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大学
日本国立大学
大阪大学(英文:the University of Osaka;日文平假名:おおさかだいがく),简称阪大(はんだい),是一所本部位于日本大阪府吹田市的顶尖综合研究型国立大学。
历史沿革
大阪大学起源于1724年设立的汉学塾——怀德堂和1838年由绪方洪庵设立的明治期间最大的千人兰学塾——适塾。作为适塾的发展,1931年,依据《帝国大学令》创设了由医学院和理学院组成的大阪帝国大学。作为日本国内的第六所旧制帝国大学,创立不久就以“理科的阪大”而崭露头角。阪大的特色与大阪当地的影响息息相关。在旧制大学时代,因为较少的官僚味,且极富庶民特征,阪大被当地人们所称道。
到1933年,吸收了大阪帝国工业大学成为工学院,依次形成了理学院、工学院和医学院的3学院体制。
二战后,阪大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7年,改称为大阪大学。1949年的学制改革,合并了旧制的大阪高等学校、浪速高等学校和大阪药学专门学校,成为了以理学院、医学院、工学院、文学院、法经学院的5个学院和一般教养学院的新制大阪大学。
随后,法经学院在1953年分离为法学院和经济学院。医学院也在1955年与1960年分别独立出了药学院和齿学院,并在1961年新设了基础工学院。1972年从文学院独立出了人间科学(人类科学)院,从而确立了10学部体制。
1954年,日本社会经济学家高田保马将文法学院经济研究室独立创设为大阪大学社会经济研究所后,集聚了全国经济学精英,率先开展了近代经济学在日本的集群性研究,引起国际轰动,为阪大的社会科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文理均衡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除了以上10个学部,作为大学院(相当于研究生院)的独立研究科,1989年设立了语言文化研究科、1994年设立了国际公共政策研究科。2002年从基础工学研究科独立出了情报科学(信息科学)研究科,同年,以细胞生体工学中心为主体,设立了生命机能研究科。2004年,新设了俗称法科大学院的高等司法研究科,作为阪大的第15个研究科。
2004年,根据日本《国立大学法人法》,大阪大学成为国立大学法人。
2007年10月,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将位于大阪府箕面市的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外国语大学正式并入为大阪大学的第11个学院——外语学院,从而成为日本规模最大的国立大学法人。原大阪外国语大学的25个外语专业全部在大阪大学继续开设,大大增加了阪大的教研综合能力。
2018年10月23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将大阪大学确定为指定国立大学
1838年,绪方洪庵设立兰学塾“适塾”。
1869年,绪方洪庵之子绪方惟准等适塾相关人士,参与设立大阪府上本町大福寺的临时医院、临时医学校。
1880年,在临时医院、临时医学校的基础上,正式设立“大阪府立大阪医院”、“大阪府立大阪医学校”。
1896年,设立“大阪工业学校”,随后改制“大阪工业大学”。
1915年,“大阪府立大阪医学校”改制为“大阪府立大阪医科大学”。
1919年,医大改称“大阪医科大学”。
1921年,在企业家林蝶子捐赠的基础上,设立官立的“大阪外国语学校”(旧大阪外国语大学、现大阪大学外国语学部的前身),
1931年,大阪医科大学的医学部与理学部组成“大阪帝国大学”,长冈半太郎就任初代校长。
1933年,吸收大阪工业大学的工学部。
1947年,改称“大阪大学”。
1949年,统合大阪高等学校、浪速高等学校、大阪药学専门学校3所旧制学校,新制的大阪大学拥有文学部、法经学部、理学部、医学部、工学部,共5个5学部(学院)以及一般教养部。
1953年,法经学部分离成法学部与经济学部。
1954年,社会经济研究所设立,高田保马任初代所长。
1955年,设置药学部。
1960年,设置牙医学部。
1961年,设置基础工学部。
1972年,自文学部分离出人类科学部。
1991年,制定现今的学章与校色。
1993年,设置医学部保健学科、迁移大阪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完成吹田・豊中2个校区的统合。
1994年,废止教养部。
1997年,完成大学院重点化。
2004年,根据国立大学法人法的规定,改制“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2007年,统合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外国语大学,设置外国语学部。
