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
姬姓衍生的姓氏
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鲁国叔牙之后,以排行为氏。据《姓谱》载,春秋时鲁桓公的第三子叔牙,名牙,排行叔,死后溢僖,亦称公子牙、僖叔,其子立为叔孙氏。
名词解释
shū sūn ㄕㄨ ㄙㄨㄣ,叔孙(叔孙),复姓,出自姬姓。
姓氏起源
叔牙的两个孙子:彭生、德臣。彭生便已“叔仲”为氏;德臣以“叔孙”为氏,其后人遂以叔孙为姓,称为叔孙氏。
姓氏名人
叔孙得臣
(?-前604年),姬姓叔孙氏,名得臣,谥庄,又被称为叔孙庄叔,是公孙兹的儿子。鲁文公鲁宣公时,叔孙得臣为卿。春秋时期鲁国人(见《左传·文公元年》),
前626年,周襄王派遣毛伯卫前来鲁国赐给鲁文公写在竹简上的奖状,叔孙得臣到成周答谢。
前624年春季,因为沈国楚国顺服,叔孙得臣会合晋国宋国陈国卫国郑国的军队攻打沈国,沈国的百姓溃散。这年冬季,鲁文公到晋国和晋襄公结盟,晋襄公设享礼招待鲁文公,赋了《菁菁者莪》这首诗。叔孙得臣让鲁文公降阶下拜,说到:“小国在大国接受命令,岂敢对礼仪有所不谨慎?国君赐予我们重大典礼,还有什么比这更高兴的呢?小国的高兴,是大国的恩赐。”
前618年二月,叔孙得臣前去成周参加周襄王葬礼
鲁文公十一年(公元前616年),北狄鄋瞒伐鲁,鲁文公派叔孙得臣抗敌,获胜,并俘获了国君侨如,于是特将自己的儿子宣伯命名为侨如,以彰己功。
前609年,东门襄仲和叔孙得臣前去齐国,这是因为齐惠公即位,同时拜谢齐国前来参加鲁文公的葬礼。
前604年,叔孙得臣去世,他的长子叔孙侨如继立。
叔孙侨如
(?-?),姬姓叔孙氏,名侨如,谥宣,又被称为叔孙宣伯、叔孙宣子,是叔孙得臣的儿子,叔孙豹哥哥。鲁成公时,叔孙侨如为卿。三桓之一,叔孙氏宗主。
叔孙豹
(?-前538年),姬姓叔孙氏第5代宗主,名豹,谥穆,又被称为穆叔、叔孙穆子,是叔孙得臣的儿子,叔孙虺叔孙侨如的弟弟。其“三不朽”之说对后世有深刻影响。
叔孙豹虽然没有留下系统的社会思想,但他的“三不朽”之说却代表了这一时期社会思想的时代精神,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叔孙豹三不朽之说,同时也表现出中国人的一种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即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对社会、对他人做出有益的事业,这样一个人的自然生命可以死而朽,但他所建立的德、功、言则可以永垂不朽。支撑叔孙豹的三不朽之说的观念是认为一个人不应一味地为其自身而活着,而应为社会大群体着想,对他人、对社会群体有善意、有责任感,其道德、功业、言论才具有社会价值,才能由不为后人所忘却而得以“不朽”。“三不朽”是中国人传统的人生信仰,被中国历史上的精英和众多有学识的人所信奉。
叔孙豹的人生三不朽之说,完全摆脱了“天”或“天命”对人生价值的影响,同时也表明,至晚到春秋时期.中国社会思想的社会本位和伦理本位之特色已经形成。叔孙豹三不朽之说,体现出一种人文历史观。
《左传·叔孙豹论不朽》全文:二十四年春,穆叔如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未对。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穆叔曰:“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
叔孙婼
