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族是
南亚次大陆古老民族之一,人口大约2.2亿,
孟加拉国的孟加拉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他多信
印度教,主要敬奉迦利女神、
地神、龙神、
村神、
家神等。孟加拉人纯朴且好客,有着极强的
表现欲和乐观向上的
积极心态。有一颗爱好和平、向往生活美好和充满快乐的心。主要分布在孟加拉国和印度,另有少数分布在
尼泊尔等国。讲
孟加拉语。在孟加拉国的信伊斯兰教,在印度的信
印度教。实行
种姓制度。该民族喜爱
音乐舞蹈,其音乐别具特色,伴奏的乐器多为当地独有的
手鼓“托普拉”和一种类似
手风琴的“哈姆尼姆”。
简介
孟加拉族是穆斯林民族之一。大多数居住在
孟加拉国境内,占孟加拉国总人口的98%。此外还分布于印度的
西孟加拉邦、
奥里萨邦和
比哈尔邦以及巴基斯坦、
缅甸、
尼泊尔等国家。孟加拉族是古代从
中亚和南俄草原地区迁入的
雅利安人与当地土著
民族融合的后裔,基本上属于
欧罗巴人种印度帕米尔类型,东北部受
蒙古人种、西南部受达罗毗荼人种影响较深。
孟加拉语属于
印欧语系印度语族东部语支。与
印地语一样,是
梵语的派生语。原采用
梵文字母,11世纪以后,创制出梵文的一种变体文字。孟加拉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
黄麻、水稻、
豆类、玉米、油籽、甘蔗、
烟草和水果。南部居民多从事渔业。现以原料为基础的工业和
轻工业发展较快。8世纪时伊斯兰教已传人孟加拉地区。12世纪以后,由于穆斯林统治者的提倡,伊斯兰教得到广泛传播,并逐渐取代了佛教,成为孟加拉人的传统信仰。孟加拉人中约83%的居民信奉逊尼派的哈乃斐教法学派,少数人信奉艾哈迈迪耶派和什叶派的
伊斯玛仪派。在命名、
割礼、婚姻和葬礼等方面都遵循伊斯兰教的规定。孟加拉各地都建有
清真寺,在首都
达卡更多。大、中、小学都设有伊斯兰教课程,达卡建有伊斯兰
专门学院,培养宗教教职人员。
孟加拉族是
南亚次大陆古老民族之一。孟加拉地区曾数次建立过
独立国家,版图一度包括现印度
西孟加拉邦、
比哈尔等邦。16世纪孟加拉地区已发展成次大陆上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文化昌盛的地区。18世纪中叶成为英国对印度进行
殖民统治的中心。19世纪后半叶成为
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47年
印巴分治,孟加拉地区被分为东西孟加拉地区,西部归印度,东部归巴基斯坦。1971年3月巴基斯坦
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在其后的
独立战争中,东巴基斯坦最终成为独立的国家
孟加拉国。
信仰印度教的孟加拉族有
种姓制度,分婆罗门、维迪耶、迦耶斯特和
首陀罗4个种姓。
婆罗门种姓的
社会地位最高,维迪耶种姓次之。迦耶斯特种姓有文化,往往身居高位,出了许多
社会活动家和宗教领袖,甚至有许多迦耶斯特人戴上了只有婆罗门才能佩戴的圣线。首陀罗是社会地位最低的种姓,包括工人、农民、手工艺人、佣人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孟加拉族仍有种姓残余影响,其中专门从事农业和
渔业生产的盖瓦德人占孟加拉族人口的绝大多数。生活在城市里孟加拉族爱穿
无领宽袖
长衫,披布单或绸单。妇女穿
纱丽,盘发辫,插鲜花,戴首饰。伊斯兰教徒死后行土葬,
印度教徒死后行火葬。到了21世纪初,孟加拉族的
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发展,但农村中主要是封建性
小农经济。
史籍记载
在中国典籍中,孟加拉在《
后汉书》作“磐启国”;宋代
赵汝适著《
诸蕃志》中称为“鹏茄罗”,国都“茶那咭”;元
汪大渊著《
