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底稿
注册会计师对执行的审计工作做的完整记录
《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对其执行的审计工作所做的完整记录,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全部审计工作记录和 获取的资料。
含义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它形成于审计过程,也反映整个审计过程。
从一般意义上讲,审计档案的所有权应属于执行该项业务的注册会计师。但是,我国注册会计师不能独立于会计师事务所之外承揽审计业务,审计业务必须以会计师事务所的名义承接。因此,审计档案的所有权属于承接该项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它是审计证据的载体,可作为审计过程和结果的书面证明,也是形成审计结论的依据。注册会计师审计术语之一。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编制目的
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以实现下列目的:1.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及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便于在出具审计报告之前,对取得的审计证据和得出的审计结论进行有效复核和评价。
⒉提供证据,证明其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在会计师事务所因执业质量而涉及诉讼或有关监管机构进行执业质量检查时,审计工作底稿能够提供证据,证明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主要内容
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
1.通常包括的内容
分析表执行分析程序的记录)、问题备忘录(对某一事项或问题的概要的汇总记录)、核对表(为核对某些特定审计工作或程序的完成情况的表格)。
询证函回函、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信件(包括电子邮件)、管理层书面声明、被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摘要或复印件
业务约定书管理建议书项目组内部或项目组与被审计单位举行的会议记录、与其他人士(如其他注册会计师、律师、专家等)的沟通文件及错报汇总表等。
审计工作底稿不能代替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两种证据缺一不可。说明复印会计记录是必要的]。
2.通常不包括的内容
(1)已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的草稿或财务报表的草稿;
(2)反映不全面或初步思考的记录;
(3)存在印刷错误或其他错误而作废的文本;
(4)重复的文件、记录等。
基本要素
一般来说,每张工作底稿必须同时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⒈被审计单位名称;
⒉审计项目名称;
审计项目时间或期间;
⒌审计结论;
审计标识及其说明;
索引号及页次;
⒏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
⒐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
⒑其他应说明事项
其中,审计过程记录主要记录以下事项:
⒈记录特定项目或事项的识别特征
⒉重大事项;
⒊记录针对重大事项如何处理矛盾或不一致的情况;
⒋其他准则中的相关记录要求
总体要求
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得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地了解:⑴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⑵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⑶就重大事项得出的结论。
由于审计工作底稿不仅是形成审计结论的依据,而且是评价注册会计师业绩、控制和监督审计质量的基础,因此,对于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不能认为只是工作底稿,就可以马马虎虎、草率从事,而必须认真对待,在内容上做到资料翔实、重点突出、繁简得当、结论明确;在形式上做到要素齐全、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
意义作用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之所以需要编制工作底稿是因为:
(一)审计工作底稿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
我们知道,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是审计过程中一系列专业判断的结果,这些专业判断的客观依据是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所搜集到的审计证据与形成的专业判断都完整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因此,审计工作底稿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
实据工作中,有人认为审计证据是审计意见的客观依据,审计工作的全部内容仅仅就是搜集评价审计证据,有没有审计工作底稿并不重要。这种观点不正确。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底稿的主要内容,两者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任何内容都离不开形式的表达。离开了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就无法清晰地呈现在注册会计师面前;注册会计师就无法对审计证据进行分析评价,作出专业判断,从而无法形成正确的审计意见。总之,正确的审计意见应当建立在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和准确的专业判断基础之上,而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和专业判断都应当完整地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
在充分认识审计工作底稿重要性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忽视审计证据的搜集和评价。实际工作中也有人不去全面地搜集审计证据,而是在审计工作底稿上大做文章。编制这种审计工作底稿,不能算是审计证据,实际上是无用劳动。
(二)审计工作底稿是评价考核注册会计师专业能力和工作业绩,并明确其审计责任的主要依据
依据执业准则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发表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是否执行了执业准则,选择的审计是否恰当、合理,所作出的专业判断是否准确等都直接反映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因此,要考核一个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能力,可以通过审阅其审计工作底稿来判断。一旦对某项审计项目有异议,可通过审核其审计工作底稿来明确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一般说来,只要在审计工作底稿上显示出注册会计师是按照执业准则,采用了合理的审计程序,搜集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认真进行了专业判断,即使有差错也可以减轻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实际工作中,有的注册会计师虽然认真的实施了审计程序,但工作底稿上没有作相应的记录,当出现争议时,检查注册会计师审计程序执行没有,执行到什么程度,就无法反映,由此承担了全部审计责任,这是注册会计师应该引以为戒的。
