以礼相待,邻乡、邻里、邻居、邻业、邻人等相互帮助,和睦相处。因此,相对来说,山东的社会比较稳定,社会风气比较好。
钱穆指出“中国各地区的文化兴衰,时时在转动,比较最能长期稳定的,应该首推山东省。若把代表中国正统文化精神的,譬如西方的希腊,则在中国首先应推山东人。自古迄今,山东人比较最有做中国标准人的资格。他们最强韧、最活跃;大圣人、大文学家、大军事家、大政治家,各种伟大典型的人物都有。既能平均发展,还能长时期维持不坠。”
重义轻利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从而造就了数不清的反对见利忘义、讲究义利并重的“儒商”的出现。成就了一大批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著名企业和企业家。自清代到民国,山东就出现了鲁商(即儒商)群体。其优秀代表就是民族资本家苗海南。改革开放以来,又涌现出数以万计的当代企业家。他们的共同特点,一是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二是坚持齐鲁文化的优良传统,实现了经商与做人的平衡。
重视教育
山东人“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一直比较浓厚。从社会来说,再难,不能不办教育。从父母来讲,再穷,不能耽误孩子上学。从子女来看,再苦再累,也要好好学习,学成之后回报父母,服务社会。这些观念,深深扎根于一代代山东人内心当中。山东现今有全日制大中小学在校生1500万人,其中大学在校生150万人,为全国之首。全国高考统一命题的时候,山东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在全国与江苏同处最高之列,高出北京地区100多分。
地域自豪感强烈
山东是儒家创始人孔子和孟子的故乡,山东人常以“与圣人同乡”为荣,酷爱自己的家乡。中国有两个地方的人爱夸自己的家乡:一是山西人,爱唱《人说山西好风光》;一是山东人,爱唱《谁不说俺家乡好》。
弊端
其民受益于其地,也受制于此。譬如多数山东人乡土观念凝重、官本位意识浓厚、盲目服从上级,商业意识滞后、思想相对保守,固守其方言令外人感觉土气,豪爽过激令人感到不够礼貌等。
形成原因
山东人身体素质的形成,主要因素是食品构成的多样性、季风气候的多样性、地形条件的多样性,三条。
山东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主要也有三条:一是长久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历练;二是不绝的农民战争的考验;三为齐鲁文化的全面深刻影响。
这造就了山东人那种特殊的素质和气质。无论走到哪里,都很容易从言谈话语、举手投足、待人接物中辨认出他们来。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4 10:29
目录
概述
优良品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