2015年,大阪大学主办了第19届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校长级年度会议,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京都大学等海内外著名学府共同参加。
2018年,被文部科学省设立为指定国立大学
2021年,外国语学部搬迁至大阪府北部的箕面船场地区。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大阪大学微生物病研究所:成立于1934年,下有17个研究室,并附设医院、图书馆、感染动物实验设施、共用无菌实验设施、菌株保存设施,癌病遗传细胞检索中心等。主要研究流行病癌症。在基础生物医学方面,从分子、细胞、实验动物及临床各级水平上开展对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及癌的基础研究,附属医院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实习提供服务。除科学研究外,还开展了生物学及医学的研究生教育,已有20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进行微生物及肿瘤学的研究,并先后接收了近百名外国学者和科研人员来所进行合作研究。
大阪大学产业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39年,有21个研究室,以及放射线实验室、材料分析中心、高能极限材料中心3个机构。该所与日本关西地区的工业界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科学的研究中,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科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冶金学生物化学等方面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研制出的电场离子显微镜处于世界最先进的水平。该所还同理学部、工学部、基础工学部联合招收研究生150名,并接收30名国外研究生与研究人员来所共同研究。
大阪大学蛋白质研究所:1958年设立,有11个研究室,其中之一专供外国客座学者研究。附属蛋白质工程基础研究中心下设X线分析、多肽化学、基因工程3个实验室。该所现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蛋白质科学研究中心。研究重点放在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该所附设的结晶解析研究中心在X射线结晶分析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还自行设计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强力自动X射线衍射计,用它测定生物体有关物质分子结构。除了科学研究,还接受理学部、医学部的研究生教育,接受国外访问学者。每年还举办不同课题的专题讨论会。
大阪大学社会经济研究所:是该校老四所之一,为日本最高水平经济学术研究中心,于1954年在大阪大学文法学院经济研究室的基础上设立,战前日本近代经济学派代表人高田保马首任任所长,诺贝尔经济学奖候选人森嶋通夫任副所长。日本各时期经济学代表人物安井琢磨二阶堂副包市村真一,建元正弘,小野善康,大竹文雄等均在该所任职,1960年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合办的英文版学术季报《国际经济评论》,为世界经济学最高级别学术期刊。该所下设理论经济学实证经济学政策研究三部门和附属经济学研究实验中心。现任所长小川一夫
大阪大学焊接研究所:1972年设立,含有9个研究室和超高能密度热源中心和高能焊接研究中心两个研究机构。该所的尖端焊接技术无论是在空中,还是在海上,在抗高温、抗高压、抗震动等方面均经受住了考验,在世界最长的连接本州四国濑户大桥建造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超厚钢板一次焊接问题上,成功研制出可焊接50厘米厚钢板功率为300千瓦的电子束焊接装置。该所的研究活动还向世界开放,已同许多世界著名大学,如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明尼苏达大学等开展了合作研究。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为工学研究科的焊接课程建设做了不少工作,包括建立了一门新兴的应用高温工程课程。
工作中心:为学校各门的教学、科研、实验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设计、制作加工、修理等服务,同时亦为学生提供工程训练、技术操作的实验场所。