(三)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质量控制与监督的基础
审计质量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报告质量的总称,而审计报告质量又依赖于审计工作质量,因此严格控制审计工作质量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关键。
审计工作质量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审计工作底稿上,要控制审计工作质量,必须对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复核规定一整套严格的程序。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对审计工作底稿规定了基本内容的编制要求,每个注册会计师都应按规定执行。对于应该完成的审计程序,不能任意省略。审计结果,要有明确结论。实际工作中有这种情况:看起来厚厚一本工作底稿,·­;开来检查,注册会计师只填写了少数内容,这样的审计工作底稿是不合格的。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审计工作底稿要有严格的复核制度,不同层次,层层把关,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工作底稿,要退回去补做或重做,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应该实施的审计程序没有遗漏,已实施的审计程序足够说明问题,所作的专业判断是合适的,才能使审计质量的控制和监督落到实处。
(四)审计工作底稿对未来审计业务具有参考备查作用
审计工作底稿对未来审计业务的参考作用,主要是对财务报表审计而言。由于对一个企业、单位的财务报表审计是每年连续进行的,一个年度的审计工作底稿可以作为下一年度审计的参考。一般说来,当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开始时,首先要仔细阅读上一年度的审计工作底稿,了解该企业、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在哪里,要求企业调整的会计事项有哪些,重点审计的内容是什么,有哪些或有负债,审计报告是哪种类型等,作为本年度审计计划的参考。
由于审计工作底稿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每一个注册会计师必须重视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认真填写审计工作底稿。
形成过程
对于这一定义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⒈审计工作底稿形成于审计工作全过程
从承接审计业务开始,历经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完成阶段,到完成全部约定事项签发审计报告为止,任何一个过程中都会形成一系列的审计工作底稿。具体地讲包括:在审计计划阶段获得有关被审计单位基本状况的资料、营业执照、政府批文、合同章程和协议、董事会会议纪要等,由注册会计师自行获得编制的调查表审计风险与重要性评价初步评估资料、审计计划、审计程序表、分析性测试表以及由双方共同签订的审计业务约定书等等;在审计实施阶段针对内控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的程序和结果资料,针对交易和金额进行实质性测试询证函、项目明细表、实物资产盘点表或调节表、分析性测试表、项目差异调整表、调整分录汇总表、试算平衡表、重分类分录汇总表、项目审定表等等,在完成审计工作阶段形成或获取的期后事项审核表、管理当局声明书、律师声明书、审计报告、已审会计报表等等。
⒉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渠道有两种
审计工作底稿可以由注册会计师根据有关资料进行计算、判断以后编制,也可以由被审计单位或其他第三者提供并经过注册会计师亲自审核后直接形成。
⒊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内容应全面反映审计工作过程
这与上述第一个问题是相互映衬的。注册会计师应在不同审计阶段中形成审计工作底稿,那么这些底稿如果予以系列化,就应该能反映出审计思路和审计轨迹,使人们通过审计工作底稿能够看到:审计工作经历哪些环节,某个环节上注册会计师从哪些方面进行测试,被测试事项的实际面貌如何,注册会计师如何发表意见等等。
分类
审计工作底稿一般分为综合类工作底稿、业务类工作底稿和备查类工作底稿。
综合类
综合类工作底稿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计划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为规划、控制和总结整个审计工作并发表审计意见所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它主要包括: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计划审计总结、未审会计报表、试算平衡表、审计差异调整汇总表、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以及注册会计师对整个审计工作进行组织管理的所有记录和资料。
业务类
业务类工作底稿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施阶段为执行具体审计程序所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它包括:符合性测试中形成的内部控制问题调查表和流程图、实质性测试中形成的项目明细表、资产盘点表或调节表、询证函、分析性测试表、计价测试记录、截止测试记录等等。
备查类
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对审计工作仅具有备查作用的审计工作底稿。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的设立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合营合同、协议、章程、组织机构及管理人员结构图、董事会会议纪要、重要经济合同、相关内部控制制度、验资报告的复印件或摘录。备查类审计工作底稿随被审计单位有关情况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应详细列明目录清单,并将更新的文件资料随时归档。注册会计师在将上述资料归为备查类工作底稿的同时,还应根据需要,将其中与具体审计项目有关的内容复印、摘录、综合后归入业务类审计工作底稿的具体审计项目之后。通常,备查类审计工作底稿是由被审计单位或第三者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或代为编制,因此,注册会计师应认真审核,并对所取得的有关文件、资料标明其具体来源。
作用
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需要大量地编制或取得审计工作底稿,使得审计工作底稿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中最为普遍的专业工具,促进审计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审计工作底稿在审计中的作用如下:
⒈审计工作底稿是联结全部审计工作的纽带
审计工作经常由多个注册会计师进行,他们之间存在不同的分工协作。审计工作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测试程序和实现目标。审计工作底稿可以把不同人员的审计结果、不同阶段的审计结果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得各项工作都围绕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这一总体目标来进行。
2.审计工作底稿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依据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它不但记录了审计证据本身的反映内容,而且记载了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证据的评价分析情况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这些审计证据和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
⒊审计工作底稿是评价审计责任专业胜任能力工作业绩的依据
评价审计责任通常是评价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报告所负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责任。如果注册会计师严格依据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据实发表意见,并把这些情况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上,那么在任何时候依据审计工作底稿进行评价都有利于解脱或减除审计责任。注册会计师专业能力的强弱、工作业绩的好坏表现在选择何种程序、有无科学的计划、专业判断是否恰当等方面。这些因素可以通过评价审计工作底稿来体现和衡量。
⒋审计工作底稿为审计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查提供了基础依据
开展审计质量控制通常是由会计师事务所为确保审计质量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运用的控制政策和程序,主要包括指导和监督注册会计师选择实施审计程序,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并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换言之,审计工作底稿既可以作为审计质量控制的对象,又可以作为审计质量控制的依据。审计质量检查通常是由注册会计师协会或其他有关单位组织进行,其核心工作就是对审计工作底稿规范程度的检查。因此,离开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质量检查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⒌审计工作底稿具有参考价值
由于审计工作有很密切的联系性连续性,前一年度的审计情况经常可以作为后一个年度开展审计业务的参考、借鉴;另外,前任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也可以作为后任注册会计师开展审计业务的参考、备查。这些参考、借鉴和备查作用往往是通过调阅审计工作底稿而得以实现的。因此,审计准则不仅要求注册会计师要认真编制和复核审计工作底稿,也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妥善保管审计工作底稿,建立与保管有关的保密、调阅等管理制度
编制
编制要求
审计工作底稿作为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资料,在编制上应满足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其一,在内容上应做到资料翔实、重点突出、繁简得当、结论明确;其二,在形式上应做到要素齐全、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具体地讲包括:
⑴资料详实。即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上的各类资料来源要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⑵重点突出。即审计工作底稿应力求反映对审计结论重大影响的内容。
⑶繁简得当。即审计工作底稿应当根据记录内容的不同,对重要内容详细记录,对一般内容简单记录。
⑷结论明确。即按审计程序对审计项目实施审计后,注册会计师应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对该审计项目明确表达其最终的专业判断意见。
⑸要素齐全。即构成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内容应全部包括在内。
⑹格式规范。即审计工作底稿所采用的格式应规范、简洁。虽然审计准则未对审计工作底稿格式做出规范设计,但有关审计工作底稿的执业规范指南给出了参考格式。
⑺标识一致。即审计符号的含义应前后一致,并明确反映在审计工作底稿上。
⑻记录清晰。即审计工作底稿上记录的内容要连贯,文字要端正,计算要准确。
获取要求
大多数的备查类审计工作底稿都是由注册会计师向被审计单位或其他第三者直接索取的,或者由他们代为编制。对于这些工作底稿,注册会计师应做到以下要求:
⑴注明资料来源。
⑵实施必要的程序,对有关资料进行复核,以确认审计工作底稿与原资料的一致性。
⑶形成相应的审计记录。注册会计师在审阅核对以后,应形成相应的文字记录并签名,方能形成审计工作底稿。
⑷注明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的钩稽关系。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的钩稽关系通过交叉索引及备注说明来加以反映的。
保管流程
整理
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整理和汇集归档构成审计工作底稿整理工作的全部内容。审计档案是注册会计师在规划审计工作、实施审计程序、发表审计意见和签署审计报告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并综合整理分类后形成的档案资料。审计档案是会计师事务所的重要历史资料和宝贵财富,应妥善管理。审计档案分为永久性审计档案和当期审计档案两种。永久性审计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的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审计档案,如备查类工作底稿和综合类审计工作底稿中的审计报告、管理意见书。当期审计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经常变化,只供当期审计使用和下期审计参考的审计档案,如业务类工作底稿和综合类审计工作底稿的其他部分资料。
保管
审计工作底稿按照一定的标准归入审计档案后,应交由会计师事务所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审计档案保管制度,以确保审计档案的安全、完整。对于永久性和定期审计档案的保管年限分别如下:
⑴永久性审计档案应长期保管。
⑵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十年。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业务中止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十年。
⑶不再继续审计的被审计单位,其永久性审计档案的保管年限与最近一年当期档案的保管年限相同。对于保管期限届满审计档案,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决定将其销毁。销毁时,应根据有关档案管理规定履行必要的手续。
