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伯,中国传统神话中的
黄河水神,原名冯夷,也作“
冰夷”、“冯修”。又名川后(待证)。
人物设定
外貌特征
河伯常被描绘为人身鱼尾的形象,这是他作为水族之神和黄河之主的象征。他的头发通常是银白色的,眼睛和鳞片则闪烁着流光溢彩的琉璃色,显得异常俊美。
神职
河伯作为黄河水神,主要负责管理黄河及其流域的河川,确保水流的顺畅和河道的稳定。他掌管着黄河的兴衰变化,对黄河的治理和保护负有重要责任。
在古代,黄河经常泛滥成灾,给沿岸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河伯作为水利之神,不仅负责治理黄河的水患,还保佑着沿岸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安全。他的存在和神力,对于古代社会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形象演变
形象起源
河伯之名最早可见于《楚辞》,其中对河伯的描绘奠定了其神话形象的基础。在《庄子》等典籍中,河伯被明确称为冯夷(或作冰夷、无夷),进一步丰富了河伯的神话传说。《搜神记》详细记载了河伯的由来,称弘农冯夷因渡河溺死而被天帝署为河伯,这为河伯形象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背景故事。
形象变迁
最初,河伯的形象可能是人首鱼身或大鱼等动物形态,这是动物崇拜与人神崇拜相融合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河伯的形象逐渐向人形演变,但仍保留着一些鱼类的特征,如人面鱼身等。到了汉代以后,民间所奉祀的河伯大都失去了其原始怪异形态,而是完全人格化的神人形象。这种形象更加符合人类的审美和认知习惯,也更容易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崇拜。
人物经历
应龙战冰夷
应龙助
黄帝斩杀
蚩尤、
夸父二位后,因为消耗过大无法回天,于是在南方广降甘霖,但随着黄帝在荆山铸鼎功德圆满,应龙的法力业已恢复,黄帝成仙便骑着应龙上升天界,黄帝成了中黄太一君,为一方天帝,而应龙则被册封为“司四季、
司中岳、司中土、司黄河、江、汉、淮、济之水、司黄帝之子孙”的大神。
然而这一册封却惹怒了人间黄河的河伯
冰夷,于是河伯冰夷便上天与应龙展开了一场大战,一番大战之后,应龙不费吹灰之力战胜了冰夷,巡视天下河流,无有不服,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天下河神、水神之首。 应龙也因此熟悉了水系走向,以至于能在
大洪水泛滥之时,以龙尾为大
禹划出天下河道。
应龙终究是久经战阵的战神,曾经斩杀蚩尤、夸父,后来应龙助大禹治水之时,又单枪匹马擒获了水猿大圣
无支祈(孙悟空原型),可见其战力之强。而冰夷却是久居河中深渊的宅男,冰夷挑战应龙实属不自量力,在战国时期由此产生了“河伯冰夷望洋兴叹”的寓言神话,记载于《
庄子》。
授大禹河图
中国民间传说,
大禹治理
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
开山斧;三是避水剑。
传说河图是从黄河水神河伯手中所得。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
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
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
黄河水。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
冯夷已吮吸了九十
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
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束手无策,发了愁。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
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
水情,画个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人答理他。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
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
黄河了,很伤心。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
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不料,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
后老汉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见面。他对治理黄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儿子是射箭百发百中的羿帮助。无论后老汉如何讲,羿不让他去找河伯。后老汉不听羿劝阻,结果遇上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连尸体都没找到。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后来,到了
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
黄河河图授给他。
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
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英武雄壮,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
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
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
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
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右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
虚汗。心里骂道:“混帐大禹,好不讲道理!”