(?-前517年),姬姓叔孙氏第6代宗主,名婼,谥昭,又被称为叔孙昭子,是叔孙豹的儿子,孟丙仲壬竖牛的弟弟。前538年,叔孙豹与庚宗女生的儿子竖牛害死了他和齐女生的儿子孟丙仲壬,叔孙豹去世,竖牛立其弟叔孙婼为宗主。次年,三桓四分公室,叔孙婼驱逐了拥立自己的哥哥竖牛,竖牛被孟丙、仲壬之族所杀。前525年,郯国国君来鲁国聘问,讲说了鸟名为官号之事,叔孙婼接待,孔子一起参与这次接待。前517年,鲁昭公郈昭伯的怂恿下,讨伐季平子,季平子被围困在高台上。孟懿子支持季平子,将郈昭伯斩杀于南门之西。叔孙婼想援救鲁昭公,没有成功,自祷其死,十月十一戊辰日,叔孙婼去世。叔孙豹叔孙婼两父子,德行高尚,外则为鲁公奔走于诸侯之间,巧妙利用外交辞令来为鲁国分忧;内则坚决抵制季氏的专权、扩张。
叔孙不敢
(?-前505年),姬姓叔孙氏第7代宗主,名不敢,谥成,又被称为叔孙成子,是叔孙婼的儿子,齐季的哥哥。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昭公郈昭伯的怂恿下,讨伐季孙氏。结果昭公失败,郈昭伯被杀。叔孙婼想援救鲁昭公,没有成功,自祷其死。叔孙婼去世后,叔孙不敢继承家主之位。鲁昭公流亡到齐鲁之交的郓地和干侯。昭公三十二年(前510年),昭公去世。次年,叔孙不敢迎葬鲁昭公,一直跟随鲁昭公的子家羁拒绝与叔孙不敢会面。前505年七月壬子,叔孙不敢去世。
叔孙州仇
(?-前470年)姬姓叔孙氏第8代宗主,名州仇,谥武,又被称为叔孙武叔,是叔孙不敢的儿子,东周时期诸侯国鲁国司马三桓之一。前505年,他继承家主之位。前500年,郈邑宰公若藐被侯犯所杀,叔孙州仇和孟懿子讨伐,侯犯失败后,逃往齐国。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大司寇“摄相事”,进行堕三都。三都就是季孙氏的费邑(今山东费县)、叔孙氏的郈邑(今山东东平)、孟孙氏的成邑(今山东宁阳)。三桓为了打击家臣势力,都表示同意。郈邑被拆毁,费邑宰公山不狃叛乱被平定。孟懿子在郕邑宰公敛处父的劝说下,抵制堕郕邑。季孙斯和叔孙州仇转而支持孟孙,堕三都失败。叔孙州仇多次出使齐国,对邾国作战。叔孙州仇一向与孔子不和,是孔子的敌人之一。曾诋毁孔子,说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告诉子贡。子贡说自己之墙(德行)“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孔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 子贡说“仲尼不可毁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叔孙文子
(?-?),姬姓叔孙氏叔孙氏第9代宗主。名舒,谥文,又被称为叔孙舒,是叔孙武叔的儿子,叔孙辄的哥哥。鲁哀公时,叔孙文子为
前469年春季五月,叔孙文子带兵会合越国的皋如、舌庸和宋国的乐茷送卫出公回国,卫国不接纳卫出公,联军侵袭外州,大肆劫掠。卫军出去抵御,结果大败。
前468年春季,越国大夫舌庸去鲁国聘问并商议鲁国和邾国的边界。二月,鲁国的三卿跟随鲁哀公与舌庸在平阳结盟,季康子对结盟感到忧虑和耻辱,谈到子贡如果在这里,自己是不会到这地步的,孟武伯问为什么不召子贡来?季康子说本来要召他的,叔孙文子告诉季康子过些时候请仍然记着子贡。
鲁哀公晚年担忧三桓的威胁,想要利用诸侯除掉他们;三桓也担忧鲁哀公的狂妄,所以君臣之间嫌隙很多。鲁哀公打算借助越国的力量讨伐三桓。八月,鲁哀公到了公孙有山那里,三桓进攻鲁哀公,鲁哀公逃亡至卫国,避居邹国,趁机去了越国。
叔孙通