岛夷志略》作“朋加剌”;明
马欢著《
瀛涯胜览》作“
榜葛剌”。
孟加拉国
竹桥
孟加拉国是一个洪水泛滥的国家,每到雨季,大部分地区都浸泡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只有那些建在高地上的小屋露出水面,为了便于交通,在屋子和公路之间,就搭起了一座座
竹桥,短的不过十几米,长的
达上百米。
椰枣汁
椰枣汁是
孟加拉国非常流行的饮料。 在孟加拉国的山坡上,大路旁,房前屋后随处可见椰枣树。晚上人们在树上割开一个口子,插一杆竹管,下面接个
小罐。早晨起来,就挑着罐中的枣汁去赶集。
饮食习惯
孟加拉人对中餐倍加喜欢。除在社会场合有时使用
刀叉外,一般都惯于用手抓食取饭。孟加拉查克玛人多以米饭为主食,副食为
鱼肉和蔬菜,除了食用鸡肉、
牛羊肉、
鹿肉、青蛙肉、螃蟹外,
猪肉也是常用的肉食(因其为非伊斯兰教),
竹笋也是查克玛人十分喜爱的食品。
孟加拉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3.主食以米饭为主,也爱吃甜点心等。
4.副食:爱吃
牛肉、
羊肉、鱼、鸡、鸭、蛋类;蔬菜喜欢
青椒、土豆、豌豆、黄瓜、
西红柿等;调料爱用
咖喱、
胡椒粉、
番茄酱、糖、味精等。
5.制法对涮、烩、煎、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8.
水酒喜欢喝红茶和咖啡,以及矿泉水、桔子汁等各种
软饮料。
9.
果品喜欢吃桔、柑、橙、
香蕉、
菠萝、芒果、
甜瓜、
西瓜等;
干果喜欢
核桃仁、
杏仁、
花生米等。
风俗传统
社交习俗
孟加拉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孟加拉人重友情,接宾待客笑脸迎;
民族宗教伊斯兰,非凡重视《古兰经》,国民
时间观念强,事先约会准时逢;拍打后背最忌讳,左手待人为不敬;“十三”数字多厌弃,酒为禁品不准用。在
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孟加拉人爱
地理环境的影响,不象邻国
巴基斯坦那样倾向于欧洲的生活方式,一般人的生活观念都倾向于亚洲。时间观念很强,对约会非凡讲究准时赴约,认为这是社交上的礼貌,必须遵守和准时。他们非凡喜爱
荷花。习惯称荷花为“
花中君子”,并视荷花为“吉祥”、“平安”、“光明”、“纯结”的象征。
礼节礼仪
孟加拉人在
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在男人与女人间相见时,一般都习惯用点头示礼或用说句客气话来代替礼节。男人一般不与女人握手。孟加拉国的
佛教徒与客人相见时,习惯施
合十礼。客人也应
双手合十还礼,以示相互间的尊重。
称谓与问候:当被引见给男人时,习惯上握手为礼。若引见的是女人,要等她先伸出手来。
约会准时:人们高度重视准时赴约。
款待与馈赠:通常在饭店或俱乐部里款待客人。按习惯往往有妻子陪同丈夫出席这类活动。
信仰忌讳
孟加拉人大多信仰伊斯兰教,还有少部分人信仰
印度教、佛教、基督教。忌讳有人拍打后背。认为这是一种极不礼貌和不尊重人的表现。对不经同意就给拍照片的作法很反感。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下贱、肮脏。因此,用左手递送东西或食物是极不礼貌的。忌讳翘拇指这个手势,并视其为不礼貌的举止。不喜欢“13”,认为是个消极的数字。孟加拉族中的伊斯兰教徒恪守禁酒的教规,教徒信是不饮酒的。也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还忌讳谈论有关猪的话题。
每逢星期五,不在众目睽睽之下吃东西。
斋戒期间,白天不能在众人面前抽烟。
孟加拉国受过教育的人常去国外旅行,因此都很西方化,英语也说得很流畅,说英语的旅客将会感到很安闲。交谈时,通常的应酬话都可以说,但任何议论这个国家或这个国家政府的话最好不说。
服饰