大禹在岸边把河伯画图的艰辛大声喊了出来,羿才后悔自己不仅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右眼,甚至还想直接打杀了河伯。
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河伯知道了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
大禹从河伯手中接过河图,展图一看,图上密密麻麻,
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
大禹高兴极啦。他要谢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
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终于治住了黄河。
冯夷与宓妃
所有的神都是
伏羲和
女娲造的,而且据说伏羲对“
冯夷”这件作品还是很满意的。后来,冯夷在黄河中寂寞,忽然听到美妙的琴声,就循声而去,到了洛水,看到了被洛阳风景吸引而来的
宓妃。冯夷觉得她长得异常漂亮,便看得入神。冯夷见状发动大水,九隆和宓妃就一起掉进水里了。九隆抓着宓妃,不停地问:“这就是你想要的吗?”宓妃只觉得很喜欢这洪水,似乎想把这人淹死。冯夷把宓妃从
九隆手里抢了出来,带到了河底的住所。
到了河底,宓妃虽然暂时不会再被九隆烦了,但是被冯夷带到这河底不让出去,也煞是无聊,便在终日拨琴派遣愁闷。冯夷自然是很高兴,对宓妃也很好,总想逗她开心。可是宓妃觉得,总呆在河底也太无聊了,出去又有烦人的九隆,所以一时心情不会好转。一段时间(要按人间的时间算的话大概是几百年)过去了,宓妃已经有些喜欢
冯夷了,觉得他就象哥哥一样。一天,
宓妃与冯夷开玩笑,说要结为夫妻,笑过后又觉得这主意不错,这样九隆就再也不会烦宓妃了。
伏羲知道冯夷和宓妃结为夫妻的事后,并不高兴,不满自己最爱的女儿嫁给一个地位比
帝俊儿子低一些的冯夷,尽管这样,伏羲还是很宠宓妃,但是对冯夷的态度就不只是“一件满意的作品”了……
又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他与宓妃总是更像兄妹而不是夫妻,冯夷总是被其它的漂亮女神吸引,总留下宓妃一个人。宓妃渐渐又觉得愁闷寂寞了。
一天,宓妃见到了
大羿(传说是帝俊自己造的儿子),出于对大羿的可怜之情(羿被其妻子所抛弃,对自己的父亲的憎恨)宓妃便与其在一起了。
冯夷依旧冷笑着,一步一步走远了。
宓妃责备大羿不该伤他伤那么重,随后就化做流水顺着
黄河走了。
表面上冯夷在冷笑,但左眼上的灵气散掉了一些,再加上宓妃的缘故,心里留下了伤痛。脾气变得有些暴躁。使得宓妃也不敢轻易靠近他了。从此,黄河流域洪水泛滥不断。
由于河水淹没了太多村庄,
伏羲要处置冯夷,宓妃的姐姐们劝冯夷无效后,也劝宓妃放弃他。如果冯夷不能和水玉相通,时间一久,冯夷自会被毁灭。冯夷去问女娲与水玉相通的办法,女娲告诉他需要
河图和洛书。
在宓妃的帮助下,冯夷找到了河图,宓妃找到了洛书(——“河伯献河图,宓妃献洛书”)河伯很快就与水玉相通了,就好像是自己的一部分。神的力量也不是万能的,
冯夷把河图给
大禹看,并和他一起治水,泛滥的洪水很快就得到了平息。冯夷从此就成为了中华的水神。
河伯望洋叹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
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河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
那人说:“别说一条
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
河伯固执地说:“我没见过北海,我不信。”
那人无可奈何,告诉他:“
有机会你
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秋天到了,连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隔河望去,对岸的牛马都分不清。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为天下最壮观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
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满面地欢迎他的到来,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俗话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
我呀。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浩瀚无边的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话。”
故事见于《
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含贬义。
泰山神女婿
据晋代
干宝《
搜神记》记载,东汉末的泰山郡人
胡母班,字季友。有一次他走过泰山的旁边,忽然在树林里碰上一个穿红衣服的骑士,招呼胡母班说:“
