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
湖北省宜昌市辖区
夷陵区,隶属湖北省宜昌市,位于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长江西陵峡两岸,东邻远安县当阳市,东南接枝江市,南邻伍家岗区西陵区点军区,西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秭归县,北抵兴山县、襄阳市保康县,总面积3439.08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夷陵区下辖1个街道、9个镇、2个乡,区政府驻小溪塔街道夷兴大街49号。截至2023年末,夷陵区常住人口为56.06万人。
历史沿革
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行生息,
据《禹贡》载,宜昌古属“荆州之域”。
春秋战国,是楚国的西塞重地。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楚、拔、烧夷陵。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改夷陵,置巫县
西汉,复置夷陵县。东汉,夷陵县属宜都郡
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年),改夷陵为西陵县
晋太康元年(280),复改西陵为夷陵县,东晋,分夷陵西境置宜昌县。
宋、齐并名宜都郡,领夷陵等四县。梁大宝元年(550年),改宜都郡为宜州。西魏,改拓州。后周改陕(音峡)州。
隋,废。宜昌、夷陵、夷道、很山同由宜都郡领属。大业三年(607年),改陕州为夷陵郡,领夷陵等四县。
唐武德二年(619年),改夷陵郡,为陕(也作陕)州,领夷陵等四县,属山南道;天宝初,改陕州为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陕州。领夷陵等四县,仍属山南道。
五代,改荆、归、陕三州为南平国。
北宋,复称陕州,属荆湖北路,领夷陵等四县,元丰年间(1078~1085年),改“陕”为“峡”。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为峡州路,领夷陵等四县;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取峡州路,改路为府,夷陵县并入,旋降付为州,直隶湖广省。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峡州夷陵州
清顺治四年(1647年),夷陵州隶荆州府;顺治五年,改“夷陵”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为宜昌府,并东湖县为宜昌府治。
民国元年(1912年),废宜昌府,改东湖县为宜昌县。先后隶属荆宜道、湖北省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区。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宜昌县,隶属湖北省宜昌专区。以宜昌县城及近郊葛洲坝、黄草坝、西坝等地面积共34平方公里,设宜昌市
1975年,宜昌专区改称宜昌地区,隶属关系不变。
1992年,宜昌地、市合并,宜昌县属宜昌市
2001年,撤销宜昌县,设立宜昌市夷陵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1年3月,宜昌县第九区安安村、五龙村和八区杨岔路划入宜昌市。
1952年,汉宜、东山两村和东山园林场划入宜昌市。
1953年,秭归双红乡的土地约2000亩划给宜昌。
1954年,土门区鸡子山乡划给宜都
1958年9月,艾家乡、点军乡全部,白洋乡的火光、联丰、旭光、万年、合益、联合,伍家乡的共前、共勤、共强,小溪塔乡的七杜、八社、十社、十一社、十二社、十三社、十四社划给宜昌市。
1960年,宜昌市除留下白洋乡的火光、周家冲、大树湾、黑虎山、华农分校基地,伍家乡的共前、共勤、伍家林特场、洋坝菜科所、水产大队,点军乡的五龙和市城建单位共计面积60858亩外,其余退回本县。
1961年,将鸦鹊岭区的太和场(1950年从宜都划进)共3000亩划归宜都
1970年,将白洋公社的万年,沙河公社的唐家湾、石板、茶庵、望洲岗,伍家公社的共强,花艳公社的共联、共谊,点军公社的十里红、梅子溪、塘上、范家湖等大队以及菜科所、农科所划给宜昌市。
1971年,将沙河乡的沙河、张家、前坪、后坪,白洋乡的旭光、联丰,花艳乡的共升、共和、共同、合益,点军乡的罗家、穆家店、郭家岭、李家河、内口河、紫阳、牛楂坪等大队和柑桔场划给宜昌市。
1975年,艾家公社的潭家河划给宜昌市。
1979年,小溪塔镇的桃坪大队和碑垭大队第十生产队刻给宜昌市。
1982年,土门公社虎牙管理区的长江、虎牙、磨盘溪、高家、翟家、高湖、马宗岭大队共11325亩划给枝江
2020年,西陵区南津关村、 前坪村、龙泉山村、南津关社区 划归夷陵区小溪塔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夷陵区辖1个街道、9个镇、2个乡:小溪塔街道樟村坪镇雾渡河镇分乡镇太平溪镇三斗坪镇乐天溪镇龙泉镇鸦鹊岭镇黄花镇下堡坪乡邓村乡。另辖2个乡级单位:三峡坝区、东城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区政府驻小溪塔街道夷兴大街4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远安县当阳市,东南接枝江市,南邻伍家岗区西陵区点军区,西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秭归县,北抵兴山县、襄阳市保康县,总面积3439.08平方千米。
地质
夷陵区,为新华夏系一级构造第三隆起带南段与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地层以黄陵背斜为核心,由里向外,形成多层弧形带状。
地形地貌
夷陵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东三面群山环抱,东南一面临向平原,呈西北向东南梯级倾斜下降。最高点邓村乡天柱山海拔2004.8米,最低点龙泉镇魏家畈海拔49.3米,高差1955.5米。形成山地、丘陵、河谷等多种地貌。
气候
夷陵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但由于海拔高程悬殊,气候垂直差异大,从南向北兼有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特点。年平均温度:三峡河谷区17.1℃,北部羊角山10.5℃:年降雨量997~1370毫米;太阳年辐射总量98~103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223~273天。
水文
夷陵区地表水属长江水系。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区境南部,境内流长51千米,年径流量4510亿立方米。其一级支流承雨面积大于30平方千米、河流长度5千米以上的有8条,二级支流17条,三级支流5条,河流总长890.1千米,河网密度0.22千米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有:黄柏河、柏临河、乐天溪、下牢溪、百岁溪、横溪河。
全区有60座中、小(1)型、小(2)型水库,其中有1座中型水库(沙坪)、11座小(1)型水库,总库容8809.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7286.2万立方米。
土壤
夷陵区有7个土类,19个亚类,69个土属,167个土种。