除冬季(11月到翌年3月)须穿
毛料衣服外,轻便、随洗随干的衣着最为上乘。办公室内衣着往往比较随便,一件衬衣和一条
长裤便可应付。
文化
南印度的卡那迪可音乐、北印度的
印度斯坦音乐齐名的孟加拉音乐,但民歌在其
传统音乐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自古以来,孟加拉人的诗和歌密切相连,诗主要不是用来读,而是用来唱的,诗人同时也是作曲家。能看到的孟加拉最早的文学作品是9世纪到12世纪流行的古诗“卡雅”,这种诗在古时候用独唱和合唱相交替的形式演唱。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孟加拉的诗和歌一直融为一体,这种情况延续到近代。如1913年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的大诗人泰戈尔(1861-1941)同时也是作曲家,一生写过上千首歌,仍然在民间广泛流传。孟加拉国歌《我爱你,我金色的孟加拉》的词和曲都是由他创作的。
孟加拉民歌和生活联系密切,有十多个不同品种,音乐学家把它们分成劳动歌和休闲歌两大类别。劳动歌节奏整齐,常为一领众和,而休闲歌则包括除了
劳动号子以外的所有民歌,包括船歌、捕蛇者歌、宗教歌等品种。
孟加拉船歌是一种曲调悠长、音域不宽的
抒情歌曲。孟加拉国境内河流甚多,船是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在船顺流而下时,船夫们喜欢演唱船歌,其音阶和孟加拉音乐中的“
拉格”有密切的关系。孟加拉地处热带,毒蛇甚多,过去有不少人以捕蛇为业。捕蛇者除捕蛇、救治
被毒蛇咬伤的人外,还常带一条有巨毒的眼睛蛇进行表演。每年还要举行祭祀
蛇神的仪式,被称为“加盘”的捕蛇者歌便是在表演和祭祀时唱的。
孟加拉民歌中和宗教有关的歌很多,主要有“卡为甘”、“乐投甘”、“噶西拉”、“加里甘”、“帕拉甘”、“巴乌尔”等品种。“甘”在孟加拉语中是“歌”的意思,“卡为”是“领唱者”或“领诵诗歌者”的意思。“卡为甘”是一种民间流行的分组对唱形式,每个组有一个领唱者,小组在他的领导下演唱,故名。这种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唱出印度教的神话,问答可能持续数个小时。“乐投甘”和“卡为甘”的内容和表演形式都比较接近,但加入了舞蹈,因而比“卡为甘”更具有综合性,也更能吸引观众。
除“卡为甘”和“乐投甘”外,和印度教有关的歌还有“噶西拉”。“噶西拉”是赞颂印度教大神
湿婆的歌曲,原来在祭祀湿婆时唱,如今用来祭神的歌也被用来娱人。“噶西拉”的表演不仅包括歌曲,还有舞蹈和表演的部分,成为一种综合
艺术形式。
“加里甘”
是由称为“巴雅提”的伊斯兰教信徒唱的、有关伊斯兰教历史故事和战争故事的歌曲。其曲调和语言结合密切,具有吟诵的性质。“巴雅提”演唱的另一种说唱歌曲叫“帕拉甘”,这种歌曲由一位领唱者和两三位帮腔者一起表演,帮腔者用乐器伴奏,有时也要提出一些问题让领唱者回答。“帕拉甘”的主要内容是孟加拉民间流行的英雄故事,它的形式包括了说、唱、对话,为了配合故事情节,有时还会配合一些简单的
舞蹈动作。
“巴乌尔”
是孟加拉的一种民间
宗教信仰,信仰这种宗教的人通过歌唱来表达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哲学观念。“巴乌尔”歌曲中的歌词非常优美并富有
哲理性,曲调也十分
丰富多彩,受到孟加拉诗人和音乐家的高度重视,泰戈尔本人所写的歌曲就综合了“巴乌尔”歌曲和孟加拉
古典音乐的成分。“巴乌尔”一般由四、五个人坐在一起表演,表演时用
弹拨乐器一弦琴“艾可特拉”和鼓伴奏,情绪激动时,也会站起来跳“巴乌尔”舞。
孟加拉民歌继承古代的传统,多为一领众和,和印度、巴基斯坦的音乐一样,旋律由不同的“拉格”构成,不同的歌曲也有各自的“塔拉”节奏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