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冯·林奈
瑞典生物学家、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
卡尔·冯·林奈(原名:Carl von Linné),1707年5月23日–1778年1月10日,享年70岁。日耳曼族,瑞典生物学家,出生于瑞典斯莫兰。动植物双名命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的创立者。自幼喜爱花卉。曾游历欧洲各国,拜访著名的植物学家,搜集大量植物标本。归国后任乌普萨拉大学教授。
人物生平
卡尔·冯·林奈,1707年5月23日出生于有“北欧花园”之称的瑞典斯科讷地区的罗斯胡尔特拉,他的父亲是一位乡村牧师,他对园艺非常爱好,空闲时精心管理着花园里的花草树木。
幼时的卡尔·冯·林奈,受到父亲的影响,十分喜爱植物,他曾说:“这花园与母乳一起激发我对植物不可抑制的热爱。”八岁时得“小植物学家”的别名。林奈经常将所看到的不认识的植物拿来询问其父,他父亲也一一详尽地告诉他。有时林奈问过父亲以后不能全部记住,而出现重复提问的现象,对此,其父则以“不答复问过的问题”来督促林奈加强记忆,使他的记忆力自幼就得到了良好的锻炼,他所认识的植物种类也越来越多。在小学和中学,林奈的学业不突出,只是对树木花草有异乎寻常的爱好。他把时间和精力大部分用于到野外去采集植物标本及阅读植物学著作上。
他早期对植物学的兴趣是由Växjö体育馆的一名老师引导的,他了解了法国植物学家兼医生Joseph Pitton de Tournefort的植物系统,法国植物学家Sébastian Vaillant的一篇关于植物性的文章,以及荷兰医生兼医学教授Herman Boerhaave的生理学著作。1727年,林奈开始在隆德大学学习医学,但在1728年他转到了乌普萨拉大学。由于他的经济状况,他只能参观一些讲座;然而,大学教授Olof Celsius为Linnaeus提供了进入他的图书馆的机会。从1730年到1732年,他通过在乌普萨拉大学花园教授植物学来补贴自己。
从1727年起,卡尔·冯·林奈先后进入隆德大学乌普萨拉大学学习。在大学期间,林奈系统地学习了博物学及采制生物标本的知识和方法。他充分利用大学的图书馆和植物园进行植物学的学习。
1732年,怀揣400塔勒的资助,林奈随一个探险队来到瑞典北部拉帕兰地区进行野外考察。在这块方圆7401千米(4600英里)的荒凉地带,他发现了100多种新植物,收集了不少宝贵的资料,调查结果发表在他的《拉帕兰植物志》中。
1735年,林奈周游欧洲各国,并在荷兰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在欧洲各国他结识了那里的一些著名的植物学家和得到了国内所没有的一些植物标本。在国外的三年是林奈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是他学术思想成熟、初露锋芒的阶段。例如,他的《自然系统》就是在1735年出版的。在此书中,林奈首先提出了以植物的生殖器官进行分类的方法。
1738年林奈回到故乡,他回到母校乌普萨拉大学任教,著书立说,直到1778年去世。他的学生有丹尼尔·索兰德,后者将以约瑟夫·班克斯的助手的身份参加库克的环太平洋考察,并在澳大利亚植物学湾留下了名字。他的学生还有卡尔·波尔·桑博格,曾与弗朗西斯·马森一起在南非收集植物。
从1741年起,他担任植物学教授,潜心研究动植物分类学,在此后的20余年里,共发表了180多种科学论著,特别是1753年发表的《植物种志》一书,是他历时七年的心血结晶,在这部著作中共收集了5938种植物,用他新创立的“双名命名法”对植物进行统一命名。
林奈著作很多,其中《自然系统》(1735,初版;1758,第10版)、《植物属》(1737,初版;1764,第6版)、《植物种志》(1753,初版;1762,再版)最著名。这些著作对植物的命名,仍有国际性重要意义。
林奈能取得这些成就,是因为他对植物的特殊感情和好学精神,具有广博的经历以及有利的学习、深造条件等,还在于他重视前人的工作,虚心取人之长并加以发展。如在1729年,林奈读到法国植物学家维朗特著的《花草的结构》一书,受到启发,他根据植物的雌蕊雄蕊的数目进行植物分类。再如,古希腊时的亚里士多德建立的动、植物命名法规已经具有双名制的萌芽,只是到了林奈才将双名制完善和推广。
18世纪生物学的进步是和林奈紧紧相连的。瑞典政府为纪念林奈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先后建立了林奈博物馆、林奈植物园等,并于1917年成立了瑞典林奈学会
林奈是近代生物学,特别是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
1778年1月10日去世,享年70岁。
2007年为纪念林奈诞辰300周年,瑞典政府将2007年定为“林奈年”,活动主题为“创新、求知、科学”,旨在激发青少年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同时缅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贡献成就
卡尔·冯·林奈(Linnaeus,Carolus)是瑞典动物学家、植物学家、冒险家、生物学家,首先构想出定义生物属种的原则,并创造出统一的生物命名系统。