植被
林业植被主要为人工植被和天然次生植被,有小部分原生植被(棒村坪林场松树岩林班),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和明显的重叠过护特点。因分布地域不同,可划分为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经济林、灌木林及草丛和其它7个大类,13个亚类,23个群。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0.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6.23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6.23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20.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年产水模数54.52万立方米平方千米。有效灌溉面积31.9万亩(其中大型灌区21.7万亩,中型灌区9.5万亩),实际灌溉面积20.501万亩。
2019年,有取水口219处,办证取水单位96家,其中工业取水9家,生活取水21家,水力发电64家,农业取水2家。
土地资源
2023年,夷陵区国土面积3439.08平方公里,农用地面积3206.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耕地保有量)283.59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178.87平方公里。
生物资源
至2019年,夷陵区(含大老岭、金银岗、峡口风景区)森林覆盖率为74.87%。全区有植物2500余种,其中种子植物120科450属1200种。按所含种数排列的前15个优势科分别为蔷薇科、菊科、百合科、豆科、禾本科、虎耳草科、忍冬科、壳斗科、毛莨科、蓼科、樟科、玄参科、石竹科、唇形科、景天科,加上较大的桦木科、金缕梅科、四照花科、卫矛科等,构成植被的主要成分;全区药用植物有7类256科1104种,其中植物药材213种,主要有天麻、黄姜、柴胡、麦冬、桔梗、金银花等。
全区有野生动物(不含鱼纲)4纲29目82科29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纲11目17科41种,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纲17目40科76种。鸟纲有16目38科183种,主要有鸳鸯、灰雁等,两栖纲有2目8科22种,主要有大鲵、巫山北鲵、蟾蜍、中国林蛙等,其中大皖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爬行纲有2目10科29种,有龟、鳖等。
矿产资源
截至2019年,夷陵区已发现矿产种类48种(宜昌市共88种、湖北省共138种、全国共171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6类40种。已开发利用的可矿产有6类18种,其中大型矿床18处,中型矿床37处。累计探明磷矿资源储量26.5亿吨,已开采消耗3.165亿吨,保有资源量23.335亿吨,为亚洲第二大磷矿:石墨矿以品位高固定碳含量高达13%、鳞片大居亚洲前列,累计探明石墨矿石资源储量2200万吨,石墨矿物资源储量954万吨,其中已开采消耗矿石量273万吨,保有石墨矿石资源储量1927万吨;石材资源地质资料显示储量4000亿立方米。
人口
截至2023年末,夷陵区户籍总人口为52.3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7.3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33.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56.0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4.5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1.6%。
经济
综述
2022年,夷陵区地区生产总值742.08亿元(不含水力发电增加值126.0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75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01.78亿元(不含水力发电增加值126.09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343.55亿元,增长2.5%。三次产业结构为13.0:40.7:46.3。
2023年,夷陵区实现生产总值782.20亿元(不含水力发电增加值121.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41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280.35亿元(不含水力发电增加值121.06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401.44亿元,增长8.5%。三次产业结构为12.9 : 35.8 : 51.3。
2023年,夷陵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872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985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42%。
财政
2023年,夷陵区实现全地域财政收入109.50亿元,增长23.1%;地方财政总收入63.06亿元,增长16.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43亿元,增长21.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1.46亿元,增长19.9%。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夷陵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村私人投资)增长9.0%。全年投资500万元及以上施工项目493个,本年投产项目238个;亿元及以上项目206个,完成投资额223.02亿元,占5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65.9%。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额10.82亿元,增长22.5%;第二产业投资额146.43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投资额181.03亿元,增长42.4%。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47.33亿元,下降3.1%。其中,住宅投资额44.81亿元,办公楼投资额0.26亿元,商业营业用房投资额1.79亿元。
人民生活
2023年,夷陵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391元,增长6.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09元,增长9.0%。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34860元,增长9.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23048元,增长11.4%。