超高压电子显微镜中心:具有300万伏电子显微镜实验装置,为材料分析、生物学、医学等研究提供了条件,该中心已向国内外研究者开放。
激光核聚变研究中心:拥有日本国内最先进的成套加速器设备,进行大型激光系统导致核聚变实验,该技术处于世界尖端水平。
细胞工程中心:进行有关细胞免疫细胞遗传、细胞工程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有9个专供国内外客座人员研究的研究室。
极限物质研究中心:用科学手段实现物质的极限状态,以此来进行物质的基础及应用的综合研究。
超导电子学研究中心:从高温超导特征的探析及开发,在电子学及能量系统方面进行超导应用研究。
情报教育处理中心:为全校公共教育开展情报处理服务,配备众多终端供学生利用。
此外还有低温中心,放射性同位素综合利用中心,有机光学工程研究中心等,大型计算机中心和核物理研究中心已定为全国共同利用机构,蛋白质研究所和焊接研究所为全国共同利用研究所。
图书馆藏
大阪大学附属图书馆分为本馆、吹田分馆、生命科学分馆以及箕田分馆。整体藏书约300万册,杂志5万本以上。除此以外,视听资料、电子信息资料等都有所收集。因为1960年建设的丰中本馆设施老化,资料保存与阅览的空间不足,2000年3月修建了新的图书馆本馆。
大阪大学附属图书馆的本馆2000年建成,占地面积18,920平方米,可容纳图书137万册,有1,287个座位,是国立大学第二大的图书馆,拥有宽广的空间以及舒适的环境。引进了最新的计算机系统,利用电子图书馆,可在线检索学校内外的图书与资料。
位于吹田校园的吹田分馆是为了理工类学院的学习与研究而设立的。该馆是产业科学研究所分馆与工学院分馆合并后新建的图书馆。藏有理工系专业书籍约41万9千册,杂志约7000册。
位于吹田校区的生命科学分馆是医学、生物学等生物科学领域的综合图书馆,于1992年开馆。现收藏有约14,000册杂志,其中包括2,900册外国杂志。
2007年10月,对大阪大学外语学院的图书馆进行了改造,重新命名为大阪大学箕面分馆。该馆为大阪外国语大学于1921年设立,1979年搬迁到箕面校区,拥有超过600,000册的藏书,在日本国内是外语领域的顶尖图书馆之一。箕面分馆将继续服务于这些领域和相关学科的教育与研究的需要。
办学条件
2014年度。大阪大学在校生23429人,年度教研经费1518亿日元。在日本关西地区,该校是与京都大学一道在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的旧帝国大学。但与其他几所由政府直接创办,培养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的帝国大学不同,它是由民间力量向政府申请创建的。它的前身可追溯到以下两个机构:
由大阪工业学校发展起来的大阪帝国工业大学也在1933年被合并进大阪大学,成为后来的工学院、微生物病研究所、产业科学研究所等机构。
1947年,大阪帝国大学改名为大阪大学,由理、工、医、法文4学院和两研究所组成。其后,又合并了大阪药学专科学校和两所高中。
此后,大阪大学励精图治,学科、专业、学校规模均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法文学部一分为三:法学院、经济学院、文学院、又增添了新的学部和研究所,一大批附属研究中心相继建立,研究生教育亦全面开展,为国立综合性大学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近二、三十年间,借助日本经济振兴的大潮,大阪大学的发展更快于其它几所旧帝大。截至2014年,它已成为拥有11个学院、包含15个研究科的研究生院和5个研究所的现代化综合大学。大阪大学仍继续参加七所旧帝国大学组成的全国七大学综合体育大会学士会等组织。
校区分布
大阪大学的主校区占地面积约160万平方米,湖光潋滟,山色旖旎,风光秀丽,建筑大气简洁。大阪大学本部位于大阪府吹田市山田丘,其它校区分布于大阪市中之岛(医学部、国际学研交流中心)、丰中市待兼山町(文经与共通教育校区)、箕面市船场东(外国语学部,原大阪外国语大学),另外在茨木市设有大规模科学研究基地。
1964年,大阪大学的前身“适塾”位于中之岛广场的绪方洪庵故居被列为日本国有形文化遗产
建于1929年的丰中校区的“共通教育机构本馆”,在2004年被列为日本国有形文化遗产。
近年阪大主持发掘的野中古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其为6世纪日本倭国五王时代的珍贵遗存,其中百舌鸟等150余件工艺美术品,三具铁制甲胄为日本仅见。
文化传统
组织架构
优势学科
