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语系
南亚、东南亚地区人群使用的语系
南亚语系(Austroasiatic languages)南亚语系包括孟高棉语族越芒语族蒙达语族尼科巴语族,使用人口约9500万人,约占亚洲总人口的2.48%。分布于从东京湾往西南一直到马来西亚半岛马六甲海峡,往西一直到印度布拉马普特拉河以南山区阿萨姆邦以及安得拉奥里萨邦交界的地区。我国境内的南亚语系语言涉及孟高棉语族和越芒语族,使用人群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两地。包括越南语高棉语、孟语、蒙达语、尼科巴语等。在这些语言中,只有越南语和高棉语分别是越南柬埔寨的官话,其他都是少数民族语言卡西语仅在印度的梅加拉亚邦作为官话,而霍语蒙达利语仅在印度贾坎德邦作为官话。南亚语系的主要特点是辅音系统全面,清音、浊音塞音区别明显。
发展历史
对南亚语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52年洛根著的《印度太平洋群岛人类学》一书,涉及高棉语、孟语、占语和老挝、柬埔寨、越南的小语种及越南语。后来又有1881年福布斯的《印度支那语言比较语法》、1883年库恩的《论恒河对面人民的来历和语言》、1885年洛根的《安南缅甸和勃固的西喜马拉雅或西藏部落》、1886年缪勒的《语言史》第四册补遗和1889年库恩斯的《印度支那语言学论文》等。这些文章和专著都对这些语言的内部关系进行了探讨,肯定了孟高棉诸语言与蒙达语、尼克巴语以及马六甲原始居民语言的更广泛联系。
对南亚语系进行深入比较研究和调查的是德国传教士、人类学家W.施密特。他先后发表和出版了许多论文及专著,这些著作论述了孟高棉语族与蒙达语族尼科巴语族的密切关系,并且将高棉语在东南亚的地位提到了应有的高度。1907年,施密特提出将这些语言命名为“南亚语系”。截至20世纪初,关于南亚语系的轮廓基本勾勒清楚。
1973年,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召开了一次比较大型的南亚语系语言的国际性会议,并出版了会议论文集《南亚语系研究》,共收录352篇论文,内容囊括对具体语言的描写及对整个语族乃至整个语系历史的比较研究。
分类
一、孟—高棉语族,南亚语系内最大的语族,主要包括孟语、高棉语卡西语佤语布朗语德昂语等。
二、越芒语族,包括越南语芒语等。
三、蒙达语族,蒙达语族语言零星分布于印度北部地区,包括蒙达语、科尔库语等近20种语言。
四、尼科巴语族,包括尼科巴语等语言,分布于尼科巴群岛苏门答腊西南部。
语系特征
语音方面,南亚语系诸语言的主要特点是辅音系统比较整齐。塞音清浊的对立比较普遍,有独立的清音送气系列。在孟-高棉语族的不少语言中,有内爆发音作为前声门化鼻音流音的情况。词尾塞音常常是不除阻的。元音系统比较丰富,元音常区分为高、前、中、后4级。长元音很普遍,但鼻元音不常见。南亚语系诸语言通常都不是声调语言。语法方面,句子的一般语序为主语—动词—宾语,但蒙达诸语言却是主语—宾语—动词;形容词通常跟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后面;句法中也使用唯被动结构,常用前置词而不用后置词等等。
词汇方面,词的结构通常是一个主要音节,有时前面可再加上一个次要音节。主要音节的组成是“(辅音)—辅音—元音—辅音”;次要音节是“辅音—元音”或一个音节辅音。大多数词根都是单音节的。前缀和中缀较普遍,但后缀不普遍,蒙达诸语言和尼科巴诸语言例外。蒙达诸语言的形态变化比较复杂。南亚语系诸语言常常从邻近的或有影响的大语种借词,如孟语和高棉语梵语和巴利语借词,同时失去许多原先固有的词。动物名称往往是禁忌词语,因而多使用别称。通常以某个亲属词,如“大叔”、“爷爷”之类来称呼它们,后接描述该动物的双关语。经过若干时间,别称变成标准称呼,正规名称反而逐渐消失。
中国境内南亚语系分布
我国境内属于南亚语系的语言共有12种,分别为克蔑语布兴语俫语布芒语、户语、布庚语、佤语克木语德昂语京语布朗语莽语。中国境内属于南亚语系的语言在分布地域上,除京语、俫语主要分布于广西境内外,其他语言均分布于云南省境内。在语族分类上分属孟高棉语族与越芒语族。
佤语
分布在我国云南省的佤族使用的语言,使用人口约40万。缅甸北部也分布有佤族。过去,有人把佤族分布的山区,泛称为阿佤山或者葫芦王地。我国的佤语可分为三大方言,即布饶方言、阿佤方言和佤方言,这些方言的分歧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
布朗语
布朗族人口约10万,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临沧地区、保山地区、思茅地区等,在缅甸东北部山区也有分布。布朗语是布朗族人民的主要交际工具。一些接近傣族地区的布朗族兼通傣语,和汉族杂居的兼通汉语,和佤族杂居的兼通佤语,也有一小部分地区的布朗族由于长期与汉族以及其他民族杂居,已经不使用本民族语言,而以汉语作为交际工具。
克木语
分布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景洪市的克木人所使用的一种语言,克木人人口约2500人,现归属布朗族。老挝泰国越南缅甸等国家也分布有克木人,大约40万人。我国克木人的分布分为村寨聚居、村寨杂居两种类型。在村寨聚居的克木人在村寨内部普遍使用克木语,村寨杂居的克木人则同时使用克木语及其他兼用语。克木语内部没有方言差别。克木人没有与自己语言相适应的文字,能熟练使用汉文傣文的人较少,一般为国家工作人员或上了年纪的老人。
德昂语
德昂族使用语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约2万人口。德昂族绝大多数居住在山区或半山区,与景颇、汉、阿昌、佤、布朗等民族分寨而居;极少数居住于平原地区,与傣、汉族分寨杂居或同寨杂居。缅甸境内也有分布。根据语音、词汇、语法的异同,我国境内的德昂语可分为纳盎、若买和布雷三个方言。三个方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两个方面,语法基本相同。
京语
也称越南语,是中国的京族和越南的京族使用的语言。中国的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人口约22500人。京族内部通用京语,同时绝大部分京族人都会说汉语或当地方言。京族历史上曾经使用过“喃字”,已经弃用。京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多使用汉文。中国学者对我国境内京语的调查是从1959年开始进行的。1980年春至1981年秋,陆续有学者赴京族地区调查。基于这些调查写成的《京语简志》是我国公开出版的第一部京语描写研究著作。
莽语
莽人的语言。莽人归属布朗族,现今居住在越南、老挝和中国。中国境内的莽人居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县中越边境上的4个寨子,人口约1000人。20世纪80年代,中央民族大学李道勇、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颜其香曾经对该语言进行调查。从莽语的主要特点来看,莽语跟越芒语族语言更接近,有同源关系,属于越芒语族。
参考资料
中国境内南亚语系语言概况.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网.2015-01-09
中国境内南亚语系语言研究不平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网.2015-07-28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1 10:08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