叔孙通,又名叔孙何 (?~约前194),西汉初期儒家学者,汉族,旧鲁地薛(今山东枣庄薛城北)人。曾协助汉高祖制订汉朝的宫廷礼仪,先后出任太常及太子太傅。初为秦待诏博士,后被秦二世封为博士。见秦将要灭亡,逃回薛城旧地,归附正在盘踞薛城的项梁。项梁败死定陶(今山东西南部,万福河上游)后,通跟随楚怀王。怀王为义帝,迁至长沙,通留下侍项羽
汉高祖二年(前205),刘邦率领诸侯军队攻取彭城(今江苏徐州),通转投汉军,[1]并举荐勇武之士为汉争取天下。汉王拜其为博士,号稷嗣君
汉王刘邦统一天下后,在定陶被诸侯尊为皇帝,下令废除秦的仪法,代以简易的规范,但又厌于君臣礼节不严。叔孙通得知便自荐为汉王制定朝仪,采用古礼并参照秦的仪法而制礼,召儒生与其共订朝仪。
汉高祖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王大臣都依朝仪行礼,次序井然。叔孙通所订朝仪简明易行,适应了加强皇权的需要。他因功拜奉常,其弟子也都进封为郎。
高祖九年,为太子太傅。十二年,刘邦欲废太子刘盈,通以不合礼仪劝阻,刘邦听从了他的意见。
刘盈即位后,用他制定了宗庙仪法及其他多种仪法。司马迁尊其为汉家儒宗。
叔孙建
叔孙建(365年—437年),代郡人,北魏将领。少时以机智勇敢闻名。道武帝在贺兰部时,叔孙建常随左右。登国初年,任外朝大人,与安同等十三人轮流掌管各项事务,参与军国大事的谋划。
跟随秦王拓跋觚出使后燕,经六年而回,任为后将军。不久,任都水使者、中领军、龙骧将军、并州刺史,封安平公。后因事免职。
天赐六年(409年),明元帝即位,思念叔孙建的功勋,于是任为正直将军、相州刺史。后统领公孙表等讨伐刘虎,斩首一万、俘获其众十万余人。后调任广阿镇将、使持节、都督前锋诸军事、楚兵将军、徐州刺史,率众从平原渡河,攻取青州、兖州各郡,因功赐爵寿光侯,加授镇南将军。
叔孙建与长孙道生渡河南进攻打刘宋,大败兖州刺史竺灵秀,斩首五千多级,太武帝因叔孙建威名震撼南方,为宋畏惧,授任其为平原镇大将,封丹阳王,又加授征南大将军、都督冀青徐济四州诸军事。后以轻骑截断宋军的前后之路,焚烧谷物草料,断其运粮道路,因此安颉等人得以攻下滑台。
太延三年(437年)去世,时年七十三岁,谥号襄王,安葬于金陵。
叔孙俊
叔孙俊(389年―416年),字丑归,代郡人,征南大将军、丹阳襄王叔孙建长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将领。叔孙俊少时聪明敏捷,十五岁入宫侍奉道武帝拓跋珪。因擅长骑射,而任猎郎。
天赐六年(409年)十月,道武帝次子清河王拓跋绍弑杀道武帝,胁迫叔孙俊作为自己的后援。叔孙俊外表顺从拓跋绍,内心却忠诚归附道武帝长子拓跋嗣。当时拓跋绍派人打听拓跋嗣下落,打算杀了他。叔孙俊与拓跋磨浑假装说知道拓跋嗣下落,拓跋绍便派手下两个亲信和他们一起前往。叔孙俊与拓跋磨浑出城后,便抓二人去见拓跋嗣,并将二人杀死。当时拓跋嗣身边仅有车路头等人,到得叔孙俊等人后,大为高兴,将其作为亲信。不久,拓跋嗣诛杀拓跋绍即位,是为明元帝。命叔孙俊和拓跋磨浑等人在左右纠正过失。升任卫将军,封安城公。
永兴元年(409年)闰十月,朱提王拓跋悦进宫打算弑杀明元帝,叔孙俊发觉其阴谋,便捉住拓跋悦,明元帝于是下令将其赐死。明元帝因叔孙俊前后功勋很大,军国大事全部委托给他,众官员报告事情,皆先由叔孙俊考虑,然后呈报。
泰常元年(416年),叔孙俊去世,时年二十八岁,追赠侍中司空、安城王,谥号孝元。
叔孙崇
北齐高祖高欢外曾祖父,女陈留郡君叔孙氏嫁与高欢祖父高谧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2-05 21:30
目录
概述
名词解释
姓氏起源
姓氏名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