第一产业
2023年,夷陵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4.25亿元,增长5.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7.7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5.1%。
2023年,夷陵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967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油料播种面积14297公顷,增长13.5%;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26706公顷,增长0.1%;柑桔种植面积21004公顷,下降1.2%;茶叶种植面积15492公顷,下降0.03%。
2023年,夷陵区粮食总产量20.54万吨,增长1.3%;油料总产量3.31万吨,增长12.9%;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91.54万吨,增长1.4%;水果总产量86.02万吨,增长2.6%,其中柑桔产量83.23万吨,增长2.2%;茶叶总产量3.80万吨,增长6.2%。
2023年,夷陵区肉类总产量9.01万吨,增长10.0%。其中,猪肉产量7.94万吨,增长11.1%;牛肉产量0.08万吨,增长15.0%;羊肉产量0.15万吨,增长7.6%;禽肉产量0.84万吨,增长1.2%。年末生猪存栏54.57万头,增长4.8%;生猪出栏101.24万头,增长8.0%。禽蛋产量1.48万吨,增长8.0%。生牛奶产量0.34万吨,下降9.0%。
2023年,夷陵区完成人工造林2427公顷,森林抚育9113公顷,木材采伐1.17万立方米。主要林产品产量是:竹笋干972吨,核桃1187吨,板栗2460吨。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夷陵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26.14亿元,增长14.8%。分经济类型看,集体企业工业产值6.88亿元,增长13.8%;股份制企业工业产值431.78亿元,增长14.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6.98亿元,增长22.4%。分门类看,采矿业产值120.22亿元,增长14.5%;制造业产值400.63亿元,增长14.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值5.28亿元,增长24.8%。
2023年,夷陵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57.08亿元,实现利润75.40亿元,实现利税总额98.10亿元。
建筑业
2023年,夷陵区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99家,全年完成总产值121.40亿元,增长11.2%。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60.6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28.99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夷陵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35.88亿元,增长9.3%,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为127.73亿元,增长18.9%。
对外贸易
2023年,夷陵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6.29亿元,增长22.9%。其中,出口额15.88亿元,增长24.3%;进口额0.41亿元,下降14.4%。
旅游业
2023年,夷陵区接待中外游客3230万人次,增长26.9%。实现旅游门票收入2.80亿元,增长79.5%;旅游综合收入335亿元,增长30.4%。
邮电业
2023年,夷陵区完成邮政业务收入24962万元,增长17.3%,电信业务收入(电信、移动、联通)45962万元。全区固定电话用户2.6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7.15万户,互联网用户23.64万户。
交通运输
综述
2023年,夷陵区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1.27亿元,下降21.0%。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319公里,等级公路达到5193公里。全区行政村通公路比重100%,行政村客运班车开通率100%。全年公路旅客周转量12539万人公里,公路货物周转量214397万吨公里。
公路
截至2019年,夷陵区公路通车总里程4723.51千米。路网密度137.953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44.975千米(含在建)、一级公路65.537千米、二级公路399.115千米、三级公路67.88千米、四级公路3546.856千米、等外公路499.147千米。内河航道通航总里程75.9千米,其中干线48.7千米,支流27.2千米;港口8个(客运7个、货运1个),渡口17个。客运站4个,其中二级客运站2个、五级客运站1个、客运服务站1个。
2019年,夷陵区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8.1亿元。全区在建交通项目11个,其中,高速公路1条(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一级公路1条(伍龙一级路),国省道改扩建项目4个(宋百路、乐大路、雾殷路、峡安线、武大线三隧工程),县乡等级公路改造项目3个(赵沙路、太阳山防汛公路、仙湖路),国省道大中修项目1个(保宜路界岭段)。截至12月底,已完成宋百路、武大线三隧工程、太阳山防汛公路等3个项目。
铁路
公共交通
夷陵区拥有道路客运企业26家,其中客运企业15家旅游客运企业5家、班线客运企业10家、出租车企业2家、危货运输企业9家;客运车辆297辆,出租车180辆,危货车辆178辆;客运线路90条,其中跨省线路3条、县际8条、县内79条;公交线路26条,其中BRT公交6条、城乡公交20条。维修企业264家(一类17家、二类21家),5所驾驶员培训学校。
2019年,累计陆路客运量1358.13万人次、旅客周转量69215.72万人千米,货运量2344.58万吨、货物周转量350727.45万吨千米。全区拥有水运企业9家(客运6家、货运3家),持证港埠企业4家,持证船舶59艘(客渡船28艘、普通客船17艘、货船14艘)。
航运