17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博物学家搜集到大量的动物。1758年,在动物海螺研究中发明和落实了水字螺蜘蛛螺千足凤凰螺、骆驼螺、绯袖凤凰螺水晶凤凰螺三齿凤凰螺圆袖凤凰螺八个海螺科和植物和化石等标本。在1600年,人们知道了约6000种植物,而仅仅过去了一百年,植物学家又发现了12000个新种。
到了18世纪,对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的分类变得亟为迫切。林奈正是生活在这一科学发展新时期的一位杰出的代表。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在他看来:“知识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事物本身。这意味着对客观事物要具有确切的理解;通过有条理的分类和确切的命名,我们可以区分开认识客观物体分类和命名是科学的基础。”
自然系统》一书是林奈人为分类体系的代表作。
在林奈以前,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命名法则,各国学者都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命名植物,致使植物学研究困难重重。其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命名上出现的同物异名、异物同名的混乱现象;
二是植物学名冗长;
三是语言、文字上的隔阂。
林奈依雄蕊和雌蕊的类型、大小、数量及相互排列等特征,将植物分为24纲、116目、1000多个属和10000多个种。纲(class)、目(order)、属(genus)、种(species)的分类概念是林奈的首创。林奈用拉丁文定植物学名,统一了术语,促进了交流。他采用双名制命名法,即植物的常用名由两部分组成,前者为属名,要求用名词;后者为种名,要求用形容词。例如,银杏树学名为GINKGO BILOBA L.,GIKGO是属名,是名词;biloba是种名,是形容词;第三个字母,则是定名者姓氏的缩写,L为林奈(Linne)的缩写。结合命名,林奈规定学名必须简化,以12个字为限,这就使资料清楚,便于整理,有利于交流。
林奈的植物分类方法和双名制被各国生物学家所接受,植物王国的混乱局面也因此被他调理得井然有序。他的工作促进了植物学的发展,林奈是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
林奈的最大功绩是把前人的全部动植物知识系统化,摒弃了人为的按时间顺序的分类法,选择了自然分类方法。他创造性地提出双名命名法,包括了8800多个种,可以说达到了“无所不包”的程度,被人们称为万有分类法,这一伟大成就使林奈成为18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林奈氏分类系统
林奈身处的世纪,也正是欧洲的大航海世纪,许多航海归来的生物学家和博物学家带回世界各地的动植物,并用自己的喜好为之命名,造成一物多名,或异物同名的混乱现象。
林奈在乌普萨拉大学期间,发现花的花粉囊和雌蕊可以被作为植物分类的基础。他将此发现写成一篇短论文。这个发现为他提供了一个非常教授的职位。
1732年乌普萨拉科学院资助他去瑞典北部的拉普兰考察。到那个时候为止,欧洲人对拉普兰还一无所知,在这4600英里的土地上,林奈发现100多种新种植物。
1737年林奈将他对拉普兰植物世界的考察写成一本书发表,在这本书中,林奈首次发表了以植物生殖器官进行分类的方法。
1753年林奈发表《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采用双名法,以拉丁文来为生物命名,其中第一个名字是属的名字(属名,斜体),第二个是种的名字(种加词,斜体),属名为名词,种名为形容词,例如:形容些物种的特性,或可加上发现者的名字(正体),以纪念这位发现者,也有负责的意思。林奈用这种方法帮植物命名,后来他也用同样的方法为动物命名,此种命名法也一直延用。例如:人 Homo sapiens(命名者名称省略)
此后林奈开始了他对欧洲大陆的科学访问。在荷兰时他第一次将他的分类学手稿《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给别人看。其中他放弃了过去混淆不清的命名法,引进了一直沿用的双名法如“Homo sapiens”。属以上的分类也被给予清晰的定义。
在命名时他使用清晰的描写,比如他称人为智人“Homo sapiens”,有意识的人。但他也命名了另一个人种:“Homo troglodytes”或“Homo nocturnus”,山洞人或夜人。估计他用此来命名当时刚刚被发现的大猩猩哺乳动物被他按这种动物最特别的器官,雌性动物的乳房,命名为拉丁语:“Mammalia”。
林奈曾说:“从未有人像我一样将科学转型。”
林奈的植物园还可以在乌普萨拉参观。
学生弟子
丹尼尔·索兰德,以约瑟夫·班克斯的助手的身份参加库克的环太平洋考察。
卡尔·波尔·桑博格,与弗朗西斯·马森一起在南非收集植物。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20:2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