基础工学部 大阪大学基础工学院是集理工于一体的新型学院,其指导思想是在理论基础上再培养学生的工程学技术、开发基本技术;在课程编排上注重理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邻学科知识的结合,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化、学际化发展需要。该院建立后,在激光、光电子学、微波、半导体等研究领域取得的成绩,国际评价很高,得到了大阪地方企业界以大力支援。
人类科学部 大阪大学人类科学部于1972年成立,是日本大学中首次成立的新型学院,它打破以往学院的学科界限,从多学科的角度上开展对“人”的全方位研究,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沟通架起了桥梁。该院实行人类科学单一学制,下设3个领域——行动学(以心理学为主)、社会学(以人类学社会学为主)和形成学(以教育学为主),被人们认为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独立学院
外国语学部 大阪大学外国语学部是日本旧帝国大学中唯一设立的外国语学院,成为学校的国际化发展的坚实基础。
大阪大学社会经济研究所 大阪大学社会经济研究所设立60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学术研究人才,日本历任经济学会会长中近半数有过在阪大的教学研究经历,奠定了阪大日本经济学最高学术研究中心之一的地位。
文学部 大阪大学文学部拥有日本旧帝国大学中唯一开设的音乐学、表演学专业。
教学建设
大阪大学做为日本7所著名帝国大学之一,直属文部省领导,每年有来自文部省雄厚的财政拨款,以支持教学、科研的正常开展。1991年度的财政预算总计为831.5亿日元。新发表的2014年度决算总额为1518亿日元。
大阪大学教师多为来自世界名校的博士生和青年教师,这就决定了该校具有很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并保持朝气蓬勃的开放意识和发展后劲。学校对进校学生要求十分严格,采取讲座式教学形式,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并重视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加之该校有精良的实验设备,学生有机会掌握现代化的实验手段和技术,因而该校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2014共有教员3195人,其中教授922人,副教授854人,讲师263人,助教1143人,教学辅助人员13人。
大阪大学立志于培养拥有“看穿事物本质的能力”,并且敢于挑战国际性复杂难题、探寻问题解决之道、创造新事物、勇于开拓未来的人才。
培养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培养自身将专业知识应用到社会中的“开阔的视野”以及“优秀的教养”。大阪大学以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教育为基础,通过从本科到大学院的教育课程,培养学生更加全面、更具高度的观察视角。让学生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发地去开辟自己的课题并努力解决课题,重视自主学习态度,通过问题解决型学习、体验型学习、集体作业、集体讨论等“自主”方式展开教育。
此外,为了开拓学生们的世界观,培养其能够理解异国文化、与世界各国人民交流的“国际性”,学校还积极帮助学生进行海外留学。而在校园内,阪大也在努力创造让留学生与日本学生能够进行更好的交流的环境。
大阪大学正是由于它独特的背景和居于大阪这个工业城市及国际门户的特殊地理环境,才造就了不尚空谈,面向现实的“务实”学风,正如日本合成化学劳动联合会前任委员长太田薰所指出的:“大阪本是一个商业都市,不仅大学未被看得那么重要,而且学生也被视作社会的一员。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能培养出现实社会中各具其能人材的基础。”在这个传统熏陶下,阪大学子们多埋头苦干,兢兢业业,为日本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学年学制
日本的学年度为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第一学期4月1日至9月30日,第二学期10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假日为周末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以及5月1日大阪大学建校日。每年有春假、暑假、寒假。春假一般是4月初休假,假期10天左右。暑假常为8月底到9月初,寒假一般是12月底到1月初,假期同为10天左右。
