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父[God],
太平天国以天父称
上帝。当时《
天朝田亩制度》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但是
洪秀全所信的基督教不是真正的基督教,是为了政治而异化的基督教。
1. [Heavenly Father;our heavenly Father]∶视为始祖的男性代表或阳性本源的天国的神
2. [the emperor]∶天子
在基督教中以“上帝有着父亲和宇宙的创造者的身份”为主要参考。现代
一神论的宗教传统,拥有大批追随者,基督教中“父神”是信徒写给“上帝”的,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在人类事务中的
积极关注,在
人生的道路上,父亲会带领他的孩子获得他对他的兴趣依赖,作为一个父亲,他会回应人类:他的孩子们,应允对他们有利的需求(非字面上的
个人利益)。许多
一神教相信他们可以与神沟通,通过祈祷接近上帝——实现与上帝
共融的一个关键要素。虽然上帝从未直接涉及“母亲”一词,但母爱属性可能被解释旧约引用过。
天父God Father一词是天主的许多名号之一,是
宗教语言中一个重要的词汇。因为宗教语言是
人类语言,必须用人间的事实、想像、隐喻及比拟,以类比的说法来表达神界的
实相。天父一词,乃是用
人类社会上为父的事实与想像来表达下列的基本观念:天主是生命之源;他是受造界照顾、保护个人的力量;他接纳人类进到一种父子的新关系中
旧约中以色列称耶和华为父,纯粹是由于神自由地选了他们作他的子民,并立了盟约不断临在他们之中照顾他们。由下列记载清晰可见:「你对法老说:神这样说:以色列是我的长子。我命你,让我的儿子去崇拜我。你若拒绝放他们走,我必要
杀你的长子」(出四22~23)。放逐前的先知时期,父的思想已经开始在民间普遍运用了(申十四1;依一2;欧二1;十一1~9)。当时也有称耶和华为国王之父的记载(撒下七14;申卅二5~6);字面上表达耶和华愿将国王收作自己的嗣子,不断指导他、护佑他;内涵的关系实在极为密切。公元前721年,亚述王攻陷北国首都撒玛黎雅城,约三万以民被迫迁徙;随后公元前597、587年两次充军
巴比伦,也都是以民莫大的浩劫与灾难。他们痛定思痛,对神的体验日趋深化,如说:「从今以后,你要向我喊说:『我父,你是我青年时的良友』……我曾想过:多么愿意待你像一个儿子,赐给你赏心悦目的土地,列国中最美好的领土!我以为你会以『我父』称呼我,不会转身远离我」(耶三4,19)。「他要称赞我说:『你是我的大父,是我救恩的盘石,是我的天主』」(咏八九27)。耶和华是父亲,是整个以色列子民的父亲,到以色列晚期,更达到了体验的高峰。依六三15~16有贴切的描述。在今日
妇女神学的环境里,提一下旧约也把为母的事实与想像用在天主上,是很重要的:神像哺乳的母亲(依四九15),神如母亲一般爱他的子民(欧十一1~4),如母亲般抚慰(依六六13),行动有如
助产士(依六六9)。
新约接收了旧约有关天父的观念,但增加了重要的新成分,如:上帝是耶稣基督的父亲。天父的父性是人类之中一切父性的来源(弗三15)。福音记载,耶稣山园祈祷时称天主:「
阿爸,父啊!」(谷十四36)这是犹太人对父亲一种亲密的称呼,为家中日常惯用阿拉美文昵语。犹太人视上帝为绝对超越的神,绝无可能以此称呼他。耶稣如此呼唤,显示他体验到与父有种特殊而唯一的
亲密关系,以及对父无条件的奉献和服从。耶稣向人类启示天父时,又很技巧地暗示他们之称上帝为父,跟他称上帝为父,实际上有区别(若廿17)。基督复活后,这点日益明显,宗徒也逐渐明白。耶稣在世时常独自祈祷,令人感到他生活在父的氛围里,是常在圣神中向父祈祷的人。他与父的关系,宗徒体验到何种程度,很难确定,因为那是超乎人能把握的范围。
现代神学正在本地化过程中。每
种文化各有其天赋。大约四百年以前,中国
天主教徒思想家
杨廷筠(1557-1627),用「天主为大父母」的话说出他对天主的观念。方兴未艾的
妇女神学运动代表坚持,用于生活的天主之奥秘上,父亲与母亲的形像要平衡。但此不是否认耶稣称天主为父的特殊份量。
约一千年左右,没有人尝试描绘父神的人形,因为早期的基督教徒相信神的话:出埃及记33:20记载:“...你不能看见我的面,因为人见我的面就不能存活。”早在中世纪时期,上帝往往是以基督的标志出现,基本是很常见的。西方艺术最终需要某种方式来说明天父的存在,所以通过连续的陈述描绘人形的父亲在一组的艺术风格逐渐出现了公元十世纪左右。
到了15世纪,包括罗汉图书小时描写父神人类的形式,描绘仍然罕见,经常引起
东正教艺术争议,在
文艺复兴时期表现神艺术的时候,天父在
西方教会自由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