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姑庵(Nunnery)是尼姑即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教徒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释义
尼姑即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教徒。尼姑(Buddhist nun)
佛教称谓。比丘尼的俗称。女子出家后受过具足戒者。
比丘尼为梵文Bhikssuni的音译,亦译作比呼尼等。意译为乞士女、除女或薰女;亦称
沙门尼或简称尼。比丘尼(梵bhiks!uni^,巴bhikkhuni^,藏dge-slon%-ma)
指归入佛门,受持
具足戒的女子。五众、七众之一。又作苾刍尼、■刍尼、备刍尼、比呼尼等。意译除馑女、乞士女、沙门尼、除女、薰女等。略称尼或尼僧。
依《
大爱道比丘尼经》所载,比丘尼的出家,始于佛陀的姨母
摩诃波阇波提(大爱道),她誓守
八敬法,而被允许出家受戒。
在我国,依《
比丘尼传》卷一所述,
西晋·
建兴年间(313~317),尼僧
净检从西域沙门智山剃发、受十戒。
升平元年二月(357),请昙摩羯多立比丘尼
戒坛,净检等三人共于坛上受具足戒,这是我国比丘尼的开始。
在日本,
司马达等之女善信等人从
高丽僧惠便出家,后至百济受具足戒,是其
滥觞。
关于比丘尼的戒律,在
佛灭后、部派分裂以前,教诫极严。至部派分裂再分裂后,对比丘尼较为放宽。
然而,因相传女人障重,故戒条亦多,依《
四分律》所载,比丘须守二五0戒,比丘尼则须守三四
八戒文献
佛教史
比丘尼之贡献虽不如比丘之多,然其中亦不乏戒行精严、学优行粹之修行者。依《
比丘尼传》书中所载,由晋代迄
梁武帝之间,我国佛教界即已有不少杰出之比丘尼。
如道容‘戒行精峻’(卷一),令宗‘学行精恳,开览经法,深义入神’(卷一),
慧果‘常行苦节,不衣绵纩,笃好毗尼,戒行清白’(卷二),
慧耀甚且烧身以供养三宝(卷三),凡此皆足令人钦仰。
古代世俗女子虽有读书识字者,然真能登台讲说者则极少见。
《比丘尼传》书中所载之比丘尼,则颇有能登台讲解经律、著书立说者。
晋穆帝时,妙相‘每说法度人,常惧听者不能专志,或涕泣以示之’(卷一)。
齐武帝时,
昙彻‘才堪机务,尤能讲说。
剖毫析滞,探赜幽隐。诸尼大小,皆请北面’(卷三)。
智胜研读律藏,‘自制数十卷义疏,辞约而旨远,义隐而理妙’(卷三)。
由此诸例,可以窥见比丘尼在我国早期
佛教史上地位之一斑。
至于二十世纪的后半阶段,比丘尼也是
台湾佛教的中坚分子。不唯人数远较比丘为多,且颇多能独当一面,弘法利生者。
如证严创办
慈济功德会,兴办大型医院及大学,其弘法事业规模之大,为前此之台湾所未有。
恒清为美国威斯康辛(Wisconsin)
大学博士,身任台大哲学系教授,且掌理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对台湾佛教
高等教育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其他方面之杰出比丘尼,在台湾亦为数甚多。
种种迹像皆显示出,在现代台湾佛教
僧团里,比丘尼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参考资料〕 《
五分律》卷二十九;《
善见律毗婆沙》卷十四;《
四分律》卷四十八;《
大智度论》卷十三;《
杂阿含经》卷二十四;《
中本起经》卷下〈
瞿昙弥来作比丘尼品〉;《
大爱道比丘尼经》卷下;《
撰集百缘经》卷八;《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五;印顺《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奎马女修士撰·赖显邦译《佛陀时代的女众》(《谛观》杂志第五十九期);平川彰《原始佛教の研究》。
文学作品
尼姑庵在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当时行话中暗指妓院。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王子对他的女友说:“你进尼姑庵去吧;你为什么要养出一大堆罪人来呢?”
分布
五台山
中国最大比丘尼道场——
普寿寺座落于五台山
台怀镇北端,它是一座学修养重的尼众寺庙,设有
预科班、
普通班、中级班、高级班、研究班和
国际班,课程有佛教经、律、论,以戒为主,并设有
政策法规、
古代汉语、书法、英语和电脑等辅助课。
一九九二年以来,
共培养了来自全国各地、香港、
台湾地区以及日本、
新加坡等国家的比丘尼二千人,在学者四百二十多人。
普寿寺
莲溪寺
在武昌丁字桥南面约两公里的盘龙山上,有一座驰名中外的古刹——
莲溪寺。
它是
武汉的四大佛教丛林之 一,也是武汉市唯一的一座佛教“女众丛林”——尼姑庵。
莲溪寺创建于元末明初,当时的香火很旺盛。现今的莲溪寺座北朝南,占地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所存主要建筑大都为元明时所建。
莲溪寺整个院落结构严谨,布局得当,具有中国
木结构建筑的风格,古朴典雅、玲珑清秀,颇接近民居情调。
该寺不仅以莲花道场著称于武汉佛教四大丛林中,同是还是著名的佛学
教育基地。
1928年在体空大师主持下,筹集资金开办了著名的华严大学,三年内为佛门培养了30名遍及海内外的弟子,成为当时全国最高的佛学学府。
1959年该寺被列为
湖北省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得到妥善的管理。如今,修葺一新的的莲溪禅寺环境幽静,古色古香,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僧尼前来访问、传经,使莲溪寺更加蜚声中外,香火日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