本科学制一般为4年,医学、牙医学以及药学需要6年,所有的新生和大二学生都要在丰中校园接受共同的科目教育;在大学院学习2年,完成博士前期课程,可以取得硕士学位;再学习3年,完成博士后期课程,可以取得博士学位。医学研究所(医科学专业除外)、牙医学研究所在读完本科6年的基础上,再攻读4年,可以直接取得博士学位。生命机能研究所为5年一贯制课程,完成学业直接取得博士学位。高等司法研究院为专门职大学院,标准学习时间3年,完成学业取得法务博士学位。
社会评价
大阪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日本大学排名中的表现如下(括号内为日本国内排名):
2015QS亚洲大学排名中,大阪大学位列亚洲第13,国内排名首次超越京都大学,成为日本第2位,仅次于东京大学
2015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中,大阪大学位列亚洲第18,日本第4,仅次于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东京工业大学
合作交流
大阪大学努力创造优良的环境,致力于让日本学生与优秀的海外留学生能够在共同学习中互相理解彼此国家的文化。当下大阪大学大学院中留学生比例为14%,学部中的比例为2%。并计划日后将学部中的留学生比例提高至10%。
2010年,大阪大学已经正式推出了面向海外留学生秋季入学的英语教学课程。2014年秋季,大学还计划推出日语留学课程,期望能够吸引更多海外优秀学子。参加此课程的留学生将从秋季开始,在大阪大学接受6个月的日语培训,从下一年度4月份开始与其他日本学生一起接受普通的专业教育。此外,本校还计划通过调整英语教学课程的模式,吸引更多海外短期留学生。
除此之外,针对留学生的英语教学课程的教材将会对日本人学生公开,用英文作为教学语言的科目也会进一步增加。在国外友好学校的配合下,大阪大学将会进一步充实面向一、二年级新生的暑假语言留学项目,为学生提供海外留学与进修的机会。
大阪大学已经走了近百年的历程,在日本的几个重点国立大学中算是“年轻的”,但由于它位于日本经济中心和国际开放门户的大阪,有着优越的向世界发展的条件;经济基础雄厚,信息灵通,交通方便,因而大有后来居上之势。2007年10月大阪大学合并了大阪外国语大学后又补足了国际语言文学方面的实力。
大学国际化的潮流推动下,如今它已与世界上39个国家和地区的54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接受了国内外访问学者909名,留学生555名(1990年资料),同中国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等高校也有人员交流协定。
知名校友
大阪大学的杰出校友在社会各界担任重要角色。其中知名度最高的要数日本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汤川秀树,他在大阪大学理学部工作达6年之久,在时任校长长冈半太郎的鼓励下写就获奖论文。其他著名人物还包括:经济界的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山陶里公司总经理佐治敬之;科技界有石油冶炼业的冈林次男,制钢的高桥孝吉,电讯业的原田安雄、水野健次;学术界,除汤川外,还有13名校友获日本文化勋章,15名获日本文化功劳勋章,10名获日本学士院恩赐奖,29名获日本学士院奖
学术精英中首任校长长冈半太郎被誉为“日本物理学之父”,第4位校长八木秀次的“八木天线”和磁控管当时曾闻名世界;第7任校长赤堀四郎对蛋白质氨基酸酶化学研究曾作出巨大贡献;第8任校长冈田实致力于焊接工学;第9任校长釜同醇太郎在传染病学方面名扬海内外;菊池正七被称为大阪原子能宇宙线研究之父。此外还有伏见康治、苍岛秀雄、松岛祥夫、吹田德胜、川村肇、田边考、山家武雄、武田义章等人分别在物理、造船、生物发酵、医学等方面功绩卓著。
其他人文社科方面杰出人物有:首位日裔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会长,诺贝尔经济奖提名人森嶋通夫国际经济学家长谷川太郎,作家眉村卓司马辽太郎,最懂中国的日本著名推理作家陈舜臣,中国儿童喜爱的漫画家手冢治虫——他的作品《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在中国已家喻户晓。
政界
商界
学界
文学・言语学
哲学・思想
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
艺术学
政治学、社会学
心理学
法学
经济学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化学
医学、生物学
牙学
工学
基础工学
媒体界
文体界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19:2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