2019年,水路客运量31.0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228.39万人千米;水路货运量75.77万吨、货运周转量85135.24万吨千米;港口货物吞吐量4.38万吨、港口旅客吞吐量(不含太平溪港)62.17万人。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夷陵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7所,其中,普通高中4所,普通初中14所,小学29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43060人,其中,普通高中7418人,普通初中10964人,小学24678人。全区小学入学率100%,适龄少年初中阶段入学率100%,小学巩固率100%,初中三年巩固率102.3%。全区共有幼儿园71所,在园儿童13145人。全区在册教职工3395人。各类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60.2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1.44万平方米。全区高考文理科上本科线1316人,上线率73.1%。
科学技术
2023年,夷陵区共获奖励科技成果7项,年末发明专利拥有量353件。争取上级科技项目资金793.74万元,区级科技三项经费投入达到16594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单位148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5.49亿元,增长12.5%。
文化事业
2023年,夷陵区拥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17个,其中博物馆2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2个,文物管理机构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38.84万册,全年共借阅图书23.29万册次。
国家一级图书馆:宜昌市夷陵区图书馆。国家一级文化馆:宜昌市夷陵区文化馆。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夷陵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58个,其中医院11个,乡镇卫生院11个,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7个,诊所(个体)129个,村卫生室18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全区卫生技术人员383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727人,注册护士1484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134张,其中医院1700张,乡镇卫生院964张,保健院470张。
社会保障
2023年,夷陵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5.61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23.6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6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85万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落实城镇居民低保1455人,农村居民低保12162人。
环保事业
2023年,夷陵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7天,优良率86.8%。年末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4.82万立方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9.1%。全区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9.0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4%。
应急管理
2023年,夷陵区各类生产安全事故9起,其中,道路运输事故7起,工矿商贸事故2起。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9人,其中, 道路运输事故死亡人数8人,工矿商贸事故死亡人数1人。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前汉书·地理志注》载:“夷陵在西北”,以为因夷山故名夷陵。清《东湖县志》载: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名其地为夷陵。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堡坪民间故事
下堡坪民间故事,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堡坪民间故事,原生态作品多,大都具有鲜明的本地特色,文化品位较高。是三峡坝区——宜昌市夷陵区以及整个三峡地区民间文学的缩影,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鉴赏价值。2006年5月20日,下堡坪民间故事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宜昌丝竹
宜昌丝竹,亦称“细乐”,是宜昌民间器乐艺术的代表体裁。主要流行于夷陵区的鸦鹊岭、龙泉,并以鸦鹊岭为中心,辐射毗邻的枝江枝城当阳等县市。
宜昌丝竹,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传统,,常见曲目有《水龙吟》、《戏球》、《小起堂》、《小开门》、《客丧》等。在民间长期演奏于婚丧嫁娶和民俗活动之中,曲调优美,表现细腻,加上打击乐轻敲细打,往往给人以典雅、清新之感。2006年5月20日,宜昌丝竹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续齐谐记》、《荆楚岁时记》载,魏晋南北朝后端午节便与纪念屈原结合起来。
屈原故里端午民俗,一般端午三次过。五月初五小端午挂菖蒲、艾叶,饮雄黄酒;五月十五大端午龙舟竞渡;五月二十五末端午送瘟船,亲友团聚。祭奠屈原贯穿节庆活动的始终,包括设坛祭拜、游江、龙舟竞渡、粽子寄情、乡里“闹晚”等程序,端午民俗过程因此而更见完整、紧凑和鲜活。
屈原故里端午民俗是中国上古楚文化和端午礼俗等的活态见证,具有人生观、价值观、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河号子(长江峡江号子)
江河号子(长江峡江号子),以高亢、浑厚、雄壮、有力为特征。音乐旋律与内容融为一体,音调多与语言声调结合,它行腔自由舒展,节奏、速度视具体活路即演唱时所从事的劳动而定。是劳动群众集体创造的生命乐章,它成为峡江地区最富凝聚力、最具标志性的一种文化符号,显示出独特的民俗学、音乐史及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风景名胜
黄陵庙
黄陵庙,古称黄牛庙、黄牛祠,又称黄牛灵应庙,位于长江南岸黄牛岩山脚下,三峡大坝下游5千米。据《宜昌府志》载:此庙为纪念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建于汉代,重修于明朝,并将黄牛庙改名为黄陵庙。
黄陵庙的主体建筑是禹王殿,经考证,殿内36根楠本立柱的水浸痕迹,是1870年长江特大洪水时留下的洪痕,海拔高程81.16米。1985年对黄陵庙进行修缮时,殿内保留了两根洪痕立柱,作为重要水文文物标志予以保护。该洪痕也是设计葛洲坝、三峡工程时调查历史洪水的重要依据。2006年5月25日,黄陵庙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湾老屋
