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尤多见于婴幼儿。由于多种原因使
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表现为突然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和
阵挛性抽搐,常伴有
意识障碍。小儿惊厥的发病率很高,5%~6%的小儿曾有过一次或多次惊厥。惊厥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危及生命或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和健康。
病因
1.按年龄阶段分
(1)新生儿期 产伤、窒息、颅内出血、
败血症、
脑膜炎、
破伤风和
胆红素脑病多见。有时也应考虑到脑发育缺陷、代谢异常、
巨细胞包涵体病及
弓形体病等。
(2)婴幼儿期 高热、
惊厥、中毒性脑病、
颅内感染、
手足搐搦症、
婴儿痉挛症多见。有时也应注意到脑发育缺陷、
脑损伤后遗症、
药物中毒、
低血糖症等。
(3)年长儿 中毒性脑病、颅内感染、
癫痫、中毒多见。有时须注意颅内占位
性病变和高血压脑病等。
(4)引起
惊厥的几种常见疾病
高热惊厥,颅内感染,中毒性脑病,
婴儿痉挛症,
低血糖症,
低镁血症,中毒,
低钙血症等。
2.按病变累及的部位分
小儿
惊厥的病因从按感染的有无的角度来分,可分为感染性(热性
惊厥)及非感染性(无热
惊厥)。按病变累及的部位分为颅内与颅外两类。
(1)感染性惊厥(热性惊厥) ①颅内疾病病毒感染 如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细菌感染如化脓性
脑膜炎、结核性
脑膜炎,
脑脓肿、
静脉窦血栓形成。
霉菌感染如新型隐球菌
脑膜炎等。
寄生虫感染如
脑囊虫病、脑型疟疾、脑型血吸虫病等。②颅外疾病
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重症肺炎、
中毒性痢疾、
败血症等为原发病)、
破伤风等。
(2)非感染性惊厥(无热惊厥) ①颅内疾病 颅脑损伤如产伤、
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等。脑
发育异常如先天性脑积水、
脑血管畸形、头大(小)畸形、脑性瘫痪及
神经皮肤综合征。颅内占位
性疾病如
脑肿瘤、
脑囊肿。
癫痫综合征如
大发作、
婴儿痉挛症。脑退行
性病变如
脱髓鞘性
脑病、脑黄斑变性。②颅外疾病 代谢性疾病如低血钙、
低血糖、低血镁,低血钠、高血钠、维生素B1或B6缺乏症等。遗传代谢
性病如
糖原累积病、
半乳糖血症、
苯丙酮尿症、
肝豆状核变性等。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脑病、
尿毒症、
心律紊乱、严重
贫血、食物或药物及
农药中毒等。
临床表现
1.惊厥
发作前少数可有先兆:极度烦躁或不时“惊跳”,精神紧张;神情惊恐,四肢
肌张力突然增加;呼吸突然急促、暂停或不规律;体温骤升,面色剧变;瞳孔大小不等;边缘不齐。典型表现为突然起病、
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
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或四肢肌肉呈
阵挛或强直性抽搐,严重者可出现
颈项强直、
角弓反张,呼吸不整、
青紫或
大小便失禁。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或更长。继而转入
嗜睡或昏迷状态。在发作时或发作后不久检查,可见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
病理反射阳性等体征,发作停止后不久意识恢复。
低钙血症抽搐时,患儿可意识清楚。若意识尚未恢复前再次抽搐或抽搐反复发作呈持续状态者,提示病情严重,可因脑水肿、
呼吸衰竭而死亡。如抽搐部位局限且恒定,常有定位意义。
新生儿惊厥常表现为
无定型多变的各种各、样的异常动作,如呼吸暂停、不规则,两眼凝视、阵发性苍白或
发绀。婴幼儿惊厥有时仅表现口角、
眼角抽动,一侧肢体抽动或双侧肢体交替抽动。
新生儿惊厥表现为全身性抽动者不多,常表现为
呼吸节律不整或暂停,阵发性青紫或苍白,两眼凝视,
眼球震颤,眨眼动作或吸吮、咀嚼动作等。
2.惊厥持续状态
指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或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者。为惊厥的危重型。由于惊厥时间过长可引起高热、缺氧性脑损害、脑水肿甚至
脑疝。
常见于6个月至4岁小儿,惊厥多在
发热早期发生,持续时间短暂,在一次发热疾病中很少连续发作多次,常在发热12小时内发生,发作后意识恢复快,无
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热退一周后
脑电图恢复正常,属单纯性
高热惊厥,
预后良好。
复杂性
高热惊厥发病年龄不定,常在6个月以前或6岁以后发生,起初为高热惊厥,发作数次后