泰山府君(召收魂魄的神)召见您。”胡母班惊呆了,正在犹豫不决还没回答的时候,又有一个骑士出来,呼唤他。于是胡母班就跟着他们走了几十步,骑士就请胡母班暂时闭上眼睛。一会儿,他看见宫殿房屋,仪仗非常威严。胡母班就进府拜见了泰山府君,泰山府君让人给他端上饭菜,对胡母班说:“我想见您,没有别的事情,只是想请您捎封信给我女婿罢了。”胡母班问:“您女儿在哪里?”泰山府君说:“我女儿是河伯的妻子。”胡母班说:“我立即就拿信送去,不知道沿着什么路走才能到她那里?”泰山府君回答说:“您一到黄河的中央,就敲打着船呼唤奴婢,自会有取信的人出来。”胡母班就告辞了出来,刚才那骑士又让他闭上眼睛,一会儿,他忽然又来到了原来的路上。
胡母班就向西去(黄河)了,像·泰山府君所说的那样呼唤奴婢。一会儿,果然有一个婢女出来,拿了信就又潜到水中去了。过了一会儿,这婢女又冒出水面,说:“河伯想见您一下。”这婢女也请他闭上眼睛。不一会儿,胡母班便拜见了河伯。河伯则大摆酒宴,说话也十分热情。临走时,他对胡母班说:“感激您老远给我送来信,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奉送给您。”于是就命令身边的侍从:“把我的青丝鞋拿来。”于是就把这鞋子赠送给了胡母班。胡母班出来时,也闭上眼睛,忽然又回到了船上。
内涵分析
骄傲自大
在《秋水》等文学作品中,河伯的形象一开始往往呈现出骄傲自大的特点。当他面对黄河的浩渺时,自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这种心态反映了他对自身力量的过高估计和对世界的认知局限。
虚心求教
在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后,河伯并没有固步自封或逃避现实,而是选择了虚心向行家求教。他向海神若请教关于大海的奥秘和人生的真谛,这种勇于求知、不断进取的精神使得他得到了提升和成长。
追求真理
河伯向海神若求教的行为还寓意着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和向往。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应该不断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认知边界,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人生。
贪婪暴戾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及《博物志异文录》中记载着河伯因觊觎孔子弟子子羽价值千金的白璧,派人在其渡河时掀起滔天巨浪,最后却被羞辱一事。河伯虽为水神,却在人世兴风作浪,带来灾祸。从这一角度看,河伯的贪婪好色应是民间频遭河水侵袭现象的投影。人类依水而居,靠水而生,但也被河水夺取了无数生命。
人物关系
历史典故
子羽过黄河
春秋时期,
孔子的学生
澹台灭明(字子羽)带了一块白璧过
黄河,河伯想把这东西弄到手,派遣阳侯去掀起大浪,又叫两条蛟龙去弄翻他的船。结果子羽“左掺璧,右操剑,击蛟皆死”,及至过了河,子羽鄙夷的将璧扔进河里,河伯大概
面子上还是过不去,又将璧弹回子羽手上,子羽见状,将璧往石头上打个粉碎,甩着袖子就走掉了。
西门豹治邺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在今
河北省
临漳县),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
河伯娶妇,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
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闲居斋戒;为治
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
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
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
河伯娶妇。
西门豹即发民凿
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
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
翻译 :魏文侯时,西门豹任
邺县令。他到邺县(在今
河南省
安阳市和河北省
临漳县),会集地方上年纪大的人,问他们有关老百姓痛苦的事情。这些人说:“苦于给河伯娶媳妇,因为这个缘故,本地民穷财尽。”西门豹问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人回答说:“邺县的三老、廷掾每年都要向老百姓征收赋税搜刮钱财,收取的这笔钱有几百万,他们只用其中的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媳妇,而和祝巫一同分那剩余的钱拿回家去。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女巫行巡查看到小户人家的漂亮女子,便说‘这女子合适作河伯的媳妇’。马上下
聘礼娶去。给她洗澡洗头,给她做新的丝绸花衣,让她独自居住并沐浴斋戒;并为此在
河边上给她做好供闲居斋戒用的房子,张挂起赤黄色和大红色的绸帐,这个女子就住在那里面,给她备办