杨家湾老屋,位于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东岳庙村一组,三峡坝区内。始建于清干隆五十二年(1787年),道光年间(1820~1850年)扩建。为砖木结构,长方形平面布局。纵深两进,横连十一屋,共有七个天井。
杨家湾老屋,空间布置讲究,屋面、封火墙错落有致,大小天井有序设置,装修部分精雕细刻,墨绘纹饰丰富多彩,体现了较高的传统建筑艺术和技艺。同时,杨家湾老屋也是一处抗战纪念建筑,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是三峡大坝坝区内唯一原地保护的文物建筑。2013,杨家湾老屋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峡石牌要塞旅游区
三峡石牌要塞旅游区,位于三峡大坝葛洲坝的中部,由杨家溪军事漂流、石牌抗战纪念馆、石牌抗战纪念碑三部分组成。是国家AAAA级景区,是世界首例军事主题漂流项目。为新三峡旅游十景之一,具有漂流探险、军事训练、亲水休闲等功能。
三峡大坝旅游区
三峡大坝旅游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拥有坛子岭园区、185园区及截流纪念园等园区,总占地面积共15.28平方公里。以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为依托,全方位展示工程文化和水利文化,为游客提供游览、科教、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服务。
地方特产
峡州碧峰
峡州碧峰,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湖北宜昌地区是中国古老茶区之一。峡州碧峰属半烘炒条形绿茶,经过摊青、杀青、摊凉、初揉、初干、复揉、足干提毫、精制定级等工序制成。其品质特点:外形条索紧秀显毫,色泽翠绿油润,内质香高持久,滋味鲜爽回甘,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习整。
2017年4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峡州碧峰”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宜昌白山羊
宜昌白山羊,湖北省宜昌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宜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兼有暖温带、寒温带气候特点,适宜养殖山羊。宜昌白山羊,体质细致紧凑,被毛白色,毛短贴身,绒毛少,种公羊被毛较长。头大小适中,颌下有髯,耳中等大小,耳背平直,竖耳。母羊颈较细长、清秀;公羊颈较短粗雄壮。
2012年5月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宜昌白山羊”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雾渡河猕猴桃
雾渡河猕猴桃,湖北省夷陵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雾渡河镇,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西北边陲,野生猕猴桃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猕猴桃,素有“水果之王”、“维C之冠”、“营养金矿”的美誉。
2016年5月,“雾渡河猕猴桃”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成功注册。
宜昌蜜桔
宜昌蜜桔,湖北省宜昌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宜昌蜜桔果实扁圆、较大,单果均重150克左右,果皮薄,光滑,果色橙黄。果肉细嫩,无核,品质好,酸甜可口。可食率85%,可溶性固形物≥9%,每100毫升果汁中可滴定酸≤1.0克,维生素C≥20毫克。
2017年9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宜昌蜜桔”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殷家坪蜂蜜
殷家坪蜂蜜,湖北省夷陵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2021年4月6日,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殷家坪蜂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邓村绿茶
邓村绿茶,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06年09月0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邓村绿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荣誉称号
2011年,夷陵区入选第一批全国地名公共服务示范市。
2013年,夷陵区入选“湖北省林业生态示范县。
2017年,夷陵区入选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
2018年,夷陵区入选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2019年3月,夷陵区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19年9月,夷陵区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019年12月,夷陵区入选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
2020年6月,夷陵区入选第二批“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21年1月14日,夷陵区入选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18日,夷陵区入选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4月,夷陵区入选2020年“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先进县。
2022年4月,夷陵区入选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实验区。
2023年1月,夷陵区入选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
2023年10月,夷陵区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23年12月,夷陵区入选2023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2024年8月,入选2024赛迪百强区,排名第96。
参考资料
关于夷陵区行政区划调整的公告.宜昌市夷陵区人民政府.2020-07-29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1 09:3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