低热甚至无热时也发生惊厥,有时反复发作多次,一次惊厥时间较长,超过15分钟,
脑电图检查在惊厥发作2周后仍为异常,
预后较差。转变为
癫痫的可能性为15%~30%。
检查
3.血液
生化检查 血糖、
血钙、血镁、血钠、
尿素氮及
肌酐等测定。
6.其他检查。
鉴别诊断
决定新生儿尤其是
早产儿是否惊厥有时很难。任何奇异的一
惯性现象或细微的抽动反复性、周期性出现,尤其伴有眼球上翻或
活动异常又有惊厥的原因时,应考虑是惊厥发作。惊厥应与下列现象鉴别。
1.新生儿惊跳
为幅度较大、频率较高、有节奏的肢体抖动或阵挛样动作,将肢体被动屈曲或变换体位可以消除,不伴眼球运动或口颊运动。常见于正常新生儿由睡眠转为清醒时。受到外界刺激时或饥饿时。而惊厥为无节奏抽动,幅度大小不一,不受刺激或屈曲肢体影响,按压抽动的肢体试图制止发作仍感到
肌肉收缩,常伴有异常眼、口颊运动。
此发作于
足月儿为10~15秒/次,
早产儿为l0~20秒/次,伴心率减慢40%以上。而惊厥性呼吸暂停发作,足月儿15秒/次,
早产儿20秒/次,不伴心率改变,但伴有其他部位抽搐及
脑电图改变。
3.快速眼运动睡眠相
有眼部颤动、短暂呼吸暂停、有节奏咀动、面部
怪相、微笑、身体扭动等。但清醒后即消失。
并发症
新生儿惊厥存活者出现后遗症的占14%~61%(平均20%)。主要表现为脑性瘫痪、
智力障碍、
癫痫,其他还有
共济失调、多动、视听障碍、
语言障碍、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1.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
中枢神经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与脑性瘫痪发生有关的因素:①生后5分钟Apagaf评分越低者脑性瘫痪的
发生率越高,在生后5分钟以后仍需复苏的
新生儿惊厥的患儿中,仅这一项便能预示可能发生中度或重度的脑性瘫痪。②
新生儿惊厥发作的持续时间越长,后来发生脑性瘫痪的可能性越大。发作1天者其发生率为7%,3天以上者有46%发生脑性瘫痪。③新生儿惊厥发作的类型,强直型发作与后遗脑性瘫痪的关系更密切。④中度或严重异常的
脑电图者发生脑性瘫痪的危险性大。
2.智力障碍
新生儿惊厥后遗留智力障碍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出生5分钟Apgar评分0~3分者,45%有智力障碍;4~6分者,33%有智力障碍;7~10分者,只有11%有智力障碍。②出生5分钟以后仍需要复苏的患儿发生智力障碍的危险性较大。③惊厥发作时间超过30分钟、
新生儿期肌强直和
肌阵挛发作及惊厥发作的持续时间与智力障碍关系均很密切。
惊厥发作持续1天者后遗癫痫的发生率为11%,惊厥发作持续2天者为22%,3天者为25%,3天以上者为40%。强直型惊厥发作与后遗癫痫有密切关系。
治疗
1.急救措施
(1)一般处理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必要时做
气管切开。②防止意外损伤。③防止
缺氧性脑损伤。
(2)控制惊厥 ①针刺法 针人中、合谷、十宣、
内关、涌泉等穴。2~3分钟不能
止惊者可用下列药物。②止惊药物 安定常为首选药物。但应注意本
药对呼吸、心跳有
抑制作用。
水合氯醛 配成10%溶液,
保留灌肠。
苯巴比妥钠肌内注射。
氯丙嗪 肌内注射。
异戊巴比妥钠(阿米妥钠)用10%
葡萄糖稀释成1%溶液静注,惊止即停注。
2.一般处理
使患儿侧卧,解开衣领,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和呕吐物,以防吸入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在上、下
磨牙间安放
牙垫,防止
舌咬伤。严重者给氧,
高热者
物理降温或给解热药物。
3.控制感染
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
治疗措施。
惊厥持续状态的处理:
(1)立即止惊 同一般惊厥处理。
(2)控制高热 可用物理降温(头部冰帽或冷敷)和药物降温或
人工冬眠配合降温。
(3)加强护理 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肤色、瞳孔大小和
尿量。
(4)降低颅内压 抽搐持续2个小时以上,易有脑水肿,应采用
脱水疗法以降低颅内压。
(5)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无严重体液丧失者按基础代谢补充液体,保持
轻度脱水和低钠状态,以利控制脑水肿。
(6)神经营养剂与抗氧化剂治疗 应用维生素A、E、C与
甘露醇等抗氧化剂可防治惊厥性
脑损伤。同时可并用维生素B1、B6、B12、
脑复康等神经营养药物。
预防
预防复发就是要在易发年龄(6岁以前)完全避免再次发作,防止惊厥持续状态,减少癫痫的发生,避免智力发育障碍。目前常用间歇服药法,即初次发作以后,当发热时立即用药。有人试用安定
栓剂,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