保密与查阅
⒈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密
为了维护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的利益,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工作底稿中涉及的商业秘密保密,建立健全审计工作底稿保密制度。但由于下列两种情况需要查阅审计工作底稿的,不属于泄密情形:
⑴法院、检察院及国家其他部门依法查阅,并按规定办理了必要手续。
⑵注册会计师协会或其委派单位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情况进行检查。
⒉审计工作底稿的查阅
由于审计工作的需要,并经过委托人同意,在下列情况下,不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可以要求查阅审计工作底稿:
⑴被审计单位的后任会计师事务所。
⑵审计合并会计报表,母公司的注册会计师可以查阅子公司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底稿。
联合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可以相互查阅审计工作底稿。
⑷会计师事务所认为合理的其他情况。
从一般意义上讲,审计档案的所有权应属于执业注册会计师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拥有审计工作底稿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其他部门或单位依法查阅时,应给予密切的协助,讲明查阅要求和限制,对于查阅人要求复印或外携审计工作底稿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性质以及影响。根据有关档案法的规定,由于查阅人悉知被审计单位商业秘密而泄密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拥有审计工作底稿所有权的会计师事务所无需承担连带责任
复核
由于一张单独的审计工作底稿往往由一名注册会计师编制完成,难免造成在资料引用、专业判断和计算分类方面的误差。因此,对已经编制完成的审计工作底稿必须安排有关专业人员进行复核,以保证审计意见的正确性和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性。
⑴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制度
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的人员级别、复核程序与要点、复核人职责做出明文规定,形成一项制度。通常,根据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规模业务范围,可以实行对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制度是指以主任会计师、部门经理(或签字注册会计师)和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经理)为复核人,依照规定的程序和要点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逐级复核的制度。三级复核制度已成为较为普遍采用的形式,对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加强质量控制起了重要的作用。三级复核制度的第一级复核称为详细复核,指由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负责的,对下属各类注册会计师编制或取得的审计工作底稿逐张进行复核。其目的在于按照准则的规范要求,发现并指出问题,及时加以修正完善。
三级复核制度的第二级复核称为一般复核,指由部门经理(或签字注册会计师)负责的,在详细复核的基础上,对审计工作底稿中重要会计账项的审计程序实施情况、审计调整事项和审计结论进行复核。一般复核实质上是对项目经理负责的详细复核的再监督。其目的在于按照有关准则的要求对重要审计事项进行把关、监督。三级复核制度的第三级复核也称重点复核,是由主任会计师或指定代理人负责的,在一般复核的基础上对审计过程中的重大会计问题、重大审计调整事项和重要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重点复核是对详细复核结果的二次监督,同时也是对一般复核的再监督。重点复核的目的在于使整个审计工作的计划、进度、实施、结论和质量全面达到审计准则的要求。通过重点复核后的审计工作底稿方可作为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然后归类管理。
建立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制度,明确复核内容与要求,实施三级复核,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规范审计工作底稿。通过复核,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使纳入审计档案管理的各种审计工作底稿从形式上到内容上均能符合审计准则的规范要求。
(2)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通过复核,可以减少、消除人为的审计误差,使得审计证据更加适当充分、审计程序更为科学完善、审计结论更加恰当准确,把整个审计工作控制在审计准则要求的范围中。
(3)保证审计计划顺利执行,并能不断地协调审计进度,节约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
(4)按规范要求复核审计工作底稿,这实际也是进行审计质量控制的有效程序,因此,它为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质量监控工作业绩考评提供依据和基础。
⑶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内容
注册会计师及相关负责人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的内容包括:
⒈审计工作底稿从形式上包括的要素是否齐全,是否规范。
⒉审计工作底稿记录的事项所引用的资料是否翔实可靠。
⒊各种审计程序是否按计划实施并取得相应的证据。
⒋各种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
审计判断是否有理有据。
⒍审计结论是否恰当。
⑷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一般要求
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不仅关系到审计效率与效果,而且也关系到审计质量及质量控制,是实施质量控制、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程序。因此,必须认真从事复核工作,制定明确的复核规则和要求。通常,复核时应注意以下要求:
⒈记录存在问题的答复与处理。如果复核中发现有不正确或不完善的问题,复核人应指示有关人员(主要是工作底稿的编制人)予以答复和处理,并做出相应文字记录。
⒉签署姓名和日期。每一级的复核人员完成复核工作后,应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规定的位置签署姓名和复核日期,以示分清复核责任,也便于上级复核人对下级复核人的监督。
⒊签署复核意见。各级复核人员完成复核工作后应明确地表示复核意见,并签署在审计工作底稿上。
⒋督促编制人员及时修正存在问题,完善补充有关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1 23:50
目录
概述
含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