牛肉酒食。这样经过十几天,大家又一起装饰点缀好那个像嫁女儿一样的床铺枕席,让这个女子坐在上面,然后把它浮到河中。起初在水面上漂浮着,漂了几十里便沉没了。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担心大巫祝替河伯娶她们去,因此大多带着自己的女儿远远地逃跑。也因为这个缘故,城里越来越空荡无人,以致更加贫困,这种情况从开始以来已经很长久了。老百姓中间流传的俗语有‘假如不给河伯娶媳妇,就会大水泛滥,把那些老百姓都淹死’的说法。”
西门豹说:“到了给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希望三老、巫祝、父老都到河边去
送新娘,有幸也请你们来告诉我这件事,
我也要去送送这个女子。”这些人都说:“好。”
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到河边与长老相会。三老、官员、有钱有势的人、地方上的父老也都会集在此,看热闹来的老百姓也有二三千人。那个女巫是个老婆子,已经七十岁。跟着来的女弟子有十来个人,都身穿丝绸的单衣,站在老巫婆的后面。西门豹说:“叫河伯的媳妇过来,我看看她长得漂亮不漂亮。”人们马上扶着这个女子出了帷帐,走到
西门豹面前。又抛一个弟子到河中。总共抛了三个弟子。西门豹说:“巫婆、弟子,这些都是女人,不能把事情说清楚。请三老替我去说明情况。”又把三老抛到河中。西门豹插着笔,弯着腰,恭恭敬敬,面对着河站着等了很久。长老、廷掾等在旁边看着的都惊慌害怕。西门豹说:“巫婆、三老都不回来,怎么办?”想再派一个廷掾或者豪长到河里去催他们。这些人都吓得在地上叩头,而且把头都叩破了,
额头上的血流了一地,脸色象
死灰一样。西门豹说:“好了,暂且留下来再等他们一会儿。”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廷掾可以起来了,看样子河伯留客要留很久,你们都散了吧,离开这儿回家去吧。”邺县的官吏和老百姓都非常惊恐,从此以后,不敢再提起为河伯娶媳妇的事了。
西门豹接着就征发老百姓开挖了十二条渠道,把
黄河水引来灌溉农田,田地都得到灌溉。在那时,老百姓开渠稍微感到有些厌烦劳累,就不大愿意。西门豹说:“老百姓可以和他们共同为成功而快乐,不可以和他们一起考虑事情的开始。现在父老子弟虽然认为因我而受害受苦,但可以预期百年以后父老子孙会想起我今天说过的话。”邺县都能得到水的便利,老百姓因此而家给户足,生活富裕。
河童与河伯
据说有一位名叫九千坊的头目,带领著河童一族从中国辗转来到
九州的
球磨川
云仙温泉一带的地方住了下来。他经常率领著部下出现在村庄里,惹出许多麻烦,由於他拥有能够将马拉到河边的怪力,所以村里的人都敌不过他。知道此事极为震怒的
熊本城主
加藤清正,利用河童最讨厌的猿将为害百姓的河童好好地教训了一番,从此以后河童只好乖乖地住在
熊本县筑后川。后来成为水天宫的使者,其分社位在江户之赤羽河岸有马氏的宅邸,(
久留米殿下)后来移到
日本桥附近。 据说,加藤清正为了打败九千坊,将河童引到会喷出硫磺气的地狱谷去,不仅在河川里放毒,还把烧烫的石头往
水池里丢,最后聚集了河童最讨厌的山猿,群起攻之,九千坊因为硫磺的热气,使得头上盘中的水逐渐消失,具有法力的他,总算束手就擒,只好求城主放他一马,答应从此不再为害地方,这就是河童的传说之一。
(注:加藤清正是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武将,幼时曾跟随
丰臣秀吉将运,与
柴田胜家殊死之战时,展露其高超的武艺,在原之战一役投奔
德川家康,战后成为
熊本城的城主,以勇猛善战和城堡建筑闻名于世。)
景公与河伯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云,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浴雨乎?祠之何益!”景公曰:“今为之奈何?” 晏子曰:“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于是景公出野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尽得种时。 景公曰:“善哉!晏子之言,可无用乎?其维有德。”
(1) 则虞案:
太平御览三十八、又八百七十九、又九百三十二、艺文类聚一百、合璧事类二、
记纂渊海五引俱作“齐大旱”,无“逾时”二字。说苑辨物作“齐大旱之时”。元本“时”作“?”,“时”“?”
古今字,今当一律作“时”。
(2)
刘师培校补云:“案寰宇记十八引作‘问群臣’,
事文类聚前集五引作‘乃召群臣而问’。” ◎则虞案:合璧事类二引“问”上有“而”字。(3) 黄以周云:“‘饥’当依
元刻本作‘饥’。”
说苑、艺文类聚两引俱作“饥”,惟御览引作为“饥”,元本作“饥”,顾校改为“饥”耳。 ◎则虞案:“且”,御览八百七十引作“皆”,三十八引仍作“且”。艺文类聚一百作“民且饥色”,七引作“民有饥色”。
译文:
齐国天旱已经很长时间,
齐景公召集群臣并询问:“已经很久没下雨了,庄稼干死老百姓都在饿肚子。我命令卜了卦,作祟的鬼怪藏在高山和水里。我准备用些钱,祭祀山神,你们看可以吗?”众臣没有人回答。晏子站出来说:“我认为不能这么做。祭祀山神没有益处。山神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下雨,发将要焦黄,身体也会
暑热难当,他就不想下雨吗?他自身尚且难保,祭它又有何用?”景公又说:“这样不行,我们就祭祀
河神,可以吗?”晏子回答:“也不好。河神以水为国,以以鱼鳖为臣民,天久不下雨,泉水将断流,河川也就干涸,这时
他的国家将消亡,鱼鳖臣民也会干死,他就不想要雨水吗?祭它又有什么用